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思念
—— 访姚峰先生
2022-02-02俞子正
俞子正
访谈者:俞子正(男高音歌唱家,《歌唱艺术》常务副主编)
嘉宾:姚峰 (作曲家,声乐教育家,深圳市文化艺术专家联谊会会长)
(下文中,俞子正教授简称“俞”,姚峰简称“姚”。)
俞:老姚好!很多年没见面了,心里常常牵挂,您一切都好吗?
姚:一切都好,谢谢您的关心,谢谢大家的关心!
俞:有件事我一直很内疚,也没机会跟您说,说了怕让您伤心。七年前,贝娜病重,那天我打电话和您询问贝娜的病情,却恰好是贝娜刚刚离去一会儿。我常常后悔,真不该那时候打电话给您。
俞:时间过得太快,贝娜的音容笑貌,贝娜的歌声,仿佛一直在我们身边,依然是大家最喜爱的歌手。这七年,您一定非常艰难,您是如何走出这个难以走出的心痛?
姚:贝娜走后不久,3月下旬,我收到在广州市做音乐教研员的师弟的邀请,为1000多名广州中小学音乐教师讲课。您想啊,我刚刚经历丧女之痛,怎么可能去讲大课呢?我当时要讲的题目是《美声、民族、流行唱法之异同》。在讲座中,我要不停地说、唱,还要笑,但这个时候笑得出来吗?我说,放在下半年吧!电话那头的师弟说:“我今年5月退休,特别想在退休之前完成我由来已久的计划。”在贝娜妈妈的开导和鼓励下,我接受了邀请。4月7日,在广州琶洲会展中心讲了第一讲。由此开始,七年来,我在全国各地开了100余场讲座。讲座题目有《美声、民族、流行唱法之异同》《歌曲创作且讲且唱》《姚贝娜的深圳音乐情缘》《谈声乐之美——1.如何唱?2.怎样写?》等。这两年讲得更多的是全部由我作曲的歌曲构成的《我以我歌讲党史》。
有人说,姚老师走出来了!其实,我是无法走出来的,现在每天依然在想贝娜,但人活着总要干点儿事,而音乐就是我生命中最喜欢的事!
俞:贝娜小时候就喜欢音乐吗?
姚:喜欢听,喜欢唱。
俞:然后,您就培养她逐渐走上了音乐的道路。为什么选择流行音乐这个方向呢?
姚:我和我太太是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的同学,原本,我们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搞音乐。但1985年,学校处理一批旧钢琴,我买了一台,这样贝娜就随大流学了钢琴,那时她4岁。日常的辅导是她妈妈,我只是重点训练她的“固定耳朵”。贝娜9岁时的某一天,我忽然发现她有唱歌的才能,于是专为她写了一首歌,很快便在湖北电视台录像、播出。这首歌叫《唱给十月的歌》(佟文西词),此后又陆续为她写了《老师走进我梦里》(任善炯词)、《读书的少女》(汪国真诗)、《三峡的孩子》(佟文西词)、《山里的孩子想过年》(熊永词)等。这些童年时的歌唱实践对她以后正式走上歌坛,起了一定作用。在“武音”声乐系,我原来是教“美声”的。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港台流行歌曲传到内地,我开始对流行歌曲演唱进行系统研究。这无形中影响了贝娜,她没事就听这些作品,由此也对流行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时开始,她的耳朵就没离开过流行音乐,从盒带随身听到后来换成CD随身听。当我偶然听到她唱李宗盛的《领悟》时,感到十分惊奇又难以理解,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居然把这首相当难唱的歌唱得有模有样!
俞:表演艺术,无论哪个形式和专业,除了扎实的能力之外,最需要的是灵气,同样的作品,不同的歌者可以唱出完全不同的效果。贝娜丰富的乐感是从小就显现,还是后来逐渐培养的呢?
熟悉的旋律,张扬青春活力。抵达深圳,未经助跑,原地起跳。纵横谈讲话整理工作,不是实习,而是实战。虽然课堂中也曾以快速度记下老师讲课的内容,但仅仅是为了复习方便,对词句准确度没有过高要求。如今,要跟随讲话速度,还要注意词句准确性,晚上仅整理讲话内容就到深夜,但这也只是第一天。
姚:贝娜小时候唱歌,其实也是“直来直去”,谈不上好的乐感。后来,我离开“武音”去了深圳。走之前我将贝娜交给冯家慧教授,学起了民族声乐。开始时有困难,经过两年的学习,居然还不错,附中毕业她考了民族声乐的第一名,由此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师从董华教授。经过五年的学习,她不仅能唱民族声乐的作品,更能唱通俗、流行作品,涉猎很广,好的乐感也是逐步形成的。有朋友说,贝娜有很好的遗传基因,良好的乐感像爸爸,而声音的质感像妈妈。
俞:您是一位严厉的父亲,还是温和的父亲?在贝娜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小时候有没有被您骂过打过?
姚:作为父亲,我偶尔严厉,更多的是温和。我回忆了一下,在贝娜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我从未用过重的言语说过她,更没骂过、打过她,更多的是表扬。哦,不对,我想起来了,在她考中国音乐学院的头天晚上,我很严厉地训斥了她,她哭了。
俞:您最喜欢贝娜的哪几首歌?为什么呢?
姚:我最喜欢贝娜作词、作曲的第一首歌。2006年的某天下午,我突然接到她的电话,她兴奋地说:“爸,我写了一段旋律,你听听”,她便在电话里哼唱起来。“好,好,太好了!爸爸写不出来!你这段旋律前七句每一句的落音全一样,但是又非常合理,我从未听过,更未想到过!”她说:“爸,我的这个旋律是不是太器乐化了?是不是不好呀?”我说:“不,非常好,姑娘!”于是,她很快将这个旋律填了词,歌名叫《花愿》。后来,她参加“青歌赛”时唱了这首歌。
俞:贝娜生病期间,听说中间休养了一阵,好多了,那为什么又重回歌坛?
姚:在贝娜化疗时,我接到一位作曲家朋友来电说:“姚老师,刘欢老师正在做电视剧《甄嬛传》的音乐,想请姚贝娜唱其中的插曲。他让我问一下贝娜的病情怎么样,能不能唱?能不能去录音?我如实相告,化疗是隔二十一天做一次,头五天最难受,过了这个阶段,人的精神还行,如果卡好时间,贝娜应该可以录音。”一个星期后的某天下午,我陪贝娜去总政歌舞团录音棚,刘欢监棚为她录了四首歌。后来,贝娜又去补录了主题曲《红颜劫》。贝娜是一个很坦然的患者,从不认为自己是病人,而是自称为一个敢于“打怪兽”的勇士。整个治疗期间,贝娜显示出无比强大的内心,她积极治疗,很快像正常人一样重新站在了心仪的舞台中央。
俞:我们常常分不清流行和通俗的区别,好像流行音乐就是通俗音乐。我的看法不同,流行的未必一定是通俗,这是两个概念。有很多高雅的艺术歌曲、精美的音乐,甚至交响乐,也很流行啊,只是流行的社会阶层不同,施特劳斯当年的圆舞曲就是流行音乐。但通俗是通俗易懂、易模仿、易唱的,是比较简单的歌曲和音乐,但未必能流行。流行是时尚、是潮流,通俗是内容、是内涵。这是两个很容易流淆的概念。您怎么看?
姚:我同意您关于流行的未必是通俗的整体看法,但我们在流行歌曲演唱的教学中还有另一种解释。常有学生问我,“姚老师,什么是流行唱法?它有唱法吗?”我的回答是,“当然有唱法。流行歌曲演唱至少有这么几个关键词,流行的、时尚的、前沿的,有技艺的、有个性的。”45年前,我在中央乐团进修,看到一段文字说,现在世界上喜欢严肃音乐的人不到5%,而喜欢流行音乐的人是90%以上。当时我认为这是一种“谣传”,因为那时我对流行音乐一无所知。后来,了解了、实践了,在45年后的今天,我认为恐怕还是这个比例。我预计,再过45年,还会是这个比例。因为,人是有七情六欲的,由于流行歌曲的演唱可以用电声设备扩音,它能将人在所有状态下的声音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些细致入微的、粗犷豪放的,甚至声带不完全振动的气声,都是具有直达性的、原始性的、最大化的表达。
俞:那么,贝娜的特点是什么?
姚:很早以前我说过,从声乐角度说,声音好比调色板,需要什么色彩,什么色彩更合适,你有你的主观看法,涂上去便是了!它的用声、用情便能很快找到合理化的方式。有一段时间,贝娜曾为所谓“声音要有辨识度”而纠结。我告诉她,姑娘,所谓“辨识度”是只用一种声音吗?不同的歌曲都用一种声音去唱吗?这种声音是甜美的?或是沙哑的,是柔情的,或是嘶吼的?别管这个,声音的多样化才应该是你追求的方向!她做到了。
俞:中国的流行歌手真的很“流行”,过一阵就换一批,老百姓呢,就是跟“风”。这是流行音乐的性质决定的?是听众(口味)变得太快,还是歌手风格变化太快?我想流行歌曲的特点就是通俗,让老百姓喜欢,让老百姓都能唱。如果这样的话,质量就不会很高,因为,多数老百姓都没有机会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他们也能唱,就很难有高的艺术性。但是,也有一些流行歌曲后来成了经典,您是怎么看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或者说,您怎样看待高雅和通俗的共存?
姚:我一直不认同这样一句话,“你们搞歌曲创作的,一定要写一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能传唱的歌。”“能传唱”,是每一位歌曲写作者的愿望,但“耳熟能详”就不对了!艺术贵在创新,都“耳熟”了、都“能详”了,那还是创造、创新吗?我认为,歌曲除了追求“传唱”外,还可追求“传听”。一首歌,有难度,没受过声乐训练的人唱不了,但大家喜欢听,也是特别好的。比如,最近一直在“追”的电视剧《人世间》,唐恬作词、钱雷作曲、雷佳演唱的片尾曲,不是演唱高手唱不了,音域有两个八度;但好听,感人,相信一定可以“传听”。
俞:您说得真好!“耳熟能详”就失去了新意、失去了个性。那么,目前中国流行歌曲的特点是什么?
姚: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我们将流行歌曲称为通俗歌曲,武汉音乐学院率先在全国音乐院校中开设通俗音乐演唱专业,名称也是“通俗唱法”。我的体会有一点,那时的教学没有英文歌,只有借鉴外来流行风格的、中国民族音韵的歌曲作为教材。除风格细腻、甜美的“小歌”外,还有一些有气势的、有难度的“东北风”“西北风”风格的“大歌”。后来,欧美流行歌曲、音乐剧进入国内,用英文演唱成为一种时尚,有人便觉得以前的“通俗”演唱太土了,应该追求“流行”演唱,“央视青歌赛”也开始由“通俗组”改为“流行组”。那时,似乎有一种声音——用“流行”打倒“通俗”。对于此,我是赞同的。后来,我发现在中国,外来的“流行”永远打不倒有着民族音韵的“通俗”!因为各有优势,应该并存,可以互相借鉴,也可以保留各自特色。你用“流行”方式唱中文歌,可以时尚,可以前沿,咬字可以含糊一点;但字要对,不能因“时尚”而把“太阳”唱成“菜阳”!因此,我认为目前中国流行歌曲的特点是多元化、多样化。
俞:虽然贝娜离开了我们,但留下了很多美妙的音乐,留下了太大的遗憾。也许是命运吧,莫扎特、舒伯特、贝里尼等伟大的音乐家也是英年早逝,因为他们是天才,在他们的才华得以淋漓尽致展现之后,他们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把音乐和美好留给人间。或许贝娜也是这样,但是对于您来说,这是永远的痛。这七年来,您和夫人过得还好吗?我看到您一直在努力地工作。
姚:贝娜去世后,我们送她回了武汉,武汉石门峰名人文化公园成了她永远的“新家”。在那里,我们为她立了一尊等身高的铜像。基座上我和她妈妈写了一句话:“一个爱唱歌的女孩,一个用生命歌唱的女孩”。我认为,她不是天才,更不是伟大的音乐家,她只是一个特别爱唱歌的女孩,同时也的确是用生命去歌唱的女孩!正如您所说,贝娜走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永远的伤痛,但生活还要继续,活着就要干自己喜欢的事。我和贝娜的妈妈都是从事音乐工作的,音乐就是我们俩唯一的爱好和精神支柱。七年来,她一直在家教声乐,看到学生在不断进步,由衷地高兴!我,除了不断写歌录歌、上声乐课、开讲座外,还拿起了指挥棒,先后与深圳交响乐团、广州珠江交响乐团、深圳大剧院爱乐乐团、武汉东方交响乐团等合作,指挥了多台交响合唱音乐会(包括两台多场我的声乐作品专场音乐会)。
俞:是啊,“一个爱唱歌的女孩”,这句话说出了多少人的心酸啊。还好,您和夫人都在热情地工作,身体也很康健,我和您的朋友们都会很高兴,请您到《歌唱艺术》做客,也是给全国喜爱贝娜的歌迷们一个机会看看这位坚强的父亲,借此慰藉贝娜的在天之灵。
姚:谢谢您,也谢谢《歌唱艺术》,借此机会,我想向所有喜爱、疼爱贝娜,以及关心、爱护我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