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斗新征程 献礼二十大”特别报道中国舰载机非凡十年 飞向远洋

2022-02-04郑奕航空工业沈阳所摄影卢刚

环球飞行 2022年11期
关键词:罗阳突击队航空工业

文/ 郑奕(航空工业沈阳所) 摄影/ 卢刚

2022年11月12日,时值歼15首次着舰十周年、航空报国英模罗阳牺牲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回信,激励他们为建设航空强国积极贡献力量,鼓舞各行各业青年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你们以罗阳同志为榜样,扎根航空装备一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携手拼搏奉献,这种团结奋斗的精神非常可贵。

《刀尖上的舞者》

罗阳精神照耀青春

2022年是“航空工业英模”罗阳同志牺牲十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罗阳同志牺牲作出重要批示十周年。十年前,正当举国欢庆强军梦圆之时,歼15现场总指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罗阳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谢幕海天之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罗阳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

英雄虽去,精神长存。十年间,航空工业沈阳所深刻践行罗阳精神,围绕科研生产、经营管理中急难险重任务,先后组建84支“罗阳青年突击队”,41支突击队被授予各级表彰,“罗阳青年突击队”已成为沈阳所敢打仗、能打仗、打硬仗的生力军。罗阳精神不仅照耀在航空科研一线,也指引了无数航空青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把青春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航空英模罗阳

《“飞鲨”游弋》2015年,歼15飞机在中国某海域列队辽宁舰,彰显大国重器

2012年11月23日歼15飞机首次成功着舰,总设计师孙聪和试飞员戴明盟相互拥抱祝贺

沈阳所“罗阳青年突击队”队长班瑞阳便是20万航空青年中的一员。十年前,他还是一名大二的学生,歼15首次着舰令他热血沸腾,罗阳不幸逝世更让他悲痛不已。从那一刻起,罗阳精神时刻鞭策鼓励着他。“我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回荡,那就是选择航空,循着罗阳的足迹。”大学毕业后,班瑞阳毫不犹豫选择到沈阳所工作,为祖国航空事业尽一份绵薄力量。与其说班瑞阳从事航空事业是一种选择,不如说他与航空事业的相识、相遇是一种必然。

2021年,正值某型号试验验证关键阶段,面对全新系统和复杂技术双重考验,沈阳所团委号召依托任务组建“罗阳青年突击队”,班瑞阳自告奋勇担任队长。他决心要以罗阳同志为榜样,誓要带领青年啃下这块硬骨头。试验正值八月,试验现场热气蒸腾,热浪滚滚,汗水湿透衣服更是家常便饭。“每当遇到困难,我就会想到罗阳同志的宝贵精神。我再难、再苦,和十年前老一代航空人相比不算什么。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不能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突击队克服了高温高热、疫情突发等多个不利因素,忘我奉献、迎难而上,最终按节点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任务。经过这次锻炼,班瑞阳也从一个略显稚嫩的青年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中坚骨干。在沈阳所,像班瑞阳这样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还有很多,每一个重大任务,都有他们冲锋陷阵、勇毅前行的身影。

众志成城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沈熙然/摄)

十年光阴如梭,我们见证一个又一个航空青年继承罗阳遗志从青涩走向成熟。十年砥砺拼搏,我们托举着罗阳用生命铸造的战斗机不断绘就新的历史航迹。再回首那些镌刻在历史卷轴上的振奋时刻,想起新闻中滚动播放歼15腾空而起的画面,追忆那段被“航母STYLE”手势刷屏的岁月,依然令我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歼15的逐梦十年

历史不会忘记这一天:2012年11月23日,中国战斗机迈出跨越性一步。

初冬的渤海湾,海风呼啸,鲜艳的军旗迎风招展。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歼15带着国人千百年来的强军梦想,在辽宁舰首次完美着舰,中国战斗机实现了从陆地向海洋的跨越。从这一天起,中国海上没有舰载机的时代成为过去。

研制歼15舰载机是一项开疆拓域的伟大工程,新技术多、探索性强、风险性高,跨行业协作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在舰载机研发流程、规范标准体系、机载适配性试验/试飞方法、舰载机飞行员培训等方面填补了空白。歼15舰载机是航母上的核心装备,是我国海军走向深蓝的第一把出鞘利剑。从2012年到2022年,这是艰辛求索的十年,是经历考验的十年,是具有非凡意义的十年。

2012年11月23日 ,第一架舰载机成功着舰,第二架舰载机通场飞行,准备着舰

歼15大象漫步

十年间,航空人忠诚铸重器、逐梦拓海天,用责任与担当把一项项不可能完成的技术难题变为斩钉截铁的技术突破,一次次刷新着装备研制进度的新纪录。歼15伴随辽宁舰、山东舰驶向更深的海域,书写了令世界赞叹的中国速度。

十年间,歼15体系作战能力越来越强,作为航母编队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从首次着舰到昼夜起降航母,从海空突击训练到伙伴式加受油,从单舰到双航母时代,歼15规模战斗力已经形成,与中国海军共同圆梦深蓝,壮志凌云驰骋海天。

十年间,从赴西太平洋训练到巡航南海伴随保障,从飞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到在香港闪耀香江,歼15的航迹遍布祖国万里海域,见证了大国崛起时每一次日新月异的荣耀时刻。

十年间,歼15的“伙伴队伍”愈加庞大。中国海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军思想,用科学化体系化训练方式培养了卓越的“飞鲨”勇士,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舰载机飞行员“持证”出征。

《战友》

十年间,歼15不断绘就壮美航迹,一次又一次炫舞海天,其背后凝结了一代又一代航空人的心血与汗水。

“型号成功我成才”,航空人传承罗阳精神,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用炽热的生命托举战鹰翱翔,用奔流的青春浇灌强国希望,在流转的时光中迎来更加出彩的人生。时任歼15总设计师的孙聪在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肩负起更多国家重任;一大批骨干力量走向更为严峻的型号主战场,带领新时代航空人创新超越,不断攀登科技高峰;更有一批年轻的设计员与歼15一同从“1”起步,把青春写在祖国深海蓝天。

曾经,初入职场的他们还是舰载机门外汉,从校园一隅到型号一线,面对大量接踵而至的未知技术挑战,他们无悔付出、挑灯夜战,白加黑、“711”、与时间抢进度的故事上演了一遍又一遍。

“难吗?”每次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他们会点点头说道:“当然。”舰载机起降是世界性技术难题,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蹈”,全世界只有少数国家能够研制舰载机。歼15走在了三代机的前列,在气动布局、机动性能方面优于发达国家同类型战机,甚至个别技术应用在全世界都是独创。

“怕吗?”他们摇摇头毫不胆怯。参研人员的人生字典中没有“退缩”这两个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研制先进战机没有捷径可走,全线参研人员咬紧牙关,拼搏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为战鹰倾注全部智慧和辛劳。在时间的磨砺中,曾经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青年步入中年,两鬓黑丝熬成了白发。家人心疼他们年纪轻轻伤了身体,可是他们自己却丝毫不以为意,与心爱的飞鲨相比,几缕白发又算得了什么?时间可以轻易改变一个人的模样,但不会消磨一颗颗赤诚的报国之心。

2018年,歼15飞机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21年,航空工业歼15飞机研制团队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表彰,这些荣誉就是对航空人尽职尽责的肯定。

2016年12月伙伴加受油

是什么支撑着航空人在航空报国的跑道上接续奋斗?是拳拳爱国心,是浓浓报国情。谈及苦累,航空人从来都是轻描淡写;谈起技术,航空人向来信心十足。“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可以。”凭借钢铁般的韧劲与意志力,航空人有足够的信心让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舰载机继续领飞世界。

歼15创新发展的非凡十年,也是航空工业沈阳所不断跃上创新新高度的十年。沈阳所高举创新大旗,用创新突破极限,接连取得了标志性成果。设计装备就是设计未来战争,沈阳所瞄准未来,建立创新技术平台,融入先进理念及技术,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构建强大的创新保障体系,推出“1+3+1”科研架构新模式,保障创新水平不断走向新高地。完善全产业链创新,构建南北协同、厂所协同、行业协同、全国协同,四个协同“补点、连线、勾面”,编织广阔的创新网,汇聚四海之力,装备创新更有力量。打通创新高端人才成长通道,为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智慧。创新理念大获提升,技术创新向系统工程思维转变,驱动创新效率和创新质量双提升。沈阳所把创新写进基因,有信心、有能力在未来为歼15注入更加强劲的战斗力。

使命催征,战旗高扬。千千万万航空人的筑梦之路还在继续,歼15的逐梦航迹还在延续,它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它将勇闯大洋,敢打必胜,支撑中国海军向世界一流海军阔步前进,全速挺进下一个非凡十年。

猜你喜欢

罗阳突击队航空工业
航空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
发挥党员突击队作用:推动中老铁路电气化建设高质量
变 脸
寻网红彩虹路访突击队英雄
摄影
罗阳:复古旗袍的第四代传承人
航空工业向阳:战略引领 砥砺前行
收获了一份精神——报告文学《国家的儿子》创作感悟
我眼中的青年突击队
切实做好罗阳精神的价值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