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林业生涯
2022-02-03诺尔金
诺尔金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
父亲黄达来在当年工作的地方
我的父亲名叫黄达来,蒙古族,今年70岁,林业正高级工程师,退休前长期在伊金霍洛旗新街治沙站工作。作为一名深耕沙海近四十年、将毕生精力奉献于治沙造林事业的“林业老兵”,他一路见证了鄂尔多斯沙海变绿洲的传奇。
前段时间,我和父亲回到新街治沙站,父亲又一次讲起了他与林业的渊源。父亲1975年毕业于原内蒙古农牧学院治沙造林专业,分配到了原伊金霍洛旗林业局工作,1976年被调到了新街治沙站担任技术员,这一干就是四十载。回忆起刚到新街治沙站时的场景,父亲至今依然历历在目:“当时这里黄沙漫天,出门几乎找不到路,因为难以生存,许多人都举家搬迁了”。
刚到新街治沙站的那几年,面对异常严重的沙害,作为治沙小组带头人、仅有的专业技术人才,父亲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治沙造林的重任。当时国家林业部门决定在北方地区搞飞播造林试点,地点就选择在新街治沙站的作业区内。父亲在作业区一住就是几个月,带领林业工人在作业区施工,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做地面测量、地块选择,帮助修建用于飞播的飞机场,全面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他们白天在地里施工,晚上在灯下搞规划,将汗水洒在了沙地里,最终配合飞播人员圆满完成了飞播任务。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新街治沙站一直采用飞播治沙,把杨柴、草苜蓿、沙打旺等种子播种在作业区。经过他们那一代人十多年的努力,新街治沙站先后在红旗作业区完成了800亩苗圃地的规划、施工,在红庆河作业区完成沙区松树种植试验,在都嘎梁作业区开始了杨柴种子基地建设……
到了20世纪90年代,新街治沙站的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造林不再以飞播为主,而是开始大规模引进樟子松、油松等针叶树种,进行人工种植。再加上政府实施的禁牧政策,新街治沙站的治理成效一年比一年好,三十余万亩的作业区由昔日的荒漠沙地变为今天的林海绿洲。
除了在新街治沙站坚持不懈地从事造林绿化外,父亲还在其他许多地方留下了“绿色足迹”:在伊金霍洛旗吉祥福慧寺种植针叶树1.5万株、绿化面积达400亩,在包神铁路沿线进行防风林种植,在乌审旗、伊金霍洛旗等地开展道路绿化……
参加工作的几十年来,父亲先后主持参与了20万亩土地的绿化工作,为伊金霍洛旗林业生态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父亲参加的许多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1987—1991年参加的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白榆优良种源选择”项目获原林业部三等奖,1996年的“飞播造林实验建设和研究”项目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区划科技成果一等奖,2006—2009年参加的“鄂尔多斯市森林资源现状分析及评价”课题研究获内蒙古农业大学优秀论文奖……
父亲退休以后,经常让我陪他去曾经工作的地方看看,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昔日的黄沙漫漫变为如今的郁郁葱葱,如永恒的军功章镌刻在鄂尔多斯大地上,面对此情此景,父亲十分欣慰。父亲时常对我说,自己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参与了治沙绿化,只要能把树栽好,并且能保证成活率,就是他最高兴的事情。作为一名林业老兵,能为家乡、为祖国的绿化事业尽一份力,让他倍感荣幸和自豪。
让父亲更感到骄傲的是,我选择继承他的衣钵,成为一名新时代的林业人。在我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父亲对我千叮咛万嘱咐,别认为林业工作对科学技术要求不高,甚至感觉任何人都能做好,其实恰恰相反,林业工作类别、科目纷繁复杂,需要更多像我这样有高学历、专业的人来做,同时要更多地深入基层,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怕失败,多请教、多钻研,才能取得实效,获得成功。
时光荏苒,如今我在林业岗位上工作了十几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离父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新时代需要建立新的功勋,作为新时代的林业工作者,我将继承父亲艰苦奋斗、不畏险阻的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高质量推动鄂尔多斯生态建设,让鄂尔多斯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而更加努力奋斗。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生态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