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泼尼龙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疗效
2022-02-01蒋阿娜董有为孙饶
蒋阿娜,董有为,孙饶
(佳木斯大学宏大医院呼吸一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并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病程推进会表现出呼吸急促、咳嗽、胸闷等症状,更有甚者会伴随呼吸衰竭[1]。异丙托溴铵可通过抑制患者黏液分泌、稳定呼吸道平滑肌等方式缓解患者病情,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异丙托溴铵的效果会逐渐下降[2],常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补充治疗。甲泼尼龙是常见的中效糖皮质激素,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3]。本研究主要探讨甲泼尼龙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12 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80 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 例。观察组男20 例,女10 例;年龄50~-60 岁,平均年龄(55.76±2.43)岁;病程1~3 年,平均病程(2.08±0.38)年。对照组男29 例,女11 例;年龄50~60 岁,平均年龄(55.55±2.33)岁;病程1~3 年,平均病程(2.11±0.41)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参考2013 年中华医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所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相关诊断标准[4];②年龄50~60 岁;③病史资料完整,且研究前2 个月内未进行其他相关治疗。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损伤以及其他恶性疾病;②对激素类药物严重过敏患者;③类属糖皮质激素禁忌;④治疗前4 周内接受其他手术治疗的患者。剔除标准:①研究过程中未按医嘱连续服药的患者;②随访期间失联的患者;③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④因个人原因不得不退出研究的患者;⑤实验期间病情加重必须改用其他治疗方案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需接受“吸氧、抗炎”等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异丙托溴铵吸入气雾剂(商品名:爱全乐;国药准字:J20130135;规格:10 l;生产厂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 进 行 治 疗,1~2 揿/次,3 次/d,连续治疗4 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泼尼龙(商品名:美卓乐;国药准字:H20150245;规格:4mg×30 片;生产厂家:Pfizer Italia S.r.l)进行治疗,12 mg/次,1 次/d,连续治疗4 周。
1.4 参考指标
①治疗前后分别使用肺功能检测仪器(康尔福盛(上海)商贸有限公司,产品型号:masterscreen)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测评,主要参考指标为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以及患者的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②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6]中所制定的相应标准,对患者的疗效情况进行划分,其中显效:患者在经过连续4 周的药物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得到完全性缓解或消失不见,尤其是患者所表现出的呼吸困难、咳嗽等典型性症状,并且听诊患者肺部啰音消失;有效:经过连续给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缓解,但并未完全消失不见,可见偶发性症状,并且听诊患者肺部,其肺部啰音仍然存在,但明显较治疗前明显减弱;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毫无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现象,并且患者啰音基本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FVC、FEV1 以及MMEF 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L]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FVC FEV1 MMEF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1.49±0.11 1.89±0.17a 0.84±0.07 1.15±0.13a 1.13±0.14 1.63±0.12a对照组 40 1.49±0.11 1.61±0.08a 0.84±0.07 1.00±0.08a 1.11±0.13 1.31±0.12a t 值 — 0.091 9.054 0.301 5.760 0.556 11.865 P 值 — 0.928 0.000 0.764 0.000 0.580 0.000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3 例口干,占比7.5%、2 例心悸,占比5%、1 例厌食,占比2.5%;对照组2 例口干,占比5%、1 例心悸,占比2.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6,P>0.05)。
3 讨论
3.1 肺功能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FVC、FEV1以及MMEF 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异丙托溴铵能够抑制患者黏液分泌,并同时作用于患者呼吸道的平滑肌,帮助降低平滑肌的痉挛,从而减少患者呼吸道黏膜的异常水肿,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咳嗽症状,并改善患者呼吸道的阻塞程度[5]。但单一使用异丙托溴铵仅能发挥及时治疗效果,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其呼吸气道器质性改变进程。而联合甲泼尼龙,则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呼吸道的表皮因子,抑制活性表达,降低患者体内软组织的增生效率,阻滞呼吸系统的器质性改变进程,助益患者解除气管狭窄,提高患者的FVC、FEV1 以及MMEF表达[6]。故二者联合用药,在拓展治疗途径的同时还可相互补充,进一步提升治疗效率。
3.2 临床疗效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相较于单一使用异丙托溴铵,联合使用甲泼尼龙的治疗效果更优。异丙托溴铵主要采用吸入式的方式进行摄取,相较于其他注射或口服类药物,其起效时间更短,可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病灶部位,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呼吸道肌群痉挛现象,帮助改善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7]。此外,异丙托溴铵对患者的表皮纤毛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以增强纤毛的摆动性,进而帮助患者排出体内痰液,减少阻塞。故而异丙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极易产生耐药性,导致异丙托溴铵的缓解效力下降[8]。而甲泼尼龙则可有效弥补异丙托溴铵的不足。甲泼尼龙是临床上常见的中效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以有效拮抗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带来的损伤,并减少患者因炎症侵袭所造成的呼吸肌痉挛,帮助缓解其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9];另外,甲泼尼龙可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阻止炎症因子的迁移,避免造成炎症反应弥漫性扩散,进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此外,甲泼尼龙对炎症因子的生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抗病毒药性更强[10],故能针对性解决传统药物无法杀灭的病菌。相较于异丙托溴铵,甲泼尼龙药效发挥更为持久稳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异丙托溴铵药效较短,作用局限的缺点。故两者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更佳。
3.3 不良反应分析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相较于单一给药治疗,联合治疗的用药种类更多,故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因此,需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告知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相应的处理方式。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均未经过处理即可自行消失。虽然本研究结果提示甲泼尼龙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效果佳,但未对二者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排除,并且未对甲泼尼龙用量进行深入探究,故于后期可考虑精准实验纳入条目,提高信度,亦可对甲泼尼龙用量以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综上所述,联合使用甲泼尼龙较单纯使用异丙托溴铵,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FVC、FEV1 以及MMEF,治疗效果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