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碎

2022-01-31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吴玉章教育部长胡乔木

毛泽东的大白话

毛泽东曾用一段大白话解释辩证法:“中国人把结婚叫作红喜事,死人叫作白喜事,我看很有道理。中国人很懂得辩证法的。结婚可以生小孩,母亲分裂出小孩来,是个突变,是喜事。一个人分裂出两个、三个,甚至八个、十个,像航空母舰一样。新事物的发生、变化、灭亡,老百姓都叫喜事。人死了,开个追悼会,一方面哭鼻子,一方面又觉得是喜事,确实是喜事。你们设想:如果孔夫子还在,也在怀仁堂开会,他两千多岁了,就很不妙!……至于‘左’和‘右’:什么叫左倾?什么叫右倾?好像妇女生娃娃,七个月就压出来,就是左了。过了九个月不准出来,就是右了。”

谈中国人的谦虚:“现在中国人有谦虚的态度,愿意向别人学习,但是我们要预防将来。中国过几十年在工业化后,翘尾巴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你们回去以后,请告诉你们的下一代,将来中国如果翘尾巴,翘到一万公尺以上,就批评它。要监督中国,要全世界都来监督中国。那个时候我就不在了,去找马克思开代表大会了。”

少将田永清:“充电”“蓄电”和“放电”

解放军原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政委田永清退休后常被邀请去各地作报告。他演讲前先声明:听众可以说悄悄话、闭目养神、随时退场。但从未出现过这些情况。有人问他原因,他答道:“我一直不停地‘充电’。去年读了近30本书,还常读报纸、杂志。由于我不断‘充电’‘蓄电’‘放电’,所以我的演讲都是几十年来的积累、总结和概括。”

吴玉章的一封“家书”

吴玉章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时,曾收到一封信,称呼是“玉章吾儿”,并让他寄钱回家。吴玉章十分诧异,因为他的父母已经去世几十年了。原来,一个农民的儿子也叫吴玉章,参加抗战没了音讯。老人误以为省委书记吴玉章是他们的儿子,遂寄来家书。看完信后,吴玉章不仅让工作人员给他们寄了钱还回信表示愿意帮助他们。

梁思礼的幸福无“比”

导弹控制专家梁思礼拿到普渡大学博士学位时,新中国即将成立,他毅然回国。有一次,梁思礼赴美访问时遇见昔日同窗,对方的年薪远高于自己,但他并不后悔。梁思礼说:“我那位留在美国的同学研究出来的导弹当时也许就瞄准我们中国,我研究出的导弹却是在保卫祖国。我为此感到非常自豪!为什么非要同人家比呢?幸福无‘比’嘛!”

张恨水智斗土肥原

日本关东军代表土肥原贤二曾请张恨水在书上题字。张恨水改赠了一本《啼笑因缘续集》,在上面题了一句话:“土肥原先生嘱赠。作者时旅燕京。”《啼笑因缘续集》写的是东北义勇军抗日的故事。“嘱赠”二字表示此书不是作者自愿送的;落款不署名,说明作者不愿与之为伍。土肥原见了题字虽十分生气,但不得不请人向张恨水致意,力赞其“描写生动如画,真神笔也”。

“何应钦”与“何应轻”

民国报人张季鸾是一个恃才傲物、不拘于世俗的人。假如遇到看不惯的任何人和事,他的话就像刀子一样,可以刺到人的骨头里。何应钦是张季鸾所不屑一顾的人。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签订后,张季鸾对朋友说:“这就是把‘何应钦’叫作‘何应轻’的原因了。”

老舍助盲人自食其力

老舍家对面有一座破旧的庙宇,里面住着靠乞讨、卖艺为生的40多名盲人。经过老舍的不懈努力,盲人们都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后来,这些盲人都住进了北京灯市口西街条件较好的房子里。老舍很晚下班从街上路过时,街边的盲人们会不约而同地点亮屋内的灯,为他照亮门前的路。盲人们都说,他们能听出老舍的脚步声。

胡乔木与季羡林的“来而不往”

季羡林和胡乔木是老同学。胡乔木多次探访季羨林,季羡林却从未回访。胡乔木有了新鲜的吃食,也不忘和他分享。平素最讲礼仪的季羡林却“来而不往”,“什么吃的东西也没有给胡乔木送过”。胡乔木逝世后,季羡林撰文追述他们相识、相知的往事。季羡林说,两人相处60年,胡乔木生前,他刻意回避;胡乔木去世后,他不胜怀念。他回避的是逢迎,怀念的是真情。

朱熹“撤广告”

南宋理学家朱熹有足疾,一走路就痛入骨髓。一天,某道士给他做了针灸治疗,效果甚佳。朱熹作诗一首赠给道士作谢礼。没过多久,他的足疾又犯了,且来势凶猛。朱熹这才明白道士是江湖骗子,于是赶紧让人把他找回来。有人问朱熹:“您是要找他算账吗?”朱熹说:“我只是想把那首诗要回来,不然会有更多的患者上当。”

顾恺之巧募百万钱

晋哀帝时,瓦官寺在建造中因缺钱停工。僧人们向画家顾恺之求助,他认捐一百万钱。后顾恺之闭关30余天,在寺中创作出一幅没有画眼睛的维摩诘居士像。他选定一个吉日为画像点上眼睛,让人们来参观,但要求第一天来参观的人捐十万钱,第二天来参观的捐五万钱,第三天及以后来的随意捐钱。为了争睹顾恺之“开光点睛”,众人纷纷捐钱,很快便凑足了一百万钱。

顾炎武“谢鼠咬书”

明代学者顾炎武在写《音学五书》时,已经写好的《诗本音》二稿被老鼠咬坏。他前后誊写五次,他也没有一点怒色。有人劝他翻瓦倒壁消灭老鼠,他却说:“鼠啮我稿,实勉我也。”

蒋中正令蒋中正

为避免各派系因争夺中央大学校长一职而产生矛盾,蒋介石曾亲自兼任中央大学校长。

这样一来,他身兼多职: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再兼教育部长,再兼中央大学校长。于是出现了很有意思的现象: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令行政院长蒋中正,转令教育部长蒋中正,再转令中央大学校长蒋中正。

有一次,中央大学要增聘几位知名教授来撑场面。教务长和训导长各自推荐自己人。教育部里掌权的是政务次长与常务次长,教务长和训导长分别是他们的亲信,靠山不同。

于是,教务长以“校长蒋中正”的名义顶回“教育部长蒋中正”,而“教育部长蒋中正”又令“校长蒋中正”必须接受,一来一往,互不相让。两位教育部次长又分别以“教育部长蒋中正”的名义去请示“行政院长蒋中正”,僵持许久。★

(来源/《文史博览》《文萃报》等)

猜你喜欢

吴玉章教育部长胡乔木
九个人口大国(E9)教育部长在线磋商会召开
吴玉章:“我是不动摇的,决不会二三其德”
吴玉章的爱国故事
洋学生娶个乡下妻子
来而不往
来而不往
来而不往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理论之争与周扬之死
台“教育部长” 乱用成语闹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