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愿服务组织对医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研究

2022-02-02李思娜刘甜张茜叶斯阳陈榆王双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认同度认同感义工

李思娜 刘甜 张茜 叶斯阳 陈榆 王双苗

专业认同主要指学习者在对所学专业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认知的基础后,在情感上产生的接受和认可,并伴随积极主动的专业学习行为和发自内心的适切感,是一种从情感、态度至认知与行为的移入和转化过程[1]。专业认同感会直接影响我国大学生的正常学习效能、生活和就业,并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与个体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对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2],而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更是影响医学院校建设甚至健康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3-4]。志愿服务[5-6]是指任何人自愿积极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完全不计任何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大力推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及各项社会福利事业而积极提供志愿服务的社会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上世纪90 年代,志愿服务就已经得到了在校大学生的积极响应与社会的广泛支持;时至今日,志愿服务活动也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要活动形式和重要途径之一[5]。目前,志愿服务活动依旧在不断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磨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7-8]。广东医科大学在传统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会实践育人的新模式,搭建了义工“幸福银行”志愿服务组织,成立由附属医院临床医师组成的实践导师队伍,并由实践导师组建专业实践服务队;组织医学生在院内为患者及家属开展导医导诊、护送陪检、探访陪伴、临终关怀等服务,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水平。文章拟分析义工"幸福银行"志愿服务组织对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影响,了解义工与非义工医学生之间的专业认同感差异,以期为提高医学生专业认同感教育提供新的路径。此研究的义工仅指在读期间加入过义工“幸福银行”志愿服务组织的医学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21 年5 月6—16 日对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大一至大三在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共收到2 100 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共得到有效问卷1 876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3%。,其中男生655 名,占34.9%,女生1 221 名,占比65.1%。

1.2 方法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在校大学生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包括性别、年级、户籍、是否为义工“幸福银行”成员等。

1.2.2 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9],该问卷共包含23 个条目,分四个维度,分别为认知维度(5 个条目)、情感维度(8 个条目)、行为维度(6 个条目)、适切维度(4 个条目);用于测试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情况的了解程度、喜好程度、对专业行为的综合表现及专业与自身的匹配程度。该量表采用Likert5 级评分制,1~5 分别代表“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5 个等级,中等临界分值为3.0,各因子总分由各条目分数相加即为总分,分数越高则代表专业认同感越高;总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6。

1.3 观察指标

采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9]进行调查,分别观察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情况的了解程度、喜好程度、对专业行为的综合表现及专业与自身的匹配程度。调查问卷设有指导语,由学院各年级辅导员将问卷链接或二维码转发至各年级群并在规定时间内督促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Excel 2016 录入并检错,以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或ANOVA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在所调查的1 876 名医学生中,一年级1 196 名(63.8%),二年级474名(25.3%),三年级206名(11.0%);男生655 名(34.9%);城镇户口730 名(38.6%);义工"幸福银行"成员979 人(52.2%),见表1。

表1 基本情况统计

2.2 临床医学大学生专业认同度总体状况

对医学生专业认同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总体上,认同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大于中等临界值3.0,说明医学生专业认同感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行为维度均分(3.94±0.63)分相对最高,适切维度得分(3.46±0.72)分相对最低,认知维度得分(3.86±0.57)分和情感维度得分(3.85±0.65)分都处于中间水平,见表2。

表2 临床医学大学生专业认同度同体状况(分,)

表2 临床医学大学生专业认同度同体状况(分,)

2.3 专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不同性别医学生专业认同度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医学生专业认同度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如表3 所示。在适切维度上,男生分值大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在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和专业认同感总分上均高于女生,但在行为维度上略低于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不同性别医学生专业认同度(分,)

表3 不同性别医学生专业认同度(分,)

2.3.2 不同户籍临床医学大学生专业认同度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户籍医学生对其专业认同度的差异,结果如表4 所示。城镇户籍医学生在专业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和专业认同感总分上均高于农村户籍医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户籍大学生在适切维度和行为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农村户籍大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不同户籍临床医学大学生专业认同度(分,)

表4 不同户籍临床医学大学生专业认同度(分,)

2.3.3 不同年级临床医学大学生专业认同度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级医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差异,结果如表5 所示。专业认同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随年级升高而升高,但专业认同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不同年级临床医学大学生专业认同度(分,)

表5 不同年级临床医学大学生专业认同度(分,)

2.3.4 是否为义工"幸福银行"成员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义工与非义工医学生专业认同度差异,结果如表6 所示。义工"幸福银行"成员在认知维度、情感维度、行为维度、适切维度和专业认同感总分上均高于非义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是否义工临床医学大学生专业认同度

3 讨论

3.1 医学生专业认同感总体状况分析

医学生专业认同感整体处于中上水平,这与王月雯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各维度得分从大到小依次为行为>认知>情感>适切,说明当前绝大多数医学生愿意积极学习专业相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这说明医学生对专业认同的反应是积极主动的,反过来积极主动的行为也能加深对专业的认同程度;医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专业知识之后,对专业的认知也在逐步加深并逐渐在情感方面喜欢自己的专业。适切维度反映的是医学生自觉专业与自身的匹配度,本次研究发现医学生适切维度得分最低,但由于适切性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亲身感受才能反映出真实情况。所以本次研究结果中专业认同感四个维度的顺序基本符合日常感受和经历,说明数据反映的结果是符合现实情况的。

3.2 不同性别医学生专业认同的差异性

研究结果发现除行为维度外,男生在专业认同总分及其他三个维度上(除适切维度)得分均高于女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适切维度上,男生得分大于女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男生比女生能更好的适应所学专业;这可能与中国传统性别文化的定关。虽然现代教育已经逐渐渗透并参与到社会各个方面,但对女性产生的不良影响并未完全消除;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观念依旧认为女性应以家庭为重,不需要也不期望女性在事业上有更大的发展,导致很多女大学生不知如何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来扬长避短。

3.3 不同户籍医学生专业认同的差异性

如表4 显示,城镇户籍的医学生对所学专业有较好的认知。这与颜培正等[10]的研究结果相同,究其原因,可能与城镇户籍的学生有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有关;相较于农村学生,城镇学生因不同的教育环境和相对宽阔的视野可以获得更多对医学专业的信息,例如专业前景、就业形势,甚至可能享受过志愿服务从而导致了城镇学生相较于农村学生有更开阔的知识面。

3.4 不同年级医学生专业认同的差异

不同年级医学生在专业认同总分及其他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不具有显著差异。一般社会观念认为,医学专业具有技术优势,容易就业,也是近年来高考志愿填报的热门专业;而根据央视新闻与百度联合发布的《2020 年高考搜索大数据报告》显示,临床医学上榜2020 年十大热搜专业,同时"医学专业大学排名"等医学相关内容搜索热度较去年同比增长64%。所以选择学医的大学生大多数是自主选择,自身的专业认同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并没有在年级上体现出专业认同的差异。

3.5 志愿服务与医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关系分析

如表3 所示,除适切维度外,义工"幸福银行"成员在专业认同总分及其他三个维度上(除适切维度)与非义工学生均具有显著差异。义工"幸福银行"成员比非义工学生具有更高的专业认同感,表明义工"幸福银行"的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和实践服务对提升医学生专业认同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3.5.1 参加专业性志愿服务促进了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培养

参加专业性志愿服务充实了课外生活,激发了专业兴趣,促进了专业认同的培养。义工"幸福银行"是在结合学校学科设置与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成立的由专业导师团队指导的志愿服务组织,导师队伍健全并且与学生专业背景相同。在专业导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义工“幸福银行”志愿者在院内为患者及其家属开展服务,为医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与场景,给予了他们更多的机会接触临床医生,也更加深入了解临床工作的状态,是对课堂教学及实践育人的补充与延伸[11-12];激发了专业兴趣的同时也全面提升了个人能力为塑造其健康人格发挥了重要作用[13-15],为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提供了动力,专业认同感也有所提高。

3.5.2 参加专业性志愿服务增强了大学生信念感与成就感

参加专业性志愿服务增强了自身的信念感与成就感。医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锻炼了医患沟通能力,患者及其家属对志愿者的夸赞会增强志愿者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专业导师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作用,帮助医学生升华价值观、人生观,养成严谨的专业素养与良好的职业态度[15]增强了对所学专业的信心,极大地提升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参加义工"幸福银行"志愿服务组织的经历可以有效提高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可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有效手段[16]。因此,专业认同感的不断提升不能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层面,高校还要大力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或开展专业社团活动,让医学生不仅从知识层面,还要从认同层面及行动层面提高专业认同感。同时,研究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专业认知的差异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有效提升医学生专业认同水平,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术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认同度认同感义工
专科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某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例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和提升路径
——评《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研究》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国际义工,一段在国内未曾有过的经历
“偶遇”一次义工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调查
义工公益活动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