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演奏技巧分析
2022-02-02黎雨荷
○ 黎雨荷
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年出生于德国汉堡一个富庶的犹太家庭,优渥的成长环境赋予其作品浪漫唯美、阳光率性的风格色彩。《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是门德尔松的代表作。1835年,他为了感谢小提琴家大卫对自己乐团的帮助,决定为其创作一首小提琴协奏曲;1844年,他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完成了这部作品的创作;次年,作品在莱比锡首演,获得了一致好评。作品以优美、华丽、浪漫著称于世,成为浪漫派的经典之作,也成为小提琴协奏曲创作史上的光辉奇迹,其伟大的意义与贝多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同等重要。①景作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纪念门德尔松诞辰190周年)》,《视听技术》,1999年,第3期,第67页。
笔者从演奏者的角度,剖析演奏技巧中的难点,并创新性地总结出单手练习方案:对于右手,采取“分级定量法”对演奏中的变量因素进行控制;对于左手,提出“手型建模”“附点练习法”“卡尔弗莱什音阶体系的运用”三大练习方案。
一、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演奏技巧解析
(一)长音的运弓
第一乐章的开始是最熟悉的主旋律。在演奏此处时,演奏者应注意以下要点:(1)乐句要有整体的感觉,切忌“切割”地过于零散;(2)在长线条的演奏方向行进中,每个分句的处理要细腻,做出音色上的变化、音乐上的抑扬顿挫;(3)为保持乐句连贯,右手换弓应追求无痕迹换弓,这要求着重练习换弓时小拇指的弯曲动作;(4)主旋律虽优美轻盈,但声音不可过虚,并且主旋律是优美中充满力量感、激情与柔美兼具的,所以右手发力应顺着弓杆方向,并借助右臂自然沉下来的集中力量找到结实饱满的发音方式;(5)与弓段紧密结合的技术要点就是弓速的调配,在演奏长音时,弓速快慢也需要根据想要表达的情绪色彩而变化。
第二乐章中浪漫甜美的旋律,要求演奏者右手的运弓在连贯的基础上,做出音色上的变化。首先,需要注意右手发音的基础要素和以下变量:弓压的大小、弓速的快慢、接触点的位置、弓段的长短、弓毛的体量。其次,在实际演奏中,尤其要避免因欲表达抒情的音色而使演奏音量过小,建议运用右臂自然下沉的重力,将力量贯穿小臂,像通过传送带一般集中在右手,找到结实的发音,这样可使音量和音色均得到保障。
(二)跳弓
不同种类的跳弓贯穿在这首协奏曲的第三乐章,其中有自然跳弓、抛弓、连顿弓等技巧运用。
1.自然跳弓
第三乐章有两个段落集中运用了自然跳弓。演奏者需掌握右手手腕发力的跳弓方法。演奏跳弓时,右手手腕沿弓杆方向,向斜上方点状发力,此时力量集中在右手食指,食指挂住在弓杆上,瞬间发力。
在实践演奏中,影响跳弓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演奏者心跳的速度。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因演奏者并没有处在一个精神亢奋的状态中,所以其心跳趋于平静,但在表演状态下,演奏者心跳和跳弓的频率都会较平时练习变快很多。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演奏者要加强对于跳弓速度的控制练习,笔者总结了以下方法:1)通过节拍器熟记具体的拍速,并进行大量默背练习,熟背每分钟100—150拍的频率,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即使在紧张的氛围下,脑海中熟记的节拍也会使演奏者避免速度失控;2)演奏者务必明确自身的演奏能力所对应的极限速度。比如,演奏者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演奏极限速度是每分钟160拍速,那么在实际演奏时,演奏者需用每分钟150拍的速度进行演奏,也就是说需采用比极限速度慢10个拍速来演奏。在平时练习过程中,要从慢到快、循序渐进,以每分钟增长10个拍速来进行跳弓频率递增练习;3)着重练习跳弓时右手手腕的发力动作,当演奏者处于紧张状态时,肌群僵硬,小关节难以启用,演奏者会被迫使用大臂来发力,那么速度就会失控。所以在练习跳弓的过程中,可先通过空弦跳弓练习,对右手手腕的发力方式进行大量练习,并形成演奏惯性。良好的演奏惯性是控制速度的最佳方式。
2.抛弓
第一乐章的华彩部分运用到了抛弓技巧。在技巧理论学习时,我们侧重于在同一抛弓里的每个音符需演奏出平均的音量和相近的音色,但在实际演奏中,因伴奏声部演奏主旋律且音量宏大,演奏者要侧重旋律线条的表达,那么抛弓内的音符就要有主次之分。作曲家在创作这一段抛弓时,每小节的第一个音组成了这部作品的主旋律,所以演奏者要将每小节的第一个音加长加重,其他的抛弓音符依旧保持均匀的音量与同样音色。可以采用“拉、跳、挑”的方法:每小节的第一个音采用普通长音“拉”出来的发力方式;其余的抛弓音符采用上文中提及的“右手手腕跳弓发力方法”将音符“跳”起来;上弓抛弓时,右手手腕需沿弓杆斜上方方向“挑”起来,这是上弓抛弓最自然的发力方法。
3.连跳弓
第三乐章从进入正题的乐句开始就出现了连跳弓。在连跳弓的发音方面,演奏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运用右手腕顺弓杆方向瞬间的、轻巧的、集中的点状发力。平日,力量集中在右手食指上,通过类似挑弓子的动作,进行点状爆发力的练习;2)尤其注意跳弓部位。在进行演奏连跳弓时,连着的跳弓几乎都在同一弓段,不应走太多的弓子,以保证均匀的发音;3)弓杆偏竖立方向更易使连跳弓集中发音;4)在连跳弓的发音方面,要求演奏者发出均匀的跳弓声音,在声音长短、力度大小方面均要均匀,并追求颗粒性的、集中的音色。
二、艺术实践中单手技巧的注意事项及解决方案
(一)右手技巧的注意事项及解决方案
在艺术实践中,演奏者易受心理状态影响,右手变量因素(如弓速快慢的改变、压力大小的增减)导致音色变化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需要注意在不同演奏场景中,慢练和原速练习时,方法的统一。在更高阶的演奏中,演奏者可以考虑通过调节弓杆角度、调整弓毛与琴弦的接触面积达到音色上的变化。弓杆的角度决定了弓毛的用量,在演奏需要声音宏大饱满的音乐时,演奏者就需要运用更多的弓毛,需要通过将弓杆直立起来以达到增加弓毛用量的目的;而在演奏轻曼柔美的音乐时,则可将弓杆倾斜,以减少弓毛的用量,从而减少弓毛与弦之间的摩擦力。为尽量掌控变量因素,我们可以采用“分级定量法”练习,将变量分为数个等级。如弓速快慢,可将弓速分为五个等级:慢、次慢、中速、较快、原速,每一个等级对应具体的拍速,进行理性的计数练习;再如弓压大小,可将弓压大小分为强、次强、弱、次弱四个等级。这些练习都是对手感的感性培养进行理性分析。
(二)左手技巧练习方案
笔者总结了三套这部作品的左手技巧练习方案。
1.手型化—建模练习
这部作品运用了全面的左手技巧,但很多技巧是有共通之处,所以我们要进行“手型化”统一练习,即总结出固定的手型,建立演奏模型。音程关系决定手型姿势,以二度为例,小二度时左手两个手指紧挨在一起,大二度时左手在低把位时两个手指指间大约1cm距离。再以三连音为例,演奏者可以左手大拇指为换把中心,摁弦的三根手指为一个整体,由大拇指带领着其他手指一起换把,整个手型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换把,并且保持演奏手型不变。在相似的音程关系乐段采用同种手型,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正确的手型对于左手技巧练习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曲技巧乐段中,技术是有规律可循的,演奏者在练习前,要先分析音程关系而确定手指间距离,渐渐就会发现和掌握演奏规律和技巧的“套路”。
遇到不同的音程关系,演奏者可以通过总结手型种类来找到规律。无论演奏多么复杂的技巧片段,归根结底,手型就是以下几种,笔者将手型数字建模化,数字代表指法,挨着的数字代表指间并拢,分开的数字代表指间分开,所示如下:1)1-2-3-4;2)1234;3)12-3-4;4)1-23-4;5)1-2-34;6)123-4;7)1-234。可以说,任何复杂的技巧都是在这7种手型基础上进行建构的。练习并掌握这7种手型,对克服技术难点有所助益。
2.附点练习法
在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多次出现左手的快速音符炫技段落,演奏者可以通过附点练习法来突破演奏者速度的极限。
这种练习的具体方法是:1)从长短和音量上将音符进行区分练习,可以按节奏分组练习,比如三个八分音符为一拍,每拍的第一个音符增加一个音头,练好后将音头转移到每拍的第二个音… …以此类推,这是通过增加重音从音量方面去区分音符;2)对于提高演奏速度极限,可以采用从时间上一长一短或一短一长的更迭练习。短附点要尽可能地轻短和快速;3)要注意换弓时的间隙,为了去掉换弓时所产生的间隙,使其不影响节奏,可使用快慢结合的方式加以练习。②〔匈〕罗伯特·盖尔莱:《怎样练琴》,张世祥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第3页。
3.卡尔·弗莱什音阶体系的运用
这首协奏曲的左手演奏技巧,有不少是基于卡尔·弗莱什音阶体系技巧基础之上的。比如第一乐章多次出现八度音程以及分解八度等技术。演奏者可以通过卡尔·弗莱什同调音阶即e小调三个八度音阶进行基础训练。第一乐章的华彩开头可以用同调琶音来进行基础练习。第三乐章的快速琶音段落音符几乎与卡尔·弗莱什同调音阶相对应的音程关系音阶相同,可以将同调音阶作为基础练习。
这首协奏曲要求演奏者具有牢固的基本功功底,在塑造演奏风格前,需要解决基本技巧问题。浪漫唯美的演奏风格是建立在规整的技巧基础上的。这首协奏曲的演奏,无论左手还是右手都有明显的技巧规律可循。笔者对左手技巧训练所提出的“手型建模”“附点练习法”“卡尔·弗莱什音阶体系的运用”三大练习方案和对右手技巧训练的“分级定量法”,都是克服这部作品的技巧困难片段的针对性训练方法。万变不离其宗!演奏者在练习这部作品时要举一反三,反复练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