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加强国企内控管理与防范财务风险
2022-02-05康淼
◎康淼
(作者单位:太原化学工业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引言:竞争是市场运行的推动力,在国有企业中加强内控管理和防范财务风险可以有效应对激烈的市场环境。本文通过使用定性研究、文献资料等方式,简单阐述了国有企业内控管理情况和财务政策方案实施的重要价值,结合二者的内涵分析探讨了内控管理强化和财务风险防范之间的关联,针对目前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内控制度体系发展不完善,财务合规管理不到位,债务风险不断加剧和内部监督力度不够的问题,在文后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近年来,由于内控体系缺失或内控漏洞而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案例不胜枚举,大家也充分认识到加强内控管理和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因此,国有企业必须通过不断探索新思路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作为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信息的精准性、客观性,以及实现既定的经营管理工作目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就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具体实践看来,在制度体系、工作规划等方面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到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工作实施效果。本文通过研究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优化策略,为今后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提供参考。
一、国企内控管理强化和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与其他私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容易同时受到来自技术、国家政策变化以及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这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发展将会产生明显的阻碍,对于国有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精准性以及各项财务活动的开展同样会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从国有企业的产品或者是服务生产而言,在处于卖方市场的状况下,企业发展中的财务和资金链管理工作状态会相对较为松懈。如果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出现了缺陷或不足,国有企业发展中的资金回笼工作难度也会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在持续拓宽新项目的过程中,资金投放数量会随着项目进度而不断提高,财务工作成本也会明显有所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必须要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关注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实施,从制度、工作流程等多个方面持续强化管理工作体系,保障企业的财务风险能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作为国有企业经营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财务资金管理可以在国有企业持续强化内控管理工作力度以及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基础上,做到从根本上规避政策、市场和资金方面的风险,推动国有企业经营收益的不断提高。
二、内部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
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施可以在持续强化业务经营水平以及风险防范能力的前提下,维护投资人员的合法利益,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基础。国有企业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工作体系落实,确保内部控制能够真正与企业日常经营业务事项进行融合,在维护企业资金和财产安全的同时,达成企业既定的发展战略目标。财务风险则是国有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活动过程中,因为不遵循相关制度和程序要求而出现的各种违法违规的行为,具体可以分为资金、支付、资金链循环、投资等多个方面的风险因素。国有企业实施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本质上属于一种事前预防性行为,可以在全方位发现、解决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漏洞的前提下,维护企业的财产和资金安全,为国有企业提供长期发展的充足资金。
通过二者的内涵和作用发挥不难看出,国有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体系发展和完善不仅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深化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强化过程中也是最为重要的出发点。从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层面看来,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施能够帮助财务管理工作在制度、流程等方面不断完善,做到从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组织设计等多个层面推动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优化,并提出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内部管理工作程序以及措施,保障各项制度内容以及工作措施的可操作性。从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层面看来,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实施能够促进企业资产和资金管理工作逐渐向着高效化方向发展,对于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工作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实际上,国有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关系,成为了我国国有企业日常改革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三、当下国企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不足
1.内控体系不完善。
在国企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很多企业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体系,但对于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不能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有效调度,在开展决策时就不能得到更好的建议,为企业经营活动带来风险。其次,内控体系不完善也会导致各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明确,现有内控制度无法为部门工作提供支撑,财务部门作为国有企业业务经营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部门,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会导致企业的财务正常运行受到阻碍,内控管理工作的作用也会在制度内容不完善的影响下无法有效发挥。
2.财务合规管理不到位。
财务管理作为国有企业日常经营发展过程中的系统化工作,具体包括了预算的编制、会计核算、纳税筹划等多方面的工作内容。国有企业受到精细化等现代财务管理工作理念的影响,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探索建立精细化的工作模式和内容。但从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实践看来,精细化方面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与预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国有企业在预算编制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规划预算模式依旧有着较高的应用范围和频率,但考虑到供应能力稳定性较差以及运行成本较高这类因素的存在,国有企业对于利润的来源预估缺乏精准性,导致预算方案缺乏合理性,财务管理工作的后续落实也会受到明显影响。
3.债务风险不断加剧。
债务风险是身处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在日常发展中都会面临的风险类型,国有企业因为受到市场、国家政策和技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债务风险近些年来呈现出一种不断增加的状态。这种债务风险的存在将会导致国有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达不到预期,并且国有企业原有的劳动、资本、土地等方面的要素生产和配置效率同样会受到影响,导致国有企业原有的资源优势发挥反而受到限制,必然对国有企业的产品生产效率产生阻碍。结合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预算的约束软化、内控体系发展不够健全、融资模式单一强僵化都是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加剧的主要因素,并且国有企业固有的社会性政策负担,政府的担保提供过多和债务规模不受到节制同样是导致其债务风险有所提升的关联因素,这也意味着国有企业对于资本市场波动的抵抗能力有所下降。
4.内部监督力度不够。
我国国有企业在推进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引入了现代化信息技术,企业建立了相对较为完善的财务共享中心,发挥其财务核算功能,由其针对国有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财务工作实施统一处理,力求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国有企业日常经营中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但因为国有企业尚未针对财务共享中心形成完善的监管工作机制,导致财务中心缺乏应有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国有企业内部有关财务风险方面监管工作机制不完善,力度不足,对于后续工作以及监管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内部审计监管工作的形式化发展现象,无法在审核工作过程中仔细核查财务账目。国有企业正是因为财务管理方面缺乏应有的监督力度,尚未建立有关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部门工作职责尚未细分到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监管作用发挥相对有限,出现各部门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
四、国企内控管理强化和财务风险防范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完善内控制度,夯实体系建设。
国有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对于后续各项业务经营工作的实施以及财务管理工作优化会有积极促进作用。国有企业需要以自身的发展状况及其变化和内控方面的改革工作推动内控管理工作制度的持续发展和完善,确保管理行为能够得到制度支持,促进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国有企业在持续推进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健全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各部门之间联系的优化以及协调,促进部门之间彼此工作和制约和监督,通过健全内部控制工作环境为后续的财务风险防范和其他管理工作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国有企业需要对内控预算工作机制持续完善,综合考虑自身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以资金收支作为出发点,实施针对性规划预算。对于传统内控管理工作制度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国有企业相关人员需要始终遵循公平基本原则的要求以及现代化理念进行弥补,保障内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能够在完善制度的支持下不断提升,并为后续财务部门的工作落实提供保障。从某种程度上看,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工作制度的持续完善,可以帮助企业第一时间把握自身的经营状况及其变化,指出和改变财务工作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资金方面的审核以及各项财务决策工作的合理性明显提高,实现国有企业财务资金利用的高效性、计划性目标。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逐渐发展完善后,管理层需要将制度方面的变化及时组织各部门员工进行学习,确保全体员工能够在理解内部控制制度内容内涵以及要求的前提下,在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对于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内部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能够有序落实,为后续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2.树立合规经营理念,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国有企业日常经营中的财务风险防范优化要求其必须从财务管理工作的合规性发展入手。国有企业需要针对会计工作岗位结合发展状况科学进行设置和调整,并对会计管理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在坚持客观性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推动会计管理工作的贯彻实施。企业在促进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独立的内部审计工作部门,由相关人员监管财务管理和其他内部控制活动,确保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都能够严格遵循企业既定制度落实各项基础操作,并且国有企业有限的发展资金也能够合理运用到每一个项目中。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实施审核财务风险控制流程,持续完善内控管理工作体系,配合与基层人员的定期沟通和交流,以便在强化不同层次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前提下,确保相关人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工作中,对预算、采购、支付各个工作环节进行严格掌控,从根本上降低各种违规和违法行为的发生概率。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要求其持续强化内部控制的工作力度,实现企业发展内外环境的有效协调,避免各种不必要的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国有企业相关人员需要将企业编制作为核心,形成完善的管理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内部控制工作得以按照重要性和先后顺序有效落实,做到在规避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发挥内部控制工作在财务分析方面的监管作用。国有企业需要定期针对其所属市场和行业进行环境调查工作,以便在掌握市场发展动向以及趋势的前提下,针对内部管理工作的规划以及经营计划进行优化和调整,在强化国有企业市场风险环境抵御能力的同时,建立长效发展的风险内控工作制度,为国有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
3.提升债务风险防控能力。
债务风险作为影响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风险类型,国有企业必须要高度关注目标设定、机制创新和多方协同等方面的优化。国有企业需要在日常经营和财务管理工作中结合其发展状况设定明确了资产负债率目标,以这种经过量化处理的负债率目标,帮助国有企业确定资产负债率的预警线和重点监管线,确保预算工作的约束能够不断强化,建立长效的资产管理工作机制。国有企业在债务风险防范强化的过程中,需要以内部治理机制完善和外部多重的约束机制建设作为出发点,在合理设置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前提下,建立较为完善的薪酬体系以及内部交流渠道,配合负债管控指标的设立,帮助国有企业不断扩大内源性的资本,确保国有企业的债务风险能够明显降低,并为项目业务经营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国有企业为了预防其业务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无序负债的问题,需要建立外部多重的约束机制,在重点防控各项战略风险内容的前提下,全面进行检测,并且需要发挥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作用。国有企业为了进一步强化债务风险的防范工作力度需要梳理政企的债务边界,并对已有的存量资产进行盘活,以便在拓宽资本补充渠道的前提下,通过部门之间的有效协同保障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不断优化。
4.加强内部管控,强化财务监督。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持续健全必须要建立相对较为完善且独立的财务风险监管工作机制。国有企业需要在建立独立审计部门的前提下,保证其监管工作职责能够独立全面发挥。审计部门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国有企业实施的各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在发现其经营业务内外风险点的前提下,通过全方位的排查落实对应的控制活动以及应对策略,配合持续完善的内部管理工作制度体系,确保国有企业业务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始终维持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在对国有企业发展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始终遵循全面性原则的要求,确保风险评估能够与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产生关联。在经过全方位的评估之后,审计人员需要形成有关业务经济活动完善的书面报告,最后由国有企业内部的内控领导工作小组,针对书面报告中的各项信息和数据提供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国有企业也需要持续完善有关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体系,以便在合理分配管理工作职责的前提下,为后续监管工作的发挥提供完善的基础。同时这也是我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能够结合相关的财务风险评估报告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的必然要求,以此进一步强化财务风险防范及监管工作的效果,保障企业的各项财务经营活动都能够时刻处在部门以及相关领导的掌控下,将财政资金合理地运用到各项业务经营工作中,提高国有企业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安全性。
总结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二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能够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和战略目标实现中形成合力。国企管理者需要在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强化的过程中推动各项制度体系的不断优化,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发展。企业需要针对债务风险着重进行防范以及管理,配合财务风险监督工作机制的完善以及实施,保障各部门工作人员都能够严格遵循制度的要求实施本职工作,积极参与到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中,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