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边境乡村发展的思考

2022-02-04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

社会主义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边境救助村民

文 张 杰 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

崔茂乔 云南大学乡村振兴办主任

陶乔双 云南大学乡村振兴办科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同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陆地边境乡村的整体面貌发生了积极变化,但边境乡村相对落后的局面仍然突出。笔者就中国陆地边境乡村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这些问题的改进和解决提出几点思考。

中国陆地边境乡村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

边境乡村发展仍然不平衡。边境乡村发展失衡问题主要体现在发展与保护失衡和乡村村民发展不平衡问题两方面。发展与保护不平衡主要是指部分边境乡村在脱贫和发展过程中,农民群众受教育水平较低,环境意识淡薄,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因急于改善贫困生活,只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乡村村民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指贫困村在借助国家扶贫政策脱贫和乡村振兴过程中,部分享有国家政策的贫困人口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边境乡村仍有暂时返贫风险。边境乡村的暂时性返贫风险主要为因重大自然灾害导致的返贫风险等。中国陆地边境乡村大都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会给乡村地区造成不可控的灾害。

边境乡村教育水平有待提高。实施脱贫攻坚和“兴边富民”等国家战略以来,中国陆地边境乡村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有了明显增加,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边境乡村的教育状况仍缺乏实质性的飞跃,一些边境乡村财政困难,教育投入少,学校数量少,办学条件差,导致教师待遇低、数量不多、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学生受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推进中国陆地边境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路

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队伍建设,重视纪律监督,为边境乡村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要把边境乡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切实发挥其“领头雁”的作用。基层党组织中的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是干事创业的风向标、导航仪,在边境乡村的发展中要切实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在边境乡村的队伍建设上,要选优派强,尽锐出战,注重队伍成员的政治能力、工作能力、治理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实际情况和培养提升。并注重保障到位,让其没有后顾之忧,对于工作优秀者,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审、出国进修、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也应优先考虑、优先安排。对干部和队伍成员要进行纪律监督,高度重视扶贫领域作风纪律建设,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格落实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机制,使党政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落实到位。

形塑边民意识,增进边民福祉,吸引边民回流,为边境乡村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边境乡村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育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使村民自愿、自发、自觉地愿意回到乡村,为边境乡村振兴发展贡献自身力量。同时大力促进当地经济,形成自身的吸引力。一要在当地加强交通、教育、医疗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提高村民幸福指数,提高村民的社会福利和保障水平;二要构建和完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既要能培养人才,更要能通过相关保障激励制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三要借助边境区位优势,发展边境贸易,促进村民立足乡土就业创业,提高经济收入,增进村民福祉;四要将产业兴旺作为边境乡村振兴的核心支点,积极引导和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有效提升当地就业率。

完善法律法规,培育法治环境,解决矛盾问题,为边境乡村的发展创造稳定环境。完善边境乡村的法律法规,同时,要促进国家法律法规和边境乡村的乡规民约等形成良性互动,完善边境乡村的村民自治制度,促进当地村规民约的合理化。在边境乡村中培育法治环境。大力开展社会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弘扬法治精神,使民众增强法治意识,形成乡村村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切实维护法律尊严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大对村民的法治教育力度,进一步深化法律进乡村、进家庭、进机关、进学校等活动,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建立动态监测,推动社会救助,建立保险体系,有效防范返贫风险。及时构建和完善返贫预警机制,对边境乡村可能出现的返贫情况进行精准识别和分析,有效并实时掌握脱贫人口的生活现状,在出现返贫风险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预警、干预并防治。进一步发挥好临时救助的作用,进行全方位宣传,提高村民对临时救助的知晓度,加快形成标准、规范、科学的工作格局。根据返贫情况不同的急难程度,灵活调整审核审批程序,时刻保证边境乡村的临时救助备用金充足,本着公平公正的救助标准,综合运用救助方式,提高救助暂时返贫群众的效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探索社会集资、慈善机构运作的模式,搭建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临时救助的平台,切实保障返贫群众的基本利益。与此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宣传保险知识,提高大家的保险意识,构建综合化普惠金融发展体系,结合不同的服务对象需求特征,从多层面、全方位加强保险创新。在返贫风险发生后,确保理赔资金及时足额支付到暂时返贫群众的手中,在源头上有效防止再次陷入贫困。

加大教育投入,实施专门管理,因地制宜办学,为边境乡村的发展发挥知识优势。加大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同时广泛吸纳社会各方资金,用于学校建设、师资发展。健全教育经费的监督保障机制,实施农村教育经费财务公开制度,确保教育经费专款专用。边境乡村要将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完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建设,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代际贫困的难题;也要因地制宜地开设农村职业教育课程,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开展乡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边境乡村农民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边境救助村民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水下救助抢险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救助小猫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