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中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022-02-05刘淑清安晶晶
■刘淑清 安晶晶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停工或推迟复工、订单减少甚至取消、产品滞销和资金紧张等现象普遍,资金链、生产链、供给链和需求链被阻断。随着新冠疫情的全球扩散,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若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经济复苏,甚至会对经济长期增长造成压力。
一、疫情背景下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中小微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弱
一方面,中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风险管理理念较为落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有些中小微企业经营者急功近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重速度、重数量、轻质量,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传统的风控管理手段难以招架,临时决策能力不足,执行力也欠缺,导致企业遭受惨重损失。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的资本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使其更难抵御风险。当企业面临重大风险时,无论是存货、应收账款等都不足以让企业及时应对;此外,自有资本和资产规模小,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缺乏可抵押资产造成融资难。
(二)企业的资金链问题加剧
从资金流入来看,一方面,全国范围内实施严格的防疫措施,导致交通运输停滞,中小微企业所需的原材料供应不足,产品需求萎缩,大量中小微企业停工停产乃至关闭。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存在。我国金融市场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还不到位,融资渠道少,信贷机制不健全。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资金全面紧张,急需寻求融资来解决燃眉之急。从资金流出来看,中小微企业面临支出压力,不仅要支付工人薪金,经营场地租金、偿还贷款、支付应付账款等,还花费大量资金来准备防疫物资,同时又需要对材料和货物出入进行全方位把关,实施人员管控,这些防疫成本无疑是一大压力。
(三)国内及国际的供应链不畅
国内人员流动受限、物流运输受阻,国外的供应链及产业链不畅通,严峻的疫情形势也影响到了国内生产供应链。国内各地的封锁使得物流运输变得困难重重,这进一步对需求端造成不利影响。由于疫情扩散,快递物流受阻导致消费者的收货时间延长、购买地区和商品种类受限,担心物资上附着病毒,人们的购买意愿也相应降低;部分人员劳动收入减少,购买能力降低,造成整体需求下降。当国内防疫取得重大成果后,国外疫情开始扩散,当前欧美日韩占据中国出口市场约45%的份额,如果这些主要出口市场的疫情持续升级,并导致其经济增速放缓或出现衰退,中国出口企业恐将在“中美贸易摩擦”的阴霾下再次受到挑战,外贸订单需求进一步减量。
(四)就业形势恶化
近年来,我国就业竞争较为激烈,就业压力逐年增加,疫情爆发引发企业倒闭潮,进而可能会引发失业潮,加大失业风险,就业者也面临着薪资降低的窘境。同时,疫情反复发生,且无定数,防控措施时紧时松,都不利于就业形势向稳。
二、疫情背景下中小微企业的纾困措施
(一)推出并落实系列扶持政策
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于被政府纳入重点保障名单中的中小微企业,首要措施是落实政府的扶持政策,中央政府提出贴息和税收优惠,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出台相关财政扶持政策。二是创新企业发展模式。疫情防控全面展开后,鼓励有能力、有技术、有创新的中小微企业进行与疫情相关的技术与产品创新研究,如新冠肺炎阳性检测技术、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等;对于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传统的中小微企业,支持其开展数字化转型,扩展中小微企业的互联网平台业务系统,加强中小微企业信息化管理;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要从独立竞争模式向协同共赢模式转变,以网络化协作弥补单个企业资源和能力不足;促进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推动中小微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助力中小微企业生产恢复与技术创新。三是拓宽公共服务渠道。疫情期间,利用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网络,及时公布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变动,开展疫情防控政策相关咨询服务;通过网络给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技术和管理帮助,给企业复工复产做好准备;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其解决由于疫情造成的订单履行、劳资关系等问题。
(二)拓展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一是规范金融市场,丰富金融产品。金融市场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适当抬高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关注度,尤其是鼓励地方性银行将本地中小微企业作为重点对象,使其更易获得贷款;增加政策性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数额和品种,并作为任务考核,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是完善信贷体系,加大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配套和保障相应金融服务,提高落实货币政策的效率,减少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对因受疫情影响、经营暂时出现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不采取抽贷和断贷举措,通过延期还贷、降低利率、减免逾期利息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危机。
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突破融资瓶颈。银行可与专业投资机构建立长期合作,通过互联网等完善中小微企业征信系统,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新模式;积极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产品普惠性和适应性,推出适合疫情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解决企业融资困境;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一步优化企业审贷流程,提升贷款效率,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保险企业要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除了面向企业推出新产品,还可以扩展保险业务范围助力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三)改善企业内部环境提高企业自救能力
一是加强企业危机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中小微企业经营模式一般有三种,即成本最小、运营卓越、产品领先。对应于不同经营模式的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利用价格优势,快速扩大和占领市场份额;以全新的营销方式、卓越的运营逻辑占领市场;以个性产品、独特的理念引领消费时尚。这些经营方式可以混合使用,灵活组合,力争形成优势。中小微企业要时刻重视自己的经营模式,灵活调整资产结构和成本结构,善于化危为机。
二是打造企业员工命运共同体。疫情期间有不少企业以运营困难为由降薪,甚至有的公司还强迫员工“自愿降薪”,甚至实施裁员,这十分打击员工的信心。也有企业“逆势而行”,以牺牲公司管理层待遇为代价,适当分散企业股权于员工,增强员工与企业共渡难关的信心和责任,保住了基层员工利益。从企业行为角度,管理层降薪相比全体员工降薪温和很多,一是保护了基层员工利益,二是提升了凝聚力。从员工角度,疫情当下,不单纯希望有稳定收入保障生活,更希望能在有安全感的企业工作。企业理解员工,员工支持企业,只有企业内部组织稳定,才能保持活力且持续具备实力。
三是危中见“机”,持续创新。企业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技术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是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要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新产品开发。在疫情常态化和后疫情时代来临之际,中小微企业更要积极调整结构,寻求突破性变化,通过转型和变革寻求出路,以前瞻的战略眼光审视企业发展方向,蹚出一条发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