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

2022-02-03颜晓峰

江海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强国现代化马克思主义

颜晓峰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重大时代课题是时代的强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在深刻把握和系统回答重大时代课题的过程中创立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提出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之一。习近平就回答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领会这一思想回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大时代课题作出的原创性贡献,是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重大时代课题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

重大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出发点,是理论体系的纲领。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就是对这一思想所要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的提炼过程。党的十九大明确这一思想的重大时代课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几年来实践的深化、思想的拓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又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同列为重大时代课题。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突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特色,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实践和理论逻辑。

(一)党的百年奋斗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14期。实现民族复兴,不是要回到“汉唐盛世”,而是要赶上时代潮流,实现现代化。党的百年奋斗,经历了不同历史阶段,创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成就,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的不同篇章,都是在中国展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同阶段。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百年追求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列为重大时代课题。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成就作出充分肯定,又深刻揭露其弊端和危害。科学社会主义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国家、新社会、新文明。党自成立以来,践行初心使命、坚持理想信念就内在地包含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和理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提出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全面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党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充满新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4页。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党的百年奋斗,一步一步地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创造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和人类文明的中国形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第64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究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究其根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就是要在党的百年伟大成就基础上,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征推进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就是要在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成果基础上,在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时代课题的结论前提下,明确地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重大时代课题提出,并从世界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和实践的历史维度,深入思考、开拓创新,交出一份回答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优秀的新时代中国答卷。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衔接转变,朝着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准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有基础开启新征程,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才有可能全面启动、全力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有条件上升至重大时代课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辅相成,只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日,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之时。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是要在党的百年历程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基础上,一鼓作气、再接再厉,再用30年左右的时间,将近代18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梦想和强国梦追求,凝结在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中;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创立170多年来的历史发展中,在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100多年来的历史演进中,建成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现代化、实践化、现实化、世界化的科学社会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写进21世纪的世界历史中;就是要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艰难跋涉中,为那些不想成为西方现代化附庸和追随的发展中国家,展现出非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可能途径,提供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方案、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样本的全新选择,为中国的全面现代化进展赋予更为广泛和普遍的世界意义,进一步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的创新实践,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特征。从现代化的技术和产业形态看,建立在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三化融合平台之上的现代化,与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的时代相比,是居于科技前沿和拥有先导产业的现代化。2021年5月,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时间、空间和人们认知范围,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4)习近平:《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求是》2022年第9期。从现代化的制度和社会形态看,这是在目前世界上现代化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环境中,在苏东剧变三十多年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不仅没有停滞中断或是失败,反而愈益充满生机活力,在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中愈益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复兴。从现代化的文化和文明形态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成功走出来的,深深融入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体现了高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文明基因。就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而言,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包含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意蕴和时代内涵。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崭新课题

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必然要求深入思考和科学回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这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课题之下,必须着力回答好的主要课题,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了回答这一课题的理论指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给出了许多重要结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包含着很多珍贵启示。同时要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无论是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在社会主义的历史上,无论是在西方现代化的历程中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路程中,都是伟大的历史创举,都是前人还没有走过的路。这就要求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科学回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5)《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人民日报》2022年1月12日。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正是蕴含在对重大时代课题的系统回答之中。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西方现代化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创造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建成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但也暴露出严重的弊端和危害。怎样在西方现代化道路之外,既吸收借鉴西方现代化的有益成果经验,又防止、克服西方现代化的弊端危害,走出一条高于和超越西方现代化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大时代课题首先要回答好的根本问题。我国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相比,不仅基本国情不同,而且根本性质不同,走的是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条现代化道路摒弃了西方现代化的老路,是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现代化追求的许多难题,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新探索提供了中国经验。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包含着理论和实践的历史。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中,提出了一些美好设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著述中,提出了建设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新型社会的思想观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和理论上,曾有过积极探索和相应进展,也出现了失误和挫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课题的理论源泉和思想资源。世界和中国在快速变化,21世纪的世界和中国呈现出许多前人未曾遇到或未曾预料到的重大变化,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必须推动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说服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只有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回应现实矛盾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创新实践中,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史上,形成了三次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都基于对重大课题的科学解答,这些科学解答都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的基本支撑。毛泽东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问题,回答了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包括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科学回答重大时代课题的理论探索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系列原创性贡献中,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占有突出地位。

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新时代的重大贡献

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些贡献充分体现在对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和实践上。

(一)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回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赋予原创性贡献新的时空坐标

新时代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时代,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等,积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综合国力。新时代中国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复兴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自强、勇毅前行,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制度优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开创了人类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时代,提供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方案。新时代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开创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谋大同时代,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表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大国担当。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创了世界历史大变局的创新时代,展现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主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这样的宏大而独特的创新实践中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二)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走出摒弃西方现代化老路的中国道路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西方的现代化历史相比,属于“后发”现代化。无论是从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制度优势而言,还是从避免西方现代化的弊端危害而言,都要求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特别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点重要特征,也是摒弃西方现代化老路的重要方面。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必然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创造并且共同享用现代化文明,摒弃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然要求自觉主动解决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防止西方一些国家出现的贫富分化、中产阶层塌陷导致社会撕裂、政治极化的现象,摒弃两极分化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然要求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摒弃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摒弃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严重对立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必然要求在同世界各国合作共享、互利共赢的前提下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摒弃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这五个重要特征,也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深刻阐述。

(三)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和系统设计,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伟大创举全面展开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次长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则是一次新的长征。党的十九大确定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时间表。与改革开放后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相比,这一战略安排更为宏伟,更为精准,更加符合实际。党和国家据此专门制定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一个阶段描绘了科学详细的施工图。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历了从重点领域到全面展开的跃升过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的是“全面”,是从“四个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的时代跨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完善拓展全面现代化的领域和层次,逐步提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全面系统的现代化领域和目标,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局部到全局、从各个领域到国家治理的整体拓展和深化。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创新实践。

(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同样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没有党的领导,就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没有民族复兴的实现。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首要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第66页。党的领导保证了全体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利益实现,保证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实现,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建设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和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制度保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夯实地基、筑牢跑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各国的领导力和制度优越性如何,高下立判。”(7)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求是》2021年第9期。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越性的有机结合,使得我国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

(五)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性质,创造人民至上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现代化是人类的创造,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创造现代化的群体与享用现代化的群体并不是一体的,享用现代化的权利并不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则是要使创造文明的人民成为历史的主人,成为享用文明的主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就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性质,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归属于任何利益集团的,不是服从于任何权势团体的,不是服务于任何特权阶层的,而是现代化创造为了人民,现代化发展依靠人民,现代化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的现代化成为现实,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贡献。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需要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是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中心。党的十九大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目的。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全面、快速、均衡、协调发展,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统一起来,确立了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途径。

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就要创造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民主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内容。我国基于国情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享有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

(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协调发展、共同前进,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优越性

资本主义现代化由于其内在的深刻矛盾,导致了物质和精神、社会和人、生产和生态的严重对立,造成了现代化进程的各种冲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要充分发挥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总体优势,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推进、有序发展,实现活力和秩序的统一。

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逐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14期。构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形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是每个领域都取得相应成果,而且是各个领域的建设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二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共同推进。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的发展进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9)《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第24页。表明了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10)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68页。这就告诉我们,全面现代化不能没有人的现代化,现代化文明不能没有人的文明现代化。

三是新时代中国文明新形态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抗疫斗争国际合作中,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中国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只有在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进步中才能更富生机活力。

(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促进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重大成果,对于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具有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大世界历史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世界感召力。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和较量从来没有停止过。意识形态较量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思想理论文化本身,而且更取决于形成意识形态的实践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本身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形态,每一步进展和每一个成就都在增强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制度的国际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是长期竞争和较量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的竞争力、影响力、感召力需要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成果来证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增强的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和创造力彰显发挥的过程。在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现代化的目标一经实现,就能有力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利于推动人类发展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人类前途命运为己任,以推动人类发展进步为使命,与人类发展大潮流相一致,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时代实践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这一实践的成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强大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的最好展示。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的重大使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百年开启新征程最为宏阔的创新实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主要领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科学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是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动力。

(一)准确认识和把握在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新的动荡变革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大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11)习近平:《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人民日报》2022年1月18日。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放在世界新的动荡变革期来推进,放在后疫情时代的前景中来筹划,确实是前所未遇、前所未料的大课题,同时也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大机遇。

面对世界新的动荡变革期,必须认清世界怎么了,想好我们怎么办。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可能脱离时代之变进行、无视世纪疫情展开,更不可能在世界大潮的“孤岛”上成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1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第68页。从历史大势看,我国仍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新时代中国发展和疫情防控成果,更使得时和势在我们一边。同时,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全面清醒认识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新动能、社会生活新模式、人员往来新路径。

坚持胸怀天下,是党的百年奋斗重要历史经验,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类情怀。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庄重使命。在这样一个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特殊历史时期,回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就要把中国全面现代化的进程和世界经济走出低谷的跋涉联系起来,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复苏,重振全球发展事业。回答好前人未曾遇到的世界性课题,就孕育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二)准确认识和把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战略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意味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今天我们所处的新发展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13)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求是》2021年第9期。新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走出初级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内在要求。

在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要看到这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目标,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能脱离中国实际;更要看到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后半程,与几十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具备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条件。新发展阶段要为走出初级阶段、进入社会主义更高阶段创造条件,不能徘徊不前、无所作为。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战略,应该是充分体现新发展阶段特征的战略方针和步骤,在遵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推动历史跨越。

发展社会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根据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划分为不同历史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作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判断,确定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国情依据。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中央作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国情依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立了现实基础,是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提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本遵循的重大成果。

(三)准确认识和把握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目标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原则方法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显著标志。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条件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发展目标。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突出地提出和解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个问题,表明了共同富裕已经作为党和国家迫切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的战略部署,进入决策、实施和落实阶段。

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更是要创造社会主义史和人类史上的奇迹。在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要用十几年时间使数以亿计的低收入群体进入中等以上收入群体,是只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是只有依靠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实现的历史任务。同时,对共同富裕的渐进性、阶段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14)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求是》2021年第20期。

马克思主义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科学地阐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条件、制度基础、发展阶段等根本性问题。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构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是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理想在中国变为现实的伟大实践,正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构想在新时代新征程变为事业的伟大进军,这将大大丰富、拓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新。

(四)准确认识和把握在前进道路风险挑战复杂性增强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要求

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通往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仍然存在着各种风险挑战。来自不同方面、不同时段,具有不同特点、呈现不确定性的“黑天鹅”“灰犀牛”式的风险,可能会不时发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判断是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就前所未有。”(15)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5页。

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激励着党不断战胜各种困难和障碍、挑战和压力,创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个奇迹。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进行了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战胜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更是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依靠斗争战胜危机,依靠斗争开创新的伟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没有先例、没有模板的伟大事业。回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不能在一种静态的、稳态的条件下来思考,而是要放在风险挑战加大、不确定性增强、复杂性增加的条件下来认识,以便这一思考和认识更加符合快速变化的世界。历史实践是历史规律性和历史主动性的统一,无论是面对开创性的事业,还是应对不确定的未来,都要高度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挑战向机遇、不利向有利、压力向动力的转变。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创造实践,正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不尽源泉。

(五)准确认识和把握在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路径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举措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在党。回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必然要求回答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开启新征程同时也是党走上了新的赶考之路,也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考。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充满自信地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16)《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9页。面向未来,我们同样可以说,我们不但善于建设一个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打铁必须自身硬。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在历史长、规模大、执政久的情况下,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17)《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 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人民日报》2022年1月19日。勇于自我革命是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出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也是管党治党强党的最重要法宝。

社会主义兴旺发达,靠的是党风华正茂,百年大党绝不能变得老态龙钟、疾病缠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靠的是党长期执政,决不能重蹈苏共覆辙。只有创造出政党不断壮大的奇迹,才能创造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奇迹。回答好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的这一重大课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支撑,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创新,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交出的一份新的答卷。

猜你喜欢

强国现代化马克思主义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学习强国”礼赞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秦晋争霸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