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文化企业重大风险防控管理研究①
2022-02-05赵东方缪之湘
赵东方,缪之湘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1)
引言
重大风险防控管理是企业治理的基本内容,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其含义是指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中,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为了把风险减至最低而共同实施的各种管理活动的总称[1]。国有文化企业风险防控的目标就是以最小的风险防控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具体而言,其目标在于做好风险发生前中后的预警、处理和总结,即做到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少风险发生时的损失、在风险发生后及时总结并防范相同或相似风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企业能够做好风险防控框架下的八个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督。风险防控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我国现在发展到了新时期,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需要企业能够对发展中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更好规避可能遇到的风险。企业风险防控能够有效整合企业的各种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更好发挥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优势,有效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同时有效精简财务组织结构,最大程度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另外,加强风险防控可以有效提高应用市场风险的综合能力,这是保障企业平稳运行和高效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国有文化企业应明确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并分析风险防控管理中的经验和不足,助推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国有文化企业需要防控的重大风险
近年来,虽然国有文化企业在重大风险防控管理方面进行了完善和提高,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企业仍应当研究可能存在的风险。总的来说,国有文化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中,面临着内部与外部的不同风险。受到法律与政策、产业和行业发展政策和体制环境的影响,以及企业自身特点的影响,国有文化企业目前主要面临八类重大风险。
(一)出版导向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出版物是人类社会精神产品的物化,精神产品具有政治导向、意识形态导向、价值导向和情趣导向功能。因此,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知识文化、情趣品位、社会责任等,是文化企业和文化人的责任和义务。导向不正,尤其是政治导向出现问题,将受到国家行政或司法机关的处罚。因此,企业特有的风险首先是出版导向风险[3]。
(二)选题风险
选题是文化企业经营活动的起点,决定出版的效益和效果,与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选题风险是选题不当没有达到预期效益的风险,以及选题未经审批或备案即予以出版将面临处罚的风险。选题不当主要表现为:选题论证不充分,不符合市场的需求;选题指导思想不正确,不符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选题落后于形势和现实要求;重大选题未按要求履行备案,违反有关规定,以致受到处罚。
(三)在途风险
在途风险主要源于企业赊销制的销售模式,在业务合作中给予了各销售方一定的授信账期和授信额度,各销售方实现终端销售后再与企业结算账款,未实现销售的产品退还企业,产品滞销风险全部由企业承担;账期一般至少为六个月,而最大的风险是很多图书在途中容易发生毁损和灭失。另外,有些销售方对账不及时,拖延结算时间,使得企业资金被占用;企业对寄存在书店的图书难以监管,导致存货账实不符,应收账款也不准确。民营企业欠款形成的坏账比例较高,风险较大,拖欠时间越久,收回账款也越难,往往需要通过诉讼手段解决,但即便胜诉,执行难的情况也较为常见。其次,在数字课程互联网销售的背景下,为了抢占市场而采取低价营销、免费使用等策略,对于数字课程的价格确定带来一定的质疑,再之数字课程互联网销售[4]实现的确认也存在一定的争议,进而产生在途风险。
(四)侵犯版权风险
侵犯版权风险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对产品内容把关不严,出现企业侵犯他人版权的情况,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诉讼纠纷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也面临着图书盗版等版权受到他人侵犯的风险[5]。在互联网环境下,内容传播更快更广,侵权行为发生更容易,手段更隐蔽,方式更多样,而追踪侵权线索和维权的成本较高。
(五)国有资产监管风险
国有文化企业资产种类繁多,包括固定资产、货币资产、实物资产、应收账款资产、版权资产、商标权资产以及各类信息系统、数字课程教育平台等无形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不损坏、不被窃取等监管的技术难度大、任务重。
(六)产业转型升级风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网上书店、数字出版、在线教育等也随之蓬勃发展。从产品角度看,文化企业的产品从内容、载体介质到销售传播渠道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业务范围看,持续推进多元化发展战略,不断探索新兴的业务类型,给企业的内部组织方式、工作机制、销售策略带来一定的挑战,相关风险要引起关注。
(七)人力资源风险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和财富。作为多元化业务不断开拓的企业,人力资源风险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匹配企业业务发展需求的人才储备不足的风险;二是因相关人力管理机制等问题导致的人才作用未得到合理发挥而出现的人才流失风险;三是因激励不足导致人才惰怠,工作中丧失追求拼搏进取之心的风险。
二、实现有效重大风险防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为了能够合理有效地应对前文提及的主要风险,国有文化企业可以考虑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度和体系的调整和提高:
(一)坚持全面风险防控原则
企业全面风险防控是一个由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和所有员工参与,旨在把风险防控在风险容量以内,增进企业价值的过程。只有将风险意识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才能确保风险防控目标的实现。全面风险防控与传统的风险防控相比,涉及面广、连续性强、目标与企业战略联系紧密、更讲求全过程的风险防控[6]。从人员分布上看,全面风险防控是自上而下的一种管理方式,所有人员包括董监高和普通员工都在全面风险防控的范畴内。而从工作流程上看,全面风险防控在所有工作流程中均有涉及,企业中每个工作环节都不可避免的会受到风险防控制度的制约。坚持全面风险防控原则,更加有利于寻求风险优化措施,实现企业战略目标[7]。
(二)加强风险识别管理和重大风险清单管理
风险识别是在风险发生之前,综观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运用各种方法系统地、连续地发现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过程。风险识别是风险防控的第一步。为了认识和了解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及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为后续风险评估和应对提供第一手资料,企业必须进行风险识别,系统研究和回答现有的及潜在的风险有哪些,哪些风险应予以研究,引起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风险引发的后果如何,识别风险的各种管控是否到位等问题。
企业风险可以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大类。外部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社会文化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内部风险主要包括战略风险、运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企业应根据内外部环境和业务流程,制定详细的重大风险清单,有针对地进行风险防控[8]。让不同岗位的员工能够清晰地了解和熟知自己岗位、上下游岗位、横向关联岗位可能面临的风险种类,从而提前防范可能的风险,减少和避免风险的发生。
(三)风险防控制度应有一定的前瞻性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些风险是企业自身或者行业内已经发生过的,针对已经发生的风险制定风险防控制度是目前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风险管制制度建设的方式。而在当前经济形势不确定性不断增加,新理念、新业态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这种风险防控制度建设的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完善的风险防控制度应当具有前瞻性,既能够防范看得见的风险,更能够根据经济环境和市场趋势科学预判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给予制度规范和处理的安排,使风险防控的关口不断前移,更好地为企业战略服务。
(四)合理评估并落实解决方案
严格贯彻落实《中央企业全面风险防控指引》的要求,立足“风险总是与机遇并存,有风险才有机会,风险是机会存在的基础”,提出合理的风险评估意见。多数企业只关注了风险的不利面,如风险带来的竞争失败、经营中断、法律诉讼、商业欺诈等,所以在风险防控制度建设中只追求规避风险。但在风险防控中,既要管理纯粹的风险,也要管理机会风险,在风险和机遇中寻求平衡点,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在评估风险时,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风险的重要程度及产生的影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两方面进行评估,并建立风险评估的反馈及信息沟通机制。还要建立对风险防控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实施风险识别和评估,以便对新的风险和原有风险的变化实时掌控[9]。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基于风险性质和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确定采取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担风险等措施,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防控解决方案,并严格督促落实。
(五)畅通风险信息沟通渠道
只有及时准确把风险信息传递到有关部门和员工,才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损失的产生[10]。风险信息包括初始信息和风险防控中产生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出版发行印刷行业政策、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市场需求、上级有关要求、存货及应收账款管理情况、人才信息等,对新的信息要及时宣传培训,避免因沟通不畅而出现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生产经营情况要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沟通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六)灵活运用风险防控策略
风险防控策略包括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和风险防控等七大策略。在实务中要根据业务性质、资产特点、管理要求、风险承受度等灵活掌握运用,如对导向风险可采取风险规避或风险防控策略;对应收账款和转型升级风险可采取风险承担或风险补偿策略;对于侵犯版权风险、选题风险可采取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防控等综合策略等。
(七)加快建设风险防控系统
企业要根据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同步运行的原则,将风险防控信息系统的需求纳入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建立起涵盖风险防控基本流程、满足风险防控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报告、披露等要求的风险防控信息系统;企业各部门及子企业应充分利用风险防控信息化平台,开展日常的风险防控工作;风险防控信息系统应实现信息在各部门和所属各企业间的集成与共享[10]。由于风险防控工作与信息披露直接关联,且重大风险事项属于信息披露的法定事项,因此,风险防控系统的建设在企业申请上市后显得尤为重要。
(八)加强风险防控的监督、监控和改进机制
企业应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为重点,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解决方案及实施情况进行监控,采取压力测试、返回测试、风险防控自我评估等方法对风险防控的有效性进行及检验,根据变化情况和存在的缺陷及时加以改正。应建立贯穿于整个风险防控基本流程,连接上下级、各部门和业务单位的风险防控信息沟通渠道,为风险防控监督与改进奠定基础[11]。
风险防控督导主要对风险防控职责落实、内控体系建设、风险防控策略运用、风险信息沟通以及风险文化建设等情况进行监督指导,目的在于确保风险防控的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应至少每年不定期开展一次对各管理及业务部门、单位的风险防控情况的监督检查;内部审计部门要将风险防控情况纳入审计内容。
结论
重大风险防控管理作为企业治理的基本内容,以及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应成为国有文化企业的发展核心。特别是我国目前处于发展的新时期,国内外形势复杂多样,需要企业能够对其中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从而规避可能遇到的风险。因此,国有文化企业应分析把握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结合以往风险防控管理中的经验和不足,完善和提升重大风险防控管理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