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2-02-05赵锐
◎赵锐
(作者单位:合肥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目标管理是指在满足企业预算的前提下,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并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分解和分步管理,从而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创造最大收益。但实际上,当前的企业管理还存在目标成本制定不科学、管理不当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以至于企业在市场中优势不明显,甚至因为受制于成本制约,导致发展脚步沉重,包袱越来越大。对此,结合我自身在企业目标成本管理中的工作经验,进行一些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供学习交流。
一、目标成本管理剖析
目标成本管理的终极目的是收益,企业运营期间,按照体现制定的成本方案,调整引起成本波动的各项因子,使得各部门实际的资本消耗量处于设定阈值内,实现成本管控,保证经济效益。对于成本目标,组织内每个部门和运行环节均应形成明确的认知,而且细化到每个项目组和每个职工身上,形成千金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责任措施,发挥出每个人每个部门都要对成本管理负责的效果。而目标管理与成本管理之间的协同运用,其实际表现可以总结出以下几项要点:
首先是严密性,搭建封闭式且持续的闭环回路,确保管理行为的高效性,在此项管理模式下,目标是预期效益,职工绩效是衡量依据,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管理程序,做到全任务流程的管控,构成闭环管理系统,达成管理预期成效夯实基础。
其次是前瞻性,经营组织成本管理本身应具备前瞻性,必须制定详尽的目标参数,把成本管理之手落在今后资产投入上和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职工福利的改善,以及股东的回报上,基于调节成本落实运营生产管理,科学管控成本发生量,迈向战略性目标。
再次是综合性,目标成本管理的实际手段包括作业成本、全面成本以及功能成本等若干管理事项,所以,其归属于综合性的方法,立足于多种成本管理观念,达到企业经营的总目标,以实现企业的稳定经营发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最后是效益性,落实该项管理手段,产生的终极效果应当是企业资本的最高增值。成本是经营主体出现资本消耗的重要原因,会影响到最后的效益及利润,所以,管理中应把增加经济效益看成一切工作的导向,注重成本效益问题。并将成本效益归纳到实际绩效考评中,发挥做管理作用,实现成本控制。
二、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随之增大,因此为了给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前景,企业在做好产品创新和质量提升的基础上,还应强化自身的内部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的应用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一,利于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经济管理中应用目标成本理念,必须挖掘剖析市场需求。立足于目标管理手段,搜集并汇总分析市场或者是目标群体的需要,将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及落脚点,使得管理方式更具效果。应当强调的是,下调生产费用,并不表示可以下调生产品质,做到此点,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其二,有助于帮助企业制定出更加科学和准确的成本预算。现代企业实施成本管理过程中,会把目标成本视为重要方法之一,推进组织内各部门的共同参加,立足于市场需求,生成更为适宜的管理计划。目标成本的实施优势体现在可以从产品前期设计起,便考虑到市场需求,并预测研发产品能获取的市场价值,继而事先估计生产成本。进入营销环节后,也能凭借高效方式,把握商品成本,维护公司利益。其三,能降低生产成本,贯彻执行成本管理。目标管理方式本质上是针对生产全过程实施控制,关心生产的所有细节,利用此项管理的持续深入,改进生产活动。同时把目标管理视为组织经济管控的主体,贯彻到各个生产程序中,将市场调研结果和产品研发融合起来,包括原料选定与设计、营销等。凭借细节化的处理,基于市场实际需求,实现成本管理的全方为开展。为发挥目标管理的优势,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引导,严格尊重市场发展规律,保证目标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能够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契合,从而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能够符合标准化管理,为优化企业自身流程、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基础保障。
三、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一)转变传统经济管理理念
市场竞争越发的激烈,企业的经营发展就会越发的困难,而企业若想站稳脚跟,首先要做的就是实现目标成本管理,从而为企业的降本增效提供指导依据。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科学性,并且没有完全的将企业成本管理作为重点工作内容,财务人员在进行经济管理分析时显得过于孤立,这样便造成了成本管理的形式化,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鉴于此,企业要引起全体人员的重视,营造全员参与目标成本管理的良好氛围,从而逐渐的形成效益意识。与此同时,在经过经济管理理念的转换后,要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做好成本规划,以达到精细化的标准,减少资金的随意支出。
(二)完善目标管理成本制度
目标成本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包含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如成本预测、投资规划、资金分解以及量化考核等方面。其根本目的是借助系统、规范的管理流程达到最终的经营目的。在具体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搜集信息的准确和完整,然后还要力求真实,坚决杜绝虚假、瞒报的现象,只有这样,企业的生产成本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一个科学有效的目标成本管理制度能够为管理人员提供指导依据,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分歧。首先,企业一定要通过先期规划明确成本管理目标,然后以自身发展需求和实际支出为参考,制定适应性的制度。其次,在制定成本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广泛搜集各部门意见,确保制度的有效。最后,对目标成本管理制度进行持续完善,对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保证成本管理的机动性和先进性。
(三)创新目标成本管理模式
规范合理的管理模式是推动目标成本管理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影响经济管理的因素越来越多,如果仍按照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当前的管理需要,进而最终影响企业管理成效。为妥善应对上述问题,首先要做好经济管理意识的创新,并对现行成本管理方法进行优化,构建全新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其次,建立并完善部门管理机制,在遵守经济管理规范的大前提下,灵活做好任务分配,提高责任意识和工作主动性。最后,打造企业经营管理的网络平台,打通与市场的联系性,从而在线完成成本对比。
(四)优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在现代化技术的影响下,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更加的便捷和准确,因此企业要通过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实现经济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例如,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数据信息的体量非常巨大,其中包括客户信息、供应商信息以及材料价格和数量等,而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管理人员通常都要进行逐一核对,但传统的人工操作效率十分低下,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的核查。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直接比对目标数据,从而提高了成本管理的效率,并降低了人为操作出现误差的可能性。
(五)加大部门工作融合力度
目标成本管理的实现,只依靠财务部门是无法实现的,因此需要兄弟部门的全力配合。例如,我们在对照原始数据时,要从生产、管理、采购以及销售等多个部门的角度进行信息核算,因此一定要加强沟通交流,以起到协同管理的效果。此外,目标成本的核算人员还要对内部价格和市场价格进行对照,及时调整内部的成本差异和问题所在,全面提高成本管理能力。各个部门还可以设置成本专员,一方面做好自己部门的日常成本核算,另一方面配合财务部门的阶段性审核和年终成本总结。
(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点内容,目标成本管理能够提高成本预算和成本使用的一致性,从而使经营收益能够计算出来。在此过程中,需要成本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水平,以免导致错误的经营决策出现。首先,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准入标准,从根本上提高素质文化水平;其次,积极开展培训和活动交流工作,使经济管理人员能够常学常新,扩大人才储备力量;再次,落实经济责任制和考核制度,提高目标成本管理的规范性和执行力;最后,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打通人才晋升通道,使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更加的职业化、专业化。
(七)明确目标成本管理形式
在开展生产成本控制中,应当把管理分成三个层次。首先,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早期阶段,确定目标成本中,需综合评估未实现生产目的、运营目标、因生产造成的各项资源消耗等,找到平衡时间点,结合生产费用和经济行为启动资金,加以核算,简言之,忽略成本利息与税费等,其他消耗资金为经营行为与生产活动的最大值。企业若要使保持连续生产,并能向受众群体输出多样性服务,应基于目标利益值确定成本。其次,分解目标成本,把目标成本细分到各相关部门及程序上,使得生产与运营消耗能得到有效优化。落实此项工作期间,应把控好成本发生原则、限制等,让全员都对目标成本落实要求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分解目标成本中,应基于企业自身组织框架、业务开展特点,不断梳理间接与直接成本,保证每笔费用的使用效果。最后,在完成目标成本逐级配置的前提下,制定规范的管理指示。现代企业成本控制应包含组织领导层,由其实施监管,日常监管则由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内各部门均要互帮互助,避免出现权责交叉及重复等现象,若要全员都能积极落实管理举措,需严格根据设定制度开展工作。另外,财务部门基于真实调查及预测数据,提出的管理标准,应严格落实,让制定的管理计划能够真正融入到每道程序中。并且企业应具备自我完善的意识,保证自身成本消耗与社会经济整体水平相适应。因而,落实目标成本管理期间,应灵活、高效地选择适用的管理方法,实现收益最大化。
四、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从本世纪初的金融危机过后,为响应我国新推出的政策及行业准则,企业需主动把成本管理地位提升到所有管理工作之上。对于运营规模偏大的主体,应展现出自身获取稳定收入的实力。
(一)要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营销形式、行业发展变化呈现出复杂性和多边形,尤其是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各项经济指标偏低,市场萎缩,销售额消减,对大多数市场竞争类企业来说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所以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当有所思考,树立起成本意识,转变企业固有的经营模式,加强对目标成本的管控措施,应当开源节流,从全企业、全过程、全人员的维度进行成本管理。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企业内部层级多,组织管理严密。应该首先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建立起适应于全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设定总的指标率。其次各管理部门、经营单位的层面根据集团企业的下达分配的财务指标方向,设定本经营单位的战术性成本管理目标,保障集团层面的成本指标落实,本部门成年得到推进。最后是设立具体经营单位的成本管理目标,如项目组成本目标、科室预算成本目标等。三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层层对应,设立年度成本资金使用计划、上层为下层财务目标定框架,下层具体细化,形成成本管理链条。
(二)建立起企业成本管控制度
要结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本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结合利润表、所有者权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告,按照企业管理模式建立起相对应的成本管控制度,保障企业对财务实行有效管理。成本的核算依据应当结合本地区经济运行总体状况,本行业经济指标,原材料价格和劳务用工市场的价格来进行核算。把这些市场价格作为基准价格参照,对成本进行核算时,要明确不同经营单位的不同职责和开销,尽可能的减少彼此间的市场价格差距,使之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在企业内部建立成本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目标管理的有效工具,全企业上下同一按照制度行事,协调正本大幅降低,对下属部门行为也进行了规范和约束,根据各部门年度、季度、月度控制报告,分析出全企业大致成本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要配套建立起执行激励考核制度。根据各层面对应年度资金使用计划,按月报资金使用方案,职能部门审批放款,每季度或者每半年进行一次财务检查,控制成本开支,衡量资金使用情况,发现其中是否有偏差,执行是否到位,管理是否出现空白,以形成经营部门和职能部门的矩阵式管理模式,为企业做更多贡献的良好风气。
(三)确定目标成本
在设置目标成本环节中,应当借助业务经济行为实现,大体上可分出:业务决策、策划、设计与实施。针对每个环节,制定详尽的目标成本设置标准和预测金额表,而且组织内各部门均能基于自身的工作开展情况,检查并修正成本。业务决策阶段,全面评估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成本发生量,并评估具体业务开展的可行性,以编制初期的目标成本,生成立项成本报告。业务策划期间,基于成本报告审批通过,进一步明确业务运行目标,继续调整优化目标成本。业务实施期间,基于业务开展现实标准,精准概算每道程序,确定运营标准与利润指标,让组织内各部门均能有序、高效开展工作。在业务落中,对原本设计的成本管控方式加以参照,提升当下成本管控的精确性。
根据上述工程所说,企业实施目标成本管理期间,应采取分阶段的规划模式,二者各阶段是在前一阶段高质量完成后的基础上,才能开展实施。对当代企业有学习借鉴意义的有:确定目标成本中,所有部门均要参加,并要合理应用成本清单及信息等,让目标成本管控具备更显著的可用性与科学性。
(四)全程跟踪成本
在编制成本目标时,通常是考虑非合同与合同成本。在业务落实过程中,假设合同条款作出调整,或者涉及款项逾期支付,均能成为引起成本管理效果波动的因素。所以在遇到此类情景时,应把合同看成重点,将目标成本感控手段与业务合同内容相协调,同时可以根据合同变更条款作为自行拟定的依据,确保业务有关风险能被有效摊销,明确协调好所有业务成本的价格构成,保证合同条款合法、全面且严谨。与此同时,基于当下已经发生的成本量、动态成本与业务完成进度加以对比,持续改善管理具体方案,以免发生业务开展速度偏慢等情况。对于动态成本,企业应基于自身经营业务特点,采取每周一报以及每月一清的跟踪管理节奏。
(五)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估考核
根据成全根据成本发现的问题,结合目前企业的发展阶段和任务进行及时进行成本控制,比如可以在时间单位做出具体规定,制定年度、季度成本目标责任书,甚至可以再细分的划定具体的旬、每周时间单位上。对单位时间内业务完成情况、任务进度推进情况,和成本消耗做对比,根据预计指标和实际消耗的差值分析原因,找出问题,进行考核通报。根据每个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和效益进行企业内部的排名,并对应一定的奖惩基数,发挥出经济杠杆的刺激作用,达到部门、经营单位间的良性竞争,促进员工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此外,还可以由企业内的内控监管部门来牵头对于企业内部重点生产经营活动、环节和领域进行有重点的定期检查,以便早发现问题、早请示、早决策、达到PDCA 管理效果,实现企业经济良好运行发展。
结论:
对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首先要明确目标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以及相应策略,然后以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为引导,科学应用管理制度,以实现全过程管控。与此同时,还要做好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从而为数据搜集以及成本核算等工作提供准确依据,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