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信息检索课程的探索
2022-02-05朱黎
朱 黎
(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1745)
前言
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资源由于它具有时效性、便捷性的特点备受大学生的喜爱,从信息的认知、鉴别、获取等对大学生的价值引导影响极大。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可以在信息素养通识教学中融入思政理念,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强化大学生的检索信息能力、信息甄别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从而专注科研、增强文化自信、强化法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1 信息检索开展课堂思政具备的条件
高校“课程思政”在实践教学中既要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作用,同时又要善于发掘专业类课程和综合素养类课程中隐形德育元素的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程构建成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1]。
1.1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理论知识是大学生掌握实操的基本前提,可以设计实际检索案例进行演示讲解,让学生清楚了解检索的基本方法、检索技术、检索途径等以后,结合章节知识要点设置检索实践题目,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从而提高自身的检索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2 信息检索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的获取途径大多来源于互联网,而信息检索课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据调查已经有很多高校将这门课程由选修课设置为必修课,由此可见,学校对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开始重视起来,信息检索课程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信息检索课面向全校不同的专业,检索实践的内容由授课教师结合所授学生的专业来设置。目前,担任信息检索课的教师多由高校图书馆教师担任,网络时代需要高校图书馆教师能熟练检索馆内及馆外信息资源,因此,图书馆教师具备较为全面信息检索相关的知识,这有利于授课过程中很好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设置检索实践内容。
1.3 信息检索课程的检索内容更为广泛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信息素养教育,信息检索课程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素养的有关科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来进行综合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解决方案付诸实施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只有具备这样能力,才能让信息素养成为推动学生专业化发展、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的有效工具。与此同时,加强信息道德、信息法律等内容教育,特别注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学术不端有关的行为教育,正面引导大学生遵守信息道德准则, 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与活动, 强化法规意识, 增强法制观念, 防患于未然。
2 信息检索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体现了党和国家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包括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和道德教育5 个方面[2]。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之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结合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适当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可以从以下内容入手:信息意识教育、信息道德教育、科创精神教育。此外,还可以适当融入爱国主义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思政元素。
2.1 信息意识教育
信息意识是指人类对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是人类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无论是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当遇到问题时,应该想到通过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来解决问题,对信息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洞察力,能高效快速识别信息的价值。对于大学生对信息意识的理解,在课堂上列举一些典型案例,让大学生清楚认识具有较强信息意识的重要性,例如:20世纪60年代,中国大庆油田的位置、规模和加工能力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日本情报机构通过刊物《人民日报》和《中国画报》中的文章及图片进行信息分析,得出有关大庆油田地理位置、生产规模的准确情报,一举中标成为中国油田开采设备的供应商。
课堂上还可融入网络虚假医疗广告、虚假投稿网站、虚假求职广告等信息识别的案例,教育学生面对真假难辨的信息时,时刻保持敏锐的思维,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学会运用批判思维去审视这些信息,提高信息意识和鉴别信息的综合能力。
2.2 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道德是人们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必须自觉遵守和维护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3]。在网络开放的环境下,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可以接触各类信息,这些信息蕴涵着不同倾向的思想道德意识,其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素道德意识,缺乏正确的判断识别能力,则很难抑制其中的破坏因素。可以采取“网上”和“网下”结合的教育方式,正确认识信息源的获取途径,明确信息活动中的权利及义务,引导大学生传播正能量信息,自觉抵制虚假信息。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编造、散布虚假谣言将会被追责。大学生在传播互联网信息时,一定要谨慎,行为不当就很可能会惹火上身,甚至触碰到法律的底线。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对他人学术观点合理引用及规范著录,强调学术诚信的重要性。
2.3 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结合信息检索课知识点,将我国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红色元素、榜样人物等设计为检索题目,让大学生在掌握专业检索技能的同时又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如在讲授信息资源检索,可利用百度指数、微信指数检索我国新冠病毒防控在某个时间段的数据变化、国内外疫情防控数据等,通过比较,可以清楚认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严防严控,遏制了新冠病毒在国内的蔓延,人民处在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中,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4 求实与创新精神教育
激发大学生创新创造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是时代的需求,同时也是大学生安身立命立之本。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术不端事件频发于大学生之中,如轰动互联网和学术圈的翟天临学术门事件,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在学术规范上,先在建设,重在践行,贵在自律。应该做到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尊重知识产权,署名规范,正确引用,适当致谢,不一稿多投,不重复发表,不抄袭剽窃等,同时加强自律与自我约束,培养严谨客观的科研态度和勇于探索的求实创新精神。
2.5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教育部教高[2015]14 号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明确图书馆的职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馆藏文献资源、人力资源和网络资源优势,通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主题展览、专题讲座、课堂等多种途径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在信息检索课中通过设计图书馆找书实践比赛,班级进行分组,团队协作查找红色经典类书籍,一方面让大学生掌握图书排架规律,减少乱架现象,另一方面锻炼团队协作精神的同时也了解图书馆红色经典书籍,利于大学生的阅读需求。还可以通过参观图书馆“三苏文化馆”,感受三苏传统文化之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3 信息检索课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路径
3.1 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
信息检索课在加强信息素养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外,还应在内容上凸显思想性和时代性。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紧扣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息,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上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与责任。因此,优化课程内容,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3.2 设计典型案例,突出价值导向
在教学中融入课堂思政,运用案例教学是最常用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及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现实生活中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思政案例,易触动学生情怀,有很强的带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如针对“魏则西之死谁之过错”、“疫情谣言”、“天临元年”、“恶意抢注冰墩墩谷爱凌商标被驳回”、“微信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2022年两会”、“俄乌局势”等社会影响较大的热点事件,布置检索任务,通过实施检索后可以让学生们开展讨论和交流,这样不仅让他们的信息检索技能得到提高,吸收多元化知识,还提升了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3 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言传身教
在课程思政中,所有的教师应不断提升引导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识,努力从不同的视觉寻找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连接点,尽量减少思政教育的痕迹,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培养课程思政的能力,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教育者应先受教育,多去听其他教师的课,或多或少在教学上会受到一定的启发。积极实践,结合自身的课程,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师对待教学、课程、课堂的态度,既是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更是最直接的课程思政。教师对待课程的态度将影响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教师开展教学的能动性将影响学生是否能够主动深入学习。只有积极主动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切实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4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更新及时,获取信息渠道广泛等特点,大学生能否从海量信息中正确识别和获取利于自我发展的信息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高校开设信息检索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对信息的认知、鉴别和获取的技能,作为一门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综合性课程,不是独自摸索、单兵作战,也不应坐等学校布置任务,应主动加入学校层面的课程思政建设,形成适合于信息教育的课程思政体系。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要发挥课程思政元素,在知识学习中“润物细无声”的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以利于大学生在吸收专业知识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