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篮拱桥施工中的立柱与拱圈变形控制关键技术
2022-02-01张晓红
张晓红
(邢台市信都区地方道路管理站,河北 邢台 054001)
某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所处施工环境恶劣,桥梁桥面距离下方河面达260余米,设计桥孔中央为跨度240m的钢管拱,两侧为单跨长32.7米的简支箱梁,大小里程侧分别有4跨和3跨简支梁。桥梁左右线路间隔约4.6m。
一、顶推方案优化比选
该项目桥梁跨越深谷,传统的满堂支架法无法搭设。在此情况下,比较适用的施工工艺主要为顶推法。对于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主桥施工,在应用顶推法时,传统上往往采取钢导梁单独配置的措施,导致后续拆除导梁或临时墩拆除时需要在高空处操作,施工过程费时费力,且工况比较危险[1]。因此,考虑到桥面距离河面较高,为保证施工安全,避免高空作业风险,同时使后续拆除量减少,项目的导梁与临时墩均不单独设置。
鉴于该项目大桥的梁体结构非常庞大,因此适用的顶推技术为拖拉法顶推技术。另外,桥梁箱梁质量很大,故考虑将顶推法中的卷扬机替换为千斤顶,保证顶推效果与运行精度。
二、立柱位移与拱圈变形控制关键技术
该项目混凝土钢管拱桥上布置的桥墩立柱总数为11个,立柱编号分别为1号至11号,大桥设计结构立面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大桥结构设计立面布置
在图1所示桥墩立柱中,1号高度为40m,2号高度为24m,3号高度为13m,4号高度为6m,5号至7号立柱则与盖梁采用一体化设计处理;8号至11号立柱与1号至4号立柱对应分布,故两者立柱高度一一对应等同。该项目桥墩立柱分布于钢拱圈上,距离桥面距离较远,高度较高,因此在抗水平侧力方面较为薄弱。为此,特将高度偏高的立柱,通过钢绞线连接于其他位置的桥墩,再施加一定的预张拉力。需要说明的是,施加的预张拉力不得大于立柱所能承受的水平侧力值。例如,将1号、2号主墩立柱通过钢绞线连接串联于3号主墩,再施加预张拉,或将9号至11号主墩立柱通过钢绞线连接串联于8号主墩,再施加预张拉等。
在拖拉法顶推施工过程中,为有效削弱顶推施工导致的钢拱圈偏压效应,在钢箱梁还未被拖拉至钢拱圈上的桥墩立柱前,先行对偶数编号的桥墩立柱进行钢绞线预张拉,从而有效地控制钢管拱圈所受的偏压效应[2]。
该项目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分析软件,为钢管拱上的桥墩立柱与交界墩等建模,并模拟钢绞线预加拉力。
(一)桥墩立柱的有限元分析
在顶推箱梁重力、桥墩立柱自重及最大水平方向顶推力的综合作用下,大桥钢管拱上相应编号的桥墩立柱的水平位移与应力分布状况,如图2所示。其中,最大水平顶推力是指250t重的钢箱梁在处于最大悬臂姿态时的顶推力。
由图2(a)知,1号至3号桥墩立柱的墩顶位移分别为21mm、15mm、5mm,均小于22mm,满足标准规定。因此,采取将钢绞线连接于1号、2号立柱与3号交界墩间且开展张拉措施,能使钢管拱上方的桥墩立柱抗水平变形能力增强,保证拱圈上柔性墩的水平变形有效减小。
图2 箱梁顶推最大悬臂状态下桥墩立柱的水平位移及应力分布
由图2(b)知,1号至3号桥墩立柱受拉区域的应力大小分别为-2MPa、-0.15MPa、+0.6MPa,受压区域的应力大小分别为-2.2MPa、-3.2MPa、-2.8MPa。其中,3号立柱的底部出现拉应力最大值,达0.59MPa,而C40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力值为1.72MPa,表明拱圈上方的桥墩立柱混凝土拉应力在允许范围内。
由图2(c)知,9号至11号桥墩立柱的墩顶位移分别为5.2mm、15.5mm、13.5mm,均小于22mm,满足标准规定,说明顶推控制技术克服了柔性高墩抗水平侧力能力差的问题,规避了桥墩立柱被拉裂破坏的风险。
由图2(d)知,9号至11号桥墩立柱受拉区域的应力大小分别为+1MPa、+0.6MPa、-1.4MPa,受压区域的应力大小分别为-3.2MPa、-3.6MPa、-2.8MPa。其中,9号立柱的底部出现拉应力最大值,达1MPa,同样小于C40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力值1.72MPa,表明拱圈上方的桥墩立柱混凝土拉应力在允许范围内,立柱混凝土没有遭受破坏。
(二)拱圈的有限元分析
为控制偏压现象,拟在钢箱梁还未被拖拉至钢拱圈上的桥墩立柱前,先行对偶数编号的桥墩立柱进行钢绞线预张拉,从而限制拱圈的竖向位移。在2、4、8、10号立柱墩底及3、4号交界墩底部,分别埋设固定预埋件,采取钢绞线对相应桥墩立柱及主墩底部锚座实现串联,并将150t的预拉力施加于柱底。
在钢管拱圈与立柱自重及主梁的受压力作用下,3号交界墩侧的钢管拱受压后,在偏压效应作用下,整个钢管拱圈发生的偏压变形在预张拉前、后,分别如图3(a)、(b)所示。
图3 偏压钢管拱圈在预应力张拉前后的变形情况
由图3(a)知,钢管拱圈未进行预张拉时,偏压下的8号至11号桥墩立柱竖向变形分别为11.9mm、7.9mm、7.01mm、2.9mm,1号至4号桥墩立柱竖向变形分别为12.01mm、4.2mm、16.01mm、21.01mm。由此可得,编号较小侧的立柱竖向位移整体要小于编号较大侧的立柱竖向位移,这将引起拱圈两侧的不对称变形。在钢管拱圈进行预张拉后,由图3(b)可知,偏压下的8号至11号桥墩立柱竖向变形分别为16mm、12.1mm、9.7mm、3.4mm,1号至4号桥墩立柱竖向变形分别为3mm、8.5mm、12mm、16mm。由此可得,钢管拱圈两侧的竖向位移值基本相同,偏压效应引起的负面作用得到了控制,说明钢管拱圈不会发生不对称变形,保证了整体线形。
三、施工监控分析
在拖拉法顶推施工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控钢管拱圈的竖向变形、拱圈上方桥墩立柱的底部应力及墩顶的水平位移值等,以此保证钢箱梁顶推施工时,钢管拱圈、桥墩立柱的应力应变情况满足标准规定。结果表明,相关数据均在允许范围内,验证采取的技术措施是有效的。
四、结语
本文依托国内某高铁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实践,针对其拱圈上部桥墩立柱高度较高的特点,依次采取了偶数编号桥墩立柱底部串联钢绞线并预加拉力,以及在钢管拱圈上对称斜拉钢绞线的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桥墩立柱的水平变形与拱圈的不对称变形状况,从而高效完成了大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