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视阈下中国道路的本质属性与基本特征
2022-02-03王让新
王让新
(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173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伟大梦想,仁人志士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实践探索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最后在中国共产党人创新性的伟大实践中找到了正确道路,这就是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内的中国道路。正是中国道路,引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迎来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这个梦想如此之近。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贡献。如何正确理解中国道路的本质属性,如何揭示中国道路的显著特征,如何评价中国道路的重大意义,既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又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认识和理解中国道路的唯物史观视角
任何存在着的事物,它的本质、特征及其影响都具有客观性,但人们能不能正确认识,则取决于作为认识主体是否掌握和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历史观是读不懂的,党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1],但没有正确的历史观、党史观也是读不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给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马克思伟大发现的唯物史观,正像恩格斯讲的那样,达尔文发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而马克思通过唯物史观发现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给人们认识和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规律提供了一把科学的钥匙。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从毛泽东到习近平,都高度强调要用唯物史观这一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历史和创造历史,而且也为人们树立了运用唯物史观科学认识历史和创造历史的典范。
如何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视角认识、理解和阐释中国道路,不妨看看马克思自己是如何阐述自己的新世界观的总体特点和根本视角的。在被恩格斯高度评价为“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在第一条就明确无误地确立和阐述了自己新世界观的总体特点和根本视角。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发展了,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2]503这里,马克思直截了当地阐述了自己的新世界观与以往包括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内的世界观不同,这一新世界观强调从主体的“革命的”“实践批判的”现实的感性的活动,主体的对象性活动去理解世界。旧唯物主义虽然体现了唯物主义立场,但由于只从感性直观角度理解对象与主体,所以不能说明主体与对象之间能动的关系,陷入被动的机械的唯物主义泥潭。唯心主义虽然看到并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但不是从人的感性的对象性的活动去理解,更多的是从人的主观方面去说明,所以不能真正揭示主体与对象的本质性关系。马克思从新世界观与一切旧世界观根本区别的角度阐述了新世界观的总体特点,那就是一定要从主体的具有感性的对象性的实践活动的视角去理解主体与世界的关系,也就是说认识和理解人类诞生以来的人类社会及其与人类社会联系在一起的自然界,我们必须坚持从人这个主体的实践活动出发理解主体与对象的关系及其对象化的存在物。这一视角坚持和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和要求,不仅尊重了实践活动及其实践对象的客观性,而且强调了实践活动的能动性、辩证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革命的实践批判的鲜明特点。正是因为这一特点,马克思才得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505、“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2]504等重要结论和科学判断。
新世界观从实践这一主体的感性对象性活动角度去理解和阐释人类活动及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马克思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经阐述了这一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本视角,尽管它带有某种残存的人本主义色彩。马克思在这一重要的文本中阐述了为什么和怎么样从人的劳动(主体的感性活动、对象性活动)去认识主体与世界的关系。马克思在该文本中肯定了劳动是人的本质对象化活动,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都是劳动的对象化存在物,这些对象化存在物本质上应该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肯定。也正是基于这一点,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劳动造成了劳动异化,劳动的对象化过程和对象化结果成了对劳动者主体本质的否定。马克思运用这一立场和视角,认识和揭示了包括工业化过程在内的整个世界史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讲到,“工业的历史和对象化存在物,都是人通过劳动的对象化过程及其对象化结果,都是打开了的感性的摆在人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2]192。至于人类历史,马克思明确讲到:“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2]196
恩格斯在晚年的经典名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总结和评价黑格尔哲学解体即德国古典哲学终结后诞生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3],其总体特点和根本视角就是从劳动、实践的感性的对象性活动中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历史。
如何才能科学地认识和揭示中国道路的本质属性、基本特征和重大意义,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给我们确立、提供了根本原则,其关于从主体感性的对象性的实践活动出发去认识历史的方法论,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中国道路的根本遵循和基本视角。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这一特殊主体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奋斗、伟大创造的实践活动及其这一伟大实践的对象化过程、对象化存在物等出发,认识和揭示中国道路的本质属性、基本特征和重大意义,就是本文所讲的理解中国道路的哲学视角。
二、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道路的本质属性
中国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4]。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道路的本质属性,就是要揭示中国道路区别于其他道路的特殊规定性,这不仅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道路的重大意义十分重要,而且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也极为关键。
事物的本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那么如何才能认识和揭示出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呢?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黑格尔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事物理解为一个过程的集合体。一事物产生形成的内在根据及其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这一内在根据的对象化,应该就是我们认识和揭示其本质属性的根本思路和基本路径。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5]路是走出来的,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人民走出来的。任何走出来的道路都由“走路主体的目的、走路主体的走路实践、走路实践的结果”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结合过程及其产生的结果形成了这条道路的本质属性。
中国道路的探索和开创、坚持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奋斗的过程、英勇牺牲的过程、伟大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内在依据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6]1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最为鲜明的本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牺牲和创造过程,就是其初心使命这一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先进性政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6]1。
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历程中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6]1这一初心和使命镌刻在自己的灵魂中,筑牢在自己的信仰中,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实现着本质力量与对象化、对象化过程与对象化存在物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和社会组织的内在规定性,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设定,又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规定,更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价值观和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主动并自觉把这些客观规定和必然要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世界,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仰,内化和融化为自己从诞生之日起就从不忘记、从不放弃、从不改变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国道路的主体,其初心和使命作为中国道路的目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道路在本质上不同于任何其他道路。从本质上讲,中国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通过党团结和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对象化的过程和结果,这条道路的本质属性主要由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进行的对象性活动及其过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进行对象性活动的结果即对象性存在物等决定。从历史自觉、历史主动的角度讲,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实现历史自觉、历史主动的关键因素,是实现知行合一的主体能动性,是形成和决定中国道路本质属性的根本性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把“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6]72作为全党必须牢记的根本问题,从哲学上讲,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两点决定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所走的道路的本质规定。
中国道路的一百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通过团结和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不断对象化的一百年,就是不断形成并强化中国道路本质属性的一百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具体体现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经过28年浴血奋斗、百折不挠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实践中不断对象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过程和结果,不断对象化为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最终对象化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等社会现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具体体现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基本制度基础。经过30年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实践中不断对象化为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对象化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破坏一个旧世界的同时建设了一个新世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具体体现为探索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经过30多年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实践中不断对象化为我国生产力从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对象化为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对象化为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具体体现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经过近十年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实践中不断对象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对象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对象化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对象化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一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把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实践这一感性的对象化活动,并经过这一伟大的“革命性”和“批判性”的对象化活动,以促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本质力量的阶段性实现和过程性呈现。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就是党的初心使命这一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百年,而中国共产党探索开创、坚持发展的中国道路就是党的初心使命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和结果,这也就从根本上形成了中国道路不同于任何其他道路的本质所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及其对象化是中国道路的最本质特征。
三、唯物史观视阈下中国道路的基本特征
中国道路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通过实践的对象化过程和结果,无论从过程角度看,还是从结果角度看,都呈现出显著的特点。准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中国道路的基本特征,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道路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指出,人不同于动物,动物只知道按照自己的本能(即内在尺度)去活动,而人的活动不仅有内在尺度即目的性,而且知道按照对象尺度活动,把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有机统一起来,使自己的活动具有把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不断结合、不断统一的鲜明特征。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不断结合和不断有机统一的过程往往是在反复失败、不断探索中不自觉实现的,而且走了相当多的弯路和错路,也付出过相当大的代价。中国道路则不同,虽然也曾走过一些弯路,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政党,坚持用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指导自己所进行的实践,在实践中既坚守和践行自己的初心使命(目的性),又坚持从国情出发,尊重和遵循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经常通过反思历史和总结经验,促使在自己的对象化实践中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具体的历史的有机统一。中国道路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本质上是一个自觉的建构过程,这是因为两者的统一的基础和根本途径是实践,而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把以“实践为根本特点”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方法论,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立志以实践改造中国、改变世界。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性是作为历史真正创造者的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又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的实践本质上具有实现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内在规定及客观依据。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及其知行合一的品格是推进和实现中国道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有机统一的内在根据和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必然形成和转化为中国道路的目的性,这一目的性又由于通过实践对象化的要求而必须建立在合规律性之上。实践是主观见诸客观的桥梁和纽带,正是在实践过程中把目的性与规律性紧紧联系在一起,既把目的性导向规律性,又让规律性规范目的性,并在实践基础上通过目的性与规律性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开创、坚持和发展的中国道路是一条规律性和目的性在实践中螺旋式上升过程中不断实现有机统一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所探索和开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探索阶段曾经付出过极大的代价,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很好实现革命的目的性(党的初心使命)与规律性(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等基本国情)的有机统一,没有正确把握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随着革命实践的展开、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创新,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科学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本质和革命规律,才逐步实现了革命道路的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开创同样经历过一个规律性和目的性在螺旋式上升中实现统一的过程。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我们虽然具有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性要求,虽然具有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但由于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主要矛盾等基本国情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在道路探索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实现目的性与规律性的具体统一,犯过错误,走了弯路,付出过代价。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尊重和激发人民在实践中的创造精神,恢复和发扬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主要矛盾有了正确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的有机统一,推进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持续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制定反映了目的性与规律性有机统一的新时代发展战略,促使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道路的百年历程,促使和实现目的性和规律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其显著特征,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是中国道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中国道路是历史传承与发展创新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告诉我们,事物是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实现发展的,每一次自我否定都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作为联系的环节,体现出事物发展的连续性;作为发展的环节,体现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唯物史观也告诉我们,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必须在既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创新,但每一代人又在既有的基础上进行着创造并为后人留下了新的创新基础[7],这就决定了任何道路必然呈现出历史传承性和发展创新性相统一的特点。从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来看,其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历史传承性和发展创新性往往是自发地、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不是历史主体在历史规律之上自觉实现的过程。中国道路则不同,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人民通过伟大实践在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忠实传承者,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一直强调走自己的路,一直传承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所走道路中积累的中国智慧。
关于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中国道路所具有历史传承性,习近平总书记曾给予科学揭示和总结,认为中国道路是从改革开放中走出来的,从新中国走出来的,从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历史中走出来的,从近代以来的历史中走出来的,从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中走出来的。强调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民族走过的过去不仅是继续朝前走的历史背景、起点基础,而且蕴含着走在这条路上的人的根和魂,必将影响和制约着继续走的道路选择和方式方法。中国道路的历史传承性,一方面,体现在对五千年中华民族发展道路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及追求天下太平、协和万邦的优秀文化的传承,对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及各种抗争运动中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强盛的精神的传承;另一方面,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探索、开创和发展中国道路的过程中前后阶段的历史传承。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始终如一固守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的中国道路的本质特征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道路的发展创新性,是在历史传承性的基础上进行和实现的。由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时代主题的变化及其主要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为顺应时代主题、解决主要矛盾、完成主要任务而制定的基本路线、战略部署、主要举措、实践路径就呈现出新的特点,从而使中国道路呈现出鲜明的发展创新性。中国共产党开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继承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不断抗争过程中形成的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精神品质,但又突出了革命领导力量、革命前途等方面的本质区别,形成了具有发展创新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传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民族复兴、人民民主、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价值目标和党的领导、统一战线、独立自主等光荣传统,又赋予其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改革开放、人民富裕等时代特色,体现出中国道路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和创造。进入新时代,道路越走越宽广,在党的领导、人民主体、独立自主等历史传承的基础上,理论指导的创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方式的创新、发展战略的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创新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时代凸显出鲜明的创新性和飞跃性。
(三)中国道路是“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有机统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大任务,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伴随人类认识世界的深入和改造世界的进步。人类所走道路的顺畅与否、成功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能不能推进和实现认识世界的理论与改造世界的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人类要做到在行进道路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难度很大,十分不易,所以各民族的发展道路都显得非常曲折、反复,没有一个民族的发展道路是笔直的大道。中国共产党人所开创和走出来的中国道路,尽管也经历过曲折并付出过极大的代价,但最终走出了一条科学的、持续的、越走越宽畅的发展道路,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是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性政党,坚持用科学理论“解释世界”和用积极实践“改变世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马克思眼里,“这些哲学家们没有把自己的哲学研究、哲学理论与社会现实对接起来,没有密切关注哲学和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他们的哲学批判是远离现实环境的”[8]。这种哲学不但不能认识和解释世界,最终也改变不了世界。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旧哲学划清了界限,把“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统一起来并通过改变世界以实现人类解放作为自己的鲜明特征。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初衷,始终践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的共产党人理论上的先进性和实践上的先进性,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和高度重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双向互动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从哲学的高度论述了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认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9],为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奠定了哲学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就是要不断科学地认识世界,不断积极地改变世界。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认识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关系上具有高度自觉的认知并自觉地践行,使其开创的中国道路具有了科学认识世界、积极改变世界及二者的有机统一的鲜明特征。
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的一百年历程,其实践反复证明了一条真理:把科学地认识世界和积极地改变世界统一起来是道路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探索的早期,正是由于对于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发展规律等没有形成科学的认知,缺乏符合国情的理论指导,使革命遇到挫折。正是由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革命实践创造和积累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深邃的理论思维而上升为理性认识,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认识过程的飞跃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并确立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高度自觉,最终开创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到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飞跃,充分体现出中国道路“科学认识世界和积极改变世界有机统一”的鲜明特征。在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行艰辛探索的时候,由于对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及其主要矛盾的认识及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出现反复,没有形成正确反映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主要矛盾的科学认知,没有很好地实现认识世界的科学性改变世界的积极性的有效统一,导致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过失误,遭受过挫折,付出过代价。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人恢复和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持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关于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存在的主要矛盾、面临的根本任务及其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发战略等科学认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了党的理论“解释世界”的科学性。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党坚持用能“解释世界”的新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推进和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双向良性互动,做到和实现了认识世界的科学性与改变世界的积极性的有机统一,中国道路进入了富起来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道路在新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出新局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全体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性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不断以原创性贡献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解释世界的科学性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我们党践行党的“知行合一”优秀品格,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实现了改变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性和成功性,实现了新时代中国道路上科学认识世界与积极改变世界新的有机统一,中国道路迎来了强起来的新阶段。中国道路的一百年就是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科学“解释世界”的一百年,就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伟大实践积极“改变世界”的一百年,并形成了以理论创新科学解释世界与实践创新积极改变世界的有机统一作为中国道路的实现机制,为中国道路提供了源源不断并用之不竭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动力。
(四)中国道路是改变世界和构建世界的有机统一
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通过伟大实践走出来的,而实践是一种主体的感性的对象化活动,这一感性的对象化具有革命的批判的强大功能。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在批判一切旧世界观时高度强调了新世界观与它们的不同,这个不同就是新世界观是从具有革命的批判性的实践活动看问题的。实践的、革命的、批判的功能决定了实践具有解构世界和建构世界的双重作用,也就是毛泽东、习近平所讲的具有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强大功能。作为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学说的马克思主义,高举实践唯物主义大旗,认为实践是科学解释世界和积极改变世界的武器,并在改变世界中实现改变旧世界和构建新世界。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一生的贡献时,认为马克思是科学家,但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10],就是因为马克思认为人类解放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在改变世界和构建世界中完成和实现。
在通过伟大实践开创和发展中国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面临着改变世界和构建世界、破坏旧世界与建设新世界的双重任务。毛泽东形象地把这双重任务比喻为“破”和“立”,认为不破不立,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共中央关于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也是这样高度肯定和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大贡献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的是一个积贫积弱、千疮百孔、民不聊生的旧世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6]1的初心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为人民、为民族破坏这个旧世界,并建立一个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新世界,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中也明确提出“消灭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革命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28年革命实践充分发挥和体现了其改变世界和构建世界、破坏旧世界和建立新世界的显著功能。这一伟大革命,打倒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专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社会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又面临着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困难局面,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需要改变的中国,而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新中国”,这也是一个需要建设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进行了30年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伟大实践,并通过这一伟大实践改变了我们党面临的困难局面,建设了一个“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比较完整”和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巩固的“新中国”,又一次在伟大实践基础上实现了改变世界和构建世界的有机统一。
历史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面临着新的困难局面,也就是要解决长期制约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旧体制和发展水平落后于时代的不利局面。中国共产党人高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大旗,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被称为决定中国命运关键一招的改革开放实践,从开启之日起就承担着解决生产力发展落后、克服体制性障碍、消除生活贫困等重要的改变及其建立充满活力的社会发展机制和让人民富起来的建设任务。经过30年的解放思想和开拓创新伟大实践,我们实现了经济体制从高度集权到充满活力的伟大转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实现小康并走向全面小康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在中国道路上通过伟大实践把改变世界与构建世界、破坏旧世界和建立新世界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又面临着彻底消灭绝对贫穷现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逐步消除贫富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及其消除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等艰巨任务,改变与构建的任务又一次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新时代基本国情,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魄力,直面存在的绝对贫穷、贫富分化、生态环境问题,打响了扶贫攻坚、治理环境、推进共同富裕的攻坚战、雷霆战、持久战,经过近十年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伟大实践,我们彻底解决了中国社会存在了几千年的绝对贫穷问题,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趋势性、根本性、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制定了“十四五”近期和2035年远期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持续推进和实现中国道路在新时代改变与构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五)中国道路是改造中国和改变世界的有机统一
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体,任何事物都处在与其他事物的普遍联系之中,其存在形式和发展状态都会对联系着的事物及其相互联系的整体产生影响。人类社会自从进入世界性历史,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成为这个世界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其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个世界及其历史。中国道路从探索和开创之日起就是在近代中国逐步沦为西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蒙辱、文明蒙尘、人民蒙难的历史背景下和基础上进行的,这就注定了中国道路从开创之日起就承担着改造中国和改变世界的双重任务。毛泽东早在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时指明了中国革命和中国道路承担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艰巨而神圣的使命和任务。
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探索和选择“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等各种救亡救国的道路和方案,试图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五四”爱国运动。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了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历史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通过革命实践改造中国、改变世界的双重历史任务。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百折不挠的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民族,无愧于人民,对内打倒了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外打倒了帝国主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这一历史壮举和历史成就极大改变了世界历史和世界面貌,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造中国的同时改变了世界。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所走出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不仅实现了中国社会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革,使一个一穷二白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而且极大改变了世界范围内两种制度的力量对比,为世界范围内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及世界走向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三个世界”国际战略及其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合法席位,更是对世界格局和和平发展产生了历史性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使我们大踏步赶上了时代,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对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的改变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及其综合国力的极大增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主动的精神力量,大国特色外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对人类文明发展、对世界向平等、和平、合作、共赢方向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道路开创和发展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在“改造中国”的同时,极大地改变着世界,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和“胸怀天下”的鲜明特征。
中国道路是一条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道路,是一条人类进步与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人民性、民族性、人类性、世界性有机统一的道路,是一条能够不断创造中国人民美好生活和不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