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功“十四五”奋进新时代 彰显新作为
——上海市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情况调研报告
2022-02-04上海市女职工建功立业和素质提升专委会
上海市女职工建功立业和素质提升专委会
在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过程中,女职工作为产业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好“半边天”作用,势必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绵而持久的人力支撑。创建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则是发挥女职工作用的重要路径。
一、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运行基本情况
1.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
为充分发挥劳模先进和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在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上海市总工会于2011 年在全国工会系统中率先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
截止目前,上海17 个“全国示范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中,由女劳模领衔的4 个;488 个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中,由女劳模领衔的102 个。717 个工匠(巾帼、技师、职工)创新工作室中,巾帼创新工作室有128 个,更有一大批女技师、女职工领衔的创新团队。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各级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围绕国家战略和上海中心工作,重点涵盖教育医疗、机械制造、建设交通、服装纺织、航空航天、窗口服务等12 个行业,凸显上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聚焦“三大任务”、“四大品牌”、“五个中心”不断开展创新工作。目前,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大致可以概括为研发攻关型、技能传授型、窗口服务型三类。
2.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的运行
建章立制,创建工作有规范。女职工创新工作室通过建章立制,推动创建工作的规范化。上海市总工会制定了《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女劳模、女工匠领衔的创新工作室严格按照《办法》要求开展工作室创建工作。其他女职工创新工作室也参照《办法》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自运行管理的制度规范。各单位工会高度重视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在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给与了大力支持与保障。女职工创新工作室普遍场地固定,设施齐备,资金充足,人员结构相对稳定。
服务大局,创新发展有成果。一是依托国家、上海市重点工程推进工作室项目。在调研的女职工创新工作室中,很多工作室承担了国家级、上海市级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不少已经取得了杰出的创新成果。二是紧密围绕单位生产实践及社会需求开展创新。女职工创新工作室,以发现和解决工作现场的急、难、险、重问题为重点,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均有所突破。如毕琳丽中药传承创新工作室深耕中药材炮制与标准化研究,先后制定了2个中药材国际标准、32 个中药饮片品种的全国炮制规范,加强了中药饮片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等。
建设团队,人才培养有举措。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在团队发展与人才培育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领衔人多为“三高”女性。根据线上调查问卷显示,女职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82.5%,高级职称占58.82%。二是发挥人才成长“练兵场”作用。女职工创新工作室不仅为女劳模、女工匠成长和发挥骨干带动作用搭建了平台,还为人才培养和巾帼团队成长提供了条件。如陈维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劳模带教为核心,至今已培养出500 余名海事系统危防现场管理初级人才,成为全国海事系统人才培养的基地。
二、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的主要成效
1.弘扬劳模工匠精神,促进创新发展
在全市范围广泛、深入、持续开展巾帼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女先进、女工匠等的技术、业务专长,围绕企事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服务、管理和制度创新,有效推动企事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引领广大女职工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女职工创新工作室中,技术攻关型创新工作室紧贴企业生产实际,瞄准重要环节,破解技术难题,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彰显创新的价值和魅力。窗口服务型创新工作室则在适应客户需求、改进服务流程方面大胆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体现劳动奉献社会的美丽。如叶剑云巾帼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成功大风量III 型活性炭碘吸附器及装卸料机,在核电自主化建设中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大力推动核工业技术进步。袁婷婷巾帼创新工作室着力服务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团队创新,在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推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2.组织合力保障,凝聚各方人才
党建思想引领,行政财物支持,工会组织推进,为女职工创新工作室提供了多维度的创建保障。发挥先进示范,集聚各类人才,联合开展攻关,推动创新进步,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带动人才队伍能力提升等也成为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又一新形式。调研了解到,很多女职工创新工作室既是女性创新团队,也是单位尝试打破部门班组的界限,以更加灵活的团队构建方式完成创新任务的试新成果。如核工院人因工程创新团队,聚集了集团各领域技术专家、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才等,成功实施我国首个主控制室“换脑手术”。
3.注重文化建设,彰显女性风采
女职工创新工作室,以女性劳模、工匠为领衔,以巾帼创新集体、五一巾帼标兵岗等为核心,是独有的以女性为主导、为核心的创新团队。一方面,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坚持不忘初心,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贯穿工作室创建全过程。另一方面,创新工作室为女职工搭建了更有利的展示平台,创新成果也充分体现了女职工在科研攻关、社会服务、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突出创新能力和杰出社会贡献,更集中地展现“若有大梦筑胸襟,巾帼何曾让须眉”的伟大情怀。
同时,女职工创新工作室也是女性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互相成就的平台与家园。如机电工会各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展“普享乐会”系列活动,陶冶工作室成员情操,拓展成员视野。
三、进一步推进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和发展的建议
1.全局谋划,加强培育与指导
随着越来越多的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如春笋般的建立和挂牌,并进入日常运行阶段,对创新工作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提上日程。建议制定“上海市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对全市女职工创新工作室日常管理建立明确的规范和要求,使各区、局(产业)和各级单位进一步细化创建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建议对已经创建和挂牌的市级以上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展巡检和交流工作。开展分级分类式孵化培育,加强对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分类指导工作。创新工作室可以在现有的级别上争优、升级,确保创建不断升级,对已经创建的工作室提供更多进步空间。适时开展经费使用政策培训和解读,让各级女职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明确使用基本要求,操作时对政策更加清晰。各级工会要积极争取党政重视和支持,将创建工作纳入单位整体工作进行通盘考虑和部署。
2.搭建平台,不断提升工作室能级
加强学习培训,搭建交流平台。举办女职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学堂。开展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讲堂。丰富学习交流课堂。
拓展创建范围,建立工作室联盟。推进创建由数量规模到质量效益转变的同时,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强不同领域、行业、学科之间的交流碰撞,不断推进建立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推动身份相近、职业相关、岗位相连、业务相通的女职工创新工作室间的互促互进。
坚持需求导向,提供针对性地帮扶。对部分事业单位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缺少创新项目支撑,因地制宜地制定支持女职工“揭榜挂帅”的工作制度;聚焦服务行业工作室持续创新难等问题开展专题研讨,集思广益,寻找资源。对部分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法律瓶颈问题,提供法务资源与支持。对部分手工艺、文化、服务等行业的创新工作室因待遇、晋升等人才流失情况开展研讨,提供指导等。
3.加强宣传,提升社会影响力
进一步加大对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宣传力度和广度,利用宣传载体,报道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经验与成果,弘扬劳动与创新精神,也为创新工作室的创建营造良好的氛围,进一步营造工作室品牌的社会效应。对于成果还未得到全面转化的部分文化类、教育类等创新成果,加大全面宣传,助力成果转化、推广,让更多的社会群体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