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主持人语

2022-02-03王丹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韩国语日语育人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精神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具体实践。近年来,全国各高校都围绕课程思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课程思政相关研究亦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本期专栏所收录的四篇文章皆为围绕“外语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与研究”这一主题进行的深入思考与有益探索。

汪帅东的《文化自信视阈下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教学实践——以“日本文学史与作品选读”课程为例》,从探讨“课程思政”的实施背景切入,以日语专业选修课程“日本文学史与作品选读”的课程思政实践为具体案例,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对象分析以及教学思路创新设计等问题展开论述,探讨了思政元素的挖掘方式、融入路径及教学模式等,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讨日本文学类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金玉花、葛茜和何美玲的《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和成效研究——以日语实践类课程为例》是一篇关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实证研究论文。本文以日语实践类课程“日本文化艺术体验”为例,尝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在实施教学活动后,运用活动理论揭示课程思政全过程,使用问卷调查和实践报告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验证了课程思政实践取得的成效并对取得成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该实证研究将为外语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自信”这一问题提供一定的启示。

祁福鼎、于春堂和苏娜的《大学日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探索——以大连外国语大学公外部教学实践为例》,从“贯彻新国标的要求”“解决中国文化失语问题”“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三方面,阐释了大学日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调查指出大学日语课程思政建设在意识问题、方法问题、课时问题和教材问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大连外国语大学的大学日语课程思政建设为例,从宏观设计层面五位一体、在教学实践层面五大板块的大学日语课程“5 + 5”的建设路径。

于美灵的《韩国语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探究——以〈新经典韩国语精读教程〉1、2为例》,关注在课程思政领域尚未得到应有重视的教材建设问题,以大学韩国语专业课教材《新经典韩国语精读教程》1、2为例,聚焦教材中的“小故事大智慧”和“学文化观天下”板块,分析韩国语教材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思路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从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精准化”“模块化”“灵活化”“链条化”四方面总结出该教材可为外语教材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供的启示。

综上所述,本期专栏的四篇文章从国别看,涉及日、韩两个语种;从研究内容看,涉及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和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材建设研究。专栏所录文章具有如下特点:其一,四篇文章皆为课程思政的实践性研究,这一现象与课程思政研究从注重探讨课程思政内涵、目标、实施方式与路径等理论层面的综述性研究向关注课程思政实践研究转变这一趋势有所契合。其二,四篇文章中前三篇的研究对象或为专业实践类课程、选修课程,或为针对非专业学生的通识课程,第四篇文章则关注作为课程思政重要抓手和内容载体的教材建设。这一现象从某种程度体现了外语课程思政研究视角的拓展与研究内容的深入。其三,四篇文章尽管研究对象不尽相同,但所阐释的思政内容,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围绕增强“文化自信”这一问题展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本专栏文章对文化自信问题的关注,是对落实提升外语专业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其讲好中国故事能力这一目标任务的较好回应。

猜你喜欢

韩国语日语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韩国语不完全词特征探析
韩国语 "V+ " 与汉语"V+死了"对比研究
韩国语中的敬语表达方式总结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