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财政统筹保障能力助力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

2022-02-01石楼县财政局

山西财税 2022年11期
关键词:石楼贫困户群众

■石楼县财政局

石楼不仅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而且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深度贫困县之一。“十三五”期间,石楼紧盯政策落实,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逐条逐项超常规持续用力,共统筹使用各级涉农资金20.529亿元,可谓是举全力助力脱贫攻坚战,圆满完成了各项刚性指标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创新做法和实践经验:

一、实施“金鸡产业”扶贫,形成“稳长清”产业带贫减贫机制

一是“稳”。由县财政投资兴建存栏100万只蛋鸡的规模养殖厂,北京德青源公司以固定资产10%的租金租赁经营,并聘用贫困人口入厂工作,石楼县每年所得租金850万元,用于贫困户资产收益分配和其它精准扶贫工作,可带动3800余名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德青源负责公司运营,购买人保财险,防范化解经营风险,贫困群众不承担风险。二是“长”。北京德青源公司与石楼县签定15年的合作协议,15年以后优先其租赁经营,贫困群众最少可获得15年稳定收益,期间不会返贫。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互惠、合作双赢的原则,围绕德青源公司上下游需求,全县将成立饲料原料、劳务、物流、包装等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原材料生产、绿色包装材料生产、仓储运输、淘汰鸡屠宰、有机肥加工等关联产业,全面延伸金鸡产业链条,提升带贫效益。三是“清”。“金鸡产业”走出一条“有机种植——生态养殖——食品加工——清洁能源——有机肥料——蛋品物流体系”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路子,与石楼绿色发展的理念相契合,为绿色优质农产品食品基地提供可复制模式。

二、实施“光伏产业”扶贫,贫困村贫困户稳定享受“阳光收入”

以“群众自愿、群众受益、群众满意”为核心,采取“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运维、高精准分配、高效率利用”,统筹整合专项扶贫、政府债券、社会捐赠、企业投资等四方面资金5.7亿元,研究制定扶贫电站“十化”标准,即规划设计科学化、建设队伍一流化、产品质量品牌化、施工工艺顶端化、运维机构专业化、操作流程规范化、互联互通信息化、目标落实责任化、政策执行到位化、效益发挥最大化。坚持选最佳地块、选最强企业、选最优产品、选最前沿科技、选最严格监督的“五个最”原则,建成村级光伏电站56.3MW(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30MW(兆瓦),光伏纯收益每年均达6000余万元,村集体收益平均达到50万元以上,关联贫困户的户均收益达到6000元以上,真正让贫困村贫困户享受到稳定“阳光收入”。同时,积极探索“棚顶发电,棚下种植,发电种植两不误”的模式,在光伏板下种植油牡丹2300亩。光伏产业实现在全省范围内“六个最”,村级光伏电站规模平均数最大、村集体光伏收益最大、贫困户受益最大,光伏建设质量最好、光伏运行维护管理最好、光伏收益分配模式最好。石楼光伏扶贫项目实施以来,先后荣获中国电力建设质量管理小组QC成果奖、山西太阳能协会优质工程奖、山西省建筑业协会“汾水杯”。其中“光伏电站支架安装”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认定。

三、实施“三增三创”,着力培育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三增三创”即:“转移就业增岗、公益岗位增岗、扶贫车间增岗,创优培训、创新服务、创业帮扶”模式,全县2016年至今累计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万余人,着力引导贫困群众向第三产业要就业、要发展。特别是转移就业增岗方面,打造了三个劳务品牌。“吕梁山护工”品牌,2016年以来,累计培训3608人,就业1412人。黄河岸边的“青岛村”品牌,在青岛开设技能提升培训班、建立石楼县服务联络站,通过传帮带,带动劳动力到青岛务工,目前有3000多人转移到青岛就业。“福海厨工”品牌,依托石楼县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创办的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打造了全省仅有十家、全市仅有两家的省级劳务品牌,成为就业的一张名片,带动511名贫困户外出务工。2020年,结合“党支部+物业管理”,全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程,打造“石楼物业工”劳务品牌,培训物业经理90人,物业从业人员500人。初步达成义乌、石楼两地来料加工扶贫车间转型升级项目合作意向,组织50名来料加工经纪人赴浙江省义乌“取经”,可以带动10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四、探索资产收益分配新模式,真正让广大群众富在一线

针对村集体有收入之后,如何分配花好这笔资金,使其发挥出应有的带富效果和社会效应。石楼在全县创造了“12345”分配支付原则:围绕通过劳务获得一个宗旨,关注贫困户和边缘户两类群体,注意泛福利化、一发了之、优亲厚友三种行为;处理好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干部与群众、常住人口与在外人员、勤劳者与懒汉这四种关系,通过公益性岗位、小型公益事业劳务支付、公德乡风奖励救助、入股助力产业发展、扶持易地搬迁后续发展这五种分配途径(简称“三公一业一扶持”),将村集体收益按月支付到村到户到人。推行了“5118”分配模式:“5”即配套出台了5个指导性文件,“1”即制定了1个“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的监督运行保障机制,“18”即出台了14项公益性岗位职责与4项考核制度等18项管理制度。目前,全县已有113个贫困村9600户贫困户受益。

五、建设宜居与特色相结合的石楼小镇,实现换“一方水土”,富“一方群众”

石楼小镇是全县3个统规统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之一,占地面积460亩,建设多层住宅楼71栋,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982户3102口人。一是立足三定位,确保搬得出。选址立足有前景,结合城镇化和大量贫困户在城区租房求学、务工的现实,将小镇建在西临柳石公路、南临沁园春大道,离县城仅有1.5公里处的灵泉镇郭村,区位优势明显,让贫困户真正“挪了穷窝”,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和城镇化发展的双重红利。设计立足有风格,小镇设计以兼顾实用和舒适为原则,整体看,依山就势、遵循自然,融合晋西名居特色,突出一栋一风格;生活上,兼顾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着力塑造“庭院式环境”,让搬迁户不仅把家搬出来,而且把“乡愁”也带出来。推进立足有举措,通过错位施工、平行施工、错峰施工等方式,有效降低机械和人工停歇时间,不仅缩短了工期,而且降低了成本。二是构建三体系,确保稳得住。健全了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无缝衔接户籍、社保、就医、入学等政策,确保搬迁户诉求有人倾听、困难有人帮助、矛盾有人化解。完善了社区治理体系。在安置点探索实施社区“党支部+物业服务”管理新模式,吸纳1800余名贫困户参与,发挥了搬迁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作用,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和服务效能。构建了志愿服务体系。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爱心志愿者服务队两支队伍,常态化开展百人以上的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引导贫困群众在感恩奋进中移风易俗、树立新风。三是推动三覆盖,确保能致富。切实落实搬迁户农业生产托管、扶贫车间、产业园区三个“全覆盖”,确保户均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

2021年以来,石楼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目标任务,落实资金管理衔接机制不断、整合力度不减、资金使用不散、监督标准不降的四个措施,持续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加速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做好关系民生福祉关键领域的资金保障工作,彰显公共财政的温度和效能。

猜你喜欢

石楼贫困户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联围小学作品集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穿越时光的黄素石楼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山西省石楼县在京召开 “塬谷石楼”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
调结构 抓培训 强品牌 保增收 山西石楼:开展技能培训 科技助农致富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