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如何提升我国学术期刊出版国际话语权

2022-02-03张爱珍

传媒 2022年1期
关键词:提升对策现状问题

张爱珍

摘要:新时代,中国学术期刊出版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应有之义。我国学术期刊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市场、技术、社会等诸多主体维度,因此相关建设工作必须在现状审视的基础上,针对实际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改进,通过集群化发展、全媒体化延伸、国际化标准、层级化构建,不断增强学术期刊出版精准性、实效性,快速完成新时代学术期刊出版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学术期刊出版 国际话语权 现状问题 提升对策

2019年,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35年,我国科技期刊综合实力跃居世界第一方阵,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期刊和若干出版集团,有效引领新兴交叉领域科技发展,科技评价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明显提升,成为世界学术交流和科学文化传播的重要枢纽,为科技强国建设做出实质性贡献。2020年5月18日,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对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尽管我国是全球第二大论文生产国,每年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发表最高达40多万篇,但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却不到150种,这类期刊的出版规模、内容质量、市场运营、出版规范等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新时代学术期刊出版要以时代发展诉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出版方向,优化运行机制,为提高出版质量精准施策,以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出版优势作用。

主观来讲,我国学术期刊出版存在版权意识淡薄、市场经营乏力、专业性不强、人才匮乏、技术应用滞后等问题;就客观而言,我国学术期刊出版国际化建设存在文化折扣、贸易逆差、语言障碍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我国学术期刊出版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但同时也为我们后续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

1.市场运营乏力。目前,在我国6400多种学术期刊中,运营资金主要有三个来源,包括政府拨款、版面费用和发行收入。但为了避免学术期刊出版因过于依赖财政拨款而出现“造血丧失”,我国很早就开始了转企改制,但就现状而言,学术期刊出版市场化成效不尽如人意。因学术期刊出版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受众范围相对有限,再加上不同学科领域存在的壁垒,更加限定了受众范围,这就导致其规模化量产的困难。而若无法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有效传播,单纯依靠发行收入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这就迫使大多数学术期刊不得不提高版面费用,由此使得优秀学术成果的大量外流,形成了恶性循环。最为严重的是,利益驱使下的学术期刊出版很容易背离学术研究的公共性和纯粹性,甚至成为部分群体“权力寻租”、“职称寻租”的工具。为此,如何尽快实现学术期刊出版的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转变,是提高其国际话语权的关键。

2.学术期刊出版规范滞后。在学术期刊出版规范方面,无论是学术立场、发表态度,还是出版方法、遴选标准,我国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如美国SCI、SSCI、A&HCI期刊遴选标准中,“期刊是否遵循国际编辑出版规范”是核心指标。但反观国内,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基本规范不统一,或缺乏真实有效数据,或以奖励、职称为导向,各种问题普遍存在。尽管在政策引导和强力监管下,许多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但“墙内开花强外墙”的问题依然突出,“走出去”和“走进去”的矛盾日益鲜明,话语逆差依然较大。据励德·爱思唯尔出版集团科技图书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高居爱思唯尔全球市场榜首。也就是说,中国是海外学术期刊出版非常重要的市场,但国内优秀学术成果却在持续外流,最终形成了话语逆差,严重制约我国学术期刊出版的健康发展。

3.技术应用滞后。全媒体时代,数字出版业异军突起,实现了跨国界的知识共享,并成为传统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早在2013年,爱思唯尔在我国的电子书销售就超过了传统纸质书,而数据库出版、数据服务领域的营收占比也达到80%以上,可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左右出版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学术期刊出版的技术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发行传播领域,包括交流平台的打造、内容可视化建设、全媒体传播等。我国学术期刊出版在技术应用上存在明显滞后性,国际交流与传播依然以国际书展、学术论坛、学术期刊出版联盟等传统渠道为主,但这些非常态化渠道对参加者的身份限制较大,基本都是有着国家政策扶持的大型出版机构,这就导致学术期刊出版“走出去”的种类有所局限。而中小型出版机构因实力不够,在技术应用上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导致传播渠道单一,贸易成本加大,制约了学术期刊出版国际话语权体系的建设。

4.价值导向偏差。随着中外学术交流的深入,学术期刊出版的国际化导向持续强化,但许多学术期刊出版机构陷入了价值导向偏差的泥淖,过分强调国外标准,“唯SCI”问题突出。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國学术期刊出版评价导向存在偏差,当前国内学者学术研究基本与职称评定、学位授予相挂钩,功利色彩较重、西方烙印明显,尚未构建与自身实际相符的学术评价体系,导致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很难真正“走出去”。2019年,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的自然指数年度榜单中,中国科学院以4768篇的论文数量稳居榜首,相比于2012年中国在《自然》及其附属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整整提高了14.7倍。尽管这一数据正面印证了我国科研能力的提高,但同样也间接反映了我国学术期刊出版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学术期刊出版国际话语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市场、规范、技术、评价等相关维度入手进行针对性建设,最终落脚点要放在学术期刊出版传播能力和效力提升上,这也是提高我国学术期刊出版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核心内容。

1.市场:集群化发展。在学术期刊出版国际话语权建设中,优化出版机构协作机制、整合优势品牌资源、实施集群化发展,已经成为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路径。整体来看,我国学术期刊出版集群化发展主要有两大突破口,包括兼并重组和OA出版。就兼并重组来讲,我国学术期刊出版机构要在政策引导下,依托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数学、物理、材料、工程技术等重点学科的兼并重组,快速完成优势资源整合,这是实现学术期刊出版高效集群化发展的有效手段。2013年,科学出版社与Elsevier联手创办北京科爱森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在2019年全资收购了法国学术期刊出版机构Edition Diffusion Press Sciences SA(EDP Sciences),全面接收旗下459种自然科学领域影响较高的期刊,成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集群化项目试点单位中的典范。另外,以OA出版来讲,据JCR统计显示,2001年CSI收录的OA期刊只有86种,总占比为1.51%。但2019年则扩大到了1486种,总占比为15.87%。可见,OA出版是学术期刊出版集群化发展的有效路径。2013年以来,科学出版社科爱公司创办的国际化OA期刊已经增至110余种,并以期刊集群为依托创办国际化、高水准OA新刊,2020年成功将《国家科学评论》转为全OA出版模式,同时还创办了《国家科学进展》,最终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可以说,通过OA出版,不仅有效促进了优质学术资源的整合,而且切实提高了出版机构的国际市场影响力。

2.技术:全媒体化延伸。全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出版的传播能力与效力提升,显然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全面赋能,为此,学术期刊出版主体要加强技术创新应用,尽快实现平台、内容的全媒体化延伸。一方面,我们要打造属于自己的中心数据库,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经营以媒介融合为核心的品牌,创新运营机制,全面实现技术赋能产业发展。例如,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利用信息技术打造了国际化的“易阅通”数字平台,已经成功在海外21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落地,为实现更广范围的“走出去”“走进去”提供了重要支撑,切实提高了学术期刊出版国际话语权。另一方面,学术期刊出版机构要加强数字出版转型,积极创新传播路径,通过移动出版、自媒体出版等渠道实现立体化传播。借鉴国际主流做法,一是坚持移动传播,借助微博、微信、Facebook、Twitter等媒体平台,及时推送期刊目录和前沿内容;二是加强出版内容的可视化建设,利用多模态推文进行影音图文的媒介元素整合,充分满足受众个性化阅读需求,优化阅读体验;三是积极探索大数据传播,强化受众意识,以受众需求为导向展开定向生产与传播,尤其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推送、定制服务,拓展学术期刊出版的服务价值空间。

3.规范:国际化标准。学术期刊出版的国际化标准体系构建,不仅包括编委、稿源的国际化,而且包括审稿、学术规范的国际化,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工程。首先,编委国际化在当前国内整体占比较低,只有少数刊物实现了编委国际化,大多数学术期刊编委还是以国内专家为主。因此,在后续发展中,国内学术期刊出版机构要积极吸纳海外专家的加入,广泛学习借鉴国际化办刊理念,提高编委国际化水平。其次,在稿源国际化方面,既要积极开设海外学术专栏,吸引海外优秀学者投稿,从源头上提高期刊的国际化水平,又要加强外文网站建设,确保海外研究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出版信息、投稿动态和审查进程等,通过优质服务提高吸引力,提高海外投稿率。再次,审稿国际化要借助同行评议进行有效引导,在对优秀学术期刊进行严格挑选的过程中,倾向性选择具有国际化规范的刊物,站在出版社角度进行全面把关,实施严格品控,以快速增强学术期刊出版机构的权威性,逐步提高学术期刊出版机构的国际话语权。最后,学术规范国际化要加强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基本标准的统一界定,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的英文摘要、字数、标点符号、表达等必须符合国际标准,社科类学术期刊除了形式上要遵守国际规范外,还要加强内容上的规范建设,确保价值观点中立、客观。

4.评价:层级化构建。2018年,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年报》明确提出了全新的期刊评估方法。随后,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发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在评价对象上首次增加了英文社科期刊。可见,如何结合我国实际,构建TOP与SSCI等同、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学术期刊出版国际话语权建设的重点。第一,就宏观来讲,我国学术期刊出版评价要以我国学术期刊的量化考察为主,在广泛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指标优化,以适应我国学术期刊出版国际话语权建设的要求,通过数据的量化手段客观衡量学术水平,确保学术期刊出版的客观性、精准性,构建真正具有中国范式的学术评价体系。第二,就中观来讲,在学术评价体系构建中,要对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对象、评价范围等进行明确界定,指标细化到学科评估、项目完成度、主体素质等,以确保学术评价制度的整体合理性、可操作性。第三,就微观来讲,要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关系建构,要坚守学者科学精神评价这一价值本位,通过学术评价对学者进行约束,进而促进我国学术伦理规范的时代生成。

学术期刊出版国际话语权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系统的工程,我国作为出版大国,面对全新的国际传播环境以及全新的话语权建设诉求,学术期刊出版相关主体必须及时转变思维,在客观审视现状、明确自身问题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以积极寻求时代突破,不断提升学术期刊出版国际话语权,发挥其在文化传播、价值输出、软实力提升等方面的优势作用。

作者单位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春磊,刘远军.增强出版视域下学术期刊网络社交的完善路径[J].中国编辑,2021(06).

[2]谢寿光.论学术出版在学术诚信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J].现代出版,2021(03).

[3]张恒军.亮点、难点、着力点:新时代当代文学的国际传播[J].出版发行研究,2021(01).

[4]王国燕,金心怡.国际学术期刊的视听内容建设与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04).

【编辑:甘露】

猜你喜欢

提升对策现状问题
小学低年级美术色彩画教学实施要点刍谈
大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对策研究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对策研究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网络点餐现状及问题研究
试论如何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