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生发展党员培训教育的研究

2022-02-03朱雪婷程环郑娅

今古文创 2022年1期
关键词:创新大学生

朱雪婷 程环 郑娅

【摘要】 全面推进培训教育改革创新,是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环节。笔者基于对××大学培训教育的调查,提出大学生发展党员培训教育的创新路径,在培训模式方面,实行培训班编排制,开展专题教学、视频教学、音乐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学术式教学;在培训内容方面,完善阶段性培训、加强少数民族教育、组团参加社会实践。

【关键词】 大学生;发展党员; 培训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1-0126-03

基金项目:湖北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201810517070)。

在2020年8月17日的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中华青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做出的重要贡献[1]。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优秀代表,理应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培训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起到了提高素质修养、增强党性观念的作用。那么当前如何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和社会发展实际,开展针对大学生发展党员过程中的培训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党组织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发展党员培训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整个流程,既有形式上的过程控制,也有在思想观念方面的引导教育。大学生只有从形式上、思想上入党,才能算作合格的共产党员。而在这个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培训培养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了解现实状况,可知不同年龄、不同个体的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和理想信念模糊的问题,高校学生党建组织需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每一阶段的培训教育都是学生思想觉悟上的一次升华,这些都为学生最终发展成为正式党员,打下房屋根基一般的厚实基础。

环环相扣,层层相叠,在整个发展的系统中,大学生发展党员的培训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其价值意义可见一斑。

二、大学生发展党员培训现状调查

笔者在所属高校开展了入党积极分子与发展对象培训教育的专项调查,共发放问卷356份,回收356份,回收率100%,主要调查学生们对有关培训模式和内容的看法,以及对培训的态度。调查发现,我校在培训教育这一环节中主要采取的是上党课和支部理论学习的形式。培训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党的历史、性质、纲领、指导思想等方面,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联系实际不足,导致培训激情不高,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一)党课培训模式

在大学生群体的问卷调查中,当问到调查对象认为教学活动中授课、研讨(交流)、自学三者所占比例时,调查结果显示有55.46%、23.25%、10.92%、8.68%和1.68%的同学的回答分别是5:3:2 、6:2:2 、6:3:1、 7:2:1、其他,在其他项中有同学明确指出,应该尽可能地浓缩集中授课时间,将更多时间留给学员们自学或者交流讨论。

针对喜欢的教学方式时(最多选3项)所收到的答案各种各样,有69.75%、62.75%、61.06%的学生分别选择户外素质拓展、集中授课及视频教学,而唱红歌、讨论会、情景表演则分别占39.5%、36.13%、30.81%。通过以上的数据不难看出同学们偏爱灵活性、多变性更强的模式去进行培训。这一类的形式其优势在于,能极大地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相比之下集中授课这样的方法会更加枯燥乏味。

事实上,该校培训教育模式比较单一的,在整个的党员发展过程中,培训教育出现了三次,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都要接受一定学时的培训教育,主要都是以党课的授课形式开展。如此下来,单一枯燥的授课形式培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了后续出现的大学生党员质量等一系列的问题。

当提及希望的培训时间安排是在什么时间段,有55.18%的希望集中授课,8.68%的选择在中午,15.97%的选择晚上,还有20.17%的学生赞同周末授课。通过多个方面的调研,可了解到作为学生,本身专业课程比较紧张,而且涉及的培训学员来自不同专业与班级,上课时间段也不一样,为了兼顾学业与培训,讲师不能深入讲解,没有时间让学员深入讨论、思考,降低了培训效果。

再者,单纯的课堂理论学习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大家都比较倾向于以集中培训为主,其他培训方式为辅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理论教学在实践中具体化,采取灵活多变的互动形式潜移默化地达到培训教育效果。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会带来更加有趣的化学反应,也能够极大地调动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积极性,帮助学员将学到的党的相关知识内化于心。

(二)党课培训内容

在问卷调查中有20.73%的学生表示当前党课内容经常重复,40.06%的学生认为题材新颖并且突出重点,31.93%的同学表示说不清楚但感觉还好,剩下7.28%的学生认为有点脱离实际远离生活。笔者通过問卷,调查到参加党课学习最想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时(最多3项),有68.91%、66.67%、56.58%的学生分别表示参加党课最想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是党性修养、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29.41%的学生偏向心理健康教育,31.09%的学生选择法制教育,47.34的学生选择时事政治。当涉及参加党校培训最希望提高的能力是什么的时候(最多选3项),大多数人没有偏离主题,(74.51%)选择政治鉴别能力 ,69.19%回答的是学习创新思维能力 ,54.62%选择协调社交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在选择比例上十分相近,分别为33.61%、34.17%、33.89%。

党课培训主要传递的是党的理论、路线及其创新成果,很多学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理论知识经常耳濡目染,一味地重复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希望在培训过程中能涉及和感触到更多能够具体、生动,并引起深入思考的理论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立足于原有基础知识上的创新和更多丰富形式的增添,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三)对当前党课培训的态度

党课培训效果反馈意见是整个培训教育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评估培训有效性的重要参考数据。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的数据,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74.79%)的同学表示有必要开展分阶段(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发展对象集中培训、预备党员转正集中培训)的党课培训,19.33%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展党课培训但没必要分阶段进行,极少数(5.88%)的同学指出没必要开展培训。数据显示72.27%的培训学员上党课态度积极,基本是全勤,只有2.52%的培训学员态度懒散,经常会缺勤。调研发现38.1%的同学认为培训内容和形式缺乏吸引力而影响学生参加党课培训积极性;34.45%的培训学员自身参与意识度不够;还有26.33%的调查对象认为学业任务重没时间参加培训也是影响学员积极性的原因之一,剩余1.15%的学生选择其他,并注明是由于考勤制度问题。当问到有无课外自学过党课相关知识的时候,有36.41%的同学表示有自学过并且效果还行,29.69%的学生回答有自学过但是效果较差,还有33.89%的学生回答从来没有自学过。

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當前党课的培训效果反馈评价还是挺积极的,但不难发现,仍存在一些被忽视的负面评价。由于高校对于党课培训有严格的培训班管理制度,对于出勤率和培训课时也有明确要求,有少数同学因受不了这些要求而中途放弃,但大多数还是主观意愿要求进步而参加培训的。

综合以上调查数据和客观分析,可看出培训教育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和不足性。重要在它对于每一阶段的必然存在,但不足则在于模式、内容的单一性,如此看来,针对培训教育这一环节的创新研究是刻不容缓的。

三、大学生发展党员培训教育的创新路径[2]

(一)针对培训模式的创新

1.专题与体验式教学:解读红色旅游景点

专题教学“解读红色旅游景点”看似在写景区,其实是在写党的革命历史,以历史的角度来解读共产党革命的重要事迹,从而引发学员对于革命斗争的思考。

以笔者大学所在地点为例,湖北省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颇有名气的老苏区,拥有着硝烟味道的光荣革命历史。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董必武、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人民在血与泪中先后建立了以恩施地区为中心或重要组成部分的湘鄂边根据地、巴兴归根据地、湘鄂西根据地,湘鄂川黔根据地共4块革命根据地,留有众多重点革命遗址和红色旅游景点。

该专题教学通过对这些红色革命旅游景点的介绍及游走,一方面来追忆红色先驱,缅怀革命情怀,以此体现党的领导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整合革命遗址遗迹资源,将红色资源实行整体开发、保护、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加强红色基因传承与党建、教育等工作的融合发展,将红色文化动能转换引向深入。

2.培训班编排制:体现班次设置的科学性

合理的时间安排也是模式上的一个重要创新方位,在开课之前统计每个学员意愿参加培训的时间段,然后根据学员选择意愿进行编排班级,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因时间安排上的矛盾影响到学员培训的积极性。同时,通过院与院之间,院与校之间,甚至校与校之间联合筹备培训的方式,推动跨专业,跨学科,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同领域之间思维的碰撞也能增添培训教育的趣味性。

3.视频教学:与时俱进,注重时效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网络也越来越发达,视频教学的出现打破了教室和校园的界限,教师也逐渐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形式多样的视频内容,如国家重要人物的演讲报告,充满正能量的综艺节目等,这些都给大学生传授了丰富的知识,也提高了其自学能力。

4.音乐教学:重温红色经典,唱响时代旋律

红歌不是抽象的政治口号,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音乐旋律,而是有着具体内容的综合艺术,能使大家得到艺术的感受[3]。在唱红歌的同时给培训学员讲解有代表意义的红歌创作来源,分组排练红色革命背景短句,将学员思绪拉回革命时代的峥嵘岁月,使大家更能理解红歌的意义,更有代入感。

5.问题导向式教学:在答疑解惑中教学相长

在老师授课为主的基础上新增提问环节,增强课堂互动,解决学生关注的重点问题,老师在为学生答疑解惑的同时也更多地了解学生,每次上完课之后给学员发放一份意见反馈表,通过学生给老师的反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6.学术式教学:坚定课题研究信念

新时代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现伟大的科技强国之梦。新世纪中成长的大学生要勇敢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为建设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科研活动是国家科学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4],将学术研究纳入高校党课培训教育课程中,是能在培训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员主体性与主动性的重要举措,帮助学员由创新性学习转向实践性学习,在实践中独立完成亲身体验,在不断摸索与尝试中提高自我,不仅引导学生培养端正的学风态度,树立科学规范的学术研究意识,而且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

(二)完善教学内容

1.丰富阶段性培训内容

当下,大部分高校的党课内容主要集中在党的历史、章程、纲领、等知识教育,没有充分与学生关注的热点知识、所学专业相结合,脱离了青年学生的需求和思想特点,导致党课教育略显枯燥乏味。为了提升学员的素质和能力,必须在培训内容中有所创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不同阶段的学员在内容上注重不同的广度与深度。

对于积极分子,主要是引导性的教育,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培养基本的党性修养;对于发展对象,侧重于加强党的基本知识和党性修养的学习,熟悉党的思想纪律作风,了解最新时事政治;对于党员和预备党员重点则是明确党员权利与义务,注重党内廉洁教育,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不动摇,积极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在各阶段培训主要侧重内容的基础上,也要辅以其他各方面的专题知识,包括自然、经济、文化、管理、领导等能运用到工作生活中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注重道德素质的培养,道德素质是党性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党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基础保障。

2.注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

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少數民族学生,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吸收进入党组织,并对他们进行统一的管理与教育,有助于加强凝聚广大少数民族同胞,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地区全面发展。

少数民族大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民族地区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各自民族成分不一、教育经历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再加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新时代的原因,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思想认识、生活习俗、学习基础、入党动机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5]。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为了有效扩大少数民族党员队伍,我们应正视现阶段对少数民族学生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探索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的新途径。

首先,就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把教育少数民族学生贯穿于党组织培养的全过程中,在思想认识上,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团结教育,开设必要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组织开展各种专题宣讲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党和国家的民族法律法规、民族风俗活动与宗教活动的区别、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并不断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次,在培训教育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学生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缓慢情况,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相对薄弱带来的学业、心理等综合素质的不足,注重教育实效性,优化考核标准,将考核内容延伸到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使其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更多地向党的先进思想和理念靠拢[4]。同时,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可给予倾斜政策,加强道德、政治、人际、实践的考察,弱化对成绩的要求,注重发展边疆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党员[6]。

3.组团参加社会实践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现实的桥梁,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国情,加深对党基本路线的认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爱国感情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自我价值。社会实践可促进党员发展对象的全面发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组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加考验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锻炼了集体生活中个人的适应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这对于培养新时代学生党员发展可以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洋,易舒冉.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N].科技日报,2020-08-19(04).

[2]钟国华.信仰的力量——井冈山红色培训大讲堂[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谢晶莹.红歌在高校音乐中的美学意蕴及时代意义[J].文学生活·文海艺苑,2012,(12):240.

[4]朱曼莉.季寅寅.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升高校党员科研能力[J].现代交际,2014,(03).

[5]王博,逯志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教育的效能优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9).

[6]施铭嘉.高校基层党建标准化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9.

作者简介:

朱雪婷,第一作者,女,湖北宣恩人,医学部本科学生。

郑娅,通讯作者,女,硕士,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创新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