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融媒体气象服务发展现状及思考
2022-02-02袁迎蕾符晓虹刘原岳
袁迎蕾 符晓虹 刘原岳
(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 海南海口 570203)
“科学防御台风,小南伴您同行。”2019年8月,海南省气象局IP形象“小南”正式诞生,作为海南省气象部门在融媒体快速发展时期打造出的卡通形象,热衷于为社会公众科普气象知识。围绕公众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向深度、个性化转变,“小南”牌气象科普产品也打出“深度解析+海南本地定制”的组合拳。
近5年来,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积极研究并开展融媒体气象服务,从制度完善、资源整合、人才队伍建设、气象科普品牌树立等维度同时发力,推出动漫、短视频、图解等多元可视化类型的气象服务产品,积极摸索海南融媒体气象服务发展道路,以期为防灾减灾增添新时代风采,为海南“智慧气象”高质量开展增添羽翼。
一、海南省融媒体气象服务发展现状
2016年前后,“融媒体”的概念被频繁提出,近年来全国气象部门不断摸索“融媒体”气象服务方式,尤其思考在“融媒体”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开展气象科普工作。
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紧紧围绕中国气象局关于开展“融媒体”气象服务相关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在气象服务手段、气象服务产品、气象服务可视化表现形式等多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新要求及新需求,海南气象服务大步迈进“融媒体”时代。
(一)资源整合,实现平台和内容的双融合。
2016年起,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梳理对外发布气象服务信息内容及渠道,整合资源,将原先存在重复发布内容的科室进行职能划分,最终形成网站、微博、微信、传统新闻媒体等全媒体对外信息经由中心媒体服务科统一发布的格局。
2017年前后,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积极围绕省局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相关工作要求,对中心各业务处室根据职能再重组融合。经历两年的发展,发布手段与时俱进,微博、微信部分功能实现自动对外发布,此项工作也不再由宣传科普科(原媒体服务科)发布,该科室承担更加符合融媒体传媒特征的各类气象服务产品策划、制作及对外发布。
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还积极组办“海南气象宣传”微信群,各市县气象部门第一时间积极主动,共享当地风雨影响图文及视频;组办“海南省气象局媒体群”微信群,整合中央驻琼及海南本地等四十多家媒体资源,主动发布气象信息,及时解疑释惑,强化全社会的防灾避险意识;获得授权加入“海南省应急管理厅媒体群”微信群,第一时间共享权威气象、防汛、防风、灾情等各类相关信息;建立重大气象灾害新闻通气制度,多次召开台风、重大节假日、重大灾害天气新闻发布会,介绍最新天气形势。
(二)成立团队,“人才融合”打牢“融媒体”气象服务地基。
2019年9月16日,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为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人才在海南气象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海南省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根据核心业务发展需求,组建融媒体服务科技创新团队。
融媒体服务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分别擅长融媒体气象服务产品设计、视频制作、文字类气象科普产品撰写、图片制作等领域,研究方向包括气象科普、融媒体气象服务、气象科普产品可视化、深度气象科普、音视频类气象科普产品可视化等。团队按照融媒体气象现代化建设重点任务相关要求,定期提出团队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积极投入相关的科技攻关工作,以加快推进海南省气象现代化建设。
(三)设计卡通形象“小南”,呆萌形象让气象服务更亲民。
2019年8月,由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精心设计的卡通形象“小南”诞生。
创新设计时尚又接地气卡通形象“小南”,初衷在于增强社交领域气象宣传渗透力,深化新媒体时期气象宣传科普工作,广泛吸纳公众参与气象宣传。
作为海南省气象局首位官方卡通人物形象,“小南”是一名自然使者,云彩的化身,性格开朗,热衷于为广大海南人民科普气象知识。太阳发夹代表海南炎热的天气,台风状的耳环代表而南热帚海洋性季风气候,身上的气象局LOGO彰显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专业的气象学识。
2021年7月22日,由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融媒体服务科技创新团队主创策划、紧密结合海南本土高影响天气设计完成的《气象小南》表情包,在微信表情开放平台正式上架并投入使用。随着其指数级向受众传播,“小南”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互动体验感、亲密度大大增强。
(四)动漫、图解、短视频等各类可视化产品层出不穷,刷新并丰富本土“融媒体”气象服务产品库。
资源融合、人才融合、平台融合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在资源整合高效利用的同时能高质量产出,推出一系列符合融媒体传播特征,被公众高度接受的气象服务产品。
近年来,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基于“小南”形象制作的一批动漫、图解、短视频气象科普产品落地海南,刷新并丰富本土“融媒体”气象服务产品库。
目前,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已基于IP形象“小南”制作、发布《气象小知识》之台风、暴雨、雷电、大雾、冰雹系列科普小视频5条,自制一图剖析南海土台风、海南雷电有多雷、海南强对流等本地图解6个,《气象小南》表情包一组。“小南”系列科普作品,多次被新华网、中新网海南频道、等权威媒体平台置顶,被海南各大主流微信公众号转载,获得良好反响,大幅扩增气象科普宣传效益。如《气象小知识之台风预警信号》在新华网首页推出,阅读量达87.2万。
二、现阶段海南省融媒体气象服务效果分析
(一)公众参与度提升,互动升级。
以微博为例,相较于传统的文字+图片类气象服务产品,图解、动漫及视频等形式输出的天气预报预警产品及气象科普类产品有更多的被转发或评论。公众在互动中,对我们的称呼也从“小编”变为“小南”,亲密度提升,互动效果增强。
此外,微博、微信以及新开通的抖音粉丝也呈现稳步式增长。
(二)媒体关注度提升,扩大气象科普宣传效益。
海南秋季暴雨图解一经发布,被中新网海南频道、南海网等多家权威媒体平台置顶首页,扩大气象科普宣传效益。微视频在微博、抖音等平台上发布,海南特区报、海直播、海南广播电视台等各大主流媒体在微信公众号转载发布了这些微视频,获得良好反响。
(三)多部原创作品受肯定。
海南省融媒体气象服务进入快车道后,嵌入IP形象“小南”的原创科普作品备受肯定。
如《海南秋季暴雨有多暴》图解获得全国气象科普宣传观摩交流活动“百部气象科普好作品”;《一图了解海南天气 出游指南带你行》被评为第二届海南省优秀气象科普作品二等奖;《图解海南高温》被评为第二届海南省优秀气象科普作品二等奖。《一张图认识海南强对流》获中国气象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优秀气象科普作品“图文类”三等奖,《“北斗”助力保海上作业平安》《气象小知识之预警信号》获中国气象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优秀气象科普作品“音视频类”三等奖等。
三、存在问题分析
一是与电视节目等传统媒体资源融合整合力度不够,有待增强。目前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每天制作的天气预报节目,除在固定电视节目播出以外,每日在“海南气象服务”微博平台播出,精心制作的天气预报节目传播途径相对有限。二是要进一步深度挖掘、策划极具海南本地特色的气象服务产品。自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打造“小南”气象科普品牌后,制作的气象科普品牌作品质优获认可,但相对于整个融媒体气象服务产品库而言,产品数量有限。四是海南省气象部门融媒体工作流程与机制有待完善。建立适应融媒体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的高效工作流程及工作机制,为常规融媒体产品制作提质增效。
四、融媒体时代海南气象服务的发展与思考
(一)加强管培,提质人才资源。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一部好的融媒体气象服务产品,离不开前卫精心的设计,审美独到、功力深厚的图片和视频制作功底,能把握各类产品语言风格的文字编辑能力等等,这对产品设计及制作者提出了高要求,为了推出更多更好的融媒体气象服务产品,未来将针对性地开展或参与到相关培训中,加强管培,提质人才资源。
(二)进一步整合资源,建设全媒体发布平台。
全媒体融合总体业务流程主要由策、采、编、发、追、评组成,未来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计划建立全媒体生产的“一次采集、多种生产、多元传播”集约化采、编、播、管、存业务模式,构建适应融媒体生产的采编发网络和采编发流程,精心设置组织架构,形成“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媒体传播”的工作格局,实现统一策划、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渠道传播的闭环运作。
(三)开展海南融媒体气象素材采集存储共享技术,建设基于智能手机的省市县气象素材数据交换系统。
通过云平台、大数据、智能交互等技术的深入应用,搭建海南融媒体气象宣传素材采集存储共享系统,丰富海南气象科普品牌内容。依托“海南气象”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打造便捷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省、市(县)两级气象部门实时天气现场素材的上传、存储和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