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刻把握中国文艺发展道路的理论逻辑

2022-02-04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社会主义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艺事业高扬文艺理论

文 张 戈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对我国文艺战线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更是对中国文艺发展道路理论逻辑的深度阐发,为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提供了根本遵循,作出了科学指引。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文艺事业不偏向。文艺是一种观念形态,从其鲜明的审美属性和社会功能而言,有着强烈的社会性和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必须坚定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用科学真理指引文艺发展的壮阔征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致力于译介和推广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始终立足时代条件和文化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阐明了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使命任务、方向目标、原则要求,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新境界,推动我国文艺事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历史昭示我们,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得好、把握得牢,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就能行稳致远,反之,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就会造成思想文化上的混乱,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损害。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作为前行的灯塔、制胜的法宝,在璀璨的理论之光照耀下书写更加宏大的文艺篇章。

坚持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确保文艺事业不变味。文艺事业延续传承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滋养壮大的土壤是一个国家特定的国情。文化层面,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文艺创作必须摒弃那种片面地“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的观点,坚持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让文艺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实践和发展的历史,走过了上下求索、星火燎原、苦难辉煌、开基创业、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不断迈向新的胜利的伟大征程。只有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历史方位,深刻感悟我国经典韵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的文艺作品才会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

坚持高扬人民性,确保文艺事业不失焦。“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是推进文艺事业必须回答的根本性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文艺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创作,这就决定了党领导的文艺事业必须聚焦人民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密切文艺与人民的联系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揭示了社会主义文艺“为了人民”的价值支点和“依靠人民”的实践原点。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必须保持坚定立场,剔除不该有的清高和冷傲,“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把自己作为劳动人民的一分子,与人民并肩,为人民创作,替人民发声;必须投入真情实感,远离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浅表式融入,切实拆除“心”的围墙,做到“身入”“心入”“情入”,把人民的喜怒哀乐编织成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猜你喜欢

文艺事业高扬文艺理论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高扬开放共享之帆 开启合作共赢之航
Impulsive Control for One Class of the Incommensurate Conformable Fractional Order System with Discontinuous Right Side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贯彻“两学一做”精神做促进文艺事业发展的先锋
助力文艺事业 培养编剧人才
全媒体时代语境下文艺评论的机遇与挑战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