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缩略语构词探析
2022-02-03张宇轩
【摘要】 网络缩略语作为网络新词新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相比现代汉语中传统意义的缩略语,网络缩略语既有对传统的延续,又呈现出了网络发展下的新态势。本文拟从网络缩略语的界定,网络缩略语的形式特点以及特点背后的成因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 网络缩略语;构词;成因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1-0123-03
一、缩略语与网络缩略语的界定
缩略语是指“缩略是语流中一些高频率使用的多音词、短语等固定形式在意义不变的前提下, 说话人为了省便, 用其中的部分形式代表原来的全形式, 把它作为一个话语的基本单位使用。它是句中某一常用的语言单位中部分有代表作用的语音形式组成的与原形式等义的新形式。”简而言之,缩略语就是为了使用便利,将使用频率较高的、较长的语词,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缩短省略而成的语词。这种缩略语在如今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展销——展览销售,影星——影视明星等。
网络缩略语则是指为了适应使用者在网络交流的需要,在缩略语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而来的语词,是一种具有网络特征风格的社会方言。网络缩略语与一般缩略语在使用上的最大区别是使用范围,网络缩略语一般由网络主体催生,并应用在网络交流中,虽然有时人们会在现实交流中使用网络缩略语,但其使用频率远低于一般缩略语,且鲜少见诸报端或官方媒体,一般出现在非正式场合。因此相比起一般缩略语,网络缩略语更具有灵活性,形式上也更加多样。
网络缩略语作为一种语言形式,自然也具有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要素。本文所讨论的网络缩略语的语法,指网络缩略语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和语法学者对网络缩略语客观语法事实的说明。简单来说就是网络缩略语中的语法事实和语法学。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影响到了各个领域,语言自然也不例外,在网络时代下,语言必须承载更大容量的内涵,运用更加简便的形式,因此网络缩略语应运而生。网络缩略语虽然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但仍然隶属于语言的范畴,有属于他的客观规律。
二、网络缩略语的构词方式
一般缩略语的形式可大致划分为三种:1.减缩式。即将选取、保留原短语中各组成部分的某一个语素来组成缩略语。比如:家用电器——家电;外交部部长——外长;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2.截取式。即将原短语中某些成分全部略去、截取原词语中具有代表意义的词作为缩略语。比如:清华大学——清华;巴西联邦共和国——巴西。3.概括式。指选择多个短语中共有的成分,而后在前加上共有成分的项数。比如: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峽;酸、甜、苦、辣、咸——五味。
一部分网络缩略语沿袭了一般缩略语的形式。比如减缩式:网络红人——网红,官方宣布——官宣;截取式:我爱过你——爱过,流量大的艺人——流量;概括式:有房子、有车子、有票子、有样子的青年人——四有青年。这些新词主要是依据一般缩略语的缩略方式进行缩略,更容易理解,因此也逐渐进入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中,相对具有稳定性,更为主流媒体和大众所接受。
而另有一部分网络缩略语由网络催生,在网络中发展,和一般缩略语具有完全不同的构词特点。
(一)网络四字格类成语
第一种是近几年在网络上传播速度较快,传播范围较广的网络四字格新词——“网络四字格类成语”。成语是指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其基本特征是意义整体性、结构凝固性、风格典雅性。然而网络四字格新词是否能归入成语范畴,在学界一直都存在争议。笔者认为,网络四字格新词与成语形式相似,大多为四字,简洁短小;且背后均有一定内涵意义作为支撑。然而由于网络四字格新词主要运用于网络社交环境,其社交性质远大于成语特点性质,其是否能作为共同语并成为一个固定成语,都还需要时间的证明。因此笔者认为把这些网络四字格新词称为“网络四字格类成语”较为稳妥。
网络四字格类成语可根据缩略方式分为事件缩略类和句子缩略类。
1.事件缩略类。这一类网络四字格类成语主要是将引起网民广泛关注的社会事件进行缩略而得,此类语义往往只针对某个社会现象或某类人,尚未经过语义引申及和泛化。他的重要语法特点是,基本上可以按照现代汉语语法归纳出语法结构。例如,“秋雨含泪”“黔驴三撑”属于主谓结构;“林貌杨音”“范跑郭跳”联合结构。这种网络四字类成语结构稳固,有特定内涵,但是因为意义较为局限,传播范围和传播时间受到限制。
2.句子缩略类。这一类网络四字格类成语直接由短语和句子缩略而成,且被缩略的句子多为结构简单的单句或复句。略写涉及多音节词或多个音节的删除, 而省略则是导致一个复杂词或短语形式的缩略。我们汉语更多地表现在多音节结构体的删除和缩写上。相当一部分网络四字格类成语由这种方式形成。例如:
(1)“这两天的工作量太大了,让我累觉不爱了。”
(2)“张三还没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其他同事已经非常熟络了,只有他说闹觉余。”
(3)“今天上映的电影悬疑重重,我细思极恐了。”
(4)“今天小王给小丽准备了表白仪式,但是小李表示十动然拒了。”
例(1)中将“很累,感觉不会再爱。”缩略为“累觉不爱”。从语义角度看,每个语素及语速相加后的意义都符合语义组合的要求,阅读后可以很容易地领悟其意义。然而该类成语的语法结构无法准确定义。首先从局部看,前两个语素组合不符合通常的语法规则。“累”为形容词,“觉”为动词“感觉”的省略写法,形容词一般无法直接修饰动词,在修饰动词时需要在形容词后加上结构助词“地”,因此在这里“累”不能做状语直接修饰动词“感觉”。从整体看,这四个语素不论如何组合,都无法归纳出现代汉语五种基本结构类型。
例(2)中“别人都在说笑打闹觉得自己很多余。”缩略为“说闹觉余”。在这个结构中,“说”“闹”“余”都是语素,具有构词能力,而“觉”只是一个音节,而非语素,无法与其他语素组合。因此该词的整体结构为“语素+语素+音节+语素”,无法将其归入单纯词或合成词中的任何一类。
例(3)和例(4)分别是将“仔细思考后觉得极度恐怖。”缩略为“细思极恐”和“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缩略为“十动然拒”。这两个例子都是任意选择一句话中的四个语素进行随机组合、拼凑,无法进行语法结构归纳。
经过分析,句子缩略类网络四字格类成语通过随机拼凑、搭配,更容易为众多网民直接领悟其意义,因此在网络应用的过程中,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且相比事件缩略类存在时间长,经过不断的运用后,词义也发生了引申和泛化。但是由于在构词时使用缩略的方式,减少了语法限制,使其本身语法结构大多无法准确定义,基本与五种基本结构不符。语法结构不稳定,语法关系不明晰。但根据网络四字格类成语在例句中的运用情况,可以发现其已经能够在句子中独自担任句法成分,可以承担一部分句法功能。
(二)缩略后的类词缀
关于类词缀,吕叔湘先生认为“类词缀是介于词根和词缀之间的过渡状态的特殊语素。” 换言之,类词缀在语义上没有达到一般词缀完全虚化的程度,同时又没有词根语素的意义实在。因此它能兼具词根与词缀的功能,既可以传达词意,同时具有黏附性强的特点,可以快速和其他词根组合,形成新的词汇,并优化了词汇结构,具有便捷、简单的特点,因此在网络中运用极其广泛。
类词缀的形成途径多样,有的由实语素的虚化得来,比如实语素“族”表示“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亲属聚集”,之后逐渐虚化为表“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类人或同属某职业的一个群体”比如“打工族、上班族、追星族”,有的由称谓语的社会化得来,比如“哥”表示“亲戚中与自己同辈分但比自己大的男性”,后逐渐演变为表示尊敬的社会称谓语,如“犀利哥、大衣哥、的哥”。同时还有由词语缩略形成的类词缀,比如:
(5)××热:留学热、代购热、考研热
(6)××霸:麦霸、戏霸、煤霸
(7)微××:微博、微整形、微电影
例(5)中的“热”是由“××的热潮”缩略而来,表示一段时期内特别风靡、热度较高的某种行为的风潮。例(6)中的“霸”是由“××的霸主”缩略而来,表示某人或某类人在行业、事件里处于主导地位。例(7)中的“微”是由“微小的××”缩略而来,表示与某些标准类型对比,时长、内容等相对较短的事物。这些类词缀通过缩略、截取的方式得到,不再像词根一样担任全部或大部分的实在意义,语法意义更加显著。比如例(5)中的“留学热”“考研热”为名词性质,在句子中做主语或谓语,其主要语义还是由“留学”考研“承担,但是如果将”热“去掉,就无法完全表意,同时无法保证整句话的完整性。缩略后形成的类词缀,附加在词根前后,改变了词的外在形式,表示与某些共同属性的不同事物的聚合。
三、网络缩略语构词特点
(一)创新性与随意性
一般来说,网络中红极一时的缩略语的创造者和面向的受众是青少年。青少年是网络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极强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激情,同时也有很快的接受能力和传播能力,使得一个网络缩略语能极广泛的在网络中传播开来。他们创造的网络缩略语都有很强的创造性,比如把英语和中文结合起来缩略,将“Center(中心)”和“位置”结合,缩略为“C位”,表示偶像组合最中心、最核心的位置上的人,后来可以泛指一切场合中的中心位置。或者用阿拉伯数字谐音代替中文,霸凌用数字“80”代替,拜拜喽用数字“886”代替。这些缩略形式都极富创新性。创新性强的同时,也使得网络缩略语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无法用常规的语法、构词方式来对他们进行分析,比如网络四字格类成语中绝大部分都无法用语法规则归纳。
(二)更新快
网络世界日新月异,网络中的信息更迭速度快,语言传播的范围广,网络缩略语遍地开花,层出不穷,社会有新的事件发生,新的缩略语随之产生,走向风口浪尖;旧的网络缩略语随着旧事件热度的降低,就会渐渐淡出网络语言环境,渐渐被新兴的网络词语代替。再加上网络缩略语并不遵循一般语法规律,结构不稳定,并不能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归纳模式,很容易在网络环境中被瓦解,更新速度很快。
(三)普适性低
网络缩略语主要的使用环境是网络社交媒体、网络游戏,这些社交媒体主要面向年轻人。相比起年轻人,相当一部分中老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低,对一些网络热点事件的了解不深,对网络新词新语并不敏感,接受度很低,网络缩略语在他们中间的传播范围狭窄。这使得网络缩略语基本上只在年轻人中得以流传,普适性很低。
四、网络缩略语特点形成探因
(一)语言内部的相互作用
任何类型的语言都具备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这三大要素关系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环环相扣、自然运转的语言体系。语法,作为三大要素中最稳固、发展变化最缓慢的一部分,势必会受到语音、词汇这两个较为活跃要素的影响。比如在台湾地区把“这样子”的语音缩略,念为“酱紫”,而后“酱紫”这种文字缩略形式就代替“这样子”在网络迅速传播,由语音缩略改变了词汇的语法形式。足以看出语言内部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网络语言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推动了网络缩略语的语法改变,这符合语言自然发展的规律。
(二)社会外部条件的改变
网络缩略语的语法特点当然也受到了外部社会发展的影响,网络语言的改变也是迎合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社会化的时代,网络流行语必须紧跟时代的变化,用最精简的形式承担最大的信息量,以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在这种状况下,为了提高语言承载信息能力,网络缩略语就被人们在网络中广泛运用。网络缩略语结构紧凑、字数较少,节省交流时间,可以较快地传达意义和情感,并且一种缩略方式可以构造出一系列大量新词新语,能产力极强,极大地推动了网络流行语发展,扩充了网络词汇。
(三)使用者的心态
在网络这个较为开放多元的平台上,使用者可以隐匿自己的身份来发表观点、宣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加精确地表明立场,彰显自我,人们往往会使用简洁而新奇的网络缩略语,来达到突破常规,表现个性的目的。同时,当一个比较简练的网络缩略语形成,会快速地在网络上流行开来,使用者会根据一个缩略语的形式而创造出与之相似的一批缩略语,那这种形式的缩略语就会在一段时间内形成很高的热度。比如从“喜大普奔”开始,网络四字格类成语成为一段时间内的热点,很多同时期的事件都被缩略为四字形式,而后这波风潮过去,网络四字类成语的生成又下降了。可以说,使用者的求异心理和从众心理共同推动了某種缩略语形式的诞生和发展。
(四)语言表达的空位
飞速发展的时代中,越来越多的新兴事物和新派观点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这时原有的词汇系统中就无法与之一一对应,出现了语言表达的空位。“人们需要表达的认识或情感在语言表达中的零形式”,这种不平衡状态就会催促语言系统尽快填补空位。比如当人们发现无法用原有的词汇来表达爱意被委婉拒绝的心情时,就会想起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中“十分感动然后拒绝”这一句话,将其缩略为“十动然拒”,这样的网络缩略语恰巧弥补了人们对于当代社会发生的种种现象的感受,完善了网民的表达。
参考文献:
[1]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2]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3]张芳,杨帆.“网络类成语”的类型及其生成动因考察[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4]赵燕华.当代汉语解构式缩略语分析[J].北京:语言文字应用,2007,(2).
[5]李俊华.网络缩略语探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1,(5).
作者简介:
张宇轩,西华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