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红色文化资源 夯实党性教育基地※
——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
2022-02-05张菲菲李笃武
○张菲菲 李笃武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斗争中积累下的宝贵财富,蕴含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革命老区时明确指出,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特质和时代价值,“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对于如何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中共中央组织部曾明确提出:“要发挥资源优势,开辟各类实践教研基地,为加强干部能力培养和党性锻炼提供直观、生动的课堂。”
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曾是革命的前沿阵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红色资源类型丰富。截至目前,共发掘革命遗址、红色纪念地等223 处。近年来,潍坊市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依托红色资源建立党性教育基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对于激发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发挥了重要的文化育人作用。
一、挖掘党性教育基地的时代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丰富的红色基因。党性教育基地依托红色资源建立,运用红色文化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党性教育基地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党性教育基地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建立,珍贵的历史文献、照片资料和文字以及陈列实物记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程,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进入新时代,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随之带来一系列新矛盾新挑战新问题,依托党性教育基地加强党性教育,有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政治觉悟,更好地坚守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二)党性教育基地蕴藏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和文物不仅再现了革命先辈英勇奋斗、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更记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一座座革命纪念馆、一件件旧军衣、一封封家书从不同侧面和领域记载着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想大于天的坚定信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意志如钢似铁的奥秘,教育和推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有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弘扬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光荣传统,崇德向上。
(三)党性教育基地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
“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3]党性教育基地背后的一个个红色故事、一桩桩革命事迹,记录着无数革命先烈为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浴血奋战的历史,凝聚着伟大革命精神,浸透着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动力,有着强大的价值引领和凝聚功能。夯实党性教育基地,有助于引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走进历史深处,感悟信仰的力量,升华爱国情怀,从而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二、潍坊市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存在的短板
当前,潍坊市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基地建设主题特色不够鲜明、内涵提炼不够精准、品牌特色不够突出等短板。
(一)基地展陈设计创新不足,主题特色不够鲜明
党性教育基地展陈内容相对丰富,但在展陈设计方面多侧重于传统的平面化布展设计,创新性不强,没有充分运用声、光、电等手段来烘托氛围,现代化新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使用不多,导致场馆展陈缺乏生动性和震撼力,受众难以产生震撼、共鸣。
(二)红色资源影响力不大,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潍坊市蕴含丰富的红色资源,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潍县战役、临朐战役、牛头镇起义等红色革命战争,涌现出王尽美、李耘生、张玉山等一批早期革命先烈和英雄,这些都是潍坊发展史上重要的精神资源。但潍坊市相关部门对红色历史遗存和人物史绩整理比较单一,深入挖掘力度不够,导致党性教育基地影响力较低,缺乏在全省、全国能够叫得响的红色品牌。
(三)教学模式创新不够,育人作用实效不强
当前潍坊市党性教育基地在课程建设方面多以现场教学为主,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和方式单一问题,讲述内容上多侧重历史史实的陈述和展示,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链接,导致时代性不强;根据受众不同、需求不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不够及时,导致针对性不强,直接影响了育人实效。
三、潍坊市加强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的对策
党性教育基地建设要突出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潍坊市党性教育基地建设要在“把握红色基因的整体性、理解红色基因的丰富性、保证红色基因的延续性”[4]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提升育人实效。
(一)加强基地建设顶层设计
加强顶层设计,高标准开发保护红色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记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为进一步用好红色资源夯实党性教育基地,潍坊市必须坚持“传承就是最好的保护”的理念,坚持“保、管、用”并重,多措并举高标准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利用,推进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先后出台《潍坊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条例》,从立法层面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立柱架梁”;出台《潍坊市“十四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科学指导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编制《潍坊市红色旅游总体规划》,高标准推进红色文旅融合,提升红色旅游文化内涵。当前,潍坊市还应建立健全由宣传、组织、党史、教育、共青团、文旅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以多部门协同合作的强大合力加强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
优化布局,推进党性教育基地一体化建设。潍坊市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留存和新建了王尽美历史纪念馆、淌水崖水库纪念馆、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潍县战役纪念馆等一大批丰富而灿烂的红色文化资源。为确保党性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实现党性教育基地育人价值最大化,潍坊市需要坚持点线面结合,既注重盘活各个红色文化资源点,又根据历史线索串连成线、连线成面,系统化整合红色资源,综合发挥红色文化教育效能,形成高点定位、放大布局、串点呈线的党性教育基地格局。如由潍城区委组织部牵头打造的潍县战役党性教育基地,就是按照“整体规划、分点打造”的工作思路,采取“1+5”模式高标准建设,将潍坊特别市委旧址、荷花湾战斗旧址、南大营战斗旧址、玉清宫战斗旧址、潍县城墙旧址、潍县战役胜利纪念碑6 处战役旧址资源整合、综合建设,各遗址既有各自的主题特色,又能与其他资源相互融通,以强大聚合效应推进了一体化党性教育基地建设,极大提升了教育实效。
(二)丰富基地文化内涵
注重史实挖掘。党性教育基地作为红色文化传承与发扬之地,不但拥有宝贵的历史遗址、历史遗物,还蕴含着我们党宝贵的精神、文化等红色资源,是开展党性教育的生动载体。要进一步组织调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组成“红色资源”调研组开展资源采编工作,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调查,广泛收集文物资料,征集历史故事,获得真实有效的故事内容,摸清家底,让历史呈现得更加丰富和鲜活。同时,进一步整合资源,与各基地加强沟通协调,开展交流合作,聚集智慧力量,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探索创建共建共享党性教育基地。
注重精神提炼。红色文化记录着革命先烈浴血奋战、英勇斗争的历史,承载着各类英雄事迹及其精神力量。加强党性教育基地内涵式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红色精神的提炼,通过深挖红色根脉,根据各红色资源的历史事实、类型特点等,从课程体系开发、师资人才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精神内核,精准把握红色文化的特点和传播规律,以精神上的感染和思想上的震撼让历史说话。
注重品牌建设。潍坊市红色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党性教育基地在建设过程中要紧紧结合各地不同的红色资源、不同的红色文化内涵、不同的红色精神特质,塑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类别各异的特色党性教育品牌。围绕潍坊市建设党组织较早、民众爱国救亡意识强烈、积极投身革命抗争等鲜明特色,潍坊市已建成王尽美烈士纪念馆、“使命担当”主题教育展馆等30 余个红色特色主题展馆。要充分运用潍县战役、临朐战役、牛头镇起义等红色故事,以及以王尽美、李耘生、张玉山等为代表的潍坊民众英勇奋斗的故事,提炼潍坊自己的精神标识,打造党性教育基地品牌,讲好潍坊自己的故事。
(三)提升基地育人实效
优化展陈形式,做好布展文章。在展陈红色资源方面,综合运用革命遗物、照片、模型、影像等多种形式,利用主题雕塑、场景还原、声光电等多重元素,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依托5G传输与VR互动影像等技术,形象化地展现红色文化丰富而博大的内涵,引领观众全景化、沉浸式地感受我党艰苦卓绝与光辉灿烂的奋斗历程。如,潍城区精心设计潍县战役党性教育主展馆的布展,聘请专业团队制作展馆VR和全息投影视频《攻克潍县城》等,全景还原潍县战役,并以专题单元形式设置学习教育主题,打造了一站式党史党性教育场所。通过多角度、全方位集中诠释红色文化,以“情境再现”实现历史与现实的衔接、思想与情感的碰撞,最大限度发挥体验式育人功效。
创新现场教学形式,提升学习实效。一方面,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及重要文献解读为切入点,以原始史实素材为依据,反复研究锤炼各教学现场解说词,对各讲解员进行知识的重塑与补充。同时,讲解过程中通过准确融入感情状态,科学运用表达技巧,合理运用态势语言,以多样化的讲解方式增强红色历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让参观者既有感性上的震撼又有理性上的升华。另一方面,在提升教学现场体验感、参与度上下功夫,运用沉浸式教学法,在让学员全身心融入现场的同时,触发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声情并茂的理论教学、情境再现的现场体验、交流与碰撞的互动研讨,引导学员们通过听、看、谈、悟,从多维度感悟党性教育基地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力量,触发心灵的震撼和实现精神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