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背景下思政课教学资源整合之案例教学分析
2022-01-31杨建华
程 黎 杨建华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广安 638000)
2019年3月19日,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当前,在疫情防控时代大背景之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样伟大的社会实践大课堂,给思政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提供了最真实、最打动人心的一个个案例,对这些案例资源进行整合并有效融入思政教学过程将有助于提高思政课程教学的时效性和时代性。疫情防控背景下思政课程教学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而案例教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案例教学是对传统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它把抽象的课程理论用生动的具体实例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提高了思政课程的实效性与感召力。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使抗疫背景下发生的真实事例更好地以案例形式融入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活动中,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度,强化思政课的意识形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思政课的教学更进一步适应时代的发展。
教学目标:针对抗疫精神,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016年12月8日,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能够对社会现状有深刻的认知,不仅要懂得而且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解决问题。我们要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的密切结合,提升学生素质,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为祖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在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到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要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他们具备关爱生命、敬畏、勇敢、付出、奉献的优秀品质。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具有真情实感,才会真正的将思政教学内容入脑入心,而不是将学校的思政教育视为空洞的说教。
疫情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决策部署下,全国人民上下齐心,“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狙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2]“这场抗击疫情的斗争,是一堂现实的思政课、鲜活的思政课、深刻的思政课、难忘的思政课。”[3]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中国,一批又一批感人肺腑的英雄人物不断涌现,一个又一个默默坚守在各自岗位的普通百姓不断感动我们的心灵,他们的事迹都可以作为思政课程的教学资源。对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要进行有效整合并科学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搜集相关案例,制作课件,上讲台做ppt演示,讲述抗疫案例,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直接体验抗疫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超强的领导力和组织力、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抗疫英雄以及普通人民群众的奉献精神,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真正的为祖国骄傲,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感悟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由此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树立“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课前准备:围绕教材主要内容进行典型案例的搜集,多维度挖掘
案例的搜集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针对性,以教学目标为目的,围绕教材主要内容进行搜集,达到深化对思政课内容的理解、合理运用知识点、全面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培养政治素养的目的。搜集典型案例,对案例进行多维度深度挖掘,尽量缺乏学生多角度思考,得出符合主流价值观结论。现以钟南山院士抗疫先进事迹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可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职业道德”等多方面深度挖掘。
八十多岁的钟南山院士带领他的同事们,勇往直前,来到武汉抗击疫情第一线,冒着生命危险拯救病人,给全国人民树立了信心,鼓舞了我们战胜病毒的勇气。钟南山院士是一个有崇高理想的共产党员,他经常给身边的人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并说他一直都不会忘记他的中学老师的教导:“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钟南山院士还曾自述他取得的成就和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紧密相连。年轻时候出国公费留学的钟南山,婉言谢绝了导师的挽留,他说:“国家这么困难还给我们机会出去留学,从来没想过不回来。学了以后就得回来提高我们国家的科学水平,当时就是这样单纯的想法。”正是怀揣着这种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钟南山院士学成回国并取得巨大成就,他的爱国举动有力地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也是高校思政课需要的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爱国主义教育案例。人生价值是人生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钟南山院士2020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作了主题演讲,他寄语年轻学子:“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就要经常思考这样两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后小我和大我、奉献与索取的关系。”钟南山院士的抗疫先进事迹生动地说明了一个人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案例。钟南山院士的抗疫事迹还可以作为思政课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道德”的鲜活案例。钟南山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勇敢无畏、敢于直言的道德风骨和学术勇气更是值得大学生学习,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成为职业道德当之无愧的楷模。
钟南山院士的抗疫先进事迹丰富了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精神资源,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以此为例,面对搜集到的诸多抗疫先进事迹,教师和学生均可以围绕课程主要内容多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使之与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有效的双向互动。
课中展示:与教材理论深度融合,凸显多样性、生动性和时代性,引导价值共鸣
按照课前的分组,由学生代表或者小组成员轮流上台讲述他们搜集、整理的抗疫案例,ppt的演示要展示出抗疫案例的主要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心得体会;要注意体现其与教材理论的深度融合,不可泛泛而谈,或者与教材内容联系不紧密。比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可以从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的视角,阐述并得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结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抗疫案例与理论知识相互阐释,学生通过案例的讲述能学到抽象的原理、领悟真理、明白事理,从而使思政课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培育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案例的展示要多样化,体现生动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搜集到的图片、视频等,可采用新闻报道、课前三分钟演讲、讲故事、小组辩论、情景剧、诗歌朗诵、歌曲唱诵等多种方式,以丰富的方式方法生动展示并阐述抗疫案例。但是,形式只是手段,教学目的才是根本,教师要实时引导学生自觉得出有关重要结论,比如让学生自发得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重要结论,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课后评价:对抗疫案例的搜集、展示和阐述进行整体性评价
课后评价虽然对思政课教学效果没有那么直接快速的显现效果,但是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师生不断反思和总结,最后对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对抗疫案例的搜集进行过程性评价,主要是针对搜集到的案例是否符合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否能够凸显符合教材的观点,是否和教材的主题相互印证。
对抗疫案例的阐述进行过程性评价。主要是看ppt的制作是否符合要求、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观点的阐述是否符合要求、情感的流露是否恰到好处、现场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等等,重点是看学生能否把握住案例所包含的理论内涵,能不能较好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行动进行表现性和发展性评价。可以通过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重要的是从行动方面观察他们是否做到了活学活用,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热情有没有激发出来,有没有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有没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有没有提高思想觉悟,有没有更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做得好的,加以鼓励;发现不足的,及时予以提醒和纠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这个阵地需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育资源只有不断注入新鲜的社会现实案例才能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亲和力和感召力。将疫情防控背景之下的发生的那些可歌可泣的真实案例有效融入到思政课程中,就是一场深刻、生动、有力量的思政课。那些不畏艰难抗疫英雄,那些坚守岗位的平凡百姓,那些克服困难不给国家添乱的群众,他们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言人,他们的事迹无疑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教育教学资源,用案例的形式将之融入课程教学过程,有助于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度,有助于凸显党在思政教育领域的领导地位,有利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西方社会不良思潮和价值观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