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怀旧如何影响自我连续性

2022-02-03曹玲珊

大庆社会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连续性建构个体

曹玲珊

(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校区,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一个人不论时间或空间如何延展,生理与心理如何变化,个体依然能够意识到稳定的自我。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我连续性。自我连续性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保证了人们的日常活动、人际关系、未来计划和目标的顺利进行,以及社会中的各种契约、债务和承诺的履行,是公正和道义存在的基础。大量研究发现,怀旧这种个体在生活中时常体会到的特殊情绪,是自我连续性的形成机制之一,它通过身份叙事、社会联结及联想联结对自我连续性产生影响。

一、怀旧的概念内涵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了许多影响,工作受到冲击,出行被迫减少,在这些压力下,念旧之情常常如潮水一般席卷着每一个人。不论个体处在何种文化和群体中,也不论青春少年亦或是迟暮老人,都会时常产生对过去温馨岁月或无忧无虑童年的向往,向往对象的范围非常广泛,可能是一件事、一个人、一些物品或一个地方。[1]怀旧最初被认为是一种生理疾病,表示那些异国他乡之人因为想念自己的家乡而产生的痛苦。直到20世纪初,人们对于怀旧的认知才由生理疾病转向心理现象。

怀旧是一种与自我相关的情绪。虽然有学者强调其快乐或悲伤的一面,但怀旧多为苦乐参半的混合型情绪,其中快乐与悲伤的元素常常掺杂在一起。我国古代很多诗词都有相关描绘,例如:“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斜倚桥,满楼红袖招。”出自韦庄的 《菩萨蛮》,表达的是对于往事的回顾及感慨。在作者的回忆中,自己年少风流,春衫飘举,风度翩翩,当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时,满楼的女子都被自己的英姿所倾倒。作者这种怀旧的甜蜜来源于过去自己幸福的经历,同时又对这些正性情绪进行理想化的再加工,使得怀旧的甜蜜感愈发强烈;但开篇也提到“如今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表达的是自己对于无法回到已逝过去的失落和伤感。当然,怀旧中的负性情绪有时也会来自于个体所经历过的负性事件。对怀旧情绪进行分类,根据怀旧内容可将其划分为积极怀旧与消极怀旧。积极与消极怀旧中自我相关程度不同的内容会引发不同的自我认知。[2]

二、怀旧的心理功能

怀旧具备情绪调节与认知建构两项心理功能,怀旧的情绪调节功能在于提升个体的积极情绪,而认知建构的功能在于改变个体思维、增加积极的自我认知、促进社会联结以及产生意义感等。

(一) 情绪调节功能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往往在个体情绪不佳时,更容易出现怀旧。这时的怀旧内容多数很美好,这种积极感知所带来的正性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个体此时的消极情绪,正所谓:怀旧是正性情绪的储备库。虽然怀旧可以调节个体情绪,提升个体积极情绪体验,但当诱发个体对于悲伤往事的怀旧时,怀旧情绪多数以消极为主。[3]这提示我们,怀旧的情绪调节功能有可能受到怀旧内容的限制。

(二) 认知建构功能

1.怀旧增强社会联结。怀旧可以增强社会联结,提升个体归属感。社会联结指个体能够觉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所有人际关系亲密度,是一种抽象的心理距离形式。这种人际关系的对象不仅包含亲密的个体(如父母、朋友),也包含不亲密个体 (如陌生人)。怀旧是一种社会情绪,当个体感觉孤单或受到排挤时,会通过怀旧记忆中与他人的相处来感受被爱,并重建这种亲密关系,使其成为自我的一部分,提升归属感与安全感,促使个体主动融入到社会组织中。此外,怀旧中的个体处于一种认知开放的状态,这种状态利于个体接收与他人相处时的反馈信息,进而完善自身不足,消除认知失调。

2.怀旧改变自我认知。怀旧可以改变自我认知,提升积极自我概念。个体都具有维持自我统一的动机,当受到外界威胁或遇到生命中的重大转变时,就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通过在怀旧中提取积极感知,进而整合过去与现在的经历,恢复及提升自我认同感。例如,个体虽然考研时落榜,但他可以通过怀旧自己以前得奖的经历来肯定自己。

3.怀旧使人体验生命的意义。怀旧可以使人体验生命的意义,有研究发现,询问被试有关死亡的问题,被试回答后会产生关于死亡的想法,这时怀旧倾向较高的被试会体会到更多的生命意义,激活有关死亡的认知体验时会更困难。此结果证明怀旧可以填补生命意义的空白,促进个体对生命意义的感知,预防意义消解,也能通过这种认知资源来减缓现实的威胁,对抗自我断裂产生的负面情绪,让生命无意义的人找到平衡点。

三、怀旧对自我连续性的影响

个体在生活发生改变时会间或产生自我的不连续性。例如,中年人由于背负生活中的责任和义务,有时难以将当下的自己与16岁时无忧无虑的自己联系起来。而面临这种自我连续性被破坏的威胁时,个体会自动将怀旧作为应对机制,通过身份叙事将过去生活的片段整合在一起,提升社会联结,促进过去自我连续性,并通过联想联结促进未来自我连续性。

(一) 怀旧通过身份叙事影响自我连续性

从民间故事到真人秀,人们都在建构并分享自己的故事。而这些依靠过去经验所构建的有意义的生活事件,是由个体自己定义并据此来整合生命故事的叙述线索。例如,对童年时过春节的怀旧记忆可能会引发对过往众多春节的回忆,并在脑海中建构、内化一个发展的和整合的生命故事。最新研究发现,身份叙事比普通事件叙述更加抽象和具体,而这种具体会更紧密地连接过去和现在,进而增强个体对自我连续性的知觉。

(二) 怀旧通过社会联结影响自我连续性

个体在生活中受到他人排斥而感到孤独时,怀旧记忆中的亲密关系可以为其提供归属感,缓冲并修复个体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到的负性情绪。同时,怀旧个体可以凭借重构的记忆加深与亲密他人的联结,[4]明确以往关键的人生轨迹,整合各个时间点的自我,社会联结在个体的怀旧与过去自我连续性中起到着不完全中介的作用。

(三) 怀旧通过联想联结影响自我连续性

怀旧具有“时空性”和“前瞻性”,怀旧客体并不局限在过去和真实,也包括未来和想象。建构情景——模拟假说认为:个体会重构以往记忆内的信息并用来虚拟未来事件。而怀旧不仅针对真实的、记忆深刻的经历,也包含想象的或间接学习到的经验,是一种会被重构的选择性记忆。它通常不会忠实于事件的具体细节,而是用一种“玫瑰色的眼镜”将过去乃至未来美好化,怀旧有时就会通过这样的联想联结来影响自我连续性。例如,当个体凝视着家庭照片时,能够重新体会当时的幸福,并想象出美好的未来光景。

四、未来研究展望

(一) 探讨不同情绪效价怀旧对自我连续性的影响

目前,怀旧研究对于怀旧的界定不够全面,尤其忽视了怀旧记忆包含丰富的感知细节和强烈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是一种复杂的混合情绪,涉及不同情绪效价的多种组合,有其自身独有的灵活性和矛盾性。怀旧诱发的情绪唤起,会引导个体对事件形成不同的认知评价。在不同情绪启动时,个体怀旧图式可能会随之发生暂时性变化,个体对记忆的提取过程和内容会发生变化,个体的自我建构方式和对过去经验的重新经历感也会发生变化。随着个体对过去记忆的重新体验,对自我——他人关系的重新评估,使个体不断为过去记忆建构新的意义,进而影响自我连续性的取向。举例来说,当拥有悲惨童年的个体回忆去世的外婆时,情绪会非常复杂,既能在回忆中重新体会到外婆带给自己的幸福感,又会因为怀念外婆及小时候的负性遭遇而产生悲伤和痛苦。而当这种悲伤和痛苦的情绪盖过幸福感时,个体可能会不愿将过去的自我与当下的自我联系起来,进而削弱自我连续性。

目前,怀旧对自我连续性影响的相关研究均未考虑到怀旧情绪的复杂性,研究者多默认怀旧是相对积极的情绪,而忽视消极怀旧对于自我连续性的影响。不可否认,从宏观角度来看,社会上拥有难以释怀过去的个体占少数,这就导致了研究者在抽取被试的时候,如果样本量不能足够大,或因为一些地域、种族的问题,消极怀旧的被试会较少。但怀旧作为一种混合情绪,效价是必须要考虑的维度。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增大样本量,跨国研究或通过特定指导语诱导不同效价的怀旧来探讨此问题,以便扩展对二者因素关系的全面认识。

(二) 探索不同时间距离和方向的自我连续性

自我连续性是基于时间上的概念化自我,它在时间维度上划分为过去自我连续性和未来自我连续性,这两个时间扩展方向上的自我连续性同样重要,并共同构成了个体整个时间维度上对自我连续性的感知。同时,认知研究发现,大脑在加工不同时间距离上的自我时,记忆基础会存在差异。例如,当要求个体描述上个月的自己和10年前的自己时,被试会更轻易的描述出上个月的自己,并更倾向于认为上个月的自己与当下的自己联系的更紧密。要求个体描述1个月后与10年后的自己时,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这提示我们在对自我连续性进行测量和操纵时,可以考虑不同的时间方向和距离,这对于具体的应用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们都知道暴饮暴食、抽烟酗酒不利于身体健康,但还是无法戒除,除去侥幸心理外,更多的原因其实是对于未来自我的感受较弱。但若告知个体,同样的患病率下,一个月后即可知道结果,就能极大地减少个体的不良行为。包括在教育领域,对于大一学生而言,若想提升其学习成绩和动力,减少拖延行为,促进他们4年后的自我连续性,会比促进他们10年后的自我连续性要更奏效。因为10年这样漫长的时间距离很难想象,但4年的毕业季是他们马上要面临的人生的下一阶段。同样,个体对于当下自我的认识,也要依赖于过去自我,相同的事件发生在较短距离的时间内,对于个体的自我连续性来讲会更有帮助。所以,为了使自我连续性的影响能够更精准的拓展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针对此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猜你喜欢

连续性建构个体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建构游戏玩不够
连续性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