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问题学生” 呼唤家校共育*
——D学校践行“二十大报告”的家校合作初探
2022-02-04张建兴
张建兴
(东方剑桥本溪学校,辽宁 本溪 117000)
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的战略地位做了充分的肯定和强调,对于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作用也做了明确要求,提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1],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就一定要协调好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也明确提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的要求。
一、某民办寄宿高中生源现状
D高中是一所位于东北某城郊结合部的民办全日制学校,2018年开始面向当地及周边城市招生。由于办学时间短,地理位置偏,这所学校并不是优秀学生的首选,却成为了诸多“问题学生”的归宿。这也是目前很多民办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在疫情期间,这个问题和矛盾显得更加突出。
这里所说的“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存在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3]
入学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习惯不佳、学习态度不端正、与父母间矛盾冲突严重,有的学生甚至有轻微或严重的抑郁倾向等心理问题,还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受不了在公立高中的学习压力或者因为师生矛盾激化而被迫转来就读。由于这类学生过多,班内个别相对优秀的学生的家长也因班级学习氛围差而质疑班级和学校的管理,家校之间的矛盾已经升级到白热化,要想继续办学并良性发展,家校合作结成统一战线联盟势在必行。
二、家校矛盾和“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蔡元培曾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4]。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说过:“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问题家庭”制造“问题学生”。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曾把孩子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孩子所在的集体;孩子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来看,家庭被列在首位,由此可以看出家庭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
大部分家长并非教育专业出身,没有家庭教育观念,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简单地认为自己只需要提供经济方面的支持即可。有些家长与学校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当自己的孩子出现问题时,就会主观认定是学校教育出现了问题,这种错误的观念和处理方式会诱发家校矛盾。
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功能不足,父母忙于工作,亲子关系疏离,较少参与、配合学校举办的教育活动;父母的管教方式或简单粗暴,或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家庭内部存在暴力倾向,子女耳濡目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家庭的经济水准低于一般家庭,但家长又不适当地满足子女的非分消费需求,间接地诱发了同学间的暴力索取[6]。诸多种种,“问题学生”由此而生。
(二)“问题老师”教出“问题学生”
学校不仅是知识层面的教育,也包括思想、人格层面的教育,尤其是当家长不敢正视自己孩子身上的问题,把更高的期望放在学校身上,这就更加剧了家校之间的矛盾。
年轻班主任的问题在于对待教育有热情却没有太合适的处理学生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向老教师请教之后往往得到的经验就是“先树立威严”,要做到不怒自威让学生敬畏并不能一蹴而就。在业务能力上,年轻教师刚出校门,在课堂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学生经常会在课上给新教师出难题,当他们发现教师露怯时,会对老师的教学水平产生质疑,进而影响到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不尊敬师长的行为接二连三,不遵守纪律的同学日益增多,挑战老师底线成为学生们的乐趣,进而影响班级学习氛围,“问题学生”出现。
有经验的班主任首先在气场上要优于年轻班主任的。在家长的心目中老教师往往教学管理经验丰富,但是不能否认,老教师与学生之间容易产生代沟,对新教育技术的掌握跟不上时代步伐,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的陈旧也很容易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老师对网课平台系统的操作不熟悉,导致上课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和家长的意见越来越多,进而制造出了一批“问题学生”,引起居家办公的家长们的焦虑和不满。
三、协调家校关系和转化“问题学生”初探
(一)知识更新与时俱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年轻的班主任,高质量的教学和班级管理是得到家长和学生认可的标准之一。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出来的。年轻教师的优势很多,从自身方面来说,年轻教师精力充沛,对工作热情高适应能力强,没有过多家庭负担,敢想敢干敢创造,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从年龄方面来说,年轻班主任大都是刚毕业,与学生几乎没有代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工作,能融入到学生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从知识方面来说,年轻班主任刚刚结束大学生活,教育学、心理学等最前沿的班级管理专业知识和理论都等待着实践的检验。比如,刚接手“问题学生”较多的新班级的年轻班主任在组织学生召开班会时可以尝试以下方法:第一次班会可以原版照抄有经验老师的班会模式;接下来,可以模仿并在老教师指导下设计自己的班会模式;再后来,能结合自己班实际情况改进或独立设计符合自己班级学生特点的班会。这三步流程操作下来,班级管理的流程和个性化模式基本形成。
作为有经验的班主任,更要与时俱进,不要总是凭借自身丰富的经验给学生讲一些大道理,长此以往,这种习惯性的说教模式只会引起学生的无限反感和厌恶。比如D高中的张老师惩戒学生违规使用手机一事,要做到既有威慑力,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和学生做个君子约定:把《平凡的世界》全套读完,写个读书报告并在班里开一个读书报告会,作报告的那一天,就是可以把手机拿回去的那一天。教育要不失时机、与时俱进,更要不遗余力。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是人本教育,抓住学生的心灵,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二)适时成立家长课堂,让家校合力并肩作战
举办“一对一家长会”。这里所说的“一对一”是指每一位学科教师和每一组家庭单独召开的家长会。这个活动是D高中从建校之初就坚持每学期都举办的常规性活动,由于在校生仅有130人,每组学生家庭在一天之内都能与各个任课教师面谈一次。具体准备流程(如图1):家长会一般是在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的一周内进行。学校提前两天下发会议通知,便于家长安排时间参会。每位学科教师提前准备本次考试卷及试卷分析,同时可以加上个性化的课堂成果展示或优秀作业展示,有的班主任就提前一天安排每个学生给自己的家长写一封信并装到自制的个性化信封内密封,待家长会当天由学生亲自交给家长。
图1 一对一家长会准备流程图
家长会的当天,每组家庭按照与每位老师预约的时间到指定教室去面谈。(如图2)
图2 每组家庭一对一家长会示意图
每位老师都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做个性化的试卷分析。对学生进步的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不足之处给予悉心指点,并提出个性化的建议和要求。比如,王同学是高一(2)班的“问题学生”,他在绝大部分课上都坐不住,在教室内不停地走动,甚至有时自己拿着二胡旁若无人地拉起来,严重到影响老师的课堂纪律。语文老师给王同学的评价是这样的:“王同学在语文课上表现非常好,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按时高效完成作业,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了语文学科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不过要是在课上专注力再强一些,不搞小动作,老师会更欣赏你,你的成绩也会更高。老师也建议你在这次校园艺术节上能够展示一下你的二胡演奏和吉他弹奏,你真是让老师羡慕的全才”。其实这时家长已经听出了弦外之音,但是没想到老师用这样委婉的方式指出孩子的毛病。这一次家长会充分展示了学校的育人特色,让家长同步感受到了孩子所受到的尊重,进而改变了对传统意义上老师的刻板印象。本来是抱着挨批的想法来参加这次家长会,没想到老师对孩子们却是赞赏有加;本来是准备了长篇大论以备老师向初中老师一样说一堆学生的不是,没想到老师的耐心和细致让他们对孩子重拾信心。这种个性化的一对一家长会让他们见识了什么叫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成立家委会,举办家长课堂。教育部于2012年11月22日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幼儿园应当逐步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家长委员会承担支持教育教学工作、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促进学校与家庭沟通、合作等职责”。
现在的教育环境中,单靠学校教育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委会是连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纽带,我们应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辐射带动作用,与家长形成合力,促进学校、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在家委会的推动下,D高中举办“子女教育经验分享小课堂”活动,每周邀请一位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经验。在助力学校发展方面,邀请优秀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的教师招聘面试,由此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第一,使学校在招聘教师时要把家长面试因素考虑进去,从而制定更加全面的招聘计划;第二,家长不再像以前一样,对自己孩子的教师招聘情况一无所知,将会用心关注教师招聘工作,从自己的角度思考,要招聘什么样的教师。以后,也会在配合教师教育孩子方面,更加积极主动;第三,应聘者不仅要重视学校的面试,也要重视家长的面试,从学校和家长两个层面思考,怎样做好一名教师,这无疑对教师日后的工作做了积极正向的引导,有助于更快地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此外,邀请做心理咨询师的家长来学校位孩子们做“心理健康公益讲座”,邀请从事高校工作的家长为学生们作高中选课讲座和大学志愿填报公益讲座。家校关系融洽矛盾自然减少,学校在社会上的美誉度增加。家长成为学校教育孩子的合伙人,“问题学生”越来越少。
(三)伺机发动家长力量,让亲子关系日渐融洽
学生社团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平台,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是活跃和丰富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是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和校本课程开展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D高中高一学生社团筹备初期,几乎所有学生都要选择体育社团或者打算成立电竞社团,没有一个是与学习相关的。我们发动了各班的班主任与每位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最终了解到新高一学生在初中时的各大赛事中有一部分学生曾经获过市级、省级、国家级奖项(如表1)
表1 D高中新高一学生曾在初中各大赛事中获奖情况统计
我们根据统计结果,与相应的学生家长进行了一对一沟通。
“李同学妈妈您好,我是D高中社团管理中心的老师张老师,同时也是孩子的语文老师,新学期我们即将招募社团新成员,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了解到您儿子非常擅长演讲朗诵,班主任王老师重点向我们推荐了您的儿子,我们想动员他成立学校的第一个演讲朗诵社团,希望能够得到您家长的支持”。
李同学的家长非常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并表达了想通过活动来让孩子重拾自信心。此外,王同学的爸爸擅长街舞,杨同学的妈妈擅长烘焙,他们都自荐要当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整整两个下午的空课时间,我们与55位家长通了电话,除了3个电话无人接听,1位家长由于孩子膝盖有伤不便参加剧烈活动而拒绝以外,54位家长的反馈都非常积极(如表2)。
表2 关于成立学生社团一事与家长通话情况概览
综合与家长和学生沟通情况,我们成立了新高一篮球社团、羽毛球社团、演讲朗诵社团、英文辩论社团、书法美术社团、扎染社团、动漫社团、摄影社团、Vlog社团、校园合唱团、街舞社团、校园之声广播站、美食社团,共13个学生社团,每个社团的社长由学生自愿报名参与竞选,评委老师公开投票产生,社团指导老师由学生推选和学校指派综合因素来确定。接下来就是利用周五放学前的集会时间举行“高一学生社团招募展”,美食社团带来了提前烤好的小点心,街舞社团带来了炫酷的街舞展示,等等,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来介绍和展示自己的社团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同学报名。第二周开始,学生社团在社团管理中心的指导下正式开始运行。
年底,我们依托所有学生社团举办了“D高中第一届新年主题文化沙龙”。活动中家长自发参与:包饺子、剪窗花、写春联、打太极、说相声,……家长和孩子们相亲相爱、其乐融融。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处理需求的过程,与一些本质情感相联的需求的满足与否,就会产生成功喜悦或成长创伤,这些哪怕最微小的生命经验,都可能对一个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7]。即使他长大成年,遭遇到一些挫折、一些无法突破的束缚,可能都是这些微小而重要的生命经验的再现。因此,控制他人情绪的按钮在于是否满足他人的真实需要。学生的需求在于被爱和被关注,教师应该看见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和动机,用表扬与肯定给予正强化,给学生施展的机会和舞台。
综上所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吸收和掌握,习惯于以成绩、分数作为产出和评价标准,而忽视了将知识运用于实践,进而出现了被传统意义上定义的“问题学生”,而“问题学生”却不一定有真正的问题,他们的转化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构筑良好的教育生态。我们一定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8],D高中的家校合作实践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学生、家长和学校共同成长的轨迹,“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的路还很长,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