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释放资源突出特色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2022-02-04崔红茶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讲师

社会主义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云南农民旅游

文 崔红茶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讲师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2022 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求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旅游在挖掘乡村自然和文化资源潜能、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提高传统乡村经济附加值、调整优化传统乡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主要的旅游方式和目的地之一,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和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是关键,而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有效促进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云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主要是指那些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人居环境、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旅游内容,以满足游客休闲、度假、求知、健身、娱乐和回归自然等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具有乡土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等特点。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丰富的立体气候,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民族聚居,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造就了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和五彩斑斓的民族风情。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业的发展一直是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云南省将乡村旅游发展与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紧密结合,乡村旅游点状发展、以点带面、精准扶贫、整体联动的特征不断凸显,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三五”期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1.65亿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8600 亿元,全省有规模游客接待的贫困村达1000 余个,文化旅游累计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80.85 万人,占全省脱贫人口的12.3%。从过去的发展来看,发展乡村旅游,是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渠道,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是“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工作重点。然而从近几年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来看,云南是旅游大省,但不是旅游强省。

云南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发展乡村旅游离不开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乡村旅游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前云南乡村旅游的价值还没有完全释放,乡村资源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呈现出有资源,少名气;有需求,少运营;有产品,少亮点;有市场,少业态的困境。

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一方面,云南山区较多,风景优美的乡村多位于边远农村或者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而这些地区往往道路狭窄险峻,路况差;另一方面,旅游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备不到位,有的无公共厕所,有的无停车场地,周边的商店和餐馆等配套设施过于简陋,通信服务较为落后,部分指示牌标识不清;再者就是住宿情况不佳,客房设施简陋、安全和卫生条件较差,满足不了游客居住要求,严重制约了城市游客的入住率,游客基本是一日游,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感受当地的文化魅力,同时大幅减少了消费支出。

地方特色文化挖掘不够深。从目前已开展的乡村旅游内容来看,多以餐饮、歌舞表演、传统建筑游览等为主,没有真正展现和挖掘各民族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既没有文化的体现,更没有区域特色的展现。比如不同民族的历史、风俗、文化才是对游客最具吸引力的旅行内容,也是让游客想来、想留下来、想再来的动力。

乡村旅游规划不够合理。目前乡村建设存在重复建设,乡村发展存在同质化现象。一些地区在做规划时存在盲目性,前期没有充分调研,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特色资源,甚至存在破坏乡村原有风貌、原有建筑、原有文化的现象,有的甚至让农民搬出原始居住地,导致出现空心村现象。

农民队伍综合素质亟待提升。农民是乡村旅游的直接参与者,但部分农民群众综合素质不高,科学文化知识匮乏,法治意识淡薄。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村民甚至还存在语言交流不畅的问题,无法和游客进行准确沟通。当地农民既要保留原有民风民俗,同时也需要跟进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

农旅融合度不够高。农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传统农业乡镇结构类型单一,产业链延伸不足,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作物种植和初加工成为传统农业获取收益的重要渠道。传统农业乡镇在旅游产业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规划,大融合、大互动的产业发展观念还未形成,缺少以先进理念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特色农业项目。

乡村旅游监管不到位。云南旅游市场乱象是近几年云南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的重中之重,但仍有部分旅游市场的监管还存在不到位的现象。一是有的旅行社还存在组织、操作不合理、低价游的现象。二是环境监管不到位,旅游区垃圾任意堆放、酒店民宿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三是旅游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监管还有待规范。

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建立。乡村旅游依托乡村,主体是当地村民。随着乡村旅游商业化开发规模的扩大,部分乡村原住居民及其利益逐渐被剥离在乡村旅游发展决策圈外,他们的收益大多来自转让土地经营权获得租金或者为投资者打工,从而容易成为旅游产业收益中的困难群体。

如何推动云南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到云南旅游业形象的重塑,关系到云南脱贫摘帽地区大规模返贫风险的控制,关系到云南乡村的全面振兴。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要着力于重整旅游资源和产品、重构诚信和投诉体系、重建市场规则和秩序、重塑旅游品牌和形象,全力推动旅游业全面转型升级。

加快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好坏是衡量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一方面要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度和安全度,对于一些位于高远山区的乡村,其生态资源存在稀缺性和唯一性的,在竭力保持原貌的前提下修建相应标准的通行道路;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卫生间、洗手台、商店、餐饮店、农家乐、住宿区、停车区、农产品经营店等。

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文化是一个地方旅游发展的灵魂,决定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优势显著。应充分挖掘并利用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建立文化站、博物馆,开展研学旅游活动,将历史文化编排成节目展演、故事讲演等形式提供给游客,以深层次的文化内容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做好乡村旅游的整体和区域规划。乡村旅游规划是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云南省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需要由省级部门统筹,区域规划则可以由地方来设计。规划前应充分调研全国旅游市场,充分挖掘本地特色,从规划期就形成多模式、差异化的思路。乡村旅游需要通过展现独特性,打造不同特色的区域发展模式和品牌,进一步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挖掘一批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一方面通过培训和教育普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去除恶习、陋习,摒弃不良行为,培育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升农民的沟通能力,加强农民对本地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准确地传递和讲解本地文化;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强化农民的市场化认知,秉承可持续的营销观念,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售卖到开办农家乐、民宿管理、酒店经营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

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农旅融合发展既是破解当下农业发展瓶颈的途径,又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农业产业链中,挖掘旅游价值,打造农业生产、景观、文化、生态与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融合点,形成如农业观光、田园采摘、科普教育、民宿体验等农旅融合项目。农业与旅游业的功能性融合,可延伸农业功能,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满足旅游者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加强乡村旅游监管。依托“一部手机管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加强旅游监管服务,实现旅游市场治理数字化发展,构建旅游市场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服务格局。一是强化旅游商品质量和价格监管。按照产品生产标准加强旅游产品质量监管,督促经营者履行进货查验制度,开展旅游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提升旅游产品质量;严厉查处旅游经营者不执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二是对旅行社、旅行组织的监管,打压“低价游”“零团费”,重建良好市场秩序、重构旅游诚信体系、提升旅游供给能力、完善旅游管理机制,推动“旅游革命”,实现转型升级。

加快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正确处理和协调乡村社区、政府、企业以及第三方投资企业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角色关系、利益分配机制等。理顺政府部门、村集体、企业以及农户的关系,有效盘活乡村资源、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参与意愿,引导农民利用资源合理产生效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技能技术,实现合作共赢;在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创设可参与机会,提高农民积极性;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健全纠纷仲裁机制,引入保险保障机制,提高化解利益冲突和抗风险能力。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成立合作社、农户入股旅游公司、土地流转等方式带动农民通过旅游业增收致富。

以“互联网+”全面推动乡村智慧旅游。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载体,整合当地“吃、住、行、游、购、娱”六方面的资源,通过“一部手机游云南”相关功能,实现健康码、景区预约、门票购买、酒店民宿、精品线路、租车服务、旅游攻略、美食、特产文创、咨询投诉、主题活动以及接驳车、找厕所、查天气等便民服务,整合各级旅游部门的旅游大数据,强化数据共享,及时收集“一部手机游云南”用户的反馈意见和数据指征,及时更新和完善当地相关服务,推动乡村旅游的信息化发展。

猜你喜欢

云南农民旅游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云南邀您来“吸氧”
饸饹面“贷”富农民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