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视角下的企业财税管理
2022-02-04时光胜
■时光胜
企业财税管理渗透到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众多中小企业采用传统财税管理模式,导致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管理效果难以符合企业发展实际。针对这一突出矛盾,本文站在管理会计视角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业财融合理念,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拓宽财税管理思维,提升企业财税精细化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财税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财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从管理会计视角对财税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将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与管理会计框架相结合,从而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不确定性,以解决企业内部财税问题,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目前,很多企业财税部门已经开始向管理会计转型,但基于我国中小企业比例较高且转型存在成本高、经验不足等问题,导致财税管理在管理会计框架下所发挥的效用有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财税管理难以融合
对现代企业而言,财税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主要包含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两方面。一方面,在财税管理工作开展及体系建立过程中,对于其他成功企业的财税管理理念与模式,企业未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经营与管理情况,只是盲目地引入,忽视了适配性问题,导致日常财税管理工作者频频出现操作失误,使得企业财税管理风险随之增加。另一方面,不同专业人员的业务处理相互隔离,未形成统一筹划、相互配合的工作体系。财务人员仍然囿于对财务数据的处理和进行一些传统的财务分析,财务人员难以全面、完整、深入地了解企业实际业务,税务筹划也只是浮于表面,未能起到降低企业税赋的关键性作用。
(二)业务信息难以共享
目前一些企业在做财税管理工作时,业务经营信息难以有效对接财税流程,信息共享能力较差。原因主要是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足,未体会到管理会计信息平台的优越之处。尽管已有的财税管理信息系统难以满足实际业务发展的需要,仍不愿意开发覆盖面更广的管理会计信息平台,各部门之间数据的关联性、共享性、可用性较差,导致财税部门无法真正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具体业务信息。
(三)专业人才相对稀缺
企业的管理理念陈旧,缺乏专业的财税管理人才。一方面,企业对于财税管理的思想观念和应用技术较为陈旧,使得企业难以利用现代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将信息在业务、财务、税务部门之间进行链接和传递。另一方面,企业忽视财税管理人才的培养,部分从业人员的数据处理能力亟待提升,难以从大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信息,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信息的传递速度。
二、管理会计视角下企业财税管理的内涵
(一)传统会计视角下的财税管理
传统会计视角下的财税管理是指纳税人及其相关代理人运用财务、会计、法律等知识,通过税收优惠、税收筹划等一些合法手段以降低企业总体纳税成本,提高财税管理水平。应当注意的是,企业在合法范围内实施的财税管理不属于逃税范畴。所谓逃税是指公然违背现行国家宪法、法律法规,不缴或少缴税款,二者之间存在本质差异。本文强调的财税管理,是指“在合法框架下,使用各种方法策划纳税方案,提高财务安排的可行性与价值”。财税管理主要由四方面组成,一是采用合法手段进行节税筹划;二是采用“非违法”方式进行避税筹划;三是采用经济手段,尤其是价格手段开展税收转嫁筹划;四是归整纳税人账目,有效规避涉税风险。
(二)管理会计视角下的财税管理
通常而言,管理会计相较于财务会计,其侧重点在于协助企业做出优质决策,优化企业管理层结构,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对于管理会计活动的开展,要求企业在实施记录、分析经济业务以及“捕捉”和呈报管理信息的同时,还要结合管理部门的相关业务活动来执行,即业财融合的理念。业财融合至少可以实现提供决策依据,并最终实现价值创造的目标。具体而言:
1.通过业财融合提供决策依据。从其结构分析,现代管理会计体系主要是基于业财深度融合的管理控制系统,以资金预算为起点,包括编制计划、方案决策、控制经济活动及评价管理成效等,促使经营状况不断改善,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分析依据。
2.通过业财融合创造企业价值。这就要求企业财税管理应当重视财税价值链的重构。如增值税纳税管理中,应科学筹划当期销项税的减少及进项税的增加,其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税率选择。增值税销项税额是根据收入计算,而增值税针对不同产品、服务设有多档税率,如果企业没有做好各档产品、服务内容的有效区分,税务部门则以最高税率进行征税,也就是从高计税。所以,企业应当科学区分,在合同签订、发票开具、生产经营等环节对混合销售进行有效分离,从而降低当期销项税额。
二是税收优惠。在后疫情时代,企业需及时关注税收的优惠政策并进行科学运用:一方面可以减税、节税;另一方面还可通过税务筹划倒逼业务优化升级,如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不但可以提高税前扣除比例,还能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三是提高进项。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尽可能以一般纳税人为首选对象,减少与小规模纳税人合作,其原因在于小规模纳税人专票税点较低,影响抵扣效果。同时企业应加大对业务人员的发票知识培训,使业务人员了解财务筹划中最基本的发票取得原理,尽可能在业务活动中索取合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三、构建业财融合模式下的管理框架
企业财税管理与业务经营相伴相生,财税管理以业务经营为基础,业务经营靠财税管理提升质量。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对企业的财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财政部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财会〔2016〕10号)中强调,“管理会计应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与业务进行融合”。因此构建业财融合模式的管理框架(如图1所示),有利于企业战略层和经营管理层结合实际业务做决策,实现动态管理。业财融合模式的管理框架指的是企业通过内外部渠道搜集各类相关信息,对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甄别筛选,最终导出可视化信息以及分析报告。结合这些分析报告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税务筹划等具体的财税管理。此外,通过整个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框架,让企业管理层可以清晰观测企业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根据企业实际制定发展战略。
图1 业财融合模式的管理框架
在管理会计理念的指导下,企业必须完善财税管理制度,搭建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财税管理的规范化,通过信息的获取和高效处理,人才的培养等方式使得财税管理日趋精准、高效和完善,将制度落于实际业务中。以下为业财税融合模式下的企业财税管理提出具体建议:
(一)完善财税管理制度
业财税融合模式下的管理会计框架能否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财税管理制度的建立。企业应对管理会计工具进行研究与应用,以此作为企业财税管理制度建立的支撑。在制定制度时应将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有机融合,根据内部业务的实际执行情况,完善信息共享、人员激励等具体操作细则,使得企业财税管理规范有序、有章可循,同时也为业财税融合的管理会计框架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
(二)搭建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
管理会计软件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业财税融合的管理会计框架,为企业精细化管理提供平台和基础。企业依赖管理会计软件系统对相关信息(包括数据信息和文本信息)其进行识别和进行可视化处理,产出分析报告供决策者使用。在大数据时代,利用软件系统对信息搜集、整理、分析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以往繁琐复杂的人工处理模式,并且在建设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之后企业各个部门可以按照授权级别的不同共享使用收集的数据,以提高企业决策对数据的使用效率。因此,建立开放、共享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会计工具应用水平,促进企业财税管理向业务延伸,使财税管理更加符合业务实际。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平台的财税管理,但主要是依托用友、金蝶或者SAP等信息化系统开展信息的收集与分析,这种仅仅以财务核算为核心的管理系统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全方位管理的需要,因此应当提高信息化平台的覆盖率,将管理会计软件系统更多、更广地覆盖业务部门,以有效提高企业决策的可行性。
(三)及时获取大量有效数据
企业及时获取大量有效数据是实施业财税融合管理会计框架、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无论从企业内部业务还是从外部环境,与企业相关的各类数据是海量的,如何及时获取这些数据,并挖掘其中价值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可以通过客户群、官方社交平台、企业官网等渠道获取客户地区、年龄及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等信息,为企业发展规划和营销做决策。从外部环境的角度,企业可以通过对各地区疫情政策的实时监控,动态调整线上线下促销策略,丰富产品销售渠道,同时也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政策要求。
(四)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信息化技术蓬勃发展,在业财税融合的管理会计框架下,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备管理能力与财务经验,还应具备专业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解读能力,以实现从企业战略到管理会计控制,再到企业决策的融合。因此企业应从实际运用的角度,对各个层级的从业人员按需进行培训考核,提供实践场所,如对信息挖掘与整合的人员进行数字化技术培训,确保员工可以运用大数据工具挖掘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数据及文本信息等,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此外,企业可以以考促学,检验员工学习成果,根据其学习情况对个人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奖励,一方面可以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掌握员工在运用业财融合的管理框架时所面临的困难,从而进行动态调整,以满足企业动态的管理需求。
总之,本文通过对管理会计视角下财税管理现状及应用前景的分析,指出了目前企业财税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搭建业财融合模式下的管理框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企业财税管理,实现企业价值增值。通过完善财税管理制度和搭建管理会计信息化平台,为企业财税管理提供良好实施环境。此外企业还应该注重数据的获取和人才的培养,将管理会计理念真正落地于企业实际管理工作中,发挥其管理价值,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