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中基层党组织建设
2022-01-31冯亮
冯 亮
(中共正安县委党校 贵州正安 5634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指导“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是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行动指南。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过程中,要补齐农业现代化这条短腿和农村现代化这个短板,我们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符合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要求,解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实现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保障。在这个意义上,乡村振兴战略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了我国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和生态环境的全面进步,提升亿万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顺利实现提供坚实物质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确立让我们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趋势,总结国内外城乡发展规律,借鉴其他国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是我们党在农业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全会精神,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改革创新,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建设中国美丽乡村,推动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乡村振兴经验。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生态宜居”的执行者。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这一要求包含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民的美丽家园建设,主要涉及农村水系保护,森林保护,耕地保护,村庄规划,垃圾污水处理等问题,这些既有法律的规定,也有政策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对河流不、森林、耕地的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使良好的生态成为后发优势,特别是以特色民居为标志的新农村建设,依法依规严格管控农民建房的面积和风貌,通过久久为功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美丽乡村的靓丽风景。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治理有效”的维护者。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这项要求体现在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统一,让农村既充满活力有和谐有序。在新农村建设时期,一些村曾出现不会开、开不起、开不好群众会的现象,当时针对这种情况,一些村党支部积极作为,逐步探索出“群众会+”的农村社会治理方式,把政策宣传、村民诉求、村务公开,民主决策,法制教育等内容和群众会有机结合在一起,及时化解了很多矛盾纠纷,有效提升了农村社会治理水平。在村支两委的领导下,以组为单位,建成了由组长+保洁员、水管员、护路员、安全员、护林员的自治组织,把脱贫攻坚期间建成的大量基础设施有效管护起来,积极参与农村政策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风文明”的倡导者。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这个任务涉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等内容。开展这项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走在群众前面的提倡和引导。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生态富裕”的带领者。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责无旁贷,必须发挥好带头和领导作用。
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稳步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现规律,积累了丰富的健全组织体系、制度化建设和执行党的基本任务。
抓组织促功能提升
健全组织体系。优化组织设置,制定规范基层党组织设置、党小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等指导意见,整顿50人以上支部,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社区党组织,因地制宜设置产业党支部,坝区党支部、退役军人党支部等类型党支部,围绕中心任务组建临时党支部。
整顿提升组织。坚持问题导向,对照负面清单,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和后进党组织识别整顿工作,着重整合挂帮力量,精准制定一村一策,确保整顿成效。
实施整镇推进。要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坚持以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个性特色为主线,注重挖掘党建、地方等文化,提炼党建主题因地制宜创新一村一特、形成一村一品。要结合县情实际,规划基层党建精品示范线,连点成线,以线带面整片建强,形成线线有特色,处处是风景。
聚焦功能发挥。首先要突出政治功能,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八项规定,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其次要增强组织功能,通过优化组织设置,加强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实抓好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最后要发挥服务功能,始终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群众所需所想所盼,深化拓展服务队伍,服务阵地、服务制度,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更好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
抓队伍促能力提升
建强乡村干部队伍。首先要配好乡镇领导干部,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和好干部标准,建立领导干部日常研判机制,注重了解干部有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履职表现,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其次要建强村党组织,发挥领头雁作用,扭住村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大力实施头雁工程,着力在选、育、管、用、带上下功夫,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最后是育优村级后备干部,依托县中职校实施乡村振兴村级组织茶乡后备力量培养计划,采取全日制教育、国家开放大学、短期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把新入学优秀学生、适龄村干、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军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合作社经理人等纳入村后备干部培养范围。
激活乡村人才队伍。首先要建强乡村管理服务人才,今年从省、市、县、镇四级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从市、县两级选派乡村指导员驻村工作,选派选调生到村任职,实现原建档立卡贫困村、乡村振兴重点村、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全覆盖,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其次要培育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培训工程,依托中组部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基地、农广校等平台开展培训。深入实施各类技能人才示范、省市专家服务三农行动计划。最后是推动优秀人才流向基层一线,大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计划,建立本村在外优秀人才库,依托乡村振兴政策福利,回引本地在外优秀人才创办企业,譬如在外大学生,优秀农民工,优秀青年等返乡创业。
带好乡村党员队伍。首先要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严格执行发展党员二十字方针,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实行发展党员预审制,确保发展党员质量,注重在返乡农民工、毕业大学生、退伍军人,技术人才和双培养对象中择优发展党员。其次要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全面推进镇级党校、现场教学点,实践基地,政治生活馆等教育培训阵地建设,认真落实党员教育培训规划。最后是搭建作用发挥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在推动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民主、提高农村文明、实施农村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改变过去无职党员不愿管事,不会理事、不便做事的状况。
抓基层治理促文明提升
持续深化“群众会+。首先要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广大镇村干部对政策法规等先学一步,然后翻译成方言、土话,以身边案例、常识等切题,重点宣传培训政策、法律法规、生产生活、乡风文明等知识,确保群众听得懂、听得进、有收获。其次要聆听村民的诉求,直面群众所想、所急、所需,建立村民集中诉求会议制度,搭建诉求、处置、落实工作机制,有序引导村民集中诉说自己或村里的事,确保村民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困有组织帮、惑有政府解。最后是坚持阳光村务,对本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低保评定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召开群众会大家谈、众人议、集体定,并采取口头公开、点题公开、质询公开、书面公开等方式,实行阳光村务,有力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融合抓好三治。首先是夯实自治基础地位,制定村规民约及一事一议、民主理财等制度,让村务有规可依,有方可循,根植群众自治理念,实现村民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其次是发挥法治保障功能,以“平安村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为抓手,发挥基层警务“所队合一”和流动法庭作用,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提升法治观念。最后是注重德治引领作用,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与传统节庆、民风同俗有机结合,广泛深入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幸福农民主题月、移风易俗我先行等活动。
抓投入促保障提升
持续加强村级办公阵地建设。首先要加大投入力度 通过“财政拨”、基层筹、党费补、单位帮等方式,整合资金新改扩建村级办公阵地。其次要实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按照5+3+N要求,坚持优化功能、一室多用、牌子入框、制度入本、展示文化等思路,规范和优化村级办公阵地建设,健全小食堂、小澡堂、小卫生间、小阅览室、小文体活动室等基本功能。最后要突出服务功,坚持办公阵地最大化、服务功能最大化原则,设立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持续提高村级运转保障水平。首先要规范保障项目,将村干部基本报酬、村级办公运转经费、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村民组长及“寨管家”成员误工补贴等纳入财政重点保障项目,做到足额预算,及时发放,规范管理,确保不拖欠,不打折扣。其次要提高保障标,大幅提高在任村干部基本报酬,确保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不低于上年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且年收入不低于4万元,支书主任一肩挑的年收入不低于5万元。最后要建立增长机制,通过晋升岗位等级序列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建立正常增长机制,畅通晋升渠道,推进村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