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酸盐岩储集层钻井井涌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价

2022-02-02

石油化工建设 2022年8期
关键词:储集层气液气相

郑 融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三河 065201

碳酸盐岩储集层分布广泛,单井产量较高,被诸多钻探单位关注。为了促进对碳酸盐岩储集层钻井的开发,有必要对其井涌特征、风险等进行深入探究。

1 碳酸盐岩储集层钻井井涌特征分析

对案例工程所在地区进行了系统的地质勘探和调查,发现其油气藏主要集中在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根据测井资料判断,该区孔缝洞较发育,大缝宽度多在5~8mm,中缝宽度约为1~3mm,岩体中心还分布有较多数量的小洞。这些裂缝的分布形态存在一定规律,大部分为高角度缝,还有少数为垂直裂缝。仔细观察和分析后发现,其中填充有大量流体,出现井涌、漏失等事故的风险较大。同时,该储层钻进过程中,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溢流现象。基于以上综合表现,认为其井涌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1.1 气体侵入井眼方式

由于该地储集层孔缝洞较发育,钻进过程中大致可以推断为压差侵入,同时考虑到钻井液密度问题,还可能在压力差作用下产生气液置侵入现象。二者的出现条件互斥,当裂缝内部压力较大,且逐渐超过井底压力时,前者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当裂缝压力持续降低,并小于井底压力时,则更容易发生气液置换侵入。表1 为该井发生的溢流记录,可见,该地储集层钻进过程中,液面平稳度几乎是与钻井液密度呈现正相关。但在最后的试验中,火焰高度由8~10m 下降到4~5m 后,降低趋势明显停止。这种现象说明,伴随钻井液密度增加,井底气体一直没有停止侵入,只是溢流强度下降而已。分析后发现,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有规律可循的,溢流初期地层压力相对较大,井底压力相对较低,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气压差。钻井液密度提升之后,这种压差逐渐缩小,气液置换侵入成为主要过程。

表1 案例地区钻井溢流记录

1.2 酸性气体相变特征

对储集层气体进行分析后发现,CH4、CO2及H2S 之间存在相变关系(图1)。在适宜的地层温度环境下,超临界相、混合相等时常出现,相变过程也从未停止。只不过是因为气体侵入时,气液交换体积较小,因此钻井液池增量并不显著。

图1 地层气相图

2 碳酸盐岩储集层钻井井涌模型搭建

2.1 气体侵入量

在井涌特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压差条件下产生的气体侵入过程,以及气液置换条件下产生的侵入现象建模,影响因子主要包含负压差、渗透率等,详见式(1)[1]。

Z——气体压缩因子;

re——供给边界;

rw——井眼半径。

同时,该工程中碳酸盐岩储集层埋深较大,内部含有大量的酸性气体,整体压力较大,仅凭现场钻井参数分析,很难准确定位井涌类型。因此,引入井口回压判定方式,使井底压力状态发生改变,逐渐进入过平衡情况,此时观察钻井液池变化,如果池内液面较为平稳则代表压差侵入类型,若增加趋势维持不变,则为气液置换侵入。

2.2 井筒温度- 压力场

井筒温度- 压力场是钻井参数设计中极为关键的环节,井筒多相流动模型建立时,需要结合井筒外形、流动形态等进行分析,这里引入Beggs- Brill 的多相管流计算方法[2],见式(2)。

式中:△p——压力间隔,计算时需要测量确定井口、井底任一点压力,在此基础上设定适当的压力降,并计算求出压力间隔;

△h——深度增量;

ρ——两相密度;

λ——阻力系数;

v¯——气相、液相、混合相流速均值;

D——管道直径。

2.3 井筒气相体积分数

正常钻井情况下,气体侵入井筒并逐渐上升,气液两相的流型随之发生变化,通常由泡状流逐渐演变为段塞流。当气侵现象足够严重时,流型还会进一步演变为搅动流、环状流等。不同流型状态下,适用的气体漂移速度及气相体积分数公式存在很大差异,计算时要给予充分关注。

2.4 井筒气相体积分数密度函数

对钻井溢流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后发现,侵入气体向上运动过程中,气相体积分数会发生明显变化,并由此引发井筒压力改变,产生溢流问题。结合式(1)—(4)分析后,得到井筒气相体积分数分布剖面。在此基础上构建函数,对井涌风险开展定量评价,函数公式见式(5)[4]。

3 井涌风险定量评价方法探讨

诱发井涌的影响因素较多,通常涉及储集层特性、钻井施工参数等。以前文提出的井涌分析模型为依托细化参数设置,其中井深为2543m,套管尺寸为246.1mm,钻柱尺寸为121.6mm,钻井速度设置为5m/ h。对现场参数进行实地测量,地面温度设置为20℃,钻井液密度为0.99g/ cm3, 原 油、 天 然 气 的 相 对 密 度 分 别 为0.799g/ cm3、0.919g/ cm3。

3.1 基于侵入方式及气体特性的评价

在前述的井口回压测定法帮助下,对储集层侵入情况进行分析,两种条件下的井筒气相体积分数变化见图2。从图中可以看到,初始状况下不存在井口回压,二者变化曲线并没有太大差别。当井口回压逐步提升时,伴随开展模拟溢流操作,持续10min 后发现,压差侵入条件下气体侵入速度减缓并最终消失;而气液置换侵入方式中,气体侵入进程一直没有停止,这说明井口回压法确有效果。从气液置换侵入曲线上看,相同溢流周期内,进气量与井筒气相体积分数基本呈正相关。当进气量持续增大时,体积分数也明显上涨,相应的上升速度也在增快。从气液置换侵入曲线上看,模拟溢流10min 后,酸性气体含量、井筒气相体积分数基本呈负相关,同时含有H2S的气体体积分数要低于含有CO2的体积分数。就上升速度来说,含有酸性气体的天然气明显要缓慢得多,分析推测后认为,这是由于储集层酸性气体侵入,并与钻井液建立相变关系,从而进入了超临界态。因此含酸性气体天然气气侵时,整体的交换体积相对较小,且上升速度也相对较慢,实践环节并不容易被监测到。也正因如此,基于侵入方式、气体特性的评价可行性并不高,有必要探索寻找更加直观、便捷的定量评估方法。

图2 压差侵入与气液置换侵入条件下井筒气相体积分数变化示意图

3.2 基于施工参数的评价

3.2.1 影响规律分析

施工参数是钻井工程中极为关键的研究对象,与气体特性、侵入方式等相比,其控制更容易实现,分析时需要率先明确施工参数、井筒气相体积分数之间的关系。结合案例工程施工实践,将施工参数初步定义为施工环节可调整、可把控的所有设定值,包含机械参数、井身尺寸等,钻井液物性参数也在考虑范围之内。在模拟分析环节,只改变其中一个变量,维持其他参数的一致性,最后计算得出溢流状态下,井筒气相体积分数变化规律。

考虑到施工参数类别、单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工程限制取值范围也各有不同,因此定量分析环节很难通过统一数值标准判定相关性,必须通过敏感因子计算,对不同施工参数进行权重分析。计算后发现,钻井液排量敏感因子为- 0.045,机械钻速敏感因子为- 1.1×10-5,钻井液密度敏感因子为- 0.646,钻井液黏度参数的敏感因子为- 0.012,井筒直径敏感因子为- 2.179,井深敏感因子则为- 3.842。

3.2.2 风险定量描述

敏感因子描述了不同施工参数的权重占比,能够帮助施工方更好地掌握其与井筒气相体积分数密度之间的关系。当敏感因子绝对值越大时,相应的响应强度就越高。同时,敏感因子计算中结果基本为负数,也可说明分数密度、施工参数之间实际上是一种负相关关系。伴随施工参数增大,相应的井涌风险会明显下降。从绝对值大小上看,机械钻速对风险的影响最小,实践中基本可以忽略不计,钻井液排量、黏度等表现同样不活跃。相比之下,井筒深度、直径的绝对值更大,对井涌风险的影响也更加显著。基于此,在碳酸盐岩储集层钻探环节,应当深入分析孔缝洞发育情况,并重点把握井筒、井深参数,搭配适宜的钻具、钻井液种类等,最大限度防止井涌现象的出现。

3.3 基于综合角度的风险分级评价

受碳酸盐岩性质、侵入气体及地质特征等因素影响,钻井工作中井涌风险时有发生,给钻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阻碍。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压井策略,防止井涌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制定应急防范时,需要结合井控操作难度等重点分析。本工程中将时间作为井控应急判别标准,井涌发生0~70min 的时间内,气相、液相及混合相侵入物质体积相对较小,位置靠近井底,监测难度较大但控制更加轻松;井涌发生70~80min 之内,混合相物质逐渐向上移动,井筒内部的压力逐渐降低,且气体持续析出,井涌扩大风险增加,可以明显监测到钻井液池液面上涨现象,相应的应急控制难度有所增加;井涌发生80~100min 之内,井控风险大幅上涨,混合物逐渐运移至井口附近,处理不当很容易发生膨胀、井喷等危险事故。

4 结论

对碳酸盐岩储集层井涌特征、风险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了气相体积分数密度函数,并从侵入气体、施工参数角度对风险标准确立可行性进行探讨。结果发现,气体类型、侵入方式等对井涌影响较大,但可控性能较差。相比之下,施工参数更加可控,实践中要加强调查分析,严格把控井筒、井径等参数,结合实际情况系统划分风险等级,为钻进、井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猜你喜欢

储集层气液气相
姬塬油田麻黄山地区长4+5和长6储集层敏感性差异评价
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甲草胺和乙草胺
运载火箭气液组合连接器动态自动对接技术
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仿真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长3储集层气测录井解释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微波处理-气相色谱法测定洋葱中氟虫腈残留
气液分离罐液位计接管泄漏分析
基于新型C4D的小管道气液两相流流型辨识方法
新型钒基催化剂催化降解气相二噁英
基于谱反演的超限厚储层描述技术及其在渤海海域“富砂型”极浅水三角洲储集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