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刻理解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号召”的三重逻辑

2022-02-05魏崇辉

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魏崇辉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决议》的最后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我们坚信,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深入研究“号召”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有助于我们真正领悟其深意,时刻保持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进。

一、历史逻辑: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与党的百年探索奋斗

“号召”是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改革和建设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提出的,它的底气源于深厚的文明根基和历史渊源。

(一)“号召”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文脉

从结绳记事到活字印刷,中华民族创造了绵延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积淀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等,这些精神积淀已经深入到了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为中华民族的延续、发展和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底蕴和精神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号召”蕴含着中国人民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文化基因。

(二)“号召”缘起于特殊的历史场景

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磨难。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奔走呼号,只为探索出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传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抗争的方案都被根本地改变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以武装的革命抵抗武装的反革命,以科学的新思想反对保守的旧思想,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二、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党中央号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史诗和第二个百年理想共同塑造了一个理论的、精神的世界,它们是我们党立身、立命所需的记忆、经验和思想。从根本上说,“号召”反映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继承和发扬的理论品格。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号召”提出的真理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推动了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百年来,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勋。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号召”提出的价值依据

“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乾坤阴阳、孔孟之道、陆王之学、史家绝唱等古代中国的博大思想,构建了以世界、兴衰、天人等为主题的中华文化理论体系,其立意远大的精神内核促进了中华文明的长存发展。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虽然中国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淖,但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依旧存续在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探索中。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上,一脉相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起着为中国人民培根铸魂的作用。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号召”提供了理论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十个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

三、实践逻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党中央强调指出:“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号召”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阶段性和长远性奋斗目标。

(一)践行“号召”要以伟大建设精神为根本指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践行“号召”要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根本任务

《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我们创造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本标识的物质文明、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基本标识的政治文明、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本标识的精神文明、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标识的社会文明和以绿水青山为基本标识的生态文明,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还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倡导和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为世界文明互鉴和历史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三)践行“号召”要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为根本方向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的人民。无论是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集体记忆,还是新时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愿景,中国人民始终在为实现伟大梦想而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制定了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完美展现了战略细节的设计和梦想实现的方法。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