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毒品成瘾治疗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22-02-04于耀宇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戒毒所戒毒毒品

□于耀宇,王 玮

(中国刑警学院,沈阳 110035)

戒毒是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使吸毒成瘾人员摆脱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的治疗过程。《禁毒法》颁布后,我国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和强制隔离戒毒措施正式确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毒品成瘾治疗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手段落后、社会接纳度不高、戒毒措施衔接不到位等问题。[1]毒品成瘾治疗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社会工程,非一朝一夕就能轻易完成。因此,总结我国毒品成瘾治疗的现状,分析其中的不足,可以为我国毒品成瘾治疗的发展提供思路。

一、我国毒品成瘾治疗的现状

(一)自愿戒毒已初具规模

《禁毒法》第36条规定:“吸毒人员可以自行到具有戒毒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吸毒人员自愿戒毒需签订自愿戒毒协议,包括戒毒方法、戒毒期限及戒毒风险等。同时,医疗机构需对戒毒人员的个人隐私保密,保障其应有的权益。在这一政策下,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吸毒成瘾患者选择到医疗机构进行自愿戒毒,国内的自愿戒毒机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

(二)强制隔离戒毒所逐渐进入正轨

目前,我国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发展迅速,渐入正轨。在正规化、专业化的基础上,正逐步探索具有各地特色的新模式,让许多吸毒患者在强制隔离戒毒所戒除毒瘾,重新回归正常生活。《2020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处置强制隔离戒毒人次14.95万。[2]强制隔离戒毒措施的顺利实施与国家大力支持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建设密不可分。《禁毒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保障强制隔离戒毒所资金运转正常。公安部出台了《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部门规章,规范管理强制隔离戒毒所。在一系列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下,越来越多的人经过强制隔离戒毒摆脱了对毒品的依赖,为以后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三)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初获成效

近几年,国家一直在积极探索有效的社区治疗方式。社区戒毒是我国的创新之举,体现了国家对吸毒人员的亲切关怀以及帮助吸毒人员重返社会的决心。社区戒毒让吸毒成瘾者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接受治疗,摆脱强制隔离戒毒的封闭束缚,就不存在重新适应社会生活的问题。[3]社区康复是《禁毒法》规定的戒毒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一阶段对巩固毒品成瘾治疗效果及吸毒成瘾患者顺利回归社会有着重要作用。《2020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责令社区戒毒9.9万人次。社区作为我国戒毒体系的根基,为戒毒工作作出了积极有效的贡献。

(四)替代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稳步推进

毒品成瘾究其根源还是吸毒者对毒品具有依赖性。科学家对此提出,通过较小成瘾性的药品代替毒品,按照戒断症状逐步减少替代药品的用量,从而实现戒毒。美沙酮替代治疗就是这样一种有效治疗毒品成瘾的方式。[4]近年来,公安、卫生等多个部门积极推进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推广了异地服药IC卡制度,解决了离开登记地外出的人员异地服药难的问题。同时,公安、卫生部门加强了对美沙酮的监管,打击了美沙酮外带等一系列问题。在美沙酮维持治疗开展的这十几年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海洛因等强效毒品的使用与注射毒品的危险性,[5]为挽救吸毒成瘾患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五)心理治疗取得阶段胜利

心理学研究表明,吸毒患者必须有充足的证据和理由认定过去自己的所作所为和想法是彻底错误的,才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树立起改过自新的信心,进而改正自己,并建立新的健康人格,迎接新的美好生活。[6]目前,我国的戒毒所也开展了一系列心理治疗。比如,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让吸毒患者互相帮助共度戒毒难关;根据吸毒人员的兴趣爱好组织专业技能培训,让患者感觉能通过自身努力回报社会;为每个患者制定适宜的心理治疗方案,提供心理咨询。在这些措施的效用下,我国的毒品成瘾心理治疗工作取得了很多令人欣慰的成绩,患者满意度大幅提高。

二、我国毒品成瘾治疗存在的不足

(一)人财物保障不足

1.戒毒治疗资金不足。毒品成瘾治疗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其中包括在预防阶段的宣传教育开支、在生理脱毒阶段的各种药物费用和吸毒成瘾患者的日常开销及回归社会后的帮扶支持资金等。《禁毒法》第6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7]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经费的实际投入与客观需求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由于经费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地方财政吃紧,地方财政对戒毒经费的支持十分有限。再加上我国吸毒人员众多,戒毒斗争是一场“持久战”,需资金的持续投入。这些现实问题导致我国毒品成瘾治疗经费整体不足,具体表现在药品短缺,戒毒所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低、吸毒成瘾患者生活质量差等诸多方面。

2.戒毒治疗专业人才短缺。国内禁、戒毒形势严峻,禁、戒毒斗争不断深入,各级各类禁、戒毒机构或场所急需一批又一批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大多数一线城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拥有先进的硬件设备,但是工作人员只有大约一半接受过正规培训。除了人才总数少之外,人才专业结构不科学也是一大问题。整体上看,我国戒毒机构的法律专业人才较多,戒毒医疗和心理学专业人才较少。[8]这无疑造成毒品成瘾治疗工作开展不利。

(二)对毒品成瘾治疗的认识不足

1.社会对毒品成瘾治疗欠缺重视,对吸毒成瘾患者存在偏见。长久以来,毒品成瘾治疗几乎成了公安机关的专职,全社会对该工作的参与度不高,使治疗效果难以达到最佳。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普遍对吸毒人员存在偏见。尽管已经成功戒除毒瘾,但是“吸毒者”的标签会伴随他们一生。不管是生活还是求职,大多都会被区别对待,甚至是疏远。他们融入社会,回报社会的梦想可能真的只能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这也是戒毒后复吸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2.吸毒患者未认清毒品成瘾治疗的本质。多年的经验证明,经过正规的毒品成瘾治疗是完全可以戒掉毒瘾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已完全具备吸毒成瘾治疗的条件,但主动接受戒毒治疗的人员少之又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吸毒患者未认清毒品成瘾治疗的本质,错误地认为染上毒品就和得了“不治之症”一样。而且,大多数吸毒患者都羞于谈起自己的吸毒经历,抱着绝望的态度面对生活,认为自己没有希望戒掉毒瘾,只能听天由命,殊不知正是因为没能正视自己的问题,才导致吸毒成瘾病情的加重。

(三)治疗手段落后

1.矫治手段较为单一。人体对毒品产生的依赖,不单是身体上的依赖,更多是精神上的依赖。解决吸毒成瘾者的根本心理问题,才是毒品成瘾治疗的正途。目前,国内部分戒毒所的矫治工作仍然是重管理、轻治疗,采用物理手段强制戒毒,心理治疗应用较少。由于我国心理咨询师数量整体偏低、强制隔离戒毒所人员编制不足、资金欠缺等问题,我国的强制隔离戒毒所大多没有配备足够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吸毒成瘾患者进行心理训练。

2.治疗方法缺乏差异性。从多年的治疗经验来看,每个吸毒成瘾患者对毒品的依赖性和戒断反应都有所不同,而我国戒毒治疗的方法并没有体现出差异性,对所有的患者基本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案。比如,苯丙胺类毒品和阿品类毒品戒断症状不同,但目前我国并没有对使用这两种毒品的患者区别对待。除此之外,女性在吸毒者中占了很大比例,但目前还没有针对女性制定专属的治疗方案。国内大多数成瘾治疗机构都采取一样的治疗方案,无形中降低了治疗效果。

3.强调成瘾后的矫治而忽视成瘾前期干预。吸毒成瘾其实是一个过程,有很多人第一次吸毒并不会产生很强的依赖性,也就不会成瘾。[9]但目前由于重业绩、忽预防的态度,我国的公安和卫生部门毒品成瘾治疗的重点放在成瘾后的治疗上,很少为吸毒者提供成瘾前期干预治疗。本来在刚接触到毒品时是最容易戒掉毒品的,但由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让很多刚接触毒品的患者发展为成瘾者。

(四)戒毒措施不规范,缺少衔接

强制隔离戒毒作为我国一直采用的戒毒措施,已趋成熟。然而,自愿戒毒以及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还处于新生探索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

1.社区戒毒/康复措施不规范。首先,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细节指导。《禁毒法》的颁布确定了我国社区戒毒与社区康复的地位,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专门、细致的法律法规,导致我国社区戒毒与社区康复工作存在着一些乱象。比如,未能按标准严格进行治疗、吸毒人员信息采集不完善、患者很少按时报道等。这也反映出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具体工作难以落实到个人。其次,社区工作不成熟。我国社区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专业技能不足、工作方法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社区康复肩负着心理康复、行为矫治、定期检测毒品、开展技能培训等责任,但是现在某些康复场所已经变相成为牟利的工具,违背了国家禁毒委在启动戒毒康复场所试点时将康复场所建成一个特殊的“无毒社区”这一初衷。再次,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难,难以融入社会。由于社区康复场所本应承担的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任务没有落实到位,从强制隔离戒毒所出来后回归社会的吸毒人员便没有获得谋生的专业技能,致使未能实现从戒毒成功到重归社会的无缝衔接。这时,如果再有以前一起吸毒的“朋友”加以引诱,得不到社会关爱的吸毒患者就极容易复吸。

2.自愿戒毒模式存在短板。首先,自愿戒毒法律指导不完善。我国虽早已存在自愿戒毒,但只有在1996年卫生部《关于加强戒毒医疗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与2000年公安部《强制戒毒所管理办法》中间接承认了它的存在。之后,《禁毒法》首次对其地位予以明确规定,但是关于明确自愿戒毒具体行为的法律规范仍旧缺乏。其次,自愿戒毒机构分布不均,收费较高,造成资源浪费。我国目前还有着众多隐性吸毒者,自愿戒毒的需求仍十分大。但从实际来看,自愿戒毒机构基本只有地级以上城市才有,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农村,一直处于极度缺乏状态。而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一些患者因为怕隐私泄露等原因,不敢自愿戒毒,导致自愿戒毒机构大量床位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再次,自愿戒毒机构缺乏强制管理约束措施,又不具有封闭的戒毒环境,使得戒毒人员自伤自残、边戒边吸的现象屡见不鲜。诸多隐患之下,也给了别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机。

3.各戒毒环节衔接不密切。目前,我国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戒毒工作体系,但各环节缺乏衔接,影响了毒品成瘾治疗的效果。自愿戒毒与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等本是可以根据吸毒患者的状况相互转换,但现实是各部分联系不足。[10]比如,由于公安与卫生部门、民政以及其他政府部门协调不够,部分吸毒者完成较为成功的强制隔离戒毒,回到地方后,其情况未能及时移交到社区,也未得到及时帮扶,而处于脱管的状态。

三、完善我国毒品成瘾治疗的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成瘾治疗机构资金运转正常

毒品成瘾治疗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但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实施成瘾治疗战略。首先,政府应承担起吸毒成瘾治疗的经费投入,尤其是成瘾前治疗与治疗后康复回归社会的费用。同时,为避免不合规的治疗机构打着治疗的旗号浪费国家资源,应对治疗机构划分出和医院类似的等级,对不符合规定的机构予以取缔或整改,对符合规定的治疗机构按等级划拨资金,最大程度避免资金浪费。[11]其次,全国各级禁毒委员会要积极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实际调研后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戒毒经费的使用形式和管理方法。[12]

(二)加强人才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人才的素质高低决定着我国毒品成瘾治疗能否成功。毒品成瘾治疗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坚持有序开发、合理分配、多元激励的原则,从多个方面积极探索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方法。[13]首先,引入人才。提高成瘾治疗机构高素质人才的薪资待遇,吸引新鲜血液的流入。其次,优化人才结构。招聘更多的心理类、医学类人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最后,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根据业务能力与患者的满意度来决定治疗师的薪资待遇。定期组织成瘾治疗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各省市每月组织人才交流会,给有才能的人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三)做好毒品成瘾治疗各部分的衔接,形成完备戒毒工作体系

自愿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及强制隔离戒毒共同组成了我国目前的戒毒工作体系,缺一不可。只有各部分默契配合、无缝衔接,才能发挥出最佳效能。

1.完善领导机制,统一管理。一直以来,毒品成瘾治疗没有一个牵头部门,基本是公安和卫生部门同时在做。毒品成瘾治疗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种医疗行为,应形成由卫生部门牵头,公安部门、社会团体等积极配合,多方共举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效能。

2.平衡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我国有多种戒毒措施,各有千秋,相互协作才能发挥作用。强制隔离戒毒是见效最快的戒毒方式,但它却不一定是最合适的。社区康复、社区戒毒虽然见效慢,却是戒毒的根本措施。对此,为了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可以适当增加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及社区康复比例,让吸毒成瘾人员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同时,加强对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力度,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取消那些不符合规定的强制隔离戒毒所。

3.做好各部门之间的衔接。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戒毒工作各部门吸毒患者转接行为,加强转接程序的落实。比如,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后,及时将吸毒患者的资料转接到社区,防止形成“脱管”局面。同时,各戒毒模式可以灵活转换,如在社区康复阶段发现成瘾患者复吸,可视情况决定进行强制隔离戒毒。但应尽早制定统一的转换标准,杜绝吸毒者为逃避强制隔离戒毒而选择自愿戒毒的乱象。

(四)转变治疗理念,重心向心理治疗偏移

在成瘾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吸毒者的心理辅导,了解其心理病症,帮助他们战胜“心魔”才是成瘾治疗真正成功的关键。对此,国家应加大对心理教育的重视,规范心理培训行业,提高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薪资待遇水平,保障每个成瘾治疗机构都能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辅导。此外,治疗机构也要将心理治疗提上日程,摒弃以往捆绑约束等落后做法,对患者积极展开心理疏导,将治疗重心放到精神治疗。

(五)多方参与,全社会共同打赢毒品成瘾治疗攻坚战

长久以来,毒品成瘾治疗几乎都是由政府独自承担,其他社会组织、社区机构及慈善组织并没有发挥出大的作用。更多的机构和部门参与到毒品成瘾治疗中来,可以降低政府的财政支出,降低政府的工作压力。今后的毒品成瘾治疗应尽可能地授权给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慈善机构等,让他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以形成更加高效的多元化戒毒体系。

(六)完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理机制

社区作为戒毒人员后续照管的主要机构,要想方设法改善专业人才短缺和经费不足的局面,努力营造和谐有爱、服务为主的新型无毒社区。首先,政府应完善法律法规,对社区适度赋权,给予一些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同时,也要打击社区经营乱象,对不符合规定的社区组织予以取缔或整改,杜绝康复场所变成个人牟利的工具。其次,媒体应积极发挥正面宣传作用,宣传治疗成功的戒毒案例,呼吁社会重新接纳已经成功戒毒的吸毒患者。然后,各地民政部门主动关注吸毒者的生活需求,对生活困难的按程序纳入低保,[14]并与有用工需求的公司、企业联系,组织举办招聘会。最后,公安和卫生部门应做好定期回访检查,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确保戒毒成功的患者不再复吸。

四、我国毒品成瘾治疗的发展趋势

(一)创新戒毒治疗方式

一直以来,我国的毒品成瘾治疗很难获得吸毒患者的认可。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的治疗方式无法满足所有患者人群,缺少更为有效、便捷的治疗途径。对此,医疗部门可以开设和医院类似的“毒品使用者专科门诊”拓宽服务范围,提供多元化和长期的吸毒成瘾治疗服务,变单一住院脱毒治疗模式为多元化的门诊治疗模式。该类门诊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刚接触毒品,处于成瘾前阶段的患者,争取在成瘾前就实现毒品的戒断。进一步地,专科门诊还可以针对使用不同类型毒品的患者分类开设,比如阿片类专科门诊与苯丙胺类专科门诊。我国长久以来的毒品成瘾治疗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模式可以治疗所有的吸毒成瘾患者,对待不同阶段的患者必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才能实现疗效最大化。

(二)建立大数据引导下的戒毒模式

毒品成瘾治疗应与时俱进,固步自封绝不可取。紧跟时代,利用大数据才是未来发展之道。

1.运用大数据实现治疗方案共享。首先,整合全国的毒品成瘾治疗资源,建立一个全国戒毒机构资源信息平台,在信息平台上开创专门的板块进行毒品成瘾治疗优秀方案分享。[15]同时,全国各地的戒毒人才可以在线讨论,发表自己对戒毒方案和模式的看法。另外,如果有情况特殊的患者,暂未制定出合适的医疗方案,可以在平台上寻求同行和专家的帮助,甚至实现“在线会诊”。

2.利用互联网实现远程治疗。成瘾治疗的关键是在回归社会后彻底戒断毒品。但有很多患者在戒毒成功回归社会后,会受到以前一起吸毒的人的引诱,极易导致复吸。在信息平台上建立一个回归社会患者的专用聊天室,大家可以在聊天室里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戒毒方法。选择那些成功戒掉毒瘾且多年未复吸的康复者作为聊天室的群主和管理员,收集整理大家的戒毒故事,并放到公告栏上为大家提供鼓励。同时,开创一个匿名聊天板块。在这里,所有的人都是匿名的,隐私得到很好的保护,吸引那些隐形吸毒者来寻求帮助。如果有患者需要专业的指导,也可以申请专业医师进行一对一视频聊天咨询。最终,实现足不出户,“网上戒毒”。

(三)运用人工智能开启智能戒毒新时代

1.AI戒毒。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AI技术逐渐走进大众,AI的应用场景也逐渐被挖掘出来。除了人脸识别等商业用途,AI的社会价值——AI戒毒也愈加凸显。所谓AI戒毒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机器高超的学习能力,根据AI算法,结合一系列人体生理数据,通过采集脑电波、心率等对吸毒成瘾患者的心理作出深层次的探究,从而判断患者的心理成瘾状况,以更好地开展后续戒毒治疗。AI戒毒的亮点在于AI成为吸毒成瘾患者心瘾评测的客观监测者,很大程度降低了发现“心瘾”的难度,科学提高毒品成瘾治疗水平。

2.VR戒毒。VR技术是最近新起的,能够高度还原现实的虚拟现实技术,有学者就此提出VR戒毒的设想。毒品成瘾治疗的关键是在回归社会后不再复吸。很多患者能做到在戒毒期间一次不吸,但在回到家后受到引诱忍不住复吸。这一切的原因是心瘾实在太过根深蒂固。而通过VR技术,可以有效戒除吸毒患者的心瘾。VR戒毒一般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吸毒成瘾患者来到戒毒所后,可以先给他们戴上VR眼镜进行一次测试,通过播放吸毒的短片来看患者的反应是厌恶还是渴求,进而对成瘾患者的心瘾情况做出初步的评估,然后根据心瘾的程度进行接下来的治疗。第二步,通过播放吸毒者的吸毒前后对比图及因吸毒而导致的皮肤溃烂等并发症与副作用视频,激发患者对毒品的厌恶及恐惧情绪。第三步,播放戒毒成功的案例以及回归社会后与家人团聚的视频,为吸毒患者树立戒毒的信心。第四步,进入正式的治疗阶段。通过与虚拟场景互动,让患者对可能诱发吸毒的场景进行选择。选择正确,就可以得到奖励;选择错误,观看正确做法,加深印象。最后一步,是回归阶段。家人的守望是吸毒患者坚持接受治疗的重要原因,是患者的精神支柱。在这一阶段,播放家庭生活的美好及家人的盼望与期待,引起患者内心深处的共鸣,给予患者继续接受治疗的信心。

猜你喜欢

戒毒所戒毒毒品
销毁毒品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音乐治疗戒毒的有效性研究——以海南省三亚强制隔离戒毒所为例
心系戒毒事业 情注灵魂救赎——佳木斯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厄瓜多尔一戒毒所发生火灾致18人遇难
火烧毒品
女子戒毒所中的新生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不抛弃,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