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监督策略研究

2022-02-13张孝贤

山西财税 2022年12期
关键词:企业会计监督时代

■张孝贤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因素,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企业海量数据的挖掘与应用,既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便利,也会导致风险随之而来。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进行合法性、有效性和合理性的监督。会计监督涉及的企业数据众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会计监督带来了大量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监督需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以积极的姿态做好企业会计监督策略的调整工作,推动企业会计质量的持续性提升。

一、企业会计监督的概念和意义

(一)企业会计监督的概念

会计因为能较好的帮助企业内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以及服务于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使得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会计监督是《会计法》赋予会计工作人员的职权。会计工作人员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利用企业提供的信息,对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帮助其达到预期目标。企业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对各种财产、资金和财务收支,对经济合同、经济计划及其他重要经营管理活动,对成本费用、利润的实现与分配等方面进行监督。

(二)企业会计监督的意义

企业会计监督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手段之一,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对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的监督,既保证经济活动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也符合企业自身制定的计划、预算和经营管理的目标要求。在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各项信息技术提升企业对于人员谋权谋私风险的预防能力。会计监督还能约束企业全员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同时找出企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及时解决,定时优化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流程,为企业经营管理策略和制度的修订提供依据,让企业的生产经营呈现出良性循环的态势。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监督体系与机制不健全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企业会计监督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体系与机制的不健全,导致部分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少数企业甚至还未建立会计监督的体系与制度,这样很难将会计监督机制落实到位。对于多数中小企业而言,由于人员数量的缺乏、人员的复用现象较为严重,自然不会成立相应的会计监督机构,也不会专门聘请外部机构对企业内部进行会计监督。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企业会计监督体系,但是在执行时,却无人遵循,没有相应的机制让会计监督体系能够正常的运转。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各种监管漏洞,为企业内部人员徇私舞弊提供了空间。

(二)企业会计监督的信息失真与职能弱化现象较为严重

当前由于部门企业会计监督的职能弱化,直接导致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象频发。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会计监督的法律约束效果不佳,惩治力度较小,同时对于企业会计的国家监督不到位、社会监督规范性有待提高,多数企业内部也未形成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由于国家多部门联合对企业进行会计监督,容易出现多头监管、干预的情况,使得监督存在一定的真空地带,造成部分监管未得到落实。在社会监督方面,会计事务所与被监督企业属于甲乙双方的关系,使得其在执业规范、标准和环境方面仍然需要持续性的进行优化。另外我国企业的会计基础薄弱,在内部牵制和复核方面尚有缺失,内部控制流程不完善,也让信息失真与职能弱化的现象加剧。

(三)企业全员对于会计监督的认知不足

虽然《会计法》中明确了会计监督的职能,但是对于多数企业的全体人员来说,对于会计监督的作用和意义仍然倍感陌生,不能客观、全面的掌握会计监督的内涵。有些企业的管理人员甚至认为会计监督只是一个常规环节,并无实质性的作用,企业会计财务信息及信息内容的披露完全由管理人员自身决定,会计监督的作用未得到真正的发挥。另外一些从事企业会计监督人员的意识不清晰、立场不坚定,导致其在监督工程中的某些行为偏向于管理者意见或者更多顾及企业自身的利益,让企业会计监督制度沦为一纸空谈。这种认知上的不足,严重阻碍着企业会计监督的执行过程,使得企业财务管理部分工作失效。

(四)企业会计监督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从企业整体的会计监督过程来说,最重要的是执行层面的人员素质,这是其顺利执行的根本保障。由于当前对于企业会计监督人员的专项培训较少,不少人员均为兼职或者复用,对于会计监督的职责认识不足,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参杂部分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另外,目前从事企业会计监督的人员基本由企业的财会人员转型而来,对于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掌握不透彻,甚至会出现一些不按规章办事的情况,加之不少的企业管理者为了节省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忽视了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而导致员工的综合素质长久未得到提升,让企业自身的会计监督工作水平也停滞不前。

三、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监督的提升策略

大数据时代企业会计监督的提升应该紧紧围绕各类信息化技术和工具,从思想意识的源头抓起,借助于新媒体的力量提高企业全员对于会计监督的认知。在健全会计监督体系和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解决职能弱化和信息失真的问题,并且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全方位提高会计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让会计监督更好的为企业的总体目标服务。

(一)利用新媒体加强企业全员会计监督认知的提升

大数据时代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已遥遥领先于传统媒体,其能利用人们碎片化的时间实现信息和认知的传播。国家、社会和企业三方需要利用好新媒体的特性,将会计监督的含义、内容和作用传播出去,提高企业全员对于会计监督重要性的认知,让企业全员能够全面了解会计监督。同时利用新媒体进行法制观念的宣贯工作,让企业的管理层和会计监督工作的参与人员认识到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约束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的职能,还能运用新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和规范企业每一位会计人员在工作上的行为,调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借助于新媒体的力量,从源头上改变和增强企业全员对于会计监督的意识,利用大数据时代碎片化传播的特点,高频次、高强度的进行“洗脑”,让会计监督认知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企业的每一个人,为企业会计监督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健全的体系机制

政府各部门应该利用大数据时代的各类信息技术,划分清楚自身在会计监督中承担的职责,避免会计监督空白地带的出现。同时还要利用这些技术承担部分人工的工作,让各部门在人员数量有限的前提下,通过各类数据的统计和挖掘,实现会计监督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减少此过程中的人工干预。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完善自身的会计监督体系和机制,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会计监督工作的全过程闭环,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效率,增强会计信息的可信性。同时在大数据时代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与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建立企业与外界良好的沟通渠道,让社会各界更多的参与到企业会计监督的过程中来,进而保障企业会计监督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也有利于对会计师事务所和专业会计团队的监督,避免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和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

(三)提高信息技术在企业会计监督中的应用水平

大数据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的信息资源的共享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信息技术在企业会计监督中的应用能大大缩短会计监督人员获取企业全面财务数据的时间,为后续的会计监督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信息技术还能实现企业财务流程的梳理和再造,实现会计监督人员对于企业各类经济活动的高效处理。通过集中报表等形式,将会计监督人员所需的数据和信息进行集中展示,便于快速识别企业各类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能帮助企业进一步规范会计监督的模式,突显会计监督职能在企业中的地位,还能进一步推动企业会计监督的覆盖面。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能简化国家、社会进行会计监督的模式,强化国家、社会的会计监督职能。

(四)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提升会计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监督人员应该根据经济形式和活动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大数据时代人们接收新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不仅可以满足大批量相同知识的输出,还能针对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由于线上培训方式的普及,会计监督人员获取相关知识的渠道更加灵活,并且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以及工作中的碎片化时间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企业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会计监督人员参加线上、线下的学习课程给予一定的奖励,使其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定期邀请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士和高校相关专家进行线上、线下的沟通交流活动,提高企业会计监督的业务能力。

猜你喜欢

企业会计监督时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强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对策
现代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策略探讨
试论企业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HANDS OFF THE WHEEL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