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性教育内化的价值、逻辑与改进路径
2022-01-31罗汶君
罗汶君
(中共石柱县委党校 重庆 40919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挠把自己的事办好。广大党员是否能够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修养,是党能否永葆生机的重要基础。
党性教育内化的主要价值
党性教育内化是外化的基本前提。党性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将党性修养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个体意识,然后由受教育者将这种意识外化为具体的行为习惯。其教育效果是通过教学活动和党员行动来呈现的,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是党性教育关注的重点。在党性教育过程中,内化是基础和前提。只有当受教育者将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宗旨意识等党性内容转化为自身意识后,才能真正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例如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总体目标是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三者之间体现出情感培育和行动落实的相辅相成、内在统一,情感培育是前提,行动落实是关键。即爱国之情促进报国之行的落地,报国之行又反过来推进爱国之情的感知和深化。
党性教育内化是满足党员干部发展需要的关键。新时代,广大党员自我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和锻炼方面所面临的风险挑战日趋复杂。在网络化信息化大背景下,满足党员干部发展需要,尤其是精神发展需要的内容多样、载体丰富、途径便捷,今天的党性教育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同时,还要强调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因此,内化过程如何打开,以何种形式承载教育内容,是提升党性教育有效性的逻辑起点。同时,内化工作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党员干部主体意识的认同,只有将党性真正内化于心,成为党员干部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强大助力,进而帮助党员干部构筑牢固的精神世界、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一过程依赖于党性教育活动的双向互动,尤其是发挥广大党员的主观能动性。
党性教育内化是加强和巩固党的建设的基础。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加强和巩固党的建设是关键,能否加强和巩固党的建设,基础在落实党性教育内化。首先,要内化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连接实际行动和奋斗目标的桥梁,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将历史使命内化为担当的自觉,从而更加坚定地外化为实际行动。其次,要内化能力素质。党性修养体现在具体的工作实际中,要体现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必须立足实际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广大党员干部要提升干事创业的本领和素质,才能更好地承担使命。再次,要内化宗旨意识。党性教育内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群众的关系,运用党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些党性教育的主要内容都要在循环往复的内化过程中不断升华、不断完善。因此,要从根本上推进新时代党性教育,提升新时代党性教育实效。
党性教育内化的演进逻辑
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党性教育的目标追求。党性教育内化的过程能否有效良性运转,首先取决于党性教育工作能否科学把握内化的演进逻辑。
从适应到选择的信息传递。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党性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信息传播活动,信息是党性教育的基本要素,传播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所以,党性教育内化的第一步就是信息的适应和选择。
首先是信息的适应。在党性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有自己接受的动机和目的,如自己的价值观、需要、立场等。其次是信息的选择。党性教育的内化要求受教育者对所适应的信息进行选择、修改、加工,将具体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必须对这些信息加以比较和鉴别,将那些碎片化的、惰性化的信息通过理论传播、文化传播,实现零散向系统的有效转化。
从从众到认同的内化心理。在信息适应和选择的基础上,党性教育内化的实现,还需要受教育者对这些信息作出合乎内部意识的采纳和吸收,这个过程包括从众和认同。
从众是内化心理的初级阶段。也是人的社会本质属性的一种直接体现。当前党性教育内化对于从众心理的关注,除了现实群体生活中的多种压力因素之外,更要关注引导网络舆论方向的从众心理。在党性教育内化中通过有效引导会逐步由被动转化为期待和自愿,为“认同”奠定基础。
认同是内化心理的高级阶段。认同是个人内部心理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与协调,在党性教育中党员干部对自己的本质、观念和信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我调适,这既是党性教育内化心理机制的关键环节,也是党性教育内化工作的难点问题。
从独享到共享的交往需要。“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人总是在一定的交往中生存和自我完善,对个体的人而言,交往既是认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
党性教育能够强化“想象”,进而促进党员干部通过精神交往融入社会,创造社会关系。精神交往活动中总是存在着信息不对等及身份、能力、经验等各个方面的差异,所以党性教育内化需要从独享开始,即一种交往活动中的被动的、旁观的状态,进而不断向分享和共享转化,这其中不仅涉及到内化主体在信息、知识层面的共享,还要发展到“意义共享、精神共享”的更高层级,这也是在内化活动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的高度统一中演进的。精神交往活动中的独享、分享与共享的发展就是党性教育内化促进党员干部自我成长的内在逻辑,通过这样的人际精神交往,内化主体得以更好地促进自我精神交往,不断反思自身思想观念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实现自我思想提升的过程。
新时代改进党性教育内化实效的路径思考
党性教育内化不是理论层面的逻辑推演,要将教育者的教育、引导、组织与受教育者的认识、体验、践行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党性教育入脑入心的目标追求。新时代改进党性教育内化,增强教育实效,必须深入思考改进方向、方位、方法等重要问题。
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改进方向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强化党性教育,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是政党自身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同阶级的政党代表着各个阶级的阶级利益、意志和要求,因而有着不同的党性。不同时期的党性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新时代的党性教育内化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正确的方向,适应社会变迁发展的需求。
一是彰显党性教育内化的政治属性。党性教育是党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保障,今天的党员队伍建设强调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因此,党性教育内化要更加注重彰显政治属性,明确自身根本任务始终是“围绕建设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所以,党性教育内化改进的方向必须始终与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同心同向同行。二是更好地助力社会文明建设。党性教育强调内容为王,内容建设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助力社会文明建设。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这为新时代党性教育的内容建设指明了方向,无论是教学专题、科学研究还是政策咨询等方面的建设都需要聚焦到这些内容上来。三是更加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和理论教育相互促进。党性教育内化是在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不断认同中得以确立深化的,因此理想信念教育是党性教育内化的生命线和核心环节。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各种思潮的侵袭,理想信念教育要更加强调以理服人,强调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三位一体中讲透内在的逻辑依据,这是新形势下回应新挑战的具体要求。
强化主体意识,找准改进方位
今天的干部教育培训强调学员的主体地位,因此改进新时代的党性教育,要在认清党和国家发展方向、学员情况的基础上,明确发展机遇,找准教育工作的改进的方位。
一是由被动应对向主动亮剑转化。今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性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也更有能力,通过讲好党的百年故事、传播好榜样的力量,讲清楚、讲透彻“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等重大理论成果。因此,党性教育内化要积极地由被动应对向主动掌控转化,改变在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话语缺场的现实,在关注理论前沿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现实的变化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党员干部对美好精神生活的真正需要。二是由泛娱乐化到富理论化转化。今天,现代媒体呈现出泛娱乐化现象,因此,新时代党性教育要加强内容建设与网络时代的融合,提升党性教育相关平台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水平。三是由各自为阵向协同创新转化。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各类培训基地、各高校继续教育等网络培训平台,缺少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性平台,无法充分满足新时代党性教育内化有效性的新要求。因此,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各类培训基地、各高校继续教育需要整合平台资源,实现党性教育内化工作共建共享,推进党性教育内化向协同创新转化,关注各级党校,尤其是基层党校的党性教育工作团队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推动资源跨界整合,进而完善教育内容,凝聚推动党校党性教育平台协同创新的多重合力。
坚持与时俱进,理顺改进方法
一是提炼传统经验,沿用好方法。党性教育内化方法的创新不是凭空创造,是在继承优良传统、坚持工作优势的基础上,辩证地处理好发扬优良传统和创新发展的关系,将党性教育内化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提炼出来,进一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要将方法的准度和活度结合起来,方法不仅要灵活、多样、多彩,更重要的是要以更加恰当、更为适合的形式体现最好的内容。二是整合多方资源,改进老方法。当前党性教育内化系统要素相对分散,呈现出了各自为战的功能分化情况。因此,新时代党性教育的改进创新需要克服各个单独方法运用之间联系性不强、整合力不足的问题,将各种内化的具体方法融合起来,改变各方法要素间的断裂和隔阂。三是开拓前沿领域,探索新方法。党性教育内化的方式方法要融入技术性思维,重视数字化手段的操作和运用,积极开发和拓展现代化教学方式和技术手段,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当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不断拓宽教育方式的领域和边界,特别是在新冠疫情中表现得十分突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各学科的交叉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都可能会给党性教育带来认知变革、方法创新和内容扩展。
总之,新时代党性教育内化要着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通过做深做细、做小做全、做好做实的有机结合,实现新时代党性教育提质增效,真正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