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萨尔文化主题菜的英语译介研究
——以甘孜地区为例

2022-02-04吴章玲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甘孜菜名格萨尔

吴章玲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康定 626001)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中提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衣其次也。”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饮食对于世界上的任何种族、任何民族都极其重要。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形成,主要受其人民居住地的特定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物产品种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因此有专家学者描述甘孜地区的饮食特点为“甘孜州藏族饮食以当地特产决定饮食品种,以生态环境决定饮食方式,以文化背景决定饮食习俗”。[1]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甘孜地区饮食的特色主要在于其食材的独特性。甘孜地区特色饮食的主要食材因当地高原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限制,肉食主要是自产的牦牛肉、绵羊肉和猪肉。蔬菜比较稀少,康巴涉藏地区地理和气候条件恶劣,牧区基本不能种植任何蔬菜,但在农区的河谷及半山区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适合许多蔬菜的生长,主要出产白菜、莲花白、青菜、萝卜、圆根、土豆、黄瓜……[2]36另外,高原上独有的一些名贵中药材,如“冬虫夏草”等也常常成为重要食材。“饮食作为人们活动的最主要的原动力,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之部分。……在民族传统文化中,饮食文化往往是最具活力的一部分。”[3]格萨尔文化是甘孜地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重要文化品牌,而以《格萨尔王传》中的故事内容命名的格萨尔文化主题饮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多姿多彩的民族地域特色。

一、格萨尔文化主题菜概述

文化人类学研究表明“人类最初的需要便是食衣住,而三者之中,以食物为第一位。因为人类也像动物或植物一样,不进食便不能维持生命。不但如此,食物还能影响于个人的性情、品行、团体的幸福和种族的繁殖等。”[4]中国三大涉藏地区:卫藏、安多和康巴(康巴在本文中主要指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一带)。卫藏地区的人精明,安多地区的人忠厚,康巴地区的人勇敢;从格萨尔王的故事以及以《格萨尔王传》故事内容命名的格萨尔文化主题菜中也可窥见一斑。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甘孜地区特色饮食文化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受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和民族交流交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康巴涉藏地区地处内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2]32以《格萨尔王传》中的故事内容命名的格萨尔文化主题菜既具有深厚的格萨尔文化内涵,又富有独特的甘孜高原食材特色。这些格萨尔文化主题菜,充分利用《格萨尔王传》故事里的一些重大事件或重要元素命名,每一道菜皆是一段历史,每一道菜都有一个故事。菜品里的各种组成部分,均源自《格萨尔王传》中相关的故事内容,生动地重现了故事里的一些重要元素和重要事件,食之有趣,品之有感。人们通过了解这些格萨尔文化主题特色饮食,可以进一步理解格萨尔文化,体会甘孜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具有格萨尔文化主题特色的菜品较多,这里略举几个特别具有代表性的,如:“雪域雄鹰”“凤凰请驾”“赛马登位”“霍岭大战”“王者神铠”“箭断虹桥”“飞鸽传书”……

“雪域雄鹰”是宴席开席的第一道菜,以其简单生动的方式,展现出雄鹰高贵威武的形象。其构思来源于格萨尔王的个人形象,格萨尔王在当地人民心中的形象就像高原上展翅的雄鹰,勇猛无比、搏击长空、百折不挠,被人们称为“雪域雄鹰”。

“凤凰请驾”中有仔母鸡和糯米,其中仔母鸡寓意凤凰乃百鸟之王,代表格萨尔王的第一王妃——聪敏美丽的森姜珠牡;周围的糯米牛肉丸子做成的狮子头,代表世界雄狮大王格萨尔,也代表变身试探珠牡的妖魔觉如(觉如是格萨尔王登位前的名字,是“崛起”的意思)。其构思来源于格萨尔王赛马登位前,觉如为了让岭地(也叫岭国或岭噶布,泛指古代藏族地区)的藏族族人迁徙到黄河川一带,故意显神通让族人讨厌他并将他和他的母亲逐出岭地。觉如的叔叔晁通想借赛马抢占王位,总管王绒察查根叔叔和嘉察哥哥希望觉如回来参加赛马会,准备派人去请觉如,珠牡因在觉如离开岭地前说了觉如的坏话而十分内疚,为弥补过失,她主动去请觉如回来参加赛马会。在去黄河川的途中,珠牡遇到觉如变身妖魔试探她,真诚坚定的珠牡不受影响,最后成功请回觉如参加赛马会,因此被称为“凤凰请驾”。

“赛马登位”以牦牛蹄代表赛马的马,土豆和西兰花则代表虎头、豹头、熊头等妖魔和三十员大将。其构思来源于觉如参加赛马途中收复虎头、豹头、熊头等妖魔,力胜三十员大将,登上王位称“雄狮大王格萨尔洛布扎堆”。同时,觉如赢得迎娶第一美女森姜珠牡为妻的机会,至此“成家立业”,开辟人生新征程。“赛马登位”是格萨尔王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个带有神力的毛头小子,“赛马登位”后,他才变成了真正的“世界雄狮大王格萨尔”,真正的格萨尔王从此“诞生”。

“王者神铠”采用甘孜特产牦牛的头顶皮仿制成格萨尔王的铠甲。用板栗做铠甲上的宝珠,形态逼真、味浓醇厚、滋糯香鲜,胶原蛋白丰富,具有强身健体、美容养颜的功效。其构思来源于格萨尔王征战穿过的铠甲,据说甘孜县东北部东谷寺的历代僧人收集的大量文物中就有格萨尔王征战四方的铠甲。

“霍岭大战”以甘孜地区当地饲养的牦牛肉为主料,配以“烤”的烹饪技法而成,加入辣椒和孜然等香料制成。拼盘中的金锡箔纸代表格萨尔王和岭国,银锡箔纸代表白帐王和白帐篷;爆米花代表岭噶布(岭国)的雪山,食用时用酒精点燃干冰,干冰升华产生白色烟雾,代表战火四起、狼烟遍地,再现了“霍岭大战”的壮观。其构思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霍岭大战。霍岭大战爆发前,格萨尔王远征黑魔未归,霍尔国白帐王的王妃突然病逝,白帐王要选一位天下美女作为新王妃,霍尔国大臣们派出会说话的鸽子、孔雀、鹦鹉和乌鸦四鸟飞向四方寻找美人,乌鸦在岭地看到珠牡王妃的美貌,惊为天人,回禀白帐王找到美人,白帐王趁格萨尔远征未归想抢珠牡为妃,从此开启了争夺珠牡王妃之战。霍尔国与岭国烽烟四起,大战开启,这就是著名的“霍岭大战”。

“箭断虹桥”用完整的牦牛头做主要装饰,代表格萨尔王,头乃全身之首,寓意格萨尔王是藏族人民的首领。选用牛头肉代表门国首领辛赤王,牙梗代表天梯,竹签代表格萨尔王射断天梯的利箭。其构思来源于格萨尔王出征门国,门国战败,辛赤王企图登上升天魔梯(虹桥)逃跑,结果被格萨尔王的利箭射断魔梯,辛赤王跌进他自己点燃的火海葬身。

“飞鸽传书”用鸽子加甘孜高原特产冬虫夏草清蒸而成。此菜具有调节免疫系统、抗疲劳、滋阴补肾的功效。其构思来源于格萨尔王北地降魔未归,霍尔国的白帐王欲强取珠牡王妃,珠牡王妃为了拖延时间等待救援,她施计让一只小鸽子传信给格萨尔王,请求他前来解救……

“雪域雄鹰”“凤凰请驾”“赛马登位”“霍岭大战”“王者神铠”“箭断虹桥”“飞鸽传书”等,这些以《格萨尔王传》中的故事内容命名的格萨尔文化主题菜的主要食材都是甘孜高原上的土特产,比如牦牛肉、土豆、板栗、萝卜、冬虫夏草等,因此取材方便。这些菜名都源自《格萨尔王传》的故事内容,形象生动犹如情景再现。这些菜名内涵丰富、文化意蕴深厚,对《格萨尔王传》有一定了解的朋友,一听名称便能想象出格萨尔王的英雄形象和相关的故事场景,品味之间更能理解甘孜地区藏族同胞个性张扬、天性不羁、精明勇敢的性情。从未读过《格萨尔王传》的食客,可能完全无法从菜名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但通过菜品菜名的简介会对格萨尔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吸引人们去阅读《格萨尔王传》,了解格萨尔文化,宣传格萨尔文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要将以《格萨尔王传》故事内容命名的格萨尔文化主题菜译介出去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格萨尔文化主题菜译介存在的问题

从“雪域雄鹰”“凤凰请驾”“赛马登位”“霍岭大战”“王者神铠”“箭断虹桥”“飞鸽传书”等的原材料、烹饪技巧、构思来源等,既可以看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饮食哲学和“医食同源”的保健意识,也可以看出,菜名还结合《格萨尔王传》的故事“寓史于食”,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风格。以《格萨尔王传》中的故事内容命名的主题菜富有独特的格萨尔文化特色,菜名本身就是独具特色的文化负载词,其文化内涵深厚。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要准确恰当地译介它们,难度较大。因此,对以《格萨尔王传》中的故事内容命名的格萨尔文化主题菜的对外译介,面临着很多非常复杂的问题。

(一)英语译介空白

关于康巴文化和格萨尔文化的研究较多,但是关于特色饮食文化的研究很有限。就目前已有的甘孜地区饮食文化研究文献资料来看,几乎找不到以《格萨尔王传》中的故事内容命名的格萨尔文化主题菜的相关资料。虽然格萨尔文化影响力大,但鲜有人做格萨尔文化主题特色饮食的研究。格萨尔文化主题菜主要在涉藏地区比较流行,相关资料也主要是从当地人的口耳相传中收集到的,没有确切系统的文字记载。查阅大量有关甘孜地区饮食文化研究的文献资料(主要是汉语资料),笔者没有找到完整详细的文字记载和相关的介绍。2020年暑假,笔者追寻着传说中格萨尔王的“足迹”,参观考察了甘孜州德格县东部的阿须草原——格萨尔出生地和格萨尔文化博物馆,甘孜县格萨尔王城等重要文化现场,了解到很多关于格萨尔王的英雄传说,但仅在甘孜县格萨尔王城门口的展览区找到了“格萨尔文化主题美食展示品”。展览区的这些美食展示品主要是格萨尔文化主题菜品模型加简介牌的形式放置在玻璃陈列柜里,咨询工作人员,依然没有找到详细系统的文字资料。资料不详是译介的第一大难题。近年来,专家学者们对康巴文化的关注和研究较多,尤其是格萨尔文化,中英文研究皆有,然而,查阅大量英文文献资料,也未找到本文研究的以《格萨尔王传》中的故事内容命名的格萨尔文化主题菜的英语译介材料。这些格萨尔文化主题特色饮食,既无汉语文字记载,也无英文资料,文字上无法溯源,现实中却又实际存在。从这些特色饮食名称和构思来源可推测,这些格萨尔文化主题菜是在《格萨尔王传》形成之后才出现的。就笔者目前所能查阅到的文献资料来看,相关的中文记载尚找不到出处,可推知英语翻译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英语翻译空白是文化译介的又一大难题,无法找到可借鉴的有关英文资料,说明其译介具有研究创新的价值,却也增加了译介的难度和挑战。

(二)藏英语言障碍

跨文化交流中,语言不通,必然会遇到一些语言障碍。长篇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最初是藏族同胞口耳相传,并用藏文撰写流传下来的。《格萨尔王传》的很多读者和译者并不一定同时精通汉语和藏语,有些人不能直接阅读藏语文献资料,而只能阅读由藏语翻译成汉语的文献资料。经过翻译转换的文字内容,意思上有可能与藏文原版文字存在一定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出入。比如“箭断虹桥”这道菜在展览区赫然被写成了“箭段虹桥”,从字面上让读者很难理解“箭段虹桥”的意蕴,了解《格萨尔王传》的人一看就知道它与《格萨尔王传》故事中的原文意思不符。“箭段虹桥”很可能是因工作人员疏忽大意,或者受他们的汉语文化水平限制造成的错别字。阅读过《格萨尔王传》的人都知道:“格萨尔王用利箭射断了门国辛赤王逃生的魔梯(虹桥)”,那么原意应该是“箭断虹桥”。由于藏英语言障碍,译介者不能直接阅读藏文文献资料,很容易阅读到一些被错误翻译而不自知的信息,错误的信息再被译者翻译成英文可能就彻底改变或背离了原来的意思和内涵,无法正确传递内涵丰富的文化信息。“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译者也可能因为语言障碍而译出背离原著的格萨尔文化,背离原著的格萨尔文化不利于我们“讲好中国故事”。

(三)藏英文化差异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活形态的史诗,至今在涉藏地区广泛流传,无论文化程度高低,老少皆知。以《格萨尔王传》中的故事内容命名的格萨尔文化主题菜,对于当地藏族同胞来说,只要听到名称他们就知道其中的故事和文化内涵。然而,对于外来的普通游客来说,很多人可能从未听说过《格萨尔王传》,更不了解其中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对那些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菜名更是陌生,对于一些译者来说也存在同样的问题。2020年暑假考察过程中,笔者发现当地一些旅游文化知识的翻译就和实际内容有很大出入。究其原因,是当地政府在做翻译的时候,直接将需要翻译的文字资料发送给合作的翻译公司,翻译公司的工作人员只负责文字翻译,并不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所以翻译出来的东西不能很好地体现地方特色文化。比如“牛肉”,如果直接被翻译成“beef”根本不能给人带来新鲜感。当地的牛肉不是大家熟知的黄牛肉,而是高原特产特色饮食牦牛肉。传说牦牛是吃虫草、喝冰山融化的雪水长大的,牦牛肉对于如今追求健康饮食的人们来说,是原生态健康又稀奇珍贵的,有着不一般的吸引力。实际上,牦牛肉的质地、口感和香味都与普通的黄牛肉不同,翻译时确实不应该将其与“beef”混为一谈,而应该体现“yak meat”的特色才更具有魅力和吸引力,因为有很多外地游客就是冲着去体验不同的饮食文化和饮食风格才“到此一游”的。以《格萨尔王传》中的故事内容命名的主题菜会因为藏英文化差异造成的译介失当而影响跨文化交流。

(四)格萨尔文化保护与创新滞后

以《格萨尔王传》中的故事内容命名的格萨尔文化主题菜,是格萨尔文化活体史诗存在于人们现代生活中的另外一种形式。“《格萨尔王传》是中国藏族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它是在藏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歌和谚语等丰厚的民间文化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5]《格萨尔王传》对甘孜地区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和其他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格萨尔王既是藏族人民心中高贵威武勇猛的神子,又是拯救黎民百姓于苦难的大英雄。《格萨尔王传》中描写了格萨尔王从天界下凡到人间,斩妖除魔,惩强扶弱,为百姓谋求丰衣足食的生活而南征北战,功成身退后再返回天界的种种经历,塑造了一位智勇双全、威猛神武的大英雄形象。格萨尔王是甘孜地区人民精神生活的楷模,是世代甘孜人崇拜的对象。无数专家学者前赴后继地研究格萨尔文化,政府大力保护和宣传格萨尔文化。但他们保护和宣传的格萨尔文化主要是从精神层面去做的,以《格萨尔王传》中的故事内容命名的主题菜作为甘孜藏民族特色鲜明的人类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保护和研究。从文献资料以及科研关注度等方面来看,明显表现出格萨尔文化的保护与创新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将以《格萨尔王传》中的故事内容命名的格萨尔文化主题菜译介出去,就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方式,有利于格萨尔文化的跨文化交流。

三、格萨尔文化主题菜的英语译介策略

在传统的中文菜单英文翻译中,为了保留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文化,采用得比较多的就是直接使用汉语拼音或者音译的方式,比如“饺子”直接用汉语拼音译为“Jiaozi”,“豆腐”根据汉字发音音译为“Toufu”等。这些能够使用汉语拼音和音译的饮食名词是有前提的,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在国内的知名度非常高,几乎是家喻户晓;另一方面是它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被接受度也很高,外国人没有吃过也可能早就听说过。然而,以《格萨尔王传》中的故事内容命名的格萨尔文化主题菜,在国内外的知名度都不高,而且每一个菜品名称都与格萨尔王的传奇故事相关,这些食物名称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简单地采用汉语拼音或者音译的方式完全无法传递其文化价值,肯定不妥。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要将这些独特的饮食名称翻译出来,同时还要将相关文化推介并传播出去,其译介策略值得深入探讨。

《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中根据中国菜品的原料、烹饪方式、菜名等归纳出几种常见的翻译原则:“一、以主料为主,配料或配汁为辅的翻译原则;二、以烹制方法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三、以形状、口感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四、以人名、地名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五、体现中国餐饮文化,使用汉语拼音命名或音译的翻译原则。”[6]这些翻译原则适合中国菜品的大多数菜名的翻译,《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上就有两千多道中国菜名都是运用的这些翻译原则翻译出来的。然而,以《格萨尔王传》中的故事内容命名的格萨尔文化主题菜,是以格萨尔王故事中的重大事件命名的,不完全符合以上规则,不能直接照搬或简单套用。如果按以上原则把以《格萨尔王传》中的故事内容命名的格萨尔文化主题菜翻译出来,就会失去这些特色菜品的文化内涵,降低其吸引力和魅力。鉴于《格萨尔王传》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之大,《格萨尔王传》曾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这里笔者借鉴了英文版《格萨尔王传》中的相关历史事件的英文表达;然后再根据相关特色饮食的原材料、烹饪方式、菜名的创意来源,结合《格萨尔王传》的故事内容,综合源语言文化和多种翻译原则,再加注释进行翻译和介绍。以下是笔者对以《格萨尔王传》中的故事内容命名的格萨尔文化主题菜的译介策略探索。

(一)菜名意译+“菜肴的主料和配汁:主料+with/in+汤汁(Sauce)”注释

“雪域雄鹰”是一道清脆可口的凉菜拼盘,由黄瓜、萝卜和土豆拼出雄鹰的造型,从造型上体现“格萨尔文化”。翻译“雪域雄鹰”这道菜时既要保留《格萨尔王传》中的文化内涵,又要给食客和读者介绍此菜的“内容”。因此,菜名可译为“A Tercel Fly on the Land of Snow”。在注释中可翻译为“Cucumber, radish strips and potato strips in sauce.The shape of the dish looks like a flying tercel——King Gesar in the State of Ling.”菜名“A Tercel Fly on the Land of Snow”按其中文名称的意境意译,注释前半部分“Cucumber, radish strips and potato strips in sauce.”按《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中的第一条翻译原则“以主料为主,配料或配汁为辅的翻译原则”下的第二点“菜肴的主料和配汁:主料+with/in +汤汁(Sauce)”的翻译方式,说明菜品的主料和形状。注释的后面一句“The shape of the dish looks like a flying tercel——King Gesar in the State of Ling.”是联系《格萨尔王传》介绍其文化内涵。

(二)菜名意译+“菜肴的做法、主料和配料:做法(动词过去分词)+主料(名称/形状)+配料”注释

“凤凰请驾”是一道清蒸热菜,由清蒸仔母鸡和糯米丸子组成。这道菜要保留《格萨尔王传》中的文化内涵,菜名可直译为“The Phoenix Made an Invitation”,注释可翻译为“Steamed young hen with glutinous rice balls. Cholmo invited Choru to take part in the Horse Race. In some occasions, a hen is also called a phoenix, the leader of all birds. Cholmo the queen of the State of Ling was metaphored as a phoenix.”“凤凰请驾”译为“The Phoenix Made an Invitation”是根据菜名的文字直译。注释前一句“Steamed young hen with glutinous rice balls.”则按《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中的第二条翻译原则“以烹制方法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下的第二点“菜肴的做法、主料和配料:做法(动词过去分词)+主料(名称/形状)+配料”的翻译方式,说明菜品的烹饪方式和主要食材。注释中的“Cholmo invited Choru to take part in the Horse Race. In some occasions, a hen is also called a phoenix, the leader of all birds. Cholmo the queen of the State of Ling was metaphored as a phoenix.”[7]47是对这道菜作进一步的介绍说明,让人们联系《格萨尔王传》,深入了解格萨尔文化。

“赛马登位”是一道红烧热菜,食材主料有牦牛蹄、土豆和西兰花,这道菜要保留《格萨尔王传》中的文化内涵,菜名可译为“Gesar Enthroned after the Horse Race”,注释可翻译为“Braised yak leg, potatoes and broccoli. Choru won the horse race and was thus enthroned and replaced the former King of the State of Ling. He was given the title the World Lion King Gesar Lhopp Zhatui.”。菜名“Gesar Enthroned after the Horse Race”采用意译的方式直接说明“赛马登位”的意思,注释前一句“Braised yak leg, potatoes and broccoli.”按《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中的第二条翻译原则“以烹制方法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下的第二点“菜肴的做法、主料和配料:做法(动词过去分词)+主料(名称/形状)+配料”的翻译方式,介绍菜品的烹饪方式和食材主料组成。注释后一句“Choru won the horse race and was thus enthroned and replaced the former King of the State of Ling. He was given the title the World Lion King Gesar Lhopp Zhatui.”[7]84则进一步说明汉语菜名所包含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三)菜名意译+“菜肴的做法、形状或口感、做法以及主配料:做法(动词过去分词)+形状/口感+主料+配料”注释

“霍岭大战”是一道热菜,食材主料是牦牛肋骨,加入辣椒和孜然等香料,配以“烤”的烹饪技法而成。这道菜要保留《格萨尔王传》中的文化内涵,菜名可译为“The War between the States of Hor and Ling”,注释可翻译为 “Roasted yak ribs with pepper and cumin”。菜名“The War between the States of Hor and Ling”采用意译的方式说明“霍岭大战”的意思和文化内涵,注释“Roasted yak ribs with pepper and cumin”则按《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中的第三条翻译原则“以形状、口感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下的第二点“菜肴的做法、形状或口感、做法以及主配料:做法(动词过去分词)+形状/口感+主料+配料”的翻译方式,介绍说明菜品的烹饪方式、主料和味道。

“王者神铠”是一道热菜,食材主料有牛头皮和板栗,味型为红汁咸鲜味。这道菜要保留《格萨尔王传》中的文化内涵,菜名可译为“King Gesar’s Armor”[7]86注释可翻译为“Steamed yak scalp and chestnut in brown sauce”。菜名“King Gesar’s Armor”采用意译的方式说明“王者神铠”的意思和文化内涵;注释“Steamed yak scalp and chestnut in brown sauce”则按《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中的第三条翻译原则“以形状、口感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下的第二点“菜肴的做法、形状或口感、做法以及主配料:做法(动词过去分词)+形状/口感+主料+配料”的翻译方式,介绍说明菜品的烹饪方式、主料和配料。

“箭断虹桥”是一道综合热菜,食材主料有牦牛头、牛牙梗等,味型为香辣型。这道菜要保留《格萨尔王传》中的文化内涵,菜名可译为“The Rainbow-Shaped Ladder broken by Arrows”,注释可翻译为“Braised yak head and yak gums with peppers”。 菜名“The Rainbow-Shaped Ladder broken by Arrows”采用意译的方式说明“箭断虹桥”的意思,但原文中的“虹桥”是指门国辛赤王逃亡的天梯“Ladder”,“Braised yak head and yak gums with peppers”则按《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中的第三条翻译原则“以形状、口感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下的第二点“菜肴的做法、形状或口感、做法以及主配料:做法(动词过去分词)+形状/口感+主料+配料”的翻译方式,介绍说明菜品的烹饪方式、主料和配料。

(四)菜名意译+“菜肴的做法和主料:做法(动词过去分词)+主料(名称/形状)”注释

“飞鸽传书”是一道清蒸热菜,用鸽子加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清蒸而成。这道菜要保留《格萨尔王传》中的文化内涵,菜名可译为“A Flying Pigeon Delivers Message”,注释可翻译为“Steamed pigeon and awetos. The Hor King Bacham wanted to marry Cholmo and the state of Hor intended to kidnap Cholmo by force. Queen Cholmo sent a white crane to deliver a letter to King Gesar for rescue.”菜名“A Flying Pigeon Delivers Message”采用意译的方式说明“飞鸽传书”的意思,注释前半部分“Steamed pigeon and awetos.”则按《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中的第二条翻译原则“以烹制方法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下的第一点“菜肴的做法和主料:做法(动词过去分词)+主料(名称/形状)”的翻译方式,说明菜品的烹饪方式和内容。注释的后面部分“The Hor King Bacham wanted to marry Cholmo and the state of Hor intended to kidnap Cholmo by force. Queen Cholmo sent a white crane to deliver a letter to King Gesar for rescue.”[7]135则是说明这道菜在《格萨尔王传》中的故事内容,以免与大众了解的“飞鸽传书”内容混淆。

四、结语

随着“中国最美国道318旅游环线”的宣传和全域旅游的打造,近年来川藏线的旅游日渐繁荣,甘孜藏族自治州是318旅游环线的必经之地,因此势必带动甘孜地区的旅游文化交流发展。人们应当借此契机,将甘孜地区的特色饮食文化通过特色旅游的方式译介传播出去。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了解不一样的地方民族历史文化,发展不一样的经济模式,带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甘孜藏族自治州要实现“旅游兴州”的战略目标,必须做好文化外宣。借助甘孜地区特色饮食文化把外面的游客引进来,以体现藏族同胞“把盛装穿在自己身上,把佳肴留给尊贵的客人”的热情好客。以《格萨尔王传》中的故事内容命名的格萨尔文化主题菜,色香味俱全、意蕴深厚、内涵丰富,是整个甘孜地区特色饮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与《格萨尔王传》的内容相关,表现了格萨尔王“抑强扶弱、除暴安良、匡扶正义、利益众生”的英雄故事,也体现了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格萨尔文化主题菜既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又富有民族地域特色,是甘孜地区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笔者对这些以《格萨尔王传》中的故事内容命名的格萨尔文化主题菜的译介探索,运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相结合的方式,基本能将其文化内涵表达清楚,但与许渊冲先生在《翻译的艺术》中提出的“三美论”还有一定的差距。以《格萨尔王传》中的故事内容命名的格萨尔文化主题菜,除本文中前面列举的那七个以外,笔者在考察过程中了解到的还有:“遗落的神盔”“十二花蝶”“生命之粮”“米怒双花”“开取天珠”“伽地灭妖”“手到擒来”“舌灿莲花夹”“雪域莲梨羹”“梅朵纳泽糕”“鲜花酥”等。除了本文中笔者探索的译介策略外,也许还可以使用其他更佳的译介方法。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甘孜地区的特色饮食文化也源远流长。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来深入研究甘孜地区的特色饮食文化,通过独特有趣的格萨尔文化主题菜,吸引人们前来品尝甘孜地区特色饮食,以饱口福。同时,希望通过准确恰当的译介传播,让独具特色的甘孜地区特色饮食文化(格萨尔文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走出去,以飨读者。

猜你喜欢

甘孜菜名格萨尔
丁真的甘孜,到底有多极致?
从功能目的论视角浅谈中餐菜名的翻译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格萨尔》的音乐体系
40年西藏《格萨尔》工作回顾
套路玩得深,点完餐的我泪流满面
《格萨尔》向何处去?——后现代语境下的《格萨尔》史诗演述歌手
甘孜藏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网友盘点最萌最“坑爹”菜名
16道中国菜名翻译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