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和破解策略
2022-02-01满建刚
李 楠,满建刚
(1.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191;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北京 102211)
2020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会上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此番“深化体教融合”可看作对之前“体教结合”与“体教融合”的进一步升级,其面向的是所有青少年,目标是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支撑理念是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2020年5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召开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视频会议,总局副局长李建明在会议上讲话,指出体教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改革事项,是体育战线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2]
由此可见,体教融合由之前体育部门倡导、教育部门配合,到如今上升为国家的顶层设计,其背后透射出三个重大信息:一是青少年健康已成为新时代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点问题,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二是之前的体教结合与体教融合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问题,唯有深化体教融合才能彻底改变,但深化体教融合难度大、涉及面广,必须自上而下全面推进才能达到最终目的;三是体育被摆在青少年教育的重要位置,深化体教融合就是要全面释放体育的育人力量。要深刻理解并践行这三大积极讯号,就必须对当前深化体教融合的现实背景有清晰的认识。基于此,本文在对体教融合发展历史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的现实背景,探讨其当下面临的困境和优化路径。
1 我国体教融合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必然选择
体教融合在我国的历史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体育界首先提出了“体教结合”,其目的是解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训矛盾、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等问题。为配合体育部门体教结合的倡导,教育部门也为解决运动员的学训矛盾做了诸多尝试,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设立高水平运动队,有条件的优秀运动队试行向院校化过度,促进了体教结合的进一步形成。[3]当时的体教结合模式主要有四种,即混合型模式、省队校办模式、南体模式和清华模式。[4]但由于体育和教育分属两个系统,在具体工作中存在沟通不力、协调不当、运行效果不好等问题,致使体教结合在实践中遭遇了种种问题。如体教结合究竟是“以训为主”还是“以教为主”,是“体教结合”还是“教体结合”,这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主管下所面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自然是不同的。因此,“体教结合”在其口号提出后的二十余年里,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运动员文化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体制性的障碍没有破除,这种障碍主要体现在教育和体育两大系统管理部门职能上的隔阂。[5]而纵观世界范围内的竞技体育强国,美国、德国和英国等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均是以学校为基础,各级学校为青少年运动员体育技能的发展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教育基础。因此,将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纳入学校体育教育体系有成熟的经验借鉴。
进入21世纪,全球范围内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每况愈下引起了社会的深切关注,我国情况更是不容乐观。《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与健康监测结果报告》数据显示,学生肥胖率、视力不良检出率不降反升,“小眼睛”“小胖墩”等现象呈现低龄化。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面临重大考验,不仅“显忧”突出,“隐忧”也频频发生,青少年患抑郁和心理疾病的人数逐年增加。这一现状迫使教育界开始重视文化学习与健康并重的价值导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迫使体育界开始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探索“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迈进的路径选择。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其背后受社会基础的影响,也有制度逻辑的支撑。让体育回归教育,成为解决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诚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演讲中所言:“在很多国家,体育在教育体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没有受到重视,体育的作用被很多教师和家长所低估,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甚至可以说,这种状况在中国更为严重。”[6]可以说,少了体育,就谈不上全面发展,忽视学校体育,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就会流于形式。因此,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不仅是体育领域必须解决的大事,也是教育事业进一步提升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各项事业都要全面深化、扎实推进。然而深化体教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在深刻认识前期体教结合推进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把握当前现实背景,才能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
2 新时代推进体教融合面临的现实困境
2.1 目标任务不匹配
目标任务是推进体教融合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素下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机制目标设置与教育体制机制目标设置的差异性,是制约体教融合的重要现实因素。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以来,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在攀登运动高峰、取得卓越成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功能和价值也被国人广泛认可,但其目标与教育系统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是不同的。此外,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具有多元化特征,这体现在运动员和普通学生对体教融合的目标要求是不同的。对于优秀运动员而言,体教融合的目标在于对其文化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这种培养不单是帮助其获得一定文凭,更是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其退役后社会融入和就业的社会资本,使其能更好地社会化。而对于普通学生而言,体教融合不仅是选拔具有运动潜力学生的重要举措,更能通过这一形式带动更多学生参与体育、享受体育,使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全面提升其身体素质,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由此可见,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进行体教融合的出发点和目标体系是不匹配的,这就使得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面临的任务、采取的方式等也不尽相同。概言之,体教部门目标任务的不匹配直接导致了在具体融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这是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
2.2 部门协同不得力
部门协同是推进体教融合的落实基础。回顾历史,体教融合由最初的体教配合、体教结合等提法发展而来,虽只有一字之差,却在内涵上相去甚远,其所涉及的目标、内容、形式、侧重点、受众及覆盖面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般而言,配合或结合可以是针对事物的一部分或整体中的部分,甚至是一个点,它是有重点、有区隔的,而融合更多体现在一体化、全方位的交融和配合。目前我国在推进体教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痛点,部门协同不得力就是其中之一,如多部门合作分化现象严重,条块分割使得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不畅通,部门间共建共享、协同配合的机制还不够完善等。体教融合的实施主体是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要想全面深化体教融合,就必须要求两个部门打破壁垒、加强协同、精诚合作。诚如2020年5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管建民在提案中所指出的那样:我国教育部门的学校体育工作在利用体育部门的专业资源方面还存在沟通不力和形成合力不够的问题。这些问题带有明显的跨部门与复合性特征,仅依靠教育部门“单兵作战”显然势单力薄,多年来的实践效果也不佳。如何发挥国家、地方各级体育单项协会在专项技术、人才方面的组织优势,调动体育单项协会服务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仅需要体育系统主动发力,更需要教育部门主动协同。[7]因此,破解部门之间协同不力的局面是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突破口。
2.3 竞赛体系不兼容
竞赛体系是推进体教融合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备的、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结合的、贯穿小初高到大学的青少年业余训练体系和竞赛体系,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运动员审批制度等,这成为制约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短板。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陈立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赛事是撬动青少年体育普及的杠杆,同时也是普通学校、竞技体育、社会俱乐部彼此交流的平台和渠道。[8]过去十年间,国家相继出台了各项关于推进青少年体育赛事的政策文件。如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印发〈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要改革青少年竞赛制度,健全县、市、省、国家4级竞赛体系,完善主体多元、形式多样和灵活的赛制;[9]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再度明确要推动青少年竞赛体系和学校竞赛体系有机融合,打破部门界限和注册限制,逐步建立面向所有适龄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相互衔接的全国青少年U系列竞赛体系。[10]虽然这些政策都对推动青少年赛事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推动作用,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两套赛事体系不兼容的问题。
2.4 人才培养不协调
人才培养是推进体教融合的最终目的。在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探索的进程中,体育系统原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没有完全被打破。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要有两大体系,一是传统青训的三级训练网培养体系,二是学校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前者作为我国后备人才培养的主线,长期以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竞技体育输送了大量人才,但如今却面临着经费支持不足、教练员素质不高、人才输送渠道有限等问题。后者主要是为解决退役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教育问题,或直接招收运动员进高校组成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但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很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竞技水平不高,无法承担起竞技体育国家奥运争光计划的重任。而且教育部门长久以来一直没有明确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为国争光的目标要求,只是照搬以往训练模式,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关于从小学到大学符合学训规律的校园化竞训体系、人才选拔、输送机制及相应的保障机制的制度化建设。因此,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培养与学校体育的人才培养在融合上也并未形成一种协调机制,从而导致两条人才培养体系在现实中面临着尴尬的境地,亟待改革。
3 新时代推进体教融合发展的破解策略
3.1 加强思想观念融合
思想观念融合是确保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基本前提,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而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更是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础。过去体教融合的工作中存在短板,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深化体教融合意见的出台,为转变思想、革新观念起到了极大的引领作用。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需要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在思想观念上做到高度统一,共同认识到中央深改委从国家层面推进体教融合的本质意义。正如中国篮协主席姚明所言,体教融合的核心是要重视体育在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正所谓“缺少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重视体育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11]。要深刻认识到新时代体育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核心地位,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两家都要站在服务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到体育的多元功能和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新时代的体教融合目的不仅是促进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解决退役运动员就业和社会融入等问题,更在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等方面意义深远。唯有提高站位,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在具体工作中将深化体教融合与实现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展现体育和教育在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应有担当。
3.2 促进目标任务融合
目标任务融合是确保新时代体教融合的根本方向。目标任务的融合以思想观念的统一为先导,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致的工作目标和奋斗方向。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其根本目标便是促进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协调发展,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立足于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身体健康,指向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作用独特。因此,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都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认识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充分实现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标,让学校体育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最大化地发挥其多元功能,从而更好地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3.3 加快资源配置融合
加快资源融合是确保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现实基础,其中最为重要的两大资源便是人才资源和赛事资源。首先在人才资源上,要不断优化“体教融合”的三级训练网络体系,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要整合已有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体校、体育特色学校资源,联合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并将其纳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与省队、国家队有机衔接,打造新型的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和社会力量多元投入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12]应发挥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优势,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运动员培养模式,让高等体育院校积极承担使命和任务,将两大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融合,在共同服务国家竞技体育奥运争光的同时,培养出竞技水平和文化素养俱佳的青少年学生运动员。其次,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必须要构建横向联结、纵向打通的新型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正如王登峰司长在2019—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竞赛是推进体教融合的核心节点。[13]只有进一步整合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打造适应两个系统发展的贯穿从小学到大学的多级竞赛体系,才能解决体教融合的核心问题。
3.4 落实政策措施融合
政策措施融合是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保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体教融合就一直在改革中摸索前行,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未根本解决,如学训矛盾等。这些问题不是依靠部门之间的协调就可以解决的,需要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促进体制机制改革。如推进体教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估体系、校园运动康复和安全防护体系、青少年课余训练和竞赛体系、体教融合与市场化参与体系等都需要在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的进程中不断予以完善。与此同时,各项具体措施也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一步融合。新时代的体教融合在落实上一定要强调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一体化推进,在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过程中绝不仅仅是体育和教育部门两家的事情,而是需要多部门、多主体分工合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深化体教融合是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责任,要树立多元开放的融合理念,只有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同向发力,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要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协同推进创新机制,构建多元社会主体积极参与的体教融合市场化机制,构建体育部门、教育部门与社会力量之间的联动机制,支持社会体育组织为学校体育提供服务和指导,鼓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14]
4 结语
青少年健康关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体教融合不仅为今后体育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今后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擘画了蓝图,更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永续发展注入了活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的时代意义和深远价值,将其与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和教育强国的国家战略结合起来,将其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凝心聚力,共同推进新时代体教融合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