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乐派”的奠基礼
——写在《中国音乐大典》“文论编”出版之时

2022-02-02俞人豪

中国音乐 2022年5期
关键词:乐派中国音乐学院文论

○ 俞人豪

1964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建立中国音乐学院就是“三化”(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一项具体措施。虽然在“文革”中它一度与中央音乐学院合并,但“文革”后不久,原来中国音乐学院的领导和教师向上级呼吁“完成总理遗愿”,经文化部批准1980年恢复了原来的建制。如何才能不愧它的名字,办出其中国特色,几代国音人都在为之努力。随着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音乐学院王黎光院长提出了建立“中国乐派”。这一构想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迅速行动起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得到了北京市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建立“中国乐派”虽然由中国音乐学院提出,但它并不是一个学校自身的任务,而是全国音乐工作者的奋斗目标。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全国各音乐院校和研究单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位艺术家和学者的专长,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成。在初创阶段如何才能避免“坐而论道流于空谈”,首先就要把建立“中国乐派”基础打牢,也就是要把已有的中国音乐的物质和非物质财产——文字、乐谱、图片和音像,根据一定的学术类别,集中老、中、青几代学人,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清点整理。而编撰一部《中国音乐大典》无疑是一项宏大但可以掌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奠基性工程。

这项复杂工作正式启动是2017年,在该年底我有幸受聘为这项重大工程《中国音乐大典》编纂委员会的审定委员,正式参与它的审定工作。我了解到它是一项梳理中国音乐历史文化脉络,全方位展现中国音乐的理论、思想、作品、器物、表演、组织等各方面历史进程与发展成就的编纂工程。它囊括古今中国音乐发展的一切艺术事项和所有艺术形式,包括各种唱片、磁带、CD等媒质;古往今来的五线谱、简谱、工尺谱、减字谱、二四谱、俗字谱、文字谱等各种谱式;记录、描绘音乐器物、音乐场景、音乐人物以及音乐实践等的各种平面视觉表现形式;著作、论文、文集等相关音乐的纸质出版物以及以音乐为主题的相关影像、影视作品。我在古稀之年能够为此出一份力,确实是一桩幸事。就其规模和难度而言堪比《四库全书》,而且它插上了信息化时代的翅膀,其成果将突破当前纸质媒体的阅读模式,将其推向数字化阅读时代,并最终将其音响化、影像化,进入视听阅读领域,使其成为一部可视听的《中国音乐大典》。当然由于工程浩大,其编纂工作是以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为期许的。它为“中国乐派”提供理论研究成果的坚实基础,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丰富翔实的材料。

由于本人过往所从事的教学偏重于理论,所以对于“文论编”的工作比较关注,再加上项目首席专家张伯瑜教授是我的同事,其他两位二级负责人张萌和邢媛媛是我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所以我对“文论编”格外关注。据我所知,首席专家对这项庞大工程可以说是倾注了全部心血,而且所动员的人力也是空前的,几乎动员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全部高年级的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所完成的成果部分要由张萌和邢媛媛以及其他二级负责人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再由首席专家定稿。所涉及的文献包含文章、书籍和学位论文三大类别,时间跨度从古代至2016年底。对参与这项工作的学生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他们不仅打开了自己的学术眼界,而且为未来的文论写作进行了难得的历练。这仅仅是我了解的“文论编”情况,据我在审定会上所听到其他三编的情况基本上也都是由首席专家带领,众多研究生参与的,同样也达到了培养年轻学术人才的目的。从这个角度上讲,其影响已经超出了《中国音乐大典》编纂的预期。

然而诚如王耀华教授在评审初期所担忧的那样,大典的编纂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如果不形成阶段性成果,那么时间久了,很可能由于形势的变化、倡议者人事的变动、经费来源紧缩等客观原因,导致半途而废,其影响往往就不是这一项目本身,甚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再难以重新拾起。因此如何使现有的成果尽快呈现,这是大典的负责人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可喜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刚刚爆发的2020年,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大典主编王黎光教授与人民音乐出版社签订了“文论编”的出版合同。内容包括8万篇文章摘要、1万本书摘要和一千篇学科论文摘要。文章摘要每篇100字,8万篇共计800万字;一本书籍摘要300字,1万本300万字;一篇学科论文500字,一千篇共计50万字。以上共计1,150万字,使得原本可能仅是数据库形式呈现的《中国音乐大典》“文论编”得以用纸质的、可触摸的形式呈现。目前已经出版的大典“文论编”收录的是图书和论文的目录,由于时间紧迫,论文摘要仅有一部分收入其中。但我觉得这个头开得很有意义,相当于《中国音乐大典》的奠基,也正因为如此,“文论编”被评为2021年度“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之首。以后不管是当代还是后代的学人可以在这基础上接续添砖加瓦。其数字化的技术使得编纂工程具有开放性、拓展性。希望由中国音乐学院牵头,继续对大典这一个文、谱、图、音、像既相互独立,又互有关联的庞大数据库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拓展。未来《中国音乐大典》这部历史性的音乐《四库全书》前景可期。

猜你喜欢

乐派中国音乐学院文论
中国乐派形成的思想传统中儒道释的特殊阐发与贡献
“长安乐派”不甘寂静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从隐匿到重现:中国新时期西方文论知识资源的流变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回顾与审视
敖丽芳 达斡尔的歌声在中国音乐学院唱响
金湘:建设“中华乐派”的践行者
研究生层次传统音乐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其构想——以中国音乐学院为例(发言提纲)
中国音乐学院上海校友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