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观视域下:论个人在人民群众中的作用

2022-02-03李姗姗

今古文创 2022年2期
关键词:个人人民群众马克思

【摘要】 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重大理论成果,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经历时间的沉淀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归其本源对于人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从个人的存在方式、个人的发展影响以及个人的价值等方面深入探究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正确看待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凸显个人在人民群众中推动的作用,为早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做努力。

【关键词】 个人;人民群众;马克思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2-0055-03

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重要内容之一,其形成的过程也正是马克思思想不断沉淀的过程。马克思的一生都在探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对人的主体地位不断进行科学的阐释。人民群众通过实践确立了主体地位,随着社会向前不断发展,如何看待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在人民群众中不断培养优秀的个人,将个人的作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放大,引领人民群众共同推动历史前进的滚轮。

一、个人的存在构成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个人并不是自然界中孤立存在的个人,而是存在于社会组织成员中的个人。马克思对于个人的理解区别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个人存在构成的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从个人的价值角度来说,在个人中既存在普通个人又存在杰出人物。普通个人是指对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没有显著作用的人,杰出人物则是对历史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起重大作用的人物,他们更多的起到引领的作用。马克思对杰出人物的特殊作用给予了恰当的评价,同时也十分关注普通个人。杰出人物引领着人民群众,同时也是代表着人民群众选择了与他们的利益与愿望相同的代表人物。可见,杰出人物作为一种载体,其背后的真正的推动者、成就者都是由普通个人组成的人民群众。杰出人物的出现总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例如社会历史的转折时期、重大事件的发生时期或社会生活的突发时刻,这些时刻最容易诞生英雄。杰出人物不是天生的,而是普通人经过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将自身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从而转化成为英雄人物。马克思曾说,不是每个普通个人都可以转化为英雄人物,但是每一次社会的重大变革中都离不开普通个人的支持与认可。承认普通个人并不等同于主张极端个人主义也就是利己主义,普通个人尽管没有杰出人物所作的贡献更突出,但是其作用不可忽视。

从量性角度来说,人民群众从数量上代表着社会居民中的绝大多数,他们由单个人组成一个共同的集合体,而从质量上对人民群众的定义即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人民群众的数量与质量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一定的数量上一定会有质量的变化,在质量变化的过程中数量也会不断增加。社会是人存在的社会,历史是人推动的历史。在保持数量的前提下人民群众的质量越来越高,探索与研究社会问题的水平能力越来越强,归根结底都要从个人的自身水平出发。个人的能力水平越高所在的集体水平也就越高,所占据主体地位的能力也就越实。如果不存在个人也不会存在人民群众,更不会存在确定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从个人需求角度来说,人民群众作为唯物史观的一个主要范畴与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息息相关。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将人看成是历史的出发点,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个人与人民群众存在的根基,对于人们来说只有解决最基础的生存问题才会进而思考其他的问题。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个人的需求会因个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群众的需求往往大方向是一致的。人作为实践的主体,其需求总是通过创造物质财富满足来满足,在物质得到满足后又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需求的不断提升使人们获取需求的方式日新月异。人们正是有了需求才会不断努力,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实现自己解放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人民群众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的主体。历史上任何重大的社会变革运动,都离不开人民群众,都是人民群众推动的结果。

伴随着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个人能力的发展在人民群众中逐渐被挖掘。每个人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個性。个性实力的发挥往往塑造了许多杰出人物,但历史绝不是由个人所推进,而是由一个共同的集体所创造。

二、个人的发展影响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一)个人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前提

个人的发展是个性的发展,个人发挥的作用是客观的、具体的,其能力与水平受到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传统社会以农业为主导的生产方式构成了简单的社会关系,不需要个人过多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可以维系。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逐渐变得复杂,由于利益的不断驱动对个人的个性发展要求变高,讲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资本家不断压榨、剥削劳动人民的这种恶劣的能力,客观来说也是一种人的个性发展。在如今的社会主义关系结构中个人的发展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以奉献社会为前提,保持个人的精神自由与思想独立。每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素养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着社会发展面貌。由于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在满足个体独立发展的空间的同时尊重个人的发展理念,当个体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才会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发挥作用的能力与水平受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使优秀的个人从人民群众中涌现。同时普通个人的发展也要受到人民群众内部其他成员的制约,个人的发展以不会影响其他人甚至牺牲他人的发展为前提。个人的努力成就只有放在群体中才会显示出来,而群体的大部分努力成果都是由普通个人集合而成,突出个人在人民群众中的历史作用。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

人民群众的发展是共性的发展,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着社会的发展,创造着共同的利益。所谓人民群众发展的共性即以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推动社会前进,达到共产主义社会,自己解放自己,自己发展自己。马克思认为,个人力量(关系)由于分工而转化为物的力量这一现象,不能靠人们从头脑里抛开关于这一现象的一般观念的办法来消灭,而是只能靠个人重新驾驭这些物的力量,靠消灭分工的办法来消灭。没有共同体,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黑格爾对于历史创造者这一问题,认为群众不过是绝对精神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承担者。马克思对于此观点进行激烈反对,他在《神圣家族》中明确提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从根本上是对立的,人民群众作为利益的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满足各种需要,又在社会实践中产生新的需要,这个循环的过程才是社会历史前进的过程。而英雄人物自人民群众中来凝聚人民群众,应对时代的变化更多的是起到辅助与引领的作用。

历史由人民群众创造,但也并不能随意的创造。在任何一个历史的发展阶段,受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人民群众所创造历史的能力一定是有限的,在创造历史的这个过程中成功与失误是并举的。个人对于历史错误的纠正能力有限,但人民群众是有能力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对错误进行自我纠正。个人的发展会影响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积极作用或是消极作用取决于个人对于自己的定义。二战中法西斯主义最终覆灭,无论是受到法西斯迫害的人民还是受到法西斯主义的蛊惑与欺骗去支持拥护他们的人都从中获得了如何推进社会前进的经验教训。邓小平在对第三代领导集体所作政治交代时提到“把一个国家、一个党的稳定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 是靠不住的, 很容易出问题”。

失误会随着历史局限性的消除而纠正。社会的发展本身就是要从无数的犯错中寻找正确的道路,纠正错误的过程就是人民群众不断从教训中成长的过程,这种过程本身也是创造历史进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人们只有在自己创造的错误中才能正视自身的问题,才能更深层次的挖掘能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物质得到满足时,在精神世界又有了新的分化。精神富足与精神匮乏所具备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有着很大差距。人们所追求的共同利益早已不是物质世界,人们在劳动中创造价值也不再仅仅是自我价值。

三、个人的价值创造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

(一)个人的价值在人民群众中体现

个人的价值在群体中体现,不能脱离群体的关系而存在。人存在,就会有其存在的价值。个人价值实质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的。最初肯定人的价值是在古希腊时期,普罗泰戈拉关于人是衡量一切事物的唯一标准这一命题中尽管包含着很强烈的主观色彩,但是最显著的积极意义在于人在思考与自然的关系时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而苏格拉底发现了他的不足,他认为人类不能用变化的感觉做标准,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只能是人的理智,他将个人与城邦的关系进行定义,二者看作是一个共同体,人的价值与城邦的存在统一起来,对于个人来说,公民必须服从于城邦,履行维护城邦的责任与义务。到了中世纪宗教神学居于主宰地位统治人们的思想,人们的认识受到禁锢,人对于自身价值的思考少之又少。经过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使人们的思想逐渐打破旧式的条规,对于“自由”“平等”的追求不断加深。在资本主义的世界中,资本家个人的价值建立在利益之上,建立在劳动者之上,其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财富,而劳动者的个人价值则依附于资本家而存在,作资本家赚钱的工具。马克思对于个人的价值的思考基于实践与现实的基础上,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中,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是目标,而集体是保障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手段。

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深入对于个人的价值的思考不仅仅局限于一个领域之内抑或是一个背景之下,虽然对于个人的价值没有明确的概念,但是这一思想却逐渐丰富。个人的价值的评判要置于社会关系之中,通过劳动体现出来。人创造了物,物为社会所需,人不仅创造了物的价值,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的生产同样是反应我们本质的镜子。” 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人的价值不会脱离社会关系而存在,也就是个人的价值离不开群体的关系。个人的价值实际上不仅仅是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多的是为群体创造的价值,个人通过能力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使群体更加融合,发展更加迅速,而群体的发展为个人创造环境提供保障。不可否认的是,个人的价值在群体中才会凸显出来,同时也会受到群体的制约。在相对的环境下可以将个人的价值挖掘、发挥到绝对化,因为每个人的存在都可以创造无限的价值,发生无限的可能。马克思说:“一个人就其自身来说,他的价值不比别人大,也不比别人小。”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价值无论大小只有进行对比才具有意义,通过群体中的他人来证明价值。

(二)人民群众是共同利益的主体部分

人具有自然属性,繁衍后代使生命得到延续是个人存在价值的一种,保持、扩大人民群众的数量,不断提升所在群体的质量,才会有作为人的主体去创造、追求利益的现实。马克思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也就说明人作为主体通过劳动创造了历史。人同样具有社会属性,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既满足个人的利益也满足了集体的共同利益。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共同利益实则就是集体利益,人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而存在,个人的价值要在人民群众中凸显,换言之个人创造的利益是共同利益的一部分,人民群众自然是集体中共同利益的主体部分。正如马克思所言,私人利益只有在社会所创造的条件下并使用社会提供的手段,才能达到。个人的利益与群众的利益是并存的,当个人融入群体中他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创造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共同利益得不到保障受损时,个人的利益自然而然的受到影响。

(三)共同利益以个人利益为基础

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既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精神方面的。个人的价值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但是精神方面的共同追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个群体若是只满足于物质层面而忽视精神的支撑将很难维持下去共同发展。在历史的不断更替中,人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自身,更多的是利用个人创造的价值回报社会、贡献社会,将格局扩大更多地去寻找自身的价值。精神世界的丰富、理想信念的树立、思想道德的建设多管齐下,帮助人们发现潜在的价值。价值从来都不是私利的奴隶,也不可用金钱作为衡量的标准。共同利益以个人利益为基础,追求共同利益是人们实现个人的价值的一种方式,每一个人都无法脱离社会单独存在。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总之,个人无论从作用还是价值方面在人民群众中都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消极影响,也随着历史局限性的打破而消失。个人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即社会的发展形态、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文化的渲染环境等。将个人置于群众之中,站在人民群众的视角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掌握马克思对于群众史观精髓要义。只有坚持人民的立场,坚持群众史观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參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0-5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4.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124 .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7.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6.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2.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作者简介:

李姗姗,女,黑龙江大庆人,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个人人民群众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从天长市人民群众看军队改革所作出的思考
毛泽东群众路线与当代价值研究
网络党建工作研究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综述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