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2-01郭雅丽李聪茹
郭雅丽,李聪茹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重症监护室,河南 郑州 4500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血运重建策略,具有创伤轻、起效快等特点,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1]。PCI 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生命,但患者术后需长期接受康复治疗,以保证治疗效果。有研究[2-3]显示,冠心病患者出院后普遍存在服药依从性差、缺乏康复锻炼等现象,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延续性护理将专业化、系统化的护理服务延续至患者出院后,已在既往研究中取得较好效果[4]。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不断上升,PCI 患者人数也相应增加,而医院医疗资源有限,延续护理受到多种因素限制,难以保障护理服务质量。“互联网+”移动医疗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可依靠移动设备实现网上挂号、询诊等,有望改善看病难、看病贵这一医疗生态[5]。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对行PCI 患者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20 年12 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2例行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 例。对照组中男26 例,女20 例;年龄34~60 岁,平均年龄(49.75±6.81)岁;冠心病类型为心绞痛15例,心肌梗死10例,缺血性心肌病14例,其他7例;文化程度为小学6例,初中11例,高中13例,大专及以上16 例。观察组中男25 例,女21 例;年龄32~58 岁,平均年龄(49.20±6.49)岁;冠心病类型为心绞痛17 例,心肌梗死11 例,缺血性心肌病13 例,其他5 例;文化程度为小学7例,初中13例,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获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初次顺利完成冠状动脉支架手术。(2)NYHA 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3)年龄≤60 岁。(4)具有一定认知水平,可掌握微信软件使用方法。(5)精神状况良好,自愿配合研究。(6)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疾病。(2)神经功能障碍,无法正常沟通。(3)中途退出随访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居家护理宣教,嘱患者遵医嘱服药、科学饮食、锻炼康复,建立门诊随访手册,要求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至门诊复查。
观察组采取“互联网+”延续性护理。(1)组建延续护理团队。成员包括1名康复师、1名主治医生、1名护士长、2名专科护士、2名康复专员。①康复师。逐一分析本组患者个体情况,为其制定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病情随时调整计划。②主治医生。在线解答患者提问,提供康复指导。③护士长。统筹规划整个延续护理过程,解决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④专科护士。协助患者完成康复配合,指导使用各类康复仪器。⑤康复专员。负责制作康复视频。(2)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①冠心病知识专栏。包括冠心病疾病、治疗、PCI 术后运动处方、饮食建议、心脏急救、危险因素、自我评估方法。②预约挂号系统。包括门诊医生信息、上门出诊时间,患者可预约挂号。③随访提醒。患者录入个人出院时间,设置出院后每月随访时间,随访前3 d 系统自动发送随访提醒,预约挂号者,系统就近安排随访时间,并自动提醒患者按时随访。④用药指导。每周一推送药物治疗作用、用药方法、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方法等。⑤康复指导。设置每日8:00和17:00运动提醒,将康复运动视频发布到公众号,包括运动方法、强度,以及运动过程中自我监测方法。(3)个体精准护理。建立电子档案系统,康复师和专科护士根据患者个人档案制定随访内容,对患者康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康复师和主治医生根据相关数据调整康复方案,患者可通过微信平台提出护理需求,通过信息双向传输帮助患者解决健康问题。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服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 服药依从性问卷(MMAS-8)[6]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总计8 题,评分范围0~8 分,评分越高,依从性越好。(2)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7]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选取其中总体健康、心理健康、躯体功能3 个维度,各维度总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3)心血管事件。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
1.5 质量控制
本研究在资料收集过程中,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研究对象,严格按照各量表指导语与评分标准进行评估。量表由护理人员发放,监督填写,不能独立完成者口述表达,护理人员代填,完成后护理人员当场核对,无多填、漏填、模糊不清等疏漏后回收,回收率100%,之后双人双机录入系统分析,保障数据统计学准确性。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MMAS-8评分情况
出院时,两组患者MMAS-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 个月,观察组MMAS-8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MMAS-8评分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MMAS-8评分情况(±s)分
组别对照组(n=46)观察组(n=46)t值P值出院时4.21±1.13 4.30±1.25 0.362 0.718出院后6个月5.83±0.67 6.96±0.75 7.621 0 t值8.364 12.376 P值0 0
2.2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SF-36评分情况
出院时,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 个月,观察组SF-36 量表中总体健康、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SF-36评分情况(±s) 分
表2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SF-36评分情况(±s) 分
组别对照组(n=46)观察组(n=46)t值P值总体健康出院时63.82±5.63 62.44±5.67 1.171 0.245出院后6个月74.59±7.31 85.23±5.86 7.703 0心理健康出院时64.33±6.17 63.91±6.82 0.310 0.758出院后6个月75.45±6.58 85.64±5.40 8.119 0躯体功能出院时62.84±6.19 62.63±5.57 0.171 0.865出院后6个月76.95±5.45 86.23±5.06 8.463 0
2.3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出院后6 个月内,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3 讨论
随着冠心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且患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发展。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繁忙,导致PCI术后护理工作存在诸多不足[8]。对于该类患者,术后延续性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其原因在于,中年人群是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支柱,因工作压力、生活习惯等往往忽略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上升。该类患者相较于老年患者,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更强,易于接受互联网沟通平台,可将互联网平台传递的信息快速转化为临床获益[9]。
延续性护理可为出院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康复指导等,是对院内护理的有效延伸,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后6 个月MMAS-8 评分,SF-36 量表中总体健康、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提高PCI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将微信作为延续性护理实施渠道,可实现护患信息推送和信息接收双向交流,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利于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情况,调整康复方案,提高延续性护理的有效性。本研究通过组建延续性护理团队,从诊疗、用药、康复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专业的院外指导,给出最专业的康复意见。“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可避免时间、空间对患者护理知识需求的影响,随着微信的广泛应用,这一医疗模式已被人们逐渐接受,因此,患者对通过微信平台实施的延续性护理内容依从性更高[10]。借助微信平台向患者定时发送用药、康复指导,普及疾病、治疗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患者对疾病、康复等相关认知水平,纠正患者可能出现的认知误区,使其认识到术后遵医服药、自我护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对于预防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作用[11]。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时提醒患者运动、随访,确保行PCI患者居家期间也能保持规律性康复锻炼,建立良好行为习惯,促进术后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此外,“互联网+”延续性护理通过构建护患交流平台,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紧张问题,解决患者有问题时需亲自到院就诊的弊端,且相较于电话随访更为直观、有效,满足医、护、患三者需求。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行PCI 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