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从化区打造红色文化产业带的实践路径

2022-02-05林晓波陈笔琭

探求 2022年3期
关键词:化区文化产业革命

□林晓波 陈笔琭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百年历程中创造出来的先进文化,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重要精神和力量源泉,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挖掘“红色宝藏”,让红色的基因谱系绽放时代光芒,“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1](P111)广州市从化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生态立区,充分挖掘、盘活、利用本地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基因,打造穗北红色文化产业带,有力助推从化乡村振兴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从化区打造红色文化产业带的优势

2019年10月,广东省印发实施《广州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实施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创建国家级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2021年4月,广州市出台《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一核六片四廊”的红色文化发展格局,而从化属于“六片”中的“东北部红色村镇建设示范片区”[2]。从化打造红色文化产业带,既有丰富的红色基因,又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禀赋,还有国家省市方面出台与革命老区发展相关的政策扶持。

(一)红色遗址资源丰富

从化区的红色革命遗址主要集中在吕田镇,该镇是广州市北部唯一的革命老区镇。全镇共21个行政村,其中有17个村是老区村;1939年11月,从化第一个党支部在温泉镇竹庄别墅成立;1940年6月,从北第一党支部在吕田镇三村村成立;1945年7月,中共从化县委在吕田镇塘基村成立;1949年5月,从化县人民政府在吕田墟成立;吕田镇莲麻村黄沙坑、车步社等地被确定为抗日游击区;广州解放前最后一战云台山战役在温泉镇宣星村打响……近年来,吕田镇莲麻村荣获“国家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黄沙坑革命遗址纪念馆已挂牌成为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教学基地,广州市团校分校、广州志愿者学院分院,从化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三村村中共从北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地旧址白石咀胡氏公屋和塘基村巢德麟小楼已挂牌成为广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温泉镇宣星村被广州市旅游局评为中国红色旅游文化村。此外,街口街、太平镇也有一些红色文化资源。可见,从化有建设红色文化产业带的良好基础。

(二)自然生态禀赋优越

从化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9.1%,获评“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素有“广州后花园”和“北回归线上明珠”的美誉,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北部生态屏障。吕田镇是广州最北门户,距广州市区115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82.10%,拥有亚洲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广州首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陈禾洞自然保护区,其森林覆盖率达到94.7%。境内的广州第三高峰桂峰山是国家珠江水利委员会认定的流溪河源头,水质清澈,云雾缭绕,是天然氧吧和生态胜地。温泉镇温泉风景名胜区、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知名度高,品牌响亮。良口镇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五指山风景区等生态优美,资源丰富。从化北部三镇被赋予“生态价值创新翼”的称号。

(三)良好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化作为广州市的农业大区,乡村振兴战略为从化发展注入新动能。202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老区转型发展、增强创新发展活力等系列措施政策,这是新时期振兴革命老区发展的重要纲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提出共建人文湾区,构筑休闲湾区,塑造健康湾区,提出建设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从化区发展注入新活力。广东省出台《广东省红色革命遗迹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广东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将促进老区苏区发展政策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支持革命老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从规划引导、项目安排、要素配置和财税扶持等方面对革命老区产业发展给予重点支持。广州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红色革命史迹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从化区制定了《穗北红色文化产业带建设实施方案》。上述政策文件为促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增强了内生动力。

二、从化区打造红色文化产业带的做法

从化作为广州的生态屏障、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核心区,流溪河是广州的“母亲河”,为保护生态环境,从化在北部三镇坚决不上工业项目,而是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国家发展战略指引,作出“一核两翼三带”总体空间布局,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实施“红色+”战略,以“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发展”,高质量打造红色文化产业带,推动乡村振兴。

(一)高定位——构建红色文化产业带发展新格局

一是准确定位。从化提出串珠成链打造“穗北红色文化产业带”,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大格局,与粤港澳中小学开展深度合作,抢抓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机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过路经济”向“过夜经济”的产业转型。从化把红色文化产业带定位为:穗北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穗北红色旅游目的地、穗北乡村生态旅游胜地、粤港澳大湾区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二是明确发展目标。按照“抢救一批、保护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围绕完善设施建设、丰富陈展内容、健全内部管理、落实经费保障、发挥教育功能五大方面,立足革命老区,深入挖掘穗北红色文化基因,发挥生态优势,打造穗北红色文化户外课堂,建强穗北红色文化产业带。加快抢占粤港澳大湾区干部培训市场高地,通过干部培训、研学旅行、文旅开发等带动百姓增收致富。聚焦打造世界一流、国际水准的绿色发展先行区,率先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最美乡村群,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标杆示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举措,为从化创建全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助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三是科学规划布局。坚持规划先行。横向:莲麻村、三村村、塘基村串起广州最北的一条红色文化新线路。纵向:广州最北部的三个镇吕田镇、良口镇、温泉镇,拥有众多红色革命遗址和绿水青山美丽生态资源禀赋,为筑起穗北红色文化产业带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及历史基础。通过以点为基、串点成线、串线成面,对穗北红色革命遗址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保护利用,着力打造穗北红色文化产业带。

(二)创品牌——高质量打造穗北红色户外课堂

打造具有特色的穗北红色户外课堂已纳入《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从化区着力建设好广州北部红色户外课堂,将其打造成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基地。从化的红色文化、绿色生态、乡村振兴等都是该课堂精品课程的主题。通过创新穗北红色户外培训新模式,开展“七个一”(如参观一个红色景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学唱一到两首红歌、聆听一场专题党课、观看一部红色电影等等)体验式教学,打造开放式、场景式、体验式的穗北红色户外培训新品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12月,穗北红色户外课堂共接待培训班358期,接待学员13300多人次。与岭南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大力引进中小学红色研学旅行项目,岭南集团旗下的广之旅成为“吕田镇红色研学游指定接待单位”。通过培训和研学,有力推动“过路经济”向“过夜经济”的产业转型。

(三)树标杆——打造穗北党章学堂

从化全面盘活吕田镇莲麻村黄沙坑客家围屋资源,建设广东省首个党章学堂——莲麻党章学堂。党章学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根本遵循,以党章文本为基础,融以广州红色基因,打造独具特色的“光辉历程”“学·新党章”“学·新思想”“知行合一”“政治体检站”和“党性分析”等6大展区,为开展党史教育、锤炼党员党性提供更多优质场所,助推“双区”建设。2021年6月,党章学堂被列为第四批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目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与从化区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已签约,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在从化设立教学研究基地。

(四)促融合——高质量实施“红色+”发展战略

1.实施“红色+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从化探索科学有效的运营模式,注重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融合片区发展规划,找准红色资源发展定位,与专业企业合作,深化红色旅游发展空间,擦亮穗北红色文化产业带名片,提升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策划实施能力,开展系列节庆活动,形成多元产业链,推动地方发展。莲麻村作为吕田镇红色资源的核心区,以建设特色小镇为抓手,建设已初见成效。近年来,莲麻村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探索形成了以民宿、酒业、培训、旅游等为产业支柱的发展新格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的广州“名片”,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截至2020年,村民人均年收入3.3万元,村集体收入150万元。

2.实施“红色+特色”融合发展。从化区持续深化“生态立区、产业强区、特色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突显特色,实施“红色+特色”融合发展,打造从化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围绕“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多部门合力打造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线路,主题线路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家门口的红色加油站”。依托吕田红色革命遗址,大力宣传“香蜜山生态果庄——莲麻小镇——黄沙坑——华夏莲舍/粤湖客栈”的从化红色文化田园风光游线路,将红色文旅有机结合乡村旅游,实现连线带动安山村、三村村等旅游发展。现在这条线路已成为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动生态产业集聚发展。近年来,从化在推动生态产业集聚发展的过程中找到了突破口,并逐步打造了生态设计小镇、从都国际论坛、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三驾马车”,构建生态设计、生物医药、现代马业、会议会展等开放型产业并驾齐驱的产业体系,提升从化区在广东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战略地位。

3.实施“红色+绿色”融合发展。2019年9月召开的从化区第二次党代会制定了打造活力流溪、魅力流溪、人文流溪等目标,其中就提出要持续做好绿色文章,打造独具魅力的粤港澳大湾区美丽廊道。深入做好红色文章,精心谋划建设一批红色阵地,打造一些沉浸式红色文化传承街区。从化区以创建特色小镇为抓手,统筹打好“红色牌”“绿色牌”,着眼推动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建优建强红色文化产业带。依托吕田镇莲麻村、三村村、塘基村,温泉镇宣星村等红色镇村资源,红绿驱动,推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莲麻村已成为广州网红打卡地。南平村凭借“山、泉、林、溪、石”特色生态优势,以修身、修心和修意三个层次打造静修小镇,已经成为广州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乡村自驾游的主要目的地,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三、从化区打造红色文化产业带存在的问题

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方大多为革命老区,普遍存在地处偏僻、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产业化程度不高、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从化区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带也存在如下问题。

(一)红色文化资源地交通不便

便利的交通有利于人流的聚集,但红色资源大多位处交通不便之地。如从化红色资源主要分布在从化北部山区,地处偏远,道路狭窄、山高坡陡、交通安全隐患大,不利于开展规模较大的研学、培训。基础设施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红色文化产业带建设发展的需要。从化红色景点周边的配套设施也需要完善,红色资源村大多缺乏中心广场、主题公园、停车场、路灯、公厕等配套设施,连接各红色景点的沿线节点,其标识牌、宣传牌、休闲驿站等配套设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化不高

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丰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目前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产业化程度不高。体现在:一是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简单,景点展陈缺乏创新性与趣味性。从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展示更多以图片的介绍、实物的陈列为主,内容空泛、表现手法单一,缺乏更多的参与性、趣味性、自主性活动项目,难以满足市场化需求。二是产业化程度不高、社会参与度低,缺乏更大、更有实力的的旅游公司、企业投入经营与打造。红色景点星星多,月亮少,红色资源景点产业链条尚未完整。在住的方面,红色资源村客房不足、档次普遍较低,接待能力有限,满足不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未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链,产业带动性不强。景区内旅游购物商铺单一,缺乏本地特色,缺乏红色资源相关的文创产品和当地特色商品等等,难以进一步推动“过路经济”向“过夜经济”转化。

(三)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利用不足

从化红色文化缺乏整体规划开发,更多注重在北部三镇,特别是吕田镇,注重红色史迹单个“点”的开发利用,在“线”与“面”的整体规划和开发上不足,与区内其他红色资源联系性和整体性策划不足;对红色资源的精髓和内涵缺乏更深层次的挖掘;较少运用多媒体对现有的红色资源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档;各职能部门还未形成红色文化带建设的合力;红色资源未与区内的其他红色景点以及良好绿色生态、风土人情、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旅游建设形成紧密联系;保护管理工作乏力,革命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存在管理主体、责任不明确、人手不足等问题;史料征集、甄别、整理方面困难重重,保护文物的力量有限等等。

(四)红色文化品牌影响力不足

从化红色精神品牌影响力不足。“红色历史资料和经典故事的展示内容较为单调,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整理,红色精神有待进一步提炼升华。”[3]品牌影响力与广州红色品牌如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起义纪念馆、毛泽东在广州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等不能相比,难以企及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国内知名红色精神品牌。缺乏革命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打造红色精品旅游线路的力度、媒体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上仍需进一步加大,红色名片有待擦亮,红色史迹活化利用程度有待提高,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四、从化区高质量打造红色文化产业带的路径

从化区要高质量打造穗北红色文化产业带、绿色发展示范带,可从交通先行赋能城乡融合、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提升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着手。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大对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对吕田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完善景区周围的设施条件,推动相关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加快“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协调解决资金问题,加快推进大广高速吕田出入口连接线项目建设。优化辖区公共交通,积极改善群众出行环境。恢复莲麻村的骑行绿道,增加临河亲水平台、路灯、无害化公厕、停车场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环境舒适度,提高景区的安全性和对游客的吸引力。另外,对于停车场、公共厕所、餐饮设施、住宿条件等方面都需要统一规划和布局并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应当结合旧村改造项目、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等工程建设,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其中,把传统乡村独具特色的村容村貌作为景观体系逐步打造出来。在配套设施方面,可设计一些参与性、趣味性、自主性活动项目,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心理认同感。

(二)提高红色文化产业化程度

要对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总体思路,要以特色为主导,以环境保护和创新为契机,以有利提升经济为原则。可通过开发红色旅游文化商品(书籍、竹类等手工艺品)、建立红色主题民宿、推广红色文化美食(包括本地土特产品、生态农产品等)、建立红色文化体验区等红色产业链,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要大力弘扬和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与周边区、县的纪念馆、红色景区加强合作交流,将从化的红色旅游资源融入广州的红色旅游圈,让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火”起来;要引进更有实力的旅游、培训公司、企业等参与经营与打造,提高教育培训水平、提高住宿档次,服务能力和水平,形成吃、住、行、游、购、娱、教等的产业链,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推动“过路经济”向“过夜经济”转型。

(三)加大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力度

制度方面,建立革命遗址保护联席工作制度。由相关责任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明确各部门分工,落实各部门职责;研究、审议革命遗址保护规划、政策和方案;督促、检查、评估革命遗址保护工作的情况等等。资金方面,设立革命老区、革命遗址保护专项扶持资金,每年定额补助,统筹用于革命老区各项社会事务支出。除本级政府投入外,相关业务部门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争取上级部门各类资金支持,包括党费扶持、广州市加快北部山区乡村发展补助资金项目、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建设资金等,统筹使用;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公益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资金参与革命遗址保护,加大穗北红色文化产业带建设投入;引进文创企业、旅游企业进镇进村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提升红色景区运营管理水平,产业化经营等发展乡村经济,提高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强化村庄造血功能,为村镇建设项目后期维护管养提供经济支持。

(四)提升红色文化品牌影响力

要提炼从化红色精神,擦亮红色名片,提升品牌影响力。一是挖掘整理红色资源。要大力开展革命遗址大普查,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对全区63处革命遗址线索点开展走访、调查、采访、航拍、史料查档等普查工作,将从化特别是北部三镇的革命事迹、革命先烈、革命遗址等红色资源登记造册,形成文字、视频资料,将记录档案电子化整理,讲好从化的革命故事。二是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符号和主题,打造党章学堂、穗北红色户外课堂等“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品牌,打造将红色资源与岭南文化、从化掌故、从化名人、“生态+”等融合发展,提升品牌吸引力和竞争力;充分利用电视台、报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各类媒体资源,开辟红色文化宣传专栏,拍摄宣传教育视频、编印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书籍等,如编纂《广州市从化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手段,加大立体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红色革命史迹资政育人作用。积极争取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各项目合作,擦亮红色文化名片,促进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是打造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形成穗北红色文化产业带建设的合力。依托上级各职能部门如省市旅游部门把从化丰富的红色资源与良好绿色生态进行旅游线路精品组合,提升景点的知名度与吸引力。打造区内红色旅游公交线路,以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加强红色旅游线路与观光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线路等融合发展。四是发挥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示范点的带动作用,结合吕田豆腐节、李花节,良口的梅花节、鳌头的稻草节等具有从化特色的文化活动,宣传从化,推广从化。

猜你喜欢

化区文化产业革命
中职学校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及分析——以广州市从化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广东省广州市名教师
广东省广州市名教师——李银芳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