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原因类试题解题技巧
2022-02-02刘小龙
刘小龙
1.历史背景和原因类试题的常见设问方式
该类试题常常采用限定性设问和开放性设问两种形式。在限定性设问中一般给出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史料,让学生从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探索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或原因。而开放性设问一般基于多种史料或事件,具有一定的时间、空间跨度,考查这类史料或事件中存在的类似背景、条件和原因,学生需要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解答。该类试题难度比较高,答案不唯一。
2.历史背景、原因类试题的答题模板
(1)限定性历史背景、原因类试题答题模板:根本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①根本原因: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或者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原因。②主观原因:产生历史事件的主观原因一般比较好找,与事件所处的历史背景具有密切关系,主要指相关历史人物的主观动机、目的等。
③客观原因:需要从当时的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社会形势、政治状况进行思考和分析。
(2)开放性历史背景、原因类试题答题模板:经济+政治+思想文化。
①经济:需要结合材料综合分析历史事件所处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生产力水平等。②政治:政治方面的背景或原因比较复杂,可以从当时的阶级、制度、外交、政策、军事、民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分析。
③思想文化:需要从当时历史时期的主流文化思想、教育水平、文艺特点、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思考。
【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中国以农耕文明为主,人们将节俭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儒家认为俭德可以避难,节俭者懂得尊重他人,体谅他人,是具有仁爱精神的表现。当时崇尚“收缩式”“被动式”的节俭。在当代社会,节俭观的核心不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式的生活,而是在有效配置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倡适度的消费。新型节俭观不再单单关注生活领域,而是把节俭的范围延伸至生产领域。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节俭观的变化,并结合所學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解析:根据“崇尚‘收缩式‘被动式的节俭”“提倡适度的消费”可得出由崇尚“收缩式”“被动式”的节俭到提倡适度的消费;根据“把节俭的范围延伸至生产领域”得出节俭范围延伸到生产领域;根据“古代中国以农耕文明为主”得出古代中国以农耕生活为主,小农经济在整体上较为脆弱,物资相对缺乏;根据“儒家认为俭德可以避难”得出有识之士和封建社会的提倡。
变化:由崇尚“收缩式”“被动式”的节俭到提倡适度的消费;节俭范围延伸到生产领域。
原因:古代中国以农耕生活为主,小农经济在整体上较为脆弱,物资相对缺乏;有识之士和封建社会提倡;当代中国的生产力有了极大发展,人们已经有物质生活的保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使人们逐渐关注生产成本。
总之,历史背景、原因类试题跨度一般比较大,很多材料跨越了历史的多个时空,需要从材料主要内容入手,分析试题考查哪一方面的知识,并结合设问对历史事件的原因、背景进行分析,从而形成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