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理论溯源和时代内涵

2022-02-05胡朝阳杜丹丹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命运马克思主义

胡朝阳 杜丹丹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对“人民”一词做出重要论述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从“人民”到“以人民为中心”的认识提升,体现了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人民观”的精准解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进行治国理政的卓越能力。从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在各个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分不开的。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1]424马克思主义作为人民的理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赋予其灿烂的思想光芒。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也明确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2]20-28。“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活学活用,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生动写照。

一、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理论溯源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民”的重要观点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主要理论来源。这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民”一词的语义界定,对“人民”历史作用的充分肯定,对“人民”切身利益的使命担当。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民”一词的语义界定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对西方传统抽象人性论的批判中,从“现实的人”出发,正确分析出“人民”的深刻内涵。“只有人民才是具体的。”[3]287这是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对黑格尔“关于人民的荒唐观念”作出的强烈回应。马克思认为,“人民”是构成国家的主人,人民是行使国家权力的真正主体。在人民构成现实的国家制度中,人民是“自在的”“独立的”,国家权力应该属于“全体人民”。[4]311但是在阶级社会,人民的权力被剥夺了,人民成为一个特殊的阶级群体。所以,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把“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与“封建主和人民”相对应,认为“人民”就是“劳动者阶级”。[4]244后来在《1848 年至 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马克思把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和小资产者在内的“劳动者阶级”统称谓是“真正的人民”。[4]465列宁对马克思的“人民”观做出进一步具体化,把人民界定为“被剥削劳动者”。[5]185由此,人民的阶级属性得到明确的划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人民观”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对“人民”的认识不断做出深化。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把工人阶级、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都纳入到人民的范畴。[6]1480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范围再一次得到延展,中共八大把工人、农民和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建设人士和爱国人士都纳入到人民范畴。[7]461982 年,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以宪法的形式纳入到人民范围。2004 年宪法修正案,人民范围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018 年修宪后,人民范围包含了“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习近平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8]137。“以人民为中心”深刻体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深刻认识。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民”历史作用的充分肯定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唯物史观对人的现实活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综合分析,揭示出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马克思通过劳动本质的阐述,指出“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9]131只有人才会有劳动,劳动创造历史,充分肯定了人在历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人的劳动是受到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的,人的劳动总是表现为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通过生产实践创造为人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说明历史本身不具有创造性,历史是人创造自身需要的活动事业的产物,所以“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事业。”[10]104马克思在《神圣家族》和《哲学的贫困》中对鲍威尔和蒲鲁东等人的英雄史观做出深刻批判,从而为我们得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结论。“人民”的历史作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得到充分印证。在中国革命时期,毛泽东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1]1031。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比喻成种子,人民比喻成土地,形象的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极端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民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8]135,基于人民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把“人民”的价值诉求作为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民切身利益的担当意识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观点,人民最大的切身利益就是获得自身的解放,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一身致力于无产阶级运动事业,其目的就是为了人民的切身利益。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2]42马克思主义诞生就是为人民谋利益而服务的,这是马克思主义鲜明品格。而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旗帜,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党性原则,1944年毛泽东就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口号,1945年又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毛泽东明确指出共产党“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13]47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总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刻洞察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着眼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通过精准扶贫和脱贫,十三五规划顺利完成,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规划正在部署实施,人民的切身利益得到根本性保障。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尊重和关怀,深刻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民切身利益的担当意识,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直接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

二、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旨在包含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两个部分的内涵。“以人民为中心”也包含要“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8]433。“以人民为中心”深刻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和世界胸怀。

(一)“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以人民的内在需求为中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8]137-142。中国共产党一路走过来,解决的都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中国革命解决的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问题,中国建设和改革解决的是中国人民富起来和强起来的问题。如今,中国人民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美好生活成为幸福的向往。中国共产党也必然把为人民谋求幸福作为自己的根本使命。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通过走基层,与人民心连心,建立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深刻体现习近平对来自人民内心期盼的洞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2]。

首先,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是检验我党工作成效的试金石。从2013年习近平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到2015年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及“人民”203次,习近平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满满的人民情怀。为给中国人民一个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人民勠力奋进,如期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

其次,“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习近平说:“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8]136,这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当代中国的活用。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只有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凸显人民的创造价值,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激发人民的创造力。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际上就是每一个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只要每一个中国人民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就能创造出中华民族新的历史伟业。

最后,“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落实人民共享创造成果。人民是劳动成果的创造者,也是享有者。如何让人民创造更大的成果,让人民共享更多的成果,这涉及到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习近平指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14]7。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要求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让人民真切感受到国家的发展成果,社会的公平正义,切实做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增强人民在发展过程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二)“以人民为中心”也是要为世界人民谋幸福

“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价值观,把实现“人类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中国自古就有“达则兼济天下”“天下一家”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同时,也在牵挂着世界人民的幸福问题。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在世界大局和时代潮流中把握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15]从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看,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幸福是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可以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只有深刻认识到两者命运与共,才能实现互赢。现在中国谋求自身发展壮大,实际上在为世界人民谋求发展提供共享,中国也在用行动成为世界人民谋求幸福的助推者。

首先,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去唤醒世界人民谋求幸福意识。人们在追求幸福生活时,都存在着一定的利益问题。在阶级社会里,有没有幸福的感受,与利益分配存在很大的关系。利益分配的多寡直接影响着一定的社会关系,从而影响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马克思把这种利益称之为“共同利益”。每个人都是具体的人,历史的人,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存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有着一定的共同利益。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反映人们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对人的自我生命价值认识的一种提升。人类的共同命运与共同利益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共同利益是人类共同命运永续的前提条件,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他人的命运视为同一命运,即形成命运共同体意识,才会有共同利益的真实存在,才能为人类创造一个幸福的未来。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显示出中国人民愿与世界人民一道,把共同利益做得更加公平公正,把蛋糕做大分好,让世界人民充分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谋求全人类的幸福。

其次,用“一带一路”建设去惠及世界人民的共同幸福。“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载体,是体现人类命运与共的真实写照。习近平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16]。中国人民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人民在追求幸福道路上的奋斗历程和经验,也展示了中国人民乐意和世界人民一道去实现人类共同的幸福梦。“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的时代内涵。“一带一路”建设,造福的不仅仅是中国人民,更为那些想谋求幸福生活的人们提供契机和动力。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到“一带一路”的建设,深刻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宽广胸怀,“发展成果由各国人民共同分享”[16]的美好愿景。“一带一路”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是站在全人类道义的制高点上,也在为世界人民谋未来。

三、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提出来的,不论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方面都显示出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的一个重要体现。

(一)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境界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继承与发展认识上的新高度。2016年,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17]338。如今,中国人民正在迈向强起来的新发展阶段,中国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习近平提出“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通过“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来展示我们的综合实力,增强我们的“四个自信”。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陆续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识性概念来构建中国理论,如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共同价值、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这些理论概念充分展现了习近平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迈出了非常重要的步伐。

“以人民为中心”也是属于中国特色的一个标识性概念。这一概念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本学基础上,结合中国民族文化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以人民为中心”大大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大众化内涵,让人们看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所在,为人们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提供了认识论。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2]。“以人民为中心”解决了中国共产党“为谁执政、为什么执政”“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等困扰一些人心头疑虑的问题,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指导和精神力量。“以人民为中心”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的进一步挖掘和升华,深刻反映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来源和方法论,开启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境界。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12]2。从近代中国救国救亡中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最信赖最可靠的党。中国共产党一直把群众路线作为实现自身发展的根本路线,把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论在革命峥嵘岁月中,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中国共产党都在遵循人民的意愿,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依靠人民力量,与人民一起共谋中华民族未来。今天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自己创造和选择的结果。习近平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17]36。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经验告诉我们,历史是人民的事业,中华民族伟大梦想需要人民的伟大实践才能实现。在新时代我们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砥砺奋进、勠力同心,以实际行动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命运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命运的更迭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命运秀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