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研究
——特征、方略与路径

2022-02-03彭之尧

大庆社会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载体党史师生

彭之尧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329)

一、新时代:辨识各方特征

从国内环境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本身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从国际形势看,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处在整个大环境下的范畴之中,各个方面都受到时代所带来的显性或隐性影响。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所面临的环境、主体、内容、思路等方面都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征。

1.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国内已进入改革深化期,国际正经历格局再次调整,各方面都对高校师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把高校置身于国际与国内所组成的坐标系内来分析,环境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变性。环境涵盖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现实的社会环境和虚拟的网络环境;内部环境包括了校园环境和交往环境。环境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内部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各类思潮碰撞、各种价值观都会以不同形式传导给学生。虚拟环境的大量信息和交往方式也让学生或多或少改变着生活方式和冲击着学生的思想观念。

2.主体的同一性与差异性。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从根本上讲在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但二者作为主体,既有相同的部分又有不同的方面。二者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圈层化明显。“圈层”主要指大学校园里,借助网络新媒体融合兴趣点、需求点而建立的聚合体、生活圈,形成一个个内核稳定、衔接紧密的社交圈[1]。第二,个性化突出。随着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师生对各类事物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党史学习教育水平要求也不断提升。第三,自主化普遍。师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明确,对为什么学习党史认识相同,但如何将党史转化为自我能力还存在偏差。二者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首先,二者所担负的使命不同。高校教师承担着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高校学生使命主要是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二者的着力点不同,高校教师着力点在于做好本职工作,高校学生的着力点在于学习好专业知识准备奉献青春力量。

3.内容的导向性与丰富性。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党史内容的解读和阐释贯穿过去、现在、未来这一逻辑。在连接过去时,内容必须呈现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在联系现在时,内容必须讲透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连通未来时,内容必须阐明中华民族和中国为什么一直需要中国共产党。另一方面,党史的内涵在不断扩充,外延在不断拓展,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个人的奋斗足迹、地区发展的轨迹、社会变迁的痕迹、国家治理的奇迹,都丰富着党史的内容。高校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时应当把握内容的导向性,让广大师生坚定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坚定中国共产党能,坚定马克思主义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

4.思路的融合性与多元性。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具有自身特殊的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3]。所以,党史学习教育的思路不能仅限于一种逻辑,面对新主体、新环境、新形势,可尝试建构新的思路进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在思路上要注重融合时代和当下;在对象上,要更加注重其可接受度;在程序上,要更加注重条理性和层次性;在方法上,要更加注重创新性与灵活性,最大程度提升时效性;在体系上,要更加注重流畅性和高效性。思路的多元性即要借鉴各种思路与辩证思维,不遗余力地引领广大师生从党史中汲取养分、获得真知。

二、新视野:采取多维方略

党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意蕴深远、意义重大。加强新时代高校党史教育工作,必须站在新视野,立足新高度,根本在于立足立德树人,采取多维方略,引导广大师生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贡献力量。高校本身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是由不同的单元组成,不同的单元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每一所高校定位不同,有各自的特点,在办学层次、教育性质、学科范围存在差别。基于此,加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应当采取多维方略着力应对新挑战。

1.宏观:系统化推演。从宏观视角来看,高校是一个由各类机构组成的整体系统,所以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时要全面把握,从高校的四个组成部分上系统化推演。其一,目标系统化。将党史学习总目标与子目标系统化推进,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使党史既能发挥理论武装的作用,又能实现推动工作的效果。其二,过程系统化。把党史学习教育按照不同阶段开展,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打破部门与部门之间壁垒,按照党史学习具体要求系统化进行。

2.中观:分类化推进。从高校本身来看,高校所在区域、学科范围、教育性质、办学层次均有不同;从党史本身来看,也可按照不同时期、不同角度进行划分。这启示着高校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时可以分类化推进,将党史与各个高校自身特色结合起来,不同高校的学习侧重点可略有不同。将党史按照阶段分,可以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按照专题分类,又可以分为党的会议史、党的人物史、党的地方史等。所以,第一,采取分门重点学习的策略。将高校按照学科门类分类,将高校的自身定位和使命与专题党史结合起来学习。第二,采取分类导向学习的策略。将高校各个单元的职能与相关专题党史结合起来。第三,采取分块阶段学习的策略。将高校不同的主体与相关党史结合起来。形成党史学习既全面又精准,既有效又高效。

3.微观:单元化推动。单元是高校相对独立的体系,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单元化推动就是将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各个方面统筹进行,微观推动,从点、线、面、体四个层级展开。点上即党史学习教育的对象,主要包括师生员工、领导干部等。对于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角色,采取不同的路径进行。线上即将学习的内容穿针引线,将党的历史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三个问题串联起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联系起来,增强党史的说服力、感染力、凝聚力[4]。面上即高校下属各单位,结合自身的短板与弱项梳理问题,结合党史学习,边学边改、学改结合。体即高校党委常委会,注重从历史中获得真知,获取经验,推动党史学习专题化、特色化。

三、新路径:实施精准举措

针对当前的“时”与“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共中央也印发了 《关于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实际学习中,必须聚焦新时代,聚力新挑战,聚合新路径。在精准有效上下功夫、求实效,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发展。

1.远目标与近目标结合。习近平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5]。高校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时,可将学习目标阶段化推进。远目标着眼于从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进行学习,近目标落脚在高校的角度和自身的角度进行学习。就广大学子而言,要将学好专业知识这一近目标与努力成为担任起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这一远目标结合起来;就高校教师而言,要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这一近目标与为国育才、为党育人这一远目标结合起来;就高校各单位而言,要把实现学校发展这一近目标与不折不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一远目标结合起来。形成由近目标的达成推动远目标实现的局面,既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又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引导广大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6]。

2.全系统与子系统嵌合。开展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是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如果要把党史学习教育视作一个全系统工程,各项目标任务、举措路径就是组成全系统的子系统。既要从全系统谋划子系统,又要从子系统把握全系统,以此形成结构合理、层次递进的学习体系,从而确保党史学习的高效性。全系统包括目标、任务、成效;子系统包括学习对象、学习载体、学习内容。进行党史学习教育要顶层设计出整个系统的时间表、施工图、任务书,以此为范本蓝图,引导广大师生明白具体怎么做,下一步怎么走,以标准的学习流程实现高质量的学习成效。制定时间表,就是勾勒出党史学习教育的具体节点和分布阶段;制定施工图,就是划定出党史学习教育的学习内容;任务书就是制定出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所达到的目的。让高校党史学习的内涵不断拓展,外延不断延伸,以系统流程的优化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质量。

3.主内容与辅内容整合。习近平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7]。高校在开展党史学习时,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流和支流,全方位、图景式展现党的辉煌成就和丰功伟业。首先,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历程,用党史论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理与实践伟力;其次,凸显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体现党史的鲜活性;再次,从历史中把握规律和总结经验,从党史中获得有益经验;最后,联系实际,将党史专题化归类,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形成党史内容全方位覆盖,让广大师生能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党史中获得真知与力量,让党史入脑入心,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

4.实载体与虚载体融合。载体即是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媒介,也是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工具。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既要让实载体“随处可见”,又要让虚载体“润物无声”。第一,将传统载体与新兴载体相连。要发挥思政课堂独特优势,将党史贯穿其中。可借助特别的仪式、具体的活动,社团文化等载体,创新形式,让广大师生踊跃参与、乐在其中。第二,校内载体与校外载体相接。要将高校自身的校史植入党史进行学习。同时,挖掘校友资源,将新时代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成就通过各种途径展示出来,让校内外的各种载体有机衔接。第三,线上载体与线下载体相向。借助校园论坛、校园官微、短视频等新兴媒介方式进行党史的宣讲,使线下载体与线上载体相互促进,实现人员全覆盖,引领广大师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认同,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加坚定。

猜你喜欢

载体党史师生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第一次学党史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