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通新发展理念与儒商精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2022-02-04刘树升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儒商政商企业家

刘树升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 济南 250013)

坚定不移贯彻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是我国 “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也是 “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以下简称 《建议》) 要求:“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构建新发展格局, 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推动质量变革、 效率变革、 动力变革, 实现更高质量、 更有效率、 更加公平、 更可持续、 更为安全的发展。”[1]统一战线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在各领域和工作全过程中也要坚持新发展理念, 其贯彻主体既包括各级党委和统战干部, 也包括统战工作对象。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对推动 “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也应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 传统儒商精神作为中华传统商道的重要内容,与新发展理念有诸多相通之处, 至今仍有很大借鉴价值。 广大民营企业家应贯彻新发展理念, 对传统儒商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以此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为实现 “十四五” 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贡献力量。

一、 传统儒商精神与新发展理念的共通之处

“儒商, 是儒与商的结合, 既具有儒士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底蕴, 又具有商人的经营才能和成功事业。 儒商在为人、 经商、 处世等方面体现出的价值理念, 就是儒商精神。”[2]66中国历史上的优秀商人,上自春秋战国时代的子贡、 范蠡, 下至近现代的张謇、 荣氏兄弟、 卢作孚等, 在其辉煌的商业生涯中, 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践行儒商精神。 传统儒商精神的内涵一般包括义利合一、 诚信守法、 贵群尚和、 慎独持中等, 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 如果对传统儒商精神进行深入研究, 会发现其与新发展理念有诸多共通之处, 可以相互印证。 思考这些共通之处, 可以让我们对新发展理念的文化渊源、深刻意义和价值有更深入的理解, 有助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真正践行新发展理念。

(一) 创新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传统儒商精神似乎与创新发展理念风马牛不相及。 因为在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中, 陈独秀、 鲁迅、 胡适等思想家纷纷打出 “打倒孔家店” 的旗号, 与封建尊孔复古思潮进行激烈斗争, 批判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和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残酷腐朽。 再加上“文革” 对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错误批判, 致使现在仍有不少国人抱有偏见, 认为儒家文化僵化保守, 以其为指导思想的儒商自然不思进取, 不能适应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潮流, 不值得推崇。 这是对儒商精神乃至儒家文化的极大误解。

我们要将先秦儒学真精神与后世尤其是清代被封建统治阶级异化了的封建礼教等专制统治思想区别开来。 “先秦儒学的真精神中, 很重要的一点是创新求变。《大学》 连续引用 《盘铭》《康诰》《诗经》的箴言,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作新民’‘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 以坚定的态度强调求新求变, 奠定了儒家守正创新的思想基础。 孔子对子贡‘达’ 的评价, 正体现了他自身的通权达变。 他说:‘君子之于天下也, 无适也, 无莫也, 义与之比。’(《论语·里仁》) 即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 没规定要怎样干, 也没规定不要怎样干, 怎样合理恰当就怎样干。 《中庸》 讲 ‘义者, 宜也’, 体现的正是儒家不拘泥、 讲适宜、 重变通的真精神。”[2]69

儒商是践行儒家创新精神的优秀代表, 因为抢抓先机、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是在商战中取利的不二法门, 创新就是生命, 是儒商安身立业的前提。商圣范蠡三次经商都成巨富, 并结合商业实践提出了极为先进的商业理论和经济思想, 如 “农末俱利”“平粜齐物”“知斗则修备, 时用则知物”、 薄利多销等, 至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这种创新精神在明清徽商群体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如休宁书商胡正言所刻 《十竹斋书画谱》 《十竹斋笺谱》, 采用独特的 “饾版” “拱花” 技术, 把我国彩色套版雕印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峰。 近现代的优秀儒商更加具有创新意识。 胡厥文办机器厂叫 “新民”, 当时类似的企业名称还有 “茂新” “福新” “申新” 等, 不胜枚举。 以 “新” 字为企业冠名, 体现了对创新的高度重视。 传统儒商的这些做法、 理念, 与新发展理念将创新放在第一位, 强调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高度一致。

(二) 协调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我国发展不协调体现在城乡、 区域、 经济和社会、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多个方面, 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从中庸之道中获得启发。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哲学观点论, 以不偏不倚、执两用中为常道。 从阴阳五行学说对世界的认知把握, 到君臣、 父子、 夫妇、 兄弟、 朋友之间伦理关系的应对处理, 再到个人身心的修养调息, 都讲究统一、 平衡、 协调、 适度, 实现最终的和谐。 中庸之道在儒家学说中地位极高, 孔子说: “中庸之为德也, 其至矣乎。” (《论语·雍也》) 将中庸之道视为人与自然之德的最高标准。 经过历代儒家学者的阐发, 中庸之道形成完备的思想体系, 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哲学观念、 民族性格以及思维、 行为方式, 也影响了儒商的经商为人。

儒商重视对时和度的把握, 重视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比例, 既善于抓住机遇, 又不鲁莽冒进。 范蠡提出 “谷贱伤民、 谷贵伤末”, 通过价格的合理波动来调整生产与流通, 重视农业与商业的协调发展。 如前所述, 儒商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很多是业儒出身, 他们致富后仍然保持了对文化的热爱, 读书写作、 欣赏戏剧、 收藏艺术品、 投身出版业, 乃至捐资兴学, 推动了当地文化的繁荣发展。明清时期徽州文化的灿烂辉煌与徽商密不可分, 晋商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建筑遗产, 这都体现了儒商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等重视, 体现了中庸之道的智慧, 体现了协调理念的精髓。

(三) 绿色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坚持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坚持节约优先、 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为主, 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大势所趋, 也是形势所迫; 是对人类破坏自然严重后果的反思, 也是对我国严峻环境现状的警醒;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发展, 也是对天人合一这一中华传统自然观的继承。

天人合一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儒、 道、 释等各家都有阐述, 对中国人的自然观、 世界观、 修养观都有深刻影响。 此处只简要介绍儒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易经》 作为儒、道等家共同的经典, 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集大成者,注重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 把人与自然看成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其内容如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财成天地之道, 辅相天地之宜” 等, 都强调探索、 遵循、 利用自然规律, 以造福自身。 对此, 儒家圣贤有很多更具体的论述: 孔子 “钓而不纲, 弋不射宿” (《论语·述而》); 孟子劝诫梁惠王: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 荀子也说: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 不夭其生, 不绝其长也;鼋鼍、 鱼鳖、 鳅鳝孕别之时, 罔罟、 毒药不入泽, 不夭其生, 不绝其长也。” (《荀子·王制》) 在小农经济时代, 儒家先贤这些自然观念是极为先进的, 都强调尊重自然、 保护自然, 对自然取之有度、 用之以时, 合理控制人类的索取欲望, 与自然和谐共生。 另外, 儒家 “对于动物、 植物、 土地、 山脉、 河流都有系统的生态性认识, 提出了 ‘仁, 爱人以及物’‘德至禽兽’‘泽及草木’ ‘恩至于土’ ‘恩至于水’ ‘德及深泉’、 仁为‘天地生物之心’ ‘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等命题”[3]。儒家这种仁民爱物、 万物一体的生态理念,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即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的整体系统观。 尊奉儒家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儒商, 会在经商和生活中自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追求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 开放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改革与开放, 共同造就了中国四十多年来的发展奇迹, 两者密不可分, 已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必由之路,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也是 “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然而, 对外开放这一兴国密钥, 在中国历史中却曾被长期抛弃。 明清两代出于多方面原因, 长期实施海禁, 严格限制海上贸易, 闭关锁国成为常态, 闭塞的中华民族逐渐落后于世界。 两次鸦片战争后, 国门最终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 中华民族屈辱的近现代历史由此开始。

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繁华不再, 中国商人的开放气质也被消磨殆尽, 大多数商人只能局限在国内市场, 或是购置土地, 成为大地主, 或是依附封建统治阶级, 扩大投资生产、 进行科技创新的动力不足。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诞生较早, 但长期停滞不前, 错失工业革命良机。 但这一时期的徽商、 晋商等儒商群体中, 还是涌现了不少优秀商人, 以敢闯敢干的冒险意识、 放眼天下的商业眼光、 艰苦奋斗的贸易实践, 促进全国乃至与邻国的生产与流通,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展现了宝贵的开放品质。

徽州地区山多地少, 土地贫瘠, 人口密度大,传统的农业生产难以满足温饱。 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 徽州人放眼天下, 外出打拼, 或从事长途贩运, 包括木材、 药材、 茶叶等, 或从学徒杂工做起, 最终开店致富。 徽商依靠吃苦耐劳、 坚韧不拔的 “徽骆驼” 精神, 群体逐渐壮大, 事业不断发展。 在鼎盛时期, 徽商在江南各大市镇经济中占有主要地位, 有 “无徽不成镇” 之说, 其足迹甚至远至日本、 暹罗、 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这种开放性也体现在晋商群体中。 与徽州地理环境类似, 晋南一带地窄人稠, 外出经商成为谋生手段, 明代中后期晋南商人已遍及全国。 晋商中驼帮、 船帮和票号闻名天下, 其中驼帮、 船帮尤其具有开放性。 早在明末, 一些晋商就以张家口为基地往返关内外, 从事贩贸活动。 康熙中年, 晋商进入外蒙古草原贸易, 松辽平原和内外蒙古草原成为晋商贩运贸易的新市场。 晋商还开拓了国外市场: 在陆路, 以恰克图为中心, 进行对俄贸易。 晋商运销俄国的商品主要为茶叶、 棉花、 棉布、 绸缎、 烟叶以及家具日用品等; 在海路, 主要与日本、 朝鲜进行经济交流, 贸易内容包括丝、 绸、 药材、 糖、 人参等[4]。

明清儒商的这些商业壮举让我们了解到, 那时的闭关锁国并非铁板一块, 逐利全世界的开放品格也非欧洲殖民者独有, 儒家的开放包容精神与开放发展理念深度契合。

(五) 共享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把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共享发展, 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 也是儒家大同理想的主要内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大同社会的这种理想场景可以说是共享发展理念的雏形。 几千年来, 中国的仁人志士致力于实现这种理想。 这种追求在儒商群体中的体现, 就是致富思源、 回报社会, 为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作出应有贡献。 这种理念不因儒商事业的大小而悬殊: 大儒商有范蠡三散家财, 有乔致庸竭力赈灾济民, 更有张謇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 提倡实干兴邦, 起而行之, 兴办了一系列实业、 教育、 医疗、 社会公益事业, 帮助群众, 造福乡梓”[5]; 普通儒商则致力于建设家乡, 造福乡民, 他们修桥铺路, 兴建义学,扶危济困, 抚恤鳏寡孤独, 其事迹在各地县志史料中不胜枚举。

二、 融通新发展理念与儒商精神,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党委政府层面

传统儒商精神与新发展理念有诸多相通之处,是儒商能够创造辉煌历史的文化支撑。 而儒商衰落的原因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扼杀外, 也与其自身过度依附封建统治阶级、 官本位意识浓厚、 过度依靠封建宗族伦理等息息相关。传统儒商精神如果不能与时俱进, 必然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

20 世纪后半期, “亚洲四小龙” 的崛起、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余英时、 杜维明等学者的研究成果, 使得儒家学说以及儒商精神得到重新评价, 东亚一大批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涌现也使得 “新儒商” 成为学界和商界瞩目的焦点。 当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 “十四五” 时期,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正在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 迫切需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在爱国、 创新、 诚信、 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 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6]。 这就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 对传统儒商精神进行有选择性的扬弃, 具体可从党委政府和民营企业家两个层面入手。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明确提出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 这是对各级党委的明确要求。 当前, 各级党委政府在引导民营企业家践行新发展理念中, 要对传统儒商精神进行有选择的扬弃, 并结合 “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现状及规划目标, 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坚定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

一段时间以来, 社会上有的人提出所谓 “民营经济离场论” “新公私合营论” 等错误言论, 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 中美贸易摩擦、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一些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受挫, 市场预期走低。 对此, 党委政府应做好宣传工作, 让民营企业家知道, 毫不动摇鼓励、 支持、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是我国经济领域工作的一项长期大政方针, 这在 《建议》 中也得到了体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7]另外, 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制定、宣传、 贯彻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并做好服务、 引导、 教育工作, 使得民营企业家掌握政策利好、 坚定发展信心, 做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优秀代表, 以自身的健康成长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二) 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亲清政商关系” 论, 针对的是某些地区、 某些领域不正常、 不健康的政商关系。 这种政商关系的主要表现形态之一是亲而不清, 其在中国社会有深厚的土壤。 封建时代商人依附统治阶级, 依靠捐输、 行贿等手段取得庇护, 获取特权和不正当利益, 是普遍现象。 儒商也不例外, 甚至手段更为高明, 比如蓄养戏剧家班, 邀请达官贵人前来赴宴欣赏, 拉近关系后再进行利益交换。 这种畸形政商关系的形成, 与商人群体的附庸行为和官本位意识有关, 更主要的原因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抑商政策和对商人群体的轻视、 盘剥。 在当今社会, 政商的交往更为密切, 利益纠葛和风险诱惑更多, 不健康政商关系的社会危害也更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意义重大、 指向明确, 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 按 《条例》 的要求, 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 法治环境、 市场环境、 社会环境。 在这方面, 很多地方进行了成功探索, 其经验值得借鉴。 有效做法之一是制定政商交往 “正面清单” 和 “负面清单”, 对政商交往的事由、 时间、地点、 陪同人员、 开支明细事项、 记录备案、 禁止事项等作出明确规定, 使政商交往有章可循, 保证交而有方、 交而有法、 交而有界, 避免出现清而不亲、 亲而不清等情况。 例如, 2019 年山东省纪委省监委印发 《关于规范政商交往推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工作意见 (试行)》, 明确列出政商交往的 9 项 “正面清单” 和 9 项 “负面清单”, 济南、青岛等市也印发了相关意见、 办法, 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起到很大指导作用。

(三) 引导民营企业家践行新发展理念

这是 《条例》 的明确要求, 对此, 各级党委政府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 大力宣传新发展理念。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和途径, 宣传新发展理念的提出背景、 重大意义、 丰富内涵、 践行路径以及党委政府的相关政策, 使民营企业家入脑入心, 真正领会新发展理念。 其次, 加大对企业家的践行能力培训。 践行新发展理念, 应是各级党校 (行政学院)、 干部学院、 社会主义学院、 高校及其他培训单位的重点课程内容。 尤其是面向民营企业家的相关培训, 应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精心打磨课程内容, 丰富授课形式, 以课堂教学、 现场教学、 实地调研考察、 学员交流探讨等多种方式, 切实提高民营企业家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能力。 再次,加大调研力度。 相关职能部门要深入民营企业调研, 真正了解民营企业家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实际情况, 总结成功经验, 进行宣传推广; 梳理其遇到的困惑困难, 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 对共性问题及时总结提炼, 形成资政报告, 供上级决策部门参考。

三、 融通新发展理念与儒商精神,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民营企业家层面

2020 年, 虽然承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 我国仍然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这基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英明领导, 也基于包括广大民营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的逆势而上、 拼搏进取。 在 “十四五” 时期,民营企业家应弘扬优秀儒商精神, 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自身的健康成长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一)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求变虽然是先秦儒学真精神的重要内容,但无可讳言, 这种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儒商身上体现得远远不够。 当前, 我国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得到极大激发, 5G 技术、 大数据、 移动支付、 共享经济等领先世界的技术、 业态背后, 都活跃着民营企业的身影。 “十四五” 时期, 民营企业家应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面向经济主战场、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加大研发投入,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可以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中小企业在摸清市场规律和需求的基础上, 可以进行产业链上中下游联合融通创新, 降低创新成本, 发扬工匠精神, 提高产品附加值。 尤其是创新性中小微企业, 要用好党委政府的税收、 场地、 金融、 人才等方面的重点扶植政策, 努力成为创新重要发源地。

(二) 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也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 民营企业家要弘扬经世济民、 开拓进取的儒商精神, 抓住国家贯通生产、 分配、 流通、 消费各环节, 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等政策利好, 以创新驱动、 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国内市场新需求, 打造绿色、 健康、 安全的质量品牌, 提升传统消费, 培育新兴消费。 要积极进行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积极参与川藏铁路、 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 重大项目建设投资。 要贯彻开放发展理念, 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 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 熟悉并遵循国际和当地法律规则和商业惯例, 以更好地发展对外贸易, 开拓国际市场。

(三) 投身文化产业

以儒经商、 以商促儒的儒商, 在历史上对刻书、 制墨、 造纸等文化产业, 对小说、 书画、 戏剧等文学艺术, 对义学、 私塾等教育事业, 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发展作用。 近年来, 我国电影市场欣欣向荣, 如 《大圣归来》 《哪吒之魔童降世》 《白蛇缘起》 《大护法》 《姜子牙》 等国产动漫电影, 兼具传统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 同时赢得了市场和口碑,已经可以与国外同类优秀作品相媲美, 这与民营企业对文化产业的热爱与付出密切相关。 “十四五”时期, 儒商更应弘扬义利合一、 儒商合一的精神,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投身文化产业, 打造多种业态的文化精品,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讲好中国故事, 推进国际传播,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四) 推动绿色发展

新时代民营企业家应继续奉行天人合一、 绿色发展理念, 进行绿色技术创新, 推进清洁生产, 投身绿色金融、 环保产业; 积极参与绿色生活创建活动,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反对铺张浪费, 为社会公众做出表率, 以精英人士的社会影响力带动绿色生活风气的形成”[2]73。 这既是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责任, 也是其内在企业家精神产生的动力所在。

猜你喜欢

儒商政商企业家
清前期扬州儒商的文化投资与文化场的形成探究——以小玲珑山馆主人马曰琯为例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新时期构建健康政商关系探析研究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新型政商关系
儒一儒商—儒商文化的精神
治理理论对构建新型政商关系难题的破解
孔子文化节连接两岸
《扬州儒商志》创新之我见
用“亲”“清”开创政商关系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