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化草原雕的发现与记述

2022-02-03高润红曹玉龙于志鸿张金辉鄂海峰

内蒙古林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白化格斯自然保护区

高润红 曹玉龙 于志鸿 张金辉 鄂海峰

1.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 2.西乌珠穆沁旗古日格斯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白化是医学上的一种以灵长目人科人属这一高等灵长类脊椎动物为主要发生对象的隐性遗传性疾病,发病机理是由于人体内酪氨酸酶缺乏或功能减退引发的一种皮肤及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或合成障碍所导致的表型症状,在其他哺乳动物中也比较常见。动物界的白色个体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以适应环境变化而形成了白色外形,如雪兔、柳雷鸟等,也有的是在物种形成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如小天鹅、白鹭等,这一类物种称为“白色动物”,它们是群体中的普遍现象;另一种是由酪氨酸酶失活或活性降低引起的黑色素及其衍生物代谢障碍所致的变异个体,如白化环颈雉、白腹隼雕、大嘴乌鸦等,这一类个体称为“白化动物”,它们在群体中较为罕见。

研究发现,白化现象在脊椎动物中的分布范围有所拓展,尤其是鸟类。拓宽白化表型体征分布范围的原因是某一动物种的遗传变异,还是动物针对环境变化而产生的适应应答,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累积相关的白化案例不仅有助于原始资料积累,也可以引发相关研究者、管理者对该现象的关注,有利于对野生动物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及二者相关性进行深入思考。

一、白化草原雕发现区域与发现过程

1.研究区概况

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南部山地余脉的西麓,位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巴拉嘎尔高勒镇东南部55公里处,保护区南部与赤峰市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兰坝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相邻,西、东北部分别与西乌珠穆沁旗其他乡镇为界。

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8年,地理坐标为东 经118°03′45″~118°48′36″,北纬44°18′21″~44°34′52″。保护区总面积9.89万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4.39万公顷,缓冲区面积1.59公顷,实验区面积3.91万公顷。

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最典型、最完整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处于东亚阔叶林与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针叶林、草原与森林双重交汇过渡的典型地带,是连接各大植物系的纽带和桥梁。保护区生物类型多样,被称为“植物的王国,动物的乐园”,有森林、沙地、灌丛、草原、草甸、湿地六大植被类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北麓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及其所包容的物种多样性。

2.发现过程

2022年10月27日上午10时,乌兰哈拉嘎苏木巴彦淖尔嘎查牧民蒙克巴特尔在自家草场上发现一只受伤鸟类,向乌兰哈拉嘎派出所报警后送至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救护站进行救助。经救助人员初步诊断,该鸟受伤部位为左翅及左腿上部,有划伤,未伤及骨骼,因未进食导致虚弱。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伤口处理,目前该鸟仍在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救护站救护。

二、研究结果

1.救护鸟种确定

草原雕,鹰科雕属的一种大型猛禽。体长71~82厘米,体重2.0~2.9千克,头显得较小而突出。体色变化较大,从淡灰褐色、褐色、棕褐色、土褐色到暗褐色都有。身体上半部为黄褐色,有黑色的飞羽及尾羽。腰背部颜色较浅。虹膜黄褐色和暗褐色,嘴黑褐色,蜡膜暗黄色,趾黄色,爪黑色。幼鸟体色较淡,咖啡奶色,翼下具白色横纹,尾黑,尾端的白色及翼后缘的白色带与黑色飞羽成对比。翼上具两道皮黄色横纹,尾上覆羽具“V”字形皮黄色斑。

经测定,救护鸟类体重约3.3千克,身高55厘米,体长73厘米,尾长25厘米,腿长15厘米,翅长50厘米,爪长9厘米,喙长6厘米,翼展200厘米。

同时对比形态特征相近的金雕、白肩雕、乌雕、非洲海雕和玉带海雕等物种,笔者认为,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救护的鸟类是草原雕,见表1。

表1 草原雕与相似形态特征的猛禽雕类比较

2.救护鸟白化特征

鸟类白化特征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完全白化个体,其全身羽毛纯白,虹膜、喙和跗蹠均为淡粉色,如白化白鹡鸰、白化灰喜鹊、白化家燕、白化乌鸫,这类个体一般有畏光和眼球震颤等病理特征;另一种是局部白化个体,其体羽大部分白色,虹膜、喙和跗蹠正常,如白化斑嘴鸭、小䴙䴘、珠颈斑鸠和白化丝光椋鸟等。

从救护的草原雕特征来看,其白化特征出现在上半部,占其身体的2/3,覆羽、腹羽和覆腿羽均呈白色,尾羽与正常草原雕相似,初级羽、次级羽羽根均白化,羽尖正常,但颜色从白灰到正常过渡。眼睛明显有白化特征,虹膜呈青灰色,而正常草原雕为黄褐色和暗褐色,有模糊的感觉。

救护的草原雕蜡膜、趾、爪和翅三级羽尖与正常草原雕的色彩一致,从救护状态与进食状况来看,该鸟精神没有萎靡。所以从其目前的形态断定,该鸟是一只健康的局部白化草原雕,见图1。

图1 白化草原雕特征

3.我国的白化动物

动物的白化现象在自然界并不少见,有报道的我国白化哺乳动物达10多种,见表2。其中神农架是我国白化动物频繁出现的地区,这种基因突变随着人们的发现稀有性和偶见性进一步降低,是环境变化诱导的突变,还是物种适应环境而表现的趋势特征,目前还没有定论。

表2 我国出现的白化哺乳动物

我国被报道的白化鸟类有25种,见表3,主要出现在鸦科、雀科类,在隼形目出现1个物种,即在福建发现的白腹山雕,而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救护的白化草原雕是首次发现。

表3 我国关于白化鸟类的发现与研究

续表

草原雕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荒漠和低山丘陵地带,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捕食草原上啮齿类动物,对草原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受食物、栖息环境等影响,种群数量减少,在2021年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草原雕由二级保护动物升级到一级保护动物。此次救护的草原雕属首次发现白化草原雕,是猛禽中的“稀中之稀”。就其物种的准确鉴定应开展进一步的基因方面研究,同时建议保护单位在草原雕养伤期间做好观察记录,观测其体羽的变化程度,在放飞时应做好跟踪设备的安装,以确定其后续放归的行为与繁殖情况,为该物种的保护提供科学数据。

在2017年开展的该地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当地林场职工多次讲到迪彦林场和太本林场出现白色动物,包括白鼬、白蛇、白豹(可能是雪豹)、白猞猁、白狼等。结合具体观测推断,古日格斯台地处大兴安岭南段西侧,这里气候相对寒冷,无霜期仅3个多月,积雪时间较长,为适应寒冷环境,可能有更多的白色动物。笔者在西乌珠穆沁旗也看到过白色的马、白色的牛,乌珠穆沁白马还是当地的地理标志动物。所以,出现白色动物也不足为奇,但出现的白色动物是否为白化动物,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和研究,建议保护区管理局对这一现象重视起来。

猜你喜欢

白化格斯自然保护区
易格斯(上海)拖链系统有限公司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易格斯(上海)拖链系统有限公司
运用红外相机技术首次记录白化小麂
白化黄喉拟水龟人工培育研究①
最严重白化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福格斯公园逃生记
白化和紫化茶种质资源开发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