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职业技术大学”的政策走向
——基于学术性与职业性平衡发展的视角

2022-02-03郁菊萍章璇子

大庆社会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术性职业性大学

郁菊萍,章璇子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21000)

2021年初,国务院常务会曾明确提出:当前,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打通上升通道,不能仅仅由原来的本科到研究生,而是要实现从中职到专科到本科到研究生的整体上升通道。其目的是为了引领一批普通本科高校渐渐地向应用型技术型高校进行转型。也指出作为本科院校以及职业教育院校,应明确自身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在实际开展教育过程中,其教育教学的主要类型、教育教学特点,坚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更多具有高层次技术技能的人才。并且明确人才定位,做好系统设计,才能不断地促进当前高等院校以及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实现其向着纵向化发展,做好普通本科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与相融。随着我国很多职业技术学院转型为职业技术大学,学术性与职业性如何平衡这个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和争论。那么,新兴的“职业技术大学”该如何在“学术性”与“职业性”之间求得平衡而不偏废,是办好职业技术大学应重视的问题。

一、“职业技术大学”的层次进阶与类型区分

1.“职业技术学院”与“职业技术大学”的概念分野。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一种类型,以全日制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为主,学制通常为3年,在普通高考录取顺序中为统招专科(高职)批次,也是“三校生”(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中等技工学校)单考单招的录取院校。职业技术大学则是指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大学。由专科层次“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的本质是学校功能(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升格,“职业技术大学”是在“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职业技能型本科院校。直面当前对职业本科认识的局限性,要清楚认识到职业本科的不可替代性,即与其他本科在发展逻辑、发挥社会功能、职业面向、教育类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术属性等方面具有根本差异。[1]

2.我国“职业技术大学”与国外同类院校的特征比较。虽然“职业技术大学”的名称由我国率先提出,但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上已非罕见。随着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我国的科技进步也愈发明显,近几年国民受教育程度在不断提高,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进行职业教育上,其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也存在一定区别,其教育教学层次在不断的上升和改善。当前,需要做的是大力发展本科层次上的高等职业教育,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了解到技术的重要性,学习到更多、更高深的技术。职业教育的高等化和高等职业教育是目前21世纪国际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以及发展方向。例如,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在德国高等院校中占有相当大比例。“应用技术大学”这一高校形式并不仅仅存在于德国,而是在整个欧洲普遍存在,均是同样的体制和理念。通过类比可见,我国的“职业技术大学”属于技职院校体系转制,职业性色彩为第一表征。

二、我国“职业技术大学”的政策变革历程

1.提出与探索阶段。在当前我国所需要构建的是中专、专科、本科、研究生为一体的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并且针对高校在开展职业教育过程中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要求所有的高等院校在当前培养学生时,需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并且明确无论是职业教育或者是普通教育,虽然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但是其教育教学对我国社会发展而言,具有相同的地位。明确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了解职业教育、要求高校做好职业教育教学,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2.试点与扩建阶段。2019年5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名单。2019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全国首批“职业大学”成立。2020年6月,第二批试点职业技术大学成立。至此,全国共有22所“职业大学”。

在分析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时,我们发现:其本身不仅有专科,还包括了本科和研究生。但是,我国有关高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都有着极为明显的本科与专科的层次之区分,并没有本科以及研究生层次,认为这两个学历属于高等学历教育,而不属于高等职业教育。为此,当前需要对这一内容进行分析和改变,明确本科职业技术大学的兴起,也是国家在开展本科层次教育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更是目前我国社会在进行人才储备过程中所不能忽略的一部分,是政策支持民办高职升格本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本科技术人才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2]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是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当前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其所体现的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呼唤。

三、“职业技术大学”特征:“学术性”与“职业性”的平衡

1.“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知识特征区分。“学术性”是指高等院校对理性与学术的追求。[3]本科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使得职业教育除了学科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面向职业工作的职业知识。那么,作为“学术性”的知识与作为“职业性”的知识两者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职业教育领域知识,主要是职业知识、经验知识,作用是验证知识内容与理论知识,面向职业是“低层次”的职业岗位。而普通教育领域知识,主要是学术知识、科学知识、理论 (系统) 知识,作用是推动知识体系与框架的建立,面向职业是“高层次”的职业岗位[4]。陈慧梅、谢莉花(2021) 提出,融合“学术性”与“职业性”才是未来职教教师、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两者的融合需要探寻融合的固着点。[5]事实上,不仅是职教教师发展如此,本科职业教育也需要“学术性”知识与“职业性”知识的有效合一。

2.我国“职业技术大学”建设的内在动机: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地位。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改革试点工作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个中心。“职业技术大学”能否改变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看法,这对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至关重要。无论是高职院校或是中职院校,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并没有上升通道,很多学生认为从中职、高职院校毕业之后,这一生的学历仅仅如此,由于缺乏学历的上升通道,使很多学生只能牢牢的限定在市场的中下游。然而,职业技术大学的存在,则使得职业教育迈出了全新的一步,渐渐的变成了具有高质量类型的教育。其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步,而接下来需要进一步改革我国的职业教育,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改善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以及人才评价体系。当前所需要使用的制度是生均拨款制度,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所有院校自身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并且在拨款体系上需要做到的是每一类教育均一视同仁。

3.我国“职业技术大学”的价值取向:强调学术性与职业性的平衡。高等教育学术性和职业性的争论,实际上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学术性和职业性的不平衡一直存在,普通高校学生缺乏操作性,而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发展性,这也是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大课题。学术性与职业性的融合将是我国“职业技术大学”的重要走向。学术性与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两个端点,要警惕只追求学术化、不断将职业教育一味推向学历层次提升的“学术狂热”现象,也要警惕只追求职业性、枉顾学科知识奠基的“去学术化”现象。

四、“职业技术大学”学术性与职业性平衡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1.以现有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加强改革与改造,打造若干职业教育高地。以专业、学校、省市为试点,打造职业教育特色品牌,形成特色成果,并推广全国。职业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明确任何一种职业教育都不应该以学历为导向,或者是参照普通高等院校进行办学,而是需要坚持就业为导向,进行职业院校的办学。第一,以专业为试点。可以选择一些本身基础建设相对扎实,并且具有极为鲜明特点类型的学校,将其打造成为行业、产业所需要的、专业的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以此作为试点并且给予这些学校独立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第二,以学校为试点。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当前需要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根据每一个地区的人才实际需求,人才质量,学校的办学水平、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22所学校的选择,并且需要这些学校充分发挥出中国的高职院校所具有的独特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建立和完善职教教师“职业知识”和“学科知识”的二元融合体系,提高职教本科师资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切实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加强专业化教师培养培训,培养真正兼具学术科研水平与职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师资团队。二是加快落实职教本科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制度,处理好职教人才培养资金保障工作。

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利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来实现自身发展,如何助力于生产力的发展和解放,如何处理好国外舶来理论制度和本土实践的关系,如何加强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和发展环境等,这些都是职业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目前亟需应对的重要问题。只有在各个维度上加强顶层设计,多管齐下,打好“组合拳”,才能最终促进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坚实根基,给真正有根基的院校共同担负中国职业教育现代体系建设的重任,这是他们责无旁贷的使命。精选质量上乘的资源,作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先行者、布点者、实验者、探索者,则是我们审慎而现实的方向。

猜你喜欢

学术性职业性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大学求学的遗憾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网页学术性算法研究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