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那坡黑衣壮族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

2022-02-04罗娟

今古文创 2022年4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文化内涵民歌

【摘要】 广西那坡黑衣壮作为壮族的重要支系,因其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背景以及地域文化背景,从而造就了独特的民歌文化氛围以及民歌其中鲜明的艺术文化内涵,给人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音乐享受,黑衣壮音乐作品也以极其原生态的形式流传至今。本文对黑衣壮的民歌的艺术特征以及文化内涵进行探究与分析,为今后对黑衣壮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更加深刻的音乐文化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 那坡;黑衣壮;民歌;艺术特征;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4-0093-03

基金项目:2021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广西黑衣壮民歌传承与发展研究》(批准号:21FMZ026)。

广西那坡黑衣壮族民歌是其音乐文化中独一无二的艺术部分,透露出鲜明的艺术风格特点以及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黑衣壮民歌主要源于那坡当地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原生态是黑衣壮民歌的主要特色。相较于其他地域民歌,特点更为鲜明,演唱技巧更加成熟,那坡黑衣壮民歌的演变进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广西壮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为我国民歌文化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为传统音乐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黑衣壮音乐文化发展背景

黑衣壮是壮族中认为最稀少的部分,大多生活在那坡县。受到战争以及人口不断迁徙的影响,大部分家族都避世以寻求生存机会,由于与现代科技的鲜少接触,导致黑衣壮保留了最初经典流传的民歌。其中黑衣壮的二部重唱独一无二,曲调清亮,被称为广西壮族民歌的“活化石”。20世纪初期黑衣壮音乐开始出现民歌文化研究者的视线之中,广西政府为了保护传统民歌文化,开始在少数民族的民歌传承中融入中现代化音乐教育。当时,许多少数民族教师在倾听学生们演唱的民歌的时候,并开始系统化的记录歌词,由此,黑衣壮的民歌第一次被正式用文字记载下来。1942年出版的《特种部族歌谣集》就专门收录了黑衣壮的抗战歌、出嫁歌等,当时还出版了《黑衣人的歌唱》《镇边黑衣族的生活》等刊物,这些文字都运用民歌歌词的文字传承方式从侧面向大众展示了其中的感情。20世纪末,黑衣壮族开始重新回归大众视线,经过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整合,最终个形成“黑衣壮民歌”,并沿用至今。但是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十分缺少文化传承相关具体措施,此类文化并没有相关历史文化机构进行民歌文化的记载,民歌文化传承间断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那坡黑衣壮族民歌的艺术特征

(一)独特鲜明的地域风格特征

在当地水土的环境滋养下,黑衣壮族民歌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同时会为演唱者以及聆听的观众带来全新的试听盛宴。这种独特鲜明的地域风格主要体现以下两点:第一,黑衣壮民歌具有生活性特征。黑衣壮民歌的形成和发展同样离不开人们的日常工作、劳动以及生活习惯。因此,在感受黑衣壮族民歌演唱的过程中,不仅能直面优美的音乐还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黑衣壮民族浓郁的生活氛围。此外,黑衣壮民歌所展现出来的,并不是单纯对人民日常生活场景的再现描绘,它是有艺术性的,在黑衣壮民歌的演绎中,民歌歌词加入了比喻、夸张以及象征情感等装饰手法,在很大程度上都帮助对黑衣壮族人民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更加生动的民歌艺术展示。第二,黑衣壮民歌具有地域性特征。不同的地域环境同样会对当地民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我国南北方民歌对比中也能展现。比如说,北方民歌的音乐旋律大部分是大跳和小跳,歌曲整体风格豪迈大气。而江南民歌的音乐旋律多为级进,听上去婉约动人。而自古以来,黑衣壮族人生活在广西深山之中,受到当地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以及风土人情的间接影响,导致黑衣壮族民歌也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特征以及音乐风格。

(二)丰富多彩的类型特征

黑衣壮民歌具有丰富多彩的类型特征。无论是田间劳作还是上山采摘过程中,人们都会用民歌来愉悦心情。黑衣壮人民每到族中重要节日的时候,黑衣壮的男女老少都会用独唱、对唱以及多人联唱的形式,积极为民歌大会的顺利开展而准备。这其中包括“论”“诗”“加”“诗侬”等类型,由此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民歌类型。其中,“论”是单声部音乐属于壮族高腔山歌,整体演唱过程中展现出一种奋斗激昂的效果,因此也被称为是“过山腔”。其次,是民歌音乐所独有的对仗类型,比如男女演唱者的对仗、民歌内容的对仗、民歌歌唱技巧的对仗等等。此外,通常男女对唱的民歌也是运用了对仗手法,男声演唱山,女生演唱水等。黑衣壮族民歌在保持广西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的艺术特征的同时,完美地展现黑衣壮民众对于民歌演唱以及传承的热情,同时,也借助那坡黑衣壮族民歌将少数民族人民质朴、醇厚的性格特征与热烈、真诚的情感思想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独特的艺术形式特征

此外,黑衣壮族民歌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展示出其独一无二的规律性。第一,那坡黑衣壮族民歌的歌词具有随意性以及即兴性。民歌中大部分歌词演唱起来都是信手拈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此外,民歌在歌词创作过程中不仅采用七言四句和五言四句,还运用了尾字押韵的手法,导致演唱者在民歌演绎过程中明显能够感受到流畅和轻松。不仅如此,黑衣壮的民歌歌词内容大部分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劳动、情感展现等等,所以如此贴近生活的民歌更容易被大众所理解认同。第二,从黑衣壮的音律形态上来看,那坡黑衣壮族基本采用五音列构,部分民歌还会利用装饰音和衬词以达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增加装饰音不仅能够展现出民歌的音乐特征,还能够起到强化情感感染力,为音乐增加艺术风格以及演唱特色。第三,从黑衣壮民歌演唱的行腔角度来说,不同音区演唱者都应该分开掌握装饰音演唱技法。比如,高音區只有吐字清晰,才能够在演唱歌曲过程中展现出爆发力;中音区只有演唱自然,才能在结合了那坡民歌特有的装饰音之后,会给观众带来一种优美、灵动的愉悦感。低音区的演唱者如果想要展现出浑厚有力的音色,则需要注意掌控音量的强弱以及节奏间的快慢控制。

(四)黑衣壮民歌的审美制度

民歌作为外在的一种审美符号表达形式,其内涵性和审美意义颇为丰富,它不仅仅蕴含着黑衣壮族长期以来的特殊审美文化思想价值内涵,并且通过这类民歌的演唱将艺术文化魅力表现出来,赋予黑衣壮族一种生机盎然的文化感染力。黑衣壮民歌的审美制度也还体现在人类物质和精神环境的不同范畴上,包括了人类文化所直接给予的艺术作品创造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接受审美态度。黑衣壮民歌音乐作为黑衣壮族民歌艺人的一种审美接受制度,就是在他们的自身文化审美体系、生活审美体验的根本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但同样也会遭受 审美制度接受需要和审美制度接受能力的双重影响,尽管黑衣壮族民歌特殊审美主义思想文化制度并不被现代黑衣壮族人所重视,但是审美制度还有很大可能转化成更加具体的一些文化输出,比如那坡黑衣壮族人的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文化生活习惯等等。这些表达形式共同组合构成的就体现着黑衣壮族民歌的审美主义思想文化价值和意义,审美制度不仅仅说是这个现代黑衣壮族民歌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也是这个少数民族基本审美文化思想的一种真实写照。

三、那坡黑衣壮族民歌的文化内涵

(一)黑衣壮的人文特征

1.族群意识强烈

作为西南地区壮族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文化支系,传统黑衣壮族人拥有着强烈的族群社会文化认同意识。从其文化高度上的族群聚居、族内婚制,以及和谐的整个黑衣壮人族群社会关系都已经清晰可以清楚地地看到这一点。黑衣壮族群个人长期居住在云南大石山区,自然环境发展条件非常恶劣,个整体生活资源需要相对单薄。高度强大家族文化聚居融合关系可以使黑衣壮族群众之间产生深厚的联系,共同的强大家族聚居地域上通力协作,团结互助,从而产生强大家族聚居联系和血浓于水的多种族群高度文化融合情怀。而多个人种族内姻婚制既是黑衣壮的一个强大族群高度文化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具体表现,又是黑衣族和壮强劲的一个强大族群形成这种高度文化凝聚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目的可以说是使一个人的黑衣族和壮通过族内姻制婚姻把彼此的强大家族聚居关系紧密结合建立在一起来,把自己的强大家族命运同一个其他族群的强大家族命运互相联系紧密结合发展起来,把一个不同家庭的强大家族力量和一个不同家族的强大家庭力量互相结合升华而发展成为一个不同族群的强大家族力量。

2.坚韧不拔,生性善良

黑衣壮家族后代人的自然生态居住地区生态環境恶劣,这里所居住的整个山坡多数是高坡陡谷深,水土流失严重,植物非常脆弱难于自由繁衍生长。为了能够彻底解决这里山区人畜同时就地饮水的安全管理问题。他们最终决定每天要在这个高山陡坡上就地加工修建一个小型水塘。由于这里山坡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他们的主要生活使用的和交通运输用的工具主要上都是以小型劳动力和人力,畜力或者汽车运输为主。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恶劣的人自然生态生活环境,使许多属于黑衣壮族白姓农家壮族的后代人必须刻苦耐劳忍受各种各样艰难困苦的自然生活环境煎熬。渐渐地,他们就慢慢形成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良精神。

每当有客人进入村落时,居民们都会主动跟客人打招呼问好,不管壮族语言文化是否相通,客人是否相识,他们都会主动邀请客人到家里做客,以最好的饭菜招待客人,腾出最好的地方用来安顿客人。他们会把客人送出村头,并送给客人他们最具有特殊意义的当地特色礼物。所以,黑衣中的壮族心地善良,善待每位客人,善待老人、孩子,也善待动物。

(二)传统习俗文化

黑衣壮族民歌音乐人在创作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从生活环境中去找寻创作灵感,多年以来世代沿袭的传统婚礼习俗也是少数民族民歌文化内涵展示的重要内容。黑衣壮族中就有利用民歌来表达壮族婚嫁中的哭嫁习俗。这种传统习俗在体现壮族地区传统人文风俗文化的同时,也为黑衣壮族歌曲歌词内容的成功创作以及其中人文情感的深刻表达奠定了基础,找到了民歌创作资料和演奏灵感。哭嫁这一传统习俗是指在女孩出嫁之前,将家中亲人、姐妹聚集在一起,由大女儿演唱哭嫁民歌,主要是为了表达出女儿出嫁时对父母以及家族的感恩之情。由此可见,地域性习俗文化内涵也在那坡黑衣壮族的婚礼中被不断传承,在嫁娶之日,黑衣壮族人民也借助民歌得以展现自己的心声,传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三)社会体制文化

在对那坡黑衣壮族民歌不断深化了解、研究的过程中,民歌所展现出的不仅是优美歌声以及歌词,其中更是暗藏着对旧时代人民生活中所处艰难处境时痛恨之情的真情流露。在当时普遍封建思想的桎梏下,尽管当地老百姓没日没夜的辛苦劳作,仍然没有换来应有的回报。所以,壮族中就出现了讽刺当时社会现状的歌词“可恶的世间是这样不平,穷人为生活奔波沦落四方,悠长的岁月啊我何时回家乡!”虽然不长,但不仅表现出当时黑衣壮族百姓对封建社会的愤恨以及旧时代旧思想的积极对抗,更是体现出黑衣壮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

(四)日常生活文化

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流演唱是我国黑衣壮族民歌生活文化的重要展示。在当地日常生活中,民众会利用民歌来表达对爱慕对象的内敛与害羞。外人来到壮族参观时,壮族人民便会利用当地演唱朗朗上口的民歌形式向外来宾客表示热烈欢迎。此外,黑衣壮族更是把民歌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还经常以民歌演唱的方式开展辩论赛或益智活动。由此可见,民歌演唱不仅仅黑衣壮人民群众之间的一个简单艺术项目,更是本地人民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情感表达方式,更是不同少数民族之间交流互动进行联系的地域性交流文化工具,自然就会在那坡黑衣壮族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五)情感传达多样化

情感的表达同时也是当地民歌演唱、传承的主要目的。任何一首民歌都深受该地域文化提点、当地民族风格特征的深远影响,由此黑衣壮的民歌演唱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情感韵味。广西黑衣壮民歌所展现出来的民歌演唱目的、民歌类型各不相同。比如民歌“论”的演唱基调大多振奋抖擞,给观众传递出朴实纯正的山林野趣。再比如“诗敏”演唱过程中整体感觉优美温婉,给观众带来如春风般的温柔细腻的田园审美韵味。这些民歌大多是黑衣壮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习俗、审美思想以及价值理念逐渐形成的。这些暗藏着深厚人文内涵以及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民歌,将黑衣壮民众独特的性格特征与情感思想进行最大化的展现,由此也成就了黑衣壮民歌独特的音乐审美价值和文化特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广西那坡黑衣壮民歌在进过漫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民歌歌曲的丰富类型、日常随性的演唱方式与歌曲内容以及歌曲中所表达出的深厚情感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黑衣壮族人民高度的智慧与辛劳。当前,在深入挖掘广西黑衣壮民歌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同时,相关研究人员更应积极找寻民歌有效传承之路与创新发展之法,从而推动黑衣壮民歌的可持续性发展,最大程度上发挥民歌所展现出的音乐艺术审美与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伸婷.广西黑衣壮民歌音乐风格特点解析[J].音乐创作,2016,(12):53.

[2]白翎.广西黑衣壮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音乐, 2015,(04):63-64.

[3]何政荣.黑衣壮原生态民歌“虽敏”的文化特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04).

[4]宁立正.壮族文化产品的输出及影响——以那坡“黑衣壮”民歌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1,(04).

[5]蒋兴荣,韦姗姗.对南宁国际民歌节后黑衣壮歌谣重建的思索[J].科教文汇旬刊,2009,(04).

[6]白翎.广西黑衣壮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音乐,2005,(04).

作者简介:

罗娟,女,汉族,广西玉林人,硕士,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文化内涵民歌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