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泥湾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2022-02-03高国林

南方论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南泥湾边区精神

高国林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81)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陕甘宁边区一方面遭受日军的大规模军事进攻,一方面处于国民党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的环境中。为了抵御外敌侵略、战胜国内劲敌,毛泽东号召边区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1941年3月,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进行垦荒,经过三年多的时间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并在此过程中培育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时间流逝,精神永存。南泥湾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时代价值,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

一、南泥湾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

长期以来,陕北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盗匪横行,对人类的生存提出了很大挑战。长征落脚陕北后,很多同志认为这里并不适合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更不适合做抗日军政的大本营。但是,毛泽东同志辩证地认识到,正是因为陕北地理位置不占优势才使得其成为敌人进攻的薄弱环节,从而利用这一缝隙条件来发展和扩大根据地;再者,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是十年内战后留下的唯一的根据地,已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这为党中央立足此地开展工作提供了先决条件。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侵华的总体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企图用“以华制华”的手段来统治中国。日本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内部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政治手段;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建立的抗日根据地,则通过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来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进攻。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方面消极抗日,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上的包围和经济上的封锁,同时切断陕甘宁地区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扬言“不准一斤棉花、一粒粮食、一尺布”进入边区。此外,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陕甘宁地区自然灾害尤为严重,旱灾、涝灾、瘟疫等多种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边区政府需要发放大量救济粮及生活必需品,这造成了陕甘宁边区严重的经济危机。毛泽东后来在回忆那一段艰苦岁月的时候,不无感慨。在最应该雪中送炭的时候,国民党方面雪上加霜,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的方式来对付共产党,共产党员和边区人民的生存境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巨大考验下,党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通过多种手段来发展经济,带领边区人民共同抵御外敌侵略、战胜国内劲敌。

二、南泥湾精神的内涵

“南泥湾精神是以八路军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2]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作为陕甘宁边区南大门的南泥湾,一边练兵,一边屯田垦荒。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正是在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自救运动过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

(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1940年5月,朱德从抗日前线回到延安,为了解决陕甘宁边区严重的经济危机、保障党中央的安全,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军垦屯田”、开发南泥湾的主张,即所谓的“南泥湾政策”。1941年,王震率领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开启了声势浩大的大规模军屯垦荒运动。三五九旅刚到南泥湾时,南泥湾人烟稀少,自然地理环境极其恶劣。面对这样的困境,三五九旅的官兵没有退缩,在朱德的直接领导下,他们白手起家、迎难而上、艰苦创业。为了解决住宿问题,战士们先是住在用树枝、杂草搭建的草棚里,同时突击打窑洞,用近四年的时间挖了1000多孔窑洞;为了解决穿衣问题,战士们自己种植棉花、制造纺织机,亲自动手纺线织布缝衣服;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战士们先是在山里挖野菜、收野鸡蛋、下河摸鱼等,后来就在村落遗址找各种铁器熔铸打造生产工具,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开荒种地。他们大胆实验,利用南泥湾森林林区水源充足的条件试种水稻并且获得了成功,打开了边区粮食生产的新局面。农业垦荒的成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三五九旅发展农副畜牧业,呈现一派“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景象;兼办手工业,在解决自身生产生活供应的基础上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开办商店,发展交通运输业,促进了边区内外商品流通,实现了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大环节的良性循环,为坚持持久抗战和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取得的巨大成绩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赏,他称赞三五九旅是“发展经济的前锋”。

(二)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奉献精神

三五九旅通过发展生产、增加产量,实现了“开源”,但即使是在自给生产能力有所富余的时候,王震旅长依旧号召全旅:“生产要多,消费要省”,要求战士们始终保持厉行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在被服方面,战士们为了节省布料,一服多用,从长裤改成短裤再到打草鞋,也通过宣传爱护服装以及延长发衣时间来节约;在粮食方面,部队仍然坚持每天“两干一稀”,将瓜菜、红薯、山药蛋等掺在粮食里做“八宝饭”吃。厉行节约不单单是边区军民方面的缩衣节食,更需要边区政府以“管理人”的身份起到带头表率作用。边区政府在施政方针上切实实行精兵简政,出台了一系列节省民力的措施,有力维护了党中央的权威。三五九旅的官兵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实现了“开源”与“节流”的完美结合,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帮助陕甘宁边区成功渡过了经济危机,保障了党中央的安全。三五九旅战士们铁一般的信仰、纪律与担当树立起光辉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展现出共产党人独特的人格魅力。

(三)上下同心、共克时艰的实干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只要共产党人团结一心、同甘共苦,任何强大的敌人都能被打败,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在大生产运动中,作为人民军队的总司令朱德、三五九旅的旅长王震,同广大官兵一起练兵比武、参加劳动。他们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提高了部队的生产力,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一位曾到边区采访的外国记者看到王震旅长由于长期的生产劳动而布满老茧的双手,不禁心怀敬佩。典型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三五九旅的士兵从模范中汲取力量,把个人的奋斗融入整个南泥湾的战斗中,为保障党中央的经济以及军事安全共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凭借着这种上下同心、共克时艰的实干精神,三五九旅不仅改善了官兵关系、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共同体意识,还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南泥湾精神,使南泥湾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三、南泥湾精神的当代价值

南泥湾精神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更需要充分挖掘和彰显南泥湾精神的时代价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艰苦奋斗中砥砺前行。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道路

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不仅是战争年代实现民族独立的精神支撑,更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坐标。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自主创新来确保新时代国家的经济安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举全国之力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充分发挥我国的现有资源优势,以主动的姿态融入国际经济交往的大潮流中,积聚了强大的经济能量。在新发展阶段,我国有能力也有必要通过科技自主创新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锻造更高的自给能力,从而保持本国的经济特色,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自从2020年5月14日开始,党中央就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并在之后的多次会议中进行重申和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深思熟虑后作出的深谋远略。我们只有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从根本上破解制约“双循环”要素流通的障碍,才能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可持续性。“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力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只有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道路,才能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新时代新形象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重要法宝,也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共产党在夺取政权后要继续以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来稳固政权,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走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征程。然而,随着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逐渐富裕,部分党员受利益的诱惑,思想开始松懈,享乐主义、腐败之风渐显,损害了党的光辉形象。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共产党人初心不改、使命必达,才能造就一番伟大事业,最终带领广大人民实现国家伟大复兴。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刮骨疗伤的决心和意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构建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反腐倡廉工作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保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了党的战斗力和领导力,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三)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精神动力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到:“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4]就是说精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生产力。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第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结合当前乡村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我们仍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激发人们生产实践的内生动力。乡村党支部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引领乡村治理发展,全力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基层党员干部要与人民群众一起走在振兴大业的最前线,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同甘共苦,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治理发展的中流砥柱。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受益主体,要更加主动自觉地加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要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自力更生,通过挖掘自身潜力真正走上“造血式”富裕之路。

猜你喜欢

南泥湾边区精神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南泥湾途中》
南泥湾开荒志
拿出精神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
抗日战争时期的鄂皖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